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巩固新课改的成果,我区开展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在不断听课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实现真正的语文“高效课堂”,必须进行语文教学的本位回归——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根。
一、細化课标,解读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是语文学科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因此,每位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研读《语文课标》,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将目标中具有指导性的各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要求,转化为课堂教学中可操作的目标。当然,在细化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目标明确,教师才能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听课中笔者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准、理解不到位、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致。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一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事?(2)朗读燕子妈妈的话,思考:你认为燕子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3)从燕子妈妈的动作中看出妈妈对孩子的鼓励,找找燕子妈妈的动作。(4)视频播放动画片,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小燕子发现了什么?(5)指导自读小燕子的话,提问:你喜欢小燕子吗?从上面的课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本课时,为了创新教学,将燕子妈妈的话和小燕子的话单独提炼出来,然后让学生要么只读妈妈的话,要么只读小燕子的话,完全将对话的一问一答割裂开,导致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抛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是不断地单独读燕子妈妈的话和小燕子的话,并没有真正了解人物对话的作用,教学的三维目标根本没有完成。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课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文本,先想想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感受和思想感情,再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层次结构,体会文章表达的特点,再确定教学内容,精讲巧练,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习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个别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文本人文性的把握,引导学生反复研讨,而缺少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是这样的:(1)设问导入——一年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3)出示阅读提示。(4)小组学习。(5)汇报交流。(6)思考:你此时最想说什么?我们首先看这位教师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也设计了分段朗读课文,但是总体看来,教师只是为了教课文而教课文,并没让学生有独特的阅读感受;整节课缺少语言文字训练,浮于表面,学习的效果很差。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只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却所得甚少。这样的教学,没有体现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课标》指出:“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识字和写字教学,将识字和写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设计用词语说句子、仿照句型说话的训练。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加强词句训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所以,中高年级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并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还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习作小练笔等。
三、不断反思,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白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有效、高效,必须追求真实的课堂,在课堂上要去掉各种华丽的外表,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使学生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直接迅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不断地对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离开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确、客观的反思才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的反思能力要从提高自我意识、加强理论修养、丰富教学实践以及开展反思实践等几个方面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在反思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的。教师反思的结论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了预期的结果,就证明这种反思过程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就会强化教师的再反思。
新课程倡导在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语文课的标准,它应该能充分呈现语文教学的独特因素,充满文化气息。我们应该追求真实和扎实并重、简约而不简单的语文境界。真实而不缺乏内涵,扎实而不流于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力求简约、艺术地处理文本;在教学环节上力求简化而又层层深入;在扎实、简约的风格中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让语文教学在追求真实中回归本位。
(责 编 辛 欣)
一、細化课标,解读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是语文学科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因此,每位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研读《语文课标》,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将目标中具有指导性的各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要求,转化为课堂教学中可操作的目标。当然,在细化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目标明确,教师才能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听课中笔者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准、理解不到位、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致。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一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事?(2)朗读燕子妈妈的话,思考:你认为燕子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3)从燕子妈妈的动作中看出妈妈对孩子的鼓励,找找燕子妈妈的动作。(4)视频播放动画片,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小燕子发现了什么?(5)指导自读小燕子的话,提问:你喜欢小燕子吗?从上面的课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本课时,为了创新教学,将燕子妈妈的话和小燕子的话单独提炼出来,然后让学生要么只读妈妈的话,要么只读小燕子的话,完全将对话的一问一答割裂开,导致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抛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是不断地单独读燕子妈妈的话和小燕子的话,并没有真正了解人物对话的作用,教学的三维目标根本没有完成。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课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文本,先想想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感受和思想感情,再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层次结构,体会文章表达的特点,再确定教学内容,精讲巧练,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习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个别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文本人文性的把握,引导学生反复研讨,而缺少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是这样的:(1)设问导入——一年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3)出示阅读提示。(4)小组学习。(5)汇报交流。(6)思考:你此时最想说什么?我们首先看这位教师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也设计了分段朗读课文,但是总体看来,教师只是为了教课文而教课文,并没让学生有独特的阅读感受;整节课缺少语言文字训练,浮于表面,学习的效果很差。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只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却所得甚少。这样的教学,没有体现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课标》指出:“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识字和写字教学,将识字和写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设计用词语说句子、仿照句型说话的训练。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加强词句训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所以,中高年级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并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还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习作小练笔等。
三、不断反思,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白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有效、高效,必须追求真实的课堂,在课堂上要去掉各种华丽的外表,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使学生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直接迅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不断地对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离开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确、客观的反思才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的反思能力要从提高自我意识、加强理论修养、丰富教学实践以及开展反思实践等几个方面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在反思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的。教师反思的结论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了预期的结果,就证明这种反思过程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就会强化教师的再反思。
新课程倡导在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语文课的标准,它应该能充分呈现语文教学的独特因素,充满文化气息。我们应该追求真实和扎实并重、简约而不简单的语文境界。真实而不缺乏内涵,扎实而不流于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力求简约、艺术地处理文本;在教学环节上力求简化而又层层深入;在扎实、简约的风格中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让语文教学在追求真实中回归本位。
(责 编 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