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校特色应注重五个转化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校建设中,打造学校鲜明特色,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学校生命力,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打造特色学校不应一味跟风,而应注重创新,化无为有,彰显原创性;应深挖潜能,化隐为显,强化内生性;应溶释渗透,化点为面,着眼全面性;应立足校情,化一般为个别,凸显差异性;应提炼升华,化个别为一般,增强普适性五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创新;转化
  在学校建设中,形成学校的鲜明特色,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学校的生命活力,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一些学校在打造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一味跟风,模仿继承,而忽视自身的挖潜、提炼、创新,也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认为,打造特色学校,应注重“五个转化”。
  一、注重创新,化无为有,彰显特色建设的原创性
  特色学校的核心是创新,“新”的,人无我有,才能体现自己的“特色”。因而建设特色学校不能盲目照搬,一味模仿;不能只沿袭旧制,萧规陈随;不能一味遵循,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按部就班、平庸仿效,培养不出个性鲜明的创新人才。创新要求打破传统,突破常规,在变革中走出新路;要求善于吸收,为我所用,将他人经验化为自己的成果;要求立足校情,灵活变通,将上级要求化为符合校情的创举。这种变革是创新,是变通、转化也是再创造。一些学校的特色建设没有个性,鲜见亮点,原因就在于只沿袭模仿,没有创新。
  首先,彰显学校特色要不断创新,管理者就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创新需要个性张扬、不拘一格、另类思维,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利于创新的。传统的“求同”思维偏爱共性、排斥个性;认同常态、反对变异。在人们的心目中,“另类”通常带有贬义。一个人个性张扬,不合常规,被视为“怪人”、“出格”、“越轨”,斥之为“离经叛道”、才被打入“另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檐子先烂。”那些与众不同、个性鲜明,标新立异的人往往让人看不顺眼,遭到诋毁。只有改变这种状况,营造尊重个性,理解差异的创新环境,才有利于教师个性张扬,打破传统,大胆创新。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制度机制。过去的学校管理,偏重于教师类生活的理性规范,忽视教师个体生活的现实关切;偏重于一般的共性要求与严格约束,忽视教师的自我需要和个性包容。这种只重统一的制度规范,压抑个性,使师生共性化、脸谱化、模式化,爱好兴趣单一化,必然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生活乏味,积极性和创造性焉能调动。在这种制度面前,教师的热忱与喜悦,伤感与痛苦,锋芒与棱角,激情与见解都悄然隐退,个性日益销蚀,自主精神、独立意识和创新思想逐渐泯灭,创新无从谈起,学校的优势与特色自然难以显现。第三,要以课改为平台,激励教师不断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只重知识灌输,忽视自主探索的教学。这种探索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张扬,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激励教师不断创新,使学校不断涌现新的作法,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机制,这种化无为有的原创性创新,必然使学校个性鲜明、优势彰显,特色立现。
  二、深挖潜能,化隐为显,强化特色建设的内生性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为特色学校。”因而即使是一般学校或薄弱学校,也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只不过是其特色与优势往往处于潜伏状态,还未表现,或虽有表现,但不充分,或尚不成熟,需创造条件才能表现。这种不成熟或表现不充分,使人们对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或难发现,或认识不足,甚至视若无睹,视而不见,没有充分开发,致使学校特色难以体现。这告诉我们,打造学校的特色与优势,既需要创新,化无为有,也需要挖潜,化隐为显。特色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关键就在于你能否发现,并有效开发。栟茶中学的精细化管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这些特色鲜明的东西,并不都是原始性创新,反而多为对传统教学的发掘与继承,只不过结合自身与时代特点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好地落实到位,效果更加明显。这种化隐为显就是学校特色与优势的内源性生长点,它能使原来的薄弱学校变成个性鲜明、优势彰显的特色学校。
  如浙江省缙云县的长坑小学,地处偏僻,群山环抱,无论是硬件设施、生源、师资,都说不上好。但该校坚持“德育即生活,生活即德育”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发当地丰富的德育资源,努力营造平安学园、舒心家园、成长乐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誉为“农村学校的典范”、“一朵不凋谢的山花”。又如某山区学校在特色创建中,盲目仿效,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特色项目,脱离校情,难以取得突破。后在专家指导下,根据自身留守儿童比例很高的校情,将“留守儿童教育”作为特色主打项目。这一改变既满足了学生及家长的需要,又体现了学校的优势。因为教师是当地人,既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有利于学校的举措“接地气”,又便于与当地政府沟通,与村组联系,还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指导、生活关照和物质扶助。这样的项目就切合校情,易于实施,有利于将学校潜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打造学校的特色。这种通过发掘潜能打造特色的作法,不仅对条件差的薄弱学校适用,即便是名校,要更进一步,获得新的突破,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寻找尚处于隐伏状态,过去没有发现,或发现了未引起重视,未能有效开发的潜能与优势,通过积极开发,使其充分展示,学校的特色才会更加鲜明,优势才能进一步彰显。
  三、溶释渗透,化点为面,着眼特色建设的全面性
