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蒲剧《青丝恨》的舞台美学特征及思想表达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of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剧《青丝恨》,改编自民间流传的“王魁负桂英”故事传说.该剧在舞台美学、表导演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以现代化的舞美手段与导演手法,使传统戏曲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展现出中国戏曲的古今融和之美,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该剧继承了“王魁负桂英”故事的思想内核,反映出宋代民间艺术审美倾向、“良贱有别”的婚姻观等思想内涵.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研究以文化认同为视角,立足中国民航大学院校特色,依托项目式教学法,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第二课堂培育学生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该研究对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为探究职前幼儿教师教学支持策略使用现状,以职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CLASS课堂评估系统为研究工具,对职前幼儿教师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支持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发现:教学支持整体处于低分偏中水平,存在创造力挖掘、融会贯通策略使用不足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提出熟练掌握教学支持的评价指标、有效搭建支架等建议,切实提升职前幼儿教师教学支持水平.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全方位的资讯交流媒介.凭借直观和有趣味性的推送内容,微信公众平台在读者的学习中对传统学习手段起到了补充性帮助作用.作为全球应用最广的语言之一,葡萄牙语目前在中国也拥有了一定的受众群体.从兴趣爱好者、高校葡语专业学生到移民群体,学习葡萄牙语的人日渐增多,微信公众平台也成为葡语学习的重要媒介.该文旨在调查当下微信公众平台在葡语学习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局限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赵毓龙的《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大胆突破一直以来以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为本位的研究方法.目光不再仅聚焦于小说,而是将戏曲与说唱等文本同等作为研究重点,力图发现这些文本在讲述“西游故事”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和规律.
现行文学类文本分析存在种种弊端,如过度依赖“知人论世”“共性知识”和“主观想象”等,而读者分析文本时常常落入“套路”却不自知.文本分析应立足于文本,找到分析的切入点,层层剖析文本内容,保持批判思维,从“共性”中找“个性”,基于文本发挥合理想象,实现由表及里的阅读体验,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
印度当代杰出的短篇小说家罗斯金·邦德一生深爱大自然,所以才在其短篇小说中竭力表达其深切的生态忧患意识,如在《大山上的粉尘》中忧虑大山被炸为粉尘,在《无处栖身的豹子》中忧虑动物再无栖身之地,在《树木的死亡》中忧虑树木遭受大规模屠杀等,这些作品不仅为世人敲响了警钟,而且能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带来有益启示.
后蜀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因其绮靡的艳词风格而为历代诗词批评家所诟病,但其中不乏一些格调较高的词作,即所谓的“花间别调”.五代后蜀词人欧阳炯所作的《南乡子》八首就是其中的佳作,词中描写了南粤的风俗人情,具有很浓的南粤乡土气息.词中有关南粤风光的描写不仅丰富了五代词的题材,而且还开拓了词境,表现出南方文学的柔美婉约特质,在词史上具有独特意义.
先秦是一个悲感“泛滥”的时代,独特的社会背景赋予了那个时代人们丰富的悲感体验.“物化”是庄子对于先秦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解与分析,这种理解与分析成功地将先秦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悲感进行了消解.通过物我之分、物我一体、忘我的三层思维逻辑建构,将人们的思维从现实上升到了一种哲学的思辨,从而消解了一个时代的悲感.
“香菱学诗”可以说是《红楼梦》中十分精彩的一个章节,不但塑造了虚心学诗的香菱形象,也借黛玉和香菱之口集中表达了曹雪芹灵活运用作诗规范,崇唐抑宋,重炼字、化用诗句、立意“不以词害意”和“独抒性灵”等诗学观.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才情、她的丈夫气、她的豪爽让古今无数文人雅士难以望其项背,她的潇洒、独立、豁达也为后世无数女性做出了榜样.从李清照的婚姻经历入手,深入阐述了李清照从爽朗少女到孤独老妇的心境变化,以期为当代女性如何在婚姻中保持独立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