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163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工作舵手的角色,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班主任不但起着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沟通并共同教育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日常卫生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可以说工作是繁杂而至关重要的。但不管班主任的工作多么繁杂,都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真正做到五育并重、德育为首。
1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2理解学生能避免疏远、对立,理解能化解矛盾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上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中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班主任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还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班主任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唯有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沟通。人们常说“理解万岁”,理解是宽容的体现,是情感贴近,是心与心的碰撞。理解能避免疏远、对立,理解能化解矛盾。理解是粘合劑,能将师生之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2.1寓德育教育于班级活动:要打破德育工作只能即时进行的限制,解决德育工作计划性不强、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建议班主任将班级活动设计成德育教育主题的,以一次深刻的集体性德育教育代替对每个学生的谈心,并且通过德育教育预防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也重视班级活动的重要性,但在学校里进行的班级活动缺乏实用性,因此班主任可以向学校申请,将班级活动推行到校外。例如,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保日,班主任可以将这一天的班级活动课移到校外,组织学生进入到街道和社区,观察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制止这些行为,阻止不文明行为最多的学生评为“环保公益先锋”。学生在实践中会体会到不文明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劝人环保的难处,这种深刻的体验会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中更注意环保,公共道德也同时得到提升。另外,深入社会的班级活动能够开阔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程度,也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
2.2与学生家庭联合营造德育环境:青少年有自身的心理发展需求,但是由于社会活动的原则不同,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在家的行为受到家长的管制和限制,在校的行为受到教师的监督。加之初中学生要应对“中考”,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关注点都在学业水平上,很少重视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即使班主任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倾听学生的心事,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支持他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并加以引导,但是学生一旦回家,将在校获得的德育教育运用在家里,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而家长非要监督、学生希望帮家长处理一些家务而受到家长的斥责:“有心情帮忙做家务,还不如去学习”。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受到打击,主体性地位被剥夺,德育教育效果难以保持。因此,建议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同时,将这种德育教育思想传输给学生的家长,力求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所处的德育教育环境都是一致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表现能够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才能展现,德育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
3德育工作是系统性工程
班主任针对学生有效地执行德育工作,就是他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它和各位班主任本身的性格、理论知识水平、德育工作理念以及教育工作模式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和社会、学生家庭、学校教育、班级活动、学生自身品德有着直接关联。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系统性的大工程,它就要求在整个系统环节里各个方面都要有科学性,要有针对性,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不断提升其效力。综上所述,目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教育时效的“应急”性和教育方法的刻板性,而德育教育要求突出情理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此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应该进行创新。笔者认为创新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将班级活动带到校园外,使德育教育贯穿在具体活动之中,增强德育教育的长效性;第二,与学生家长加强德育教育合作,营造学校家庭相一致的德育教育环境,使德育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白铭欣.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59-60.
[2]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工作舵手的角色,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班主任不但起着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沟通并共同教育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日常卫生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可以说工作是繁杂而至关重要的。但不管班主任的工作多么繁杂,都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真正做到五育并重、德育为首。
1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2理解学生能避免疏远、对立,理解能化解矛盾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上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中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班主任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还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班主任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唯有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沟通。人们常说“理解万岁”,理解是宽容的体现,是情感贴近,是心与心的碰撞。理解能避免疏远、对立,理解能化解矛盾。理解是粘合劑,能将师生之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2.1寓德育教育于班级活动:要打破德育工作只能即时进行的限制,解决德育工作计划性不强、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建议班主任将班级活动设计成德育教育主题的,以一次深刻的集体性德育教育代替对每个学生的谈心,并且通过德育教育预防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也重视班级活动的重要性,但在学校里进行的班级活动缺乏实用性,因此班主任可以向学校申请,将班级活动推行到校外。例如,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保日,班主任可以将这一天的班级活动课移到校外,组织学生进入到街道和社区,观察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制止这些行为,阻止不文明行为最多的学生评为“环保公益先锋”。学生在实践中会体会到不文明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劝人环保的难处,这种深刻的体验会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中更注意环保,公共道德也同时得到提升。另外,深入社会的班级活动能够开阔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程度,也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
2.2与学生家庭联合营造德育环境:青少年有自身的心理发展需求,但是由于社会活动的原则不同,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在家的行为受到家长的管制和限制,在校的行为受到教师的监督。加之初中学生要应对“中考”,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关注点都在学业水平上,很少重视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即使班主任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倾听学生的心事,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支持他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并加以引导,但是学生一旦回家,将在校获得的德育教育运用在家里,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而家长非要监督、学生希望帮家长处理一些家务而受到家长的斥责:“有心情帮忙做家务,还不如去学习”。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受到打击,主体性地位被剥夺,德育教育效果难以保持。因此,建议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同时,将这种德育教育思想传输给学生的家长,力求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所处的德育教育环境都是一致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表现能够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才能展现,德育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
3德育工作是系统性工程
班主任针对学生有效地执行德育工作,就是他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它和各位班主任本身的性格、理论知识水平、德育工作理念以及教育工作模式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和社会、学生家庭、学校教育、班级活动、学生自身品德有着直接关联。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系统性的大工程,它就要求在整个系统环节里各个方面都要有科学性,要有针对性,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不断提升其效力。综上所述,目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教育时效的“应急”性和教育方法的刻板性,而德育教育要求突出情理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此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应该进行创新。笔者认为创新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将班级活动带到校园外,使德育教育贯穿在具体活动之中,增强德育教育的长效性;第二,与学生家长加强德育教育合作,营造学校家庭相一致的德育教育环境,使德育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白铭欣.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59-60.
[2]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