  特色学校不仅具有独特性、优质性,还具有整体性,这是“特色学校”不同于“学校特色”或“特长学校”之所在。“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某个项目、某些方面形成了特色,而“特色学校”则是指整个学校形成了特色。如在发展对象上,要求所有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优化;在发展内容上,要求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发展状态上,要求学校的理念得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同与内化,并外释为行为习惯;在发展目标上,要求通过特色项目提炼独特的办学理念,并渗透到学校各个方面,形成整体风貌。那些仅有极少数学生发展良好,只偏重某些特长发展的学校并不是真正的特色学校,即特色学校不是因少部分学生特别发展而“特”,而是因全校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个性等都得到卓越发展而“特”;不是因极少数学生分数高而“特”,而是所有学生都获得各取所需、适宜进步而“特”。   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推进过程。这就要求学校的特色建设,既要抓主打项目,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形成优势,又不能“单打一”,只关注某个点,忽视其他,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既要由打造特色项目起步,又不能止步于此,而应着眼于学校特色的整体性,要围绕主打项目,提炼出体现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以“文化”为内核,以“特色”为焦点,以“发展”为归宿,建设相应的校园文化。通过理念指导、活动渗透、氛围营造,将提炼的办学理念贯彻于各项工作,形成相应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的行为、组织、课程、环境、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注入特色文化的基因。如江苏省吴江屯村实验小学在总结该校书法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由“立字”到“立人”,提炼出“做一个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学校各个方面,使学校的制度规范、课程建设、校园环境、主题活动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对这一特色文化的追求。重庆市的金沙街小学是一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20世纪80年代该校开始开展教师集邮活动,然后影响和指导学生也参与集邮活动,并发展成“教学与集邮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该校总结提炼出“方寸修身”的办学理念和“方正育人,寸草春晖”的校训,实施“邮品、学品、人品”的“三品”教育,把集邮教育升华为学校精神,以该项研究来整体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办成了“一所邮花飘香”的特色学校。这种溶释渗透,化点为面,使学校某一方面的特色能拓展到其他方面、形成学校的整体特色的作法,才符合特色学校的要求,才能将学校特色转化为特色学校。
  四、立足校情,化一般为个别,
  凸显特色建设的差异性
  特色学校注重独特性与差异性,但也不能封闭自守,坐井观天,束缚在自我的狭窄圈子搞创新。它需要学习,借鉴他人经验;需要指导,得到专家引领;需要遵循一般规律,需要依据基本原则。在遵循一般的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立足于校情,全面把握本校的优势和劣势,精心选择项目,积极开发资源,将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本校的校情、学生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将办学的一般规律、基本要求化为本校的具体举措、有效方式,使学校的特色建设既符合国家政策与办学规律,体现普适性,又切合校情,体现差异性。如湖南省耒阳二中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针对过去教师培训一般采取开大会,搞讲座,效益不高,教师不满这一问题,深入研究,通过分层分类,在培训的内容、目标、要求、方式、难度、进度上都有所区别,改过去让教师“齐步走”、“向一个方向走”为让教师“异步发展”,“异域发展”。如新上岗的教师有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而中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又缺乏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搞管理的需要管理知识,从事后勤的需要服务技能。让大家听同一讲座,学习同样的内容,就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即便是分科培训,由于各人的基础不同,需要不同,培训的内容与难度若没有区别,就可能有的索然无味、毫无兴趣,有的颇感吃力、一脸迷茫。而改“齐步走”、“向一个方向走”为分层分类发展,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基础、岗位需要、个人能力和学习要求,在培训的目标、内容、要求、难度、时间和方式上都有所区别,就有利于培训取得实效。如教师培训目标,新上岗的是“合格”;基本合格的是成为“骨干”;水平较高的是成为“名师”,成为县、市甚至省学科带头人。在要求上,刚上岗的要求其尽快“入格”,把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能根据自身特点向某种风格靠近;有一定经验的要求其注重“立格”,使教学风格成熟化与定型化,打上个性烙印;经验丰富的要求其敢于“破格”,能不拘一格,融不同风格、模式于一体,善于因情因境转换、灵活变通。这种让教师分层分类“异步发展”、“异域发展”的作法,贴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切合教师需要,有利于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在不同层次都得到适宜、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教师队伍建设就有效地把国家的课改要求转化为有特色的具体作法,有利于学校在遵循普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张扬个性,彰显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五、提炼升华,化个别为一般,
  增强特色建设的普适性
  特色学校既要化一般为个别,体现差异性,作为学校又要体现统一性,不仅办学目的一致,都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还要遵循一般的办学规律与原则要求。此外,特色建设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经验与作法,在体现差异性的同时,还往往具有普适性。而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其办学条件,师资生源等,都是一般学校难以企及,无法比拟的,其经验推广就常受限制,难以大面积实施。而创办特色学校不仅能成为所有学校追求的目标,由于各个学校大体处于同一层次,条件基本相同,在创办中积累的经验也往往具有普适性,能为其他学校所借鉴。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特色学校能“遍地生长”的普及性,要求我们在特色建设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将自己的方式做法,升华为一般的模式、原则或要求,以为其他学校的特色建设提供方法与经验借鉴。实现这种由个别向一般的转化,要注意以下三方面:一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改革理论,深入研究特色建设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模式,研究国家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政策导向与基本要求,以深入把握特色建设的共性要求。二对自己的具体作法、制度规范、方式举措要认真反思,明确哪些是经验,应该弘扬;哪些是教训,需要矫正;哪些是不足,需要补充完善。三对那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举措要总结提炼,升华到理论高度;将个别、零散的认识疏理整合,补充完善,使之理论化与系统化;将那些有效的方式作法固化定型,使之成为易操作实施的程序模式,以利于推广应用。这样的总结提炼,不仅有利于将个体经验提炼升华,体现普适性价值,促使我国特色学校建设理论不断发展,也使我们对特色学校建设的认识由表象深入本质,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由肤浅、零碎的见解到获得整体、规律性的把握,并使我们的特色建设实践由盲目探索到有正确引领、科学设计,从“必然王国 ”进入“自由王国”。而将被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作法上升为理念、模式,用制度加以固化,既巩固了认识成果,还有利于促使学校某一方面的特色拓展、渗透到其他方面,形成学校整体性的特色。这种转化,无论是化一般为个别,还是化个别为一般,都既有利于自身的特色建设,又有利于其他学校的特色建设,从而促使全国的特色学校建设群星灿烂,让特色学校遍地开花。(责任编辑 尹 杰)
