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好习惯决定行动后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你不笨,而是你的学习习惯不好,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其实你一样可以很优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符合今天新课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要求。
【关键词】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培养 学习效率
在泰国和印度,当地人会训养大象来帮他们伐木,当大象还小的时候,他们用一根小链子系在木桩上拴住大象的一只脚,这样大象就逃不走了,当大象长大了,依然用同样粗细的链子就可以拴住大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此刻并不是大象没有力气挣断链子,而是大象此刻已经习惯了这样。好的习惯可以充分开发一个人的潜能,而坏的习惯只能绊住一个人的发展。
习惯成自然。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定律。俗话说:"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与才能的增长、极限突破等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好习惯是一个人通往成功的钥匙。(《习惯的力量》序言)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不好的习惯,往往与学习规律相违背,使学生学习吃力。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使学习在单位时间内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学生需要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往人们一谈学习总爱强调方法和结果,孰不知更深层次,更为隐蔽,更为重要的,好习惯决定行动后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你不笨,而是你的学习习惯不好,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其实你一样可以很优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会主动学习,它符合今天新课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要求。
1.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学习习惯分为,不良的和良好的两种。
1.1学生常见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1.1.1学习懒散,学习无计划,无目标
学习懒散,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背书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1.1.2 学习不定时,学习时间安排不科学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从而使学习变得乏味枯燥。
1.1.3学习不定量,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帐。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1.2学生应该养成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1.2.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求、以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1.2.2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但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1.2.3课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2.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我们已经例举出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如何趋利避害,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我们更好的学习发展?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内外因两方面条件起作用的,根据我的学习和实践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2.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首先你必须懂得那些是好的学习习惯,那些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并知道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积极意义,不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的不良影响,好坏对比,清楚明了,从内心深处,下定决心培养。要自查自省,善于学习和观察,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具有的好的学习习惯。一个态度消极或自高自大的人是难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和缺点的。保持谦虚的态度,好学上进,认真听取家长和老师建议及批评,努力果断改正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
2.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好学上进的主动意识
人們行为的产生无不是意识的支配。积极乐观的态度,求上进、求发展、求知识、求学好的个人意识,才能促使人们自身主动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一个懒惰,懒散,缺乏学习动力的人身上是不会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的。
2.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贵在躬行实践,自觉培养
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行动主体是自己本人,必需对自己严格要求,躬行实践自觉培养,一个意志薄弱,言行懒散的人是很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例如: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课前要预习,可是一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下课经常打闹,讲话,就连上课前把课本拿到桌面上都做不到。还有,一些学生贪玩,别人休息他娱乐(看电视),别人学习他想休息(课堂瞌睡),别人娱乐他忙学习,总比别人慢半拍,时间错位,成绩不好身心疲惫。不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不善于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只能一错再错,学习吃力,怕学。
3.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收获更多。不良的习惯则相反,往往与学习规律相违背,使得学生学习无效率,学习学习无质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或训练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使他们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可靠途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主动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更有效率了,学习更轻松了,从而发现学习中蕴藏着的乐趣,乐学、好学。
总之,学生需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会主动学习,轻松学习,使学习更快乐,更有趣,而不是叫苦连天疲于应付,产生怕学厌学等不良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更有效率、更有有质量、也更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乌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183.
[2] 詹姆士著,《心理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2页、第23页.
[3] 姚磊主编.决定孩子前途的11种能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73
【关键词】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培养 学习效率
在泰国和印度,当地人会训养大象来帮他们伐木,当大象还小的时候,他们用一根小链子系在木桩上拴住大象的一只脚,这样大象就逃不走了,当大象长大了,依然用同样粗细的链子就可以拴住大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此刻并不是大象没有力气挣断链子,而是大象此刻已经习惯了这样。好的习惯可以充分开发一个人的潜能,而坏的习惯只能绊住一个人的发展。
习惯成自然。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定律。俗话说:"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与才能的增长、极限突破等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好习惯是一个人通往成功的钥匙。(《习惯的力量》序言)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不好的习惯,往往与学习规律相违背,使学生学习吃力。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使学习在单位时间内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学生需要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往人们一谈学习总爱强调方法和结果,孰不知更深层次,更为隐蔽,更为重要的,好习惯决定行动后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你不笨,而是你的学习习惯不好,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其实你一样可以很优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会主动学习,它符合今天新课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要求。
1.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学习习惯分为,不良的和良好的两种。
1.1学生常见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1.1.1学习懒散,学习无计划,无目标
学习懒散,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背书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1.1.2 学习不定时,学习时间安排不科学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从而使学习变得乏味枯燥。
1.1.3学习不定量,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帐。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1.2学生应该养成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1.2.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求、以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1.2.2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但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1.2.3课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2.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我们已经例举出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如何趋利避害,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我们更好的学习发展?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内外因两方面条件起作用的,根据我的学习和实践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2.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首先你必须懂得那些是好的学习习惯,那些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并知道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积极意义,不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的不良影响,好坏对比,清楚明了,从内心深处,下定决心培养。要自查自省,善于学习和观察,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具有的好的学习习惯。一个态度消极或自高自大的人是难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和缺点的。保持谦虚的态度,好学上进,认真听取家长和老师建议及批评,努力果断改正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
2.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好学上进的主动意识
人們行为的产生无不是意识的支配。积极乐观的态度,求上进、求发展、求知识、求学好的个人意识,才能促使人们自身主动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一个懒惰,懒散,缺乏学习动力的人身上是不会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的。
2.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贵在躬行实践,自觉培养
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行动主体是自己本人,必需对自己严格要求,躬行实践自觉培养,一个意志薄弱,言行懒散的人是很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例如: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课前要预习,可是一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下课经常打闹,讲话,就连上课前把课本拿到桌面上都做不到。还有,一些学生贪玩,别人休息他娱乐(看电视),别人学习他想休息(课堂瞌睡),别人娱乐他忙学习,总比别人慢半拍,时间错位,成绩不好身心疲惫。不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不善于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只能一错再错,学习吃力,怕学。
3.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收获更多。不良的习惯则相反,往往与学习规律相违背,使得学生学习无效率,学习学习无质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或训练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使他们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可靠途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主动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更有效率了,学习更轻松了,从而发现学习中蕴藏着的乐趣,乐学、好学。
总之,学生需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会主动学习,轻松学习,使学习更快乐,更有趣,而不是叫苦连天疲于应付,产生怕学厌学等不良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更有效率、更有有质量、也更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乌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183.
[2] 詹姆士著,《心理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2页、第23页.
[3] 姚磊主编.决定孩子前途的11种能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