其他文献
一、合理整合,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合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家研究感官与学习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的学习效果最佳。交互式电子白板以文本、声音、视频、动画整合的技术,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化静为动,可为学生提供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丰富的视听刺激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从而使思维也进入活跃状态。例如,在《孔子游春》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安全防范水平,保障学生安全,2019年9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的通知》,就学校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工作作出明确部署。  通知要求,各地要对照有关国家规定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校进行排查,摸清学校在安防设施方面存在的短板和缺口;各地要统筹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等相关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安防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通知强调,各地
地图是与人们“衣食住行”中的“行”紧密相连的事物。一份好的地图,或者读懂一份好的地图,小则可以为人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大则甚至可以为人们赢得宝贵的生存机会。如何绘制地图通常是城市规划者和野外探险者需要考虑的事,但是亲手制作身边的地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环境,就像每日生活的校园,这是一个很好的着手点。  通常地图是用来查找路线的,但是学生绘制的校园地图可以加入与众不同的特色,它几乎能涵盖校园的所
现代学校制度最核心的理念是多元共治,即学校发展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法律咨询人员、经济赞助者等在内的各利益相关群体共同推进。各利益相关群体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监督并助推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章程和一系列配套制度是多元共治的基石,是实现学校自我约束和发展的保障;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是多元共治的行动指南,起到指引方向和促进分工合作的作用;议事制
2017年4月,甘肅省岷县建立了16个城乡教育联盟共同体,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于2018年9月又将教育联盟共同体延伸到了乡村学校,共组建了47个农村教育联盟共同体。岷县教育联盟共同体以结对协助助力发展为目的,以支教教师为媒介,围绕“资源共享、整体联动、引领辐射”三大目标,着力进行“协同管理,共谋发展;聚焦课堂,研训一体;骨干引领,全员参与;关注主体,学生互动”四个层面的建设,打造“理念共享、资源共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波,波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如空气、水、木头等,到达我们的耳朵,产生声觉。在小学低龄段,并不要求掌握声音的具体物理性质和参数,但可以通过实验,对声音的基本性质产生一个概念上较为直观的认识。  一、课程重点  学生将会从实验中了解到,如同水、木头等有实体的介质,空气也是一种介质。但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会因为振动的不定向性,而迅速衰减。通过学生小组的团结协作,发现管道可以防止声音
将颜色和食物的属性聯系起来,以颜色来分辨其安全或危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人在幼年时期,对颜色和味道十分敏感。丰富的视觉和味觉刺激会激发孩子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美感,发展孩子的智力。  一、课程重点  本节课将颜色和味道结合起来,通过制作不同颜色的食物汁,品尝不同颜色食物汁的味道,将各种颜色混合起来观察得到的新的颜色,并且运用这些颜色创作图画,来加深学生对颜色和味道的认识,锻炼他们的感知能
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为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
自2006年起,山东省新泰市就开始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四大环节相贯通的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深度变革的范式,构建“一校一品、一师一格、一科一模、一生一案”四核驱动的区域教学样态,建构融合与创新并举的区域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的理念,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泰市持续开展以“目标教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为序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推动了全市教
多年来,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一直以“培养积极上进的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以“探索有情怀有温度的责任教育”为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下研究型课程的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基础教育领域的品牌学校。  一、“责任 ”:研究型课程的改革基础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核心要义。为此,学校在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中,构建了以“责任 ”为核心的复合型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帮助、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