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想做好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要首先做好阅读引导工作。阅读引导工作可以从创设阅读情境、养成批注习惯和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引导;培养;提升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讲的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给不同读者带来的愉悦与享受。但是,“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体系,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阻碍了教学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思维僵化。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领域里,我们的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惰性,习于接受,不敢标新立异,不敢越雷池半步,僵化呆板成了他们的阅读习惯。
面对传统阅读教学产生的如此弊端,作为站在教育教学前沿阵地的我们,是否该及时总结,认真反思了呢?是的,转变观念,直面现实,注重阅读指导,激活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今天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创设阅读情境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揭示了课文的本质属性,受到广泛赞同。是的,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看,课文的性质始终没有超出教学用的例题习题的范围。阅读教学中,学生面对这些文本(例子)难以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要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就要让学生进入一定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作品写作或时代背景,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积累,也可以播放改编的影视作品。总之,在学生阅读前和阅读中展示这些内容,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不是把学生引入预先设定的答案中。
二、养成批注习惯
目前相当数量的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能力差。他们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说话和作文词不达意,语句表达不清。这些现象的形成,跟他们平时不阅读、不思考、不练习有很大关系。就我所任班级发现:女生不论从课堂上的回答还是口头作文的能力都比男生强,女生的词汇极富感情;男生却常常词不达意。可他们的入学成绩整体水平都差不多,这是为什么?经过调查,我发现女生们都比较重视课文的诵记,特别是对优美词句的圈点掌握运用。学过了《散步》,她们就学着模仿“父亲、儿子和母亲”不同的语气说话;学了《最后一课》,她们就学小弗朗士的口吻道出:“天哪!要是老师不提问我,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这出了名难懂的数学公式,至今我还搞不清怎么判断全等三角形呢!”“笑声冲出雨帘”,改成“笑声冲出窗外”等。这些都是由于她们在阅读中把课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而男生大都懒于诵记,勾画圈点更懒,疏于模仿运用。“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中,圈、点、勾、画就是最简易的读书笔记,可以代替密密麻麻批注,可以使知识一目了然。纵观入选初中教材的篇目,文体全面,深浅适中,其中不乏文质兼美的范文。如《背影》、《春》、《荔枝蜜》、《苏州园林》、《白杨礼赞》、《谁是最可爱的人》、《岳阳楼记》、《出师表》等。如果学生能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阅读,阅读时把精美句段进行圈、点、勾、画,对于丰富自身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定受益非浅。
三、大胆提出疑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可见,质疑是治学的关键。刚一开始,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质疑,或者出现提问问题太大,不着边际,或者只浮于字、句表面等情况。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不要纠缠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要使学生明白“读书也不能刻意求深,在没有微言大意的地方,探索微言大意,就变成穿凿附会”的道理。要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深入到篇章之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且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不易生疑处设疑。有些课文或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又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让学生于无意之处发现蕴藏的“真金”,达到四两拔千斤、一通百通的效果。再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善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一般来说,教师的认识水平当然远在学生之上,但也难免“千虑一失”。尤其是教读文学伤口的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歧议,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该尽量多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燕根 阅读指导支三招 广东教育 2007年
2、徐青 让“阅读”走向“悦读” 信息教育技术 2008年
3、罗小萍 浅谈在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学周刊 2011年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引导;培养;提升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讲的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给不同读者带来的愉悦与享受。但是,“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体系,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阻碍了教学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思维僵化。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领域里,我们的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惰性,习于接受,不敢标新立异,不敢越雷池半步,僵化呆板成了他们的阅读习惯。
面对传统阅读教学产生的如此弊端,作为站在教育教学前沿阵地的我们,是否该及时总结,认真反思了呢?是的,转变观念,直面现实,注重阅读指导,激活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今天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创设阅读情境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揭示了课文的本质属性,受到广泛赞同。是的,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看,课文的性质始终没有超出教学用的例题习题的范围。阅读教学中,学生面对这些文本(例子)难以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要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就要让学生进入一定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作品写作或时代背景,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积累,也可以播放改编的影视作品。总之,在学生阅读前和阅读中展示这些内容,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不是把学生引入预先设定的答案中。
二、养成批注习惯
目前相当数量的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能力差。他们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说话和作文词不达意,语句表达不清。这些现象的形成,跟他们平时不阅读、不思考、不练习有很大关系。就我所任班级发现:女生不论从课堂上的回答还是口头作文的能力都比男生强,女生的词汇极富感情;男生却常常词不达意。可他们的入学成绩整体水平都差不多,这是为什么?经过调查,我发现女生们都比较重视课文的诵记,特别是对优美词句的圈点掌握运用。学过了《散步》,她们就学着模仿“父亲、儿子和母亲”不同的语气说话;学了《最后一课》,她们就学小弗朗士的口吻道出:“天哪!要是老师不提问我,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这出了名难懂的数学公式,至今我还搞不清怎么判断全等三角形呢!”“笑声冲出雨帘”,改成“笑声冲出窗外”等。这些都是由于她们在阅读中把课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而男生大都懒于诵记,勾画圈点更懒,疏于模仿运用。“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中,圈、点、勾、画就是最简易的读书笔记,可以代替密密麻麻批注,可以使知识一目了然。纵观入选初中教材的篇目,文体全面,深浅适中,其中不乏文质兼美的范文。如《背影》、《春》、《荔枝蜜》、《苏州园林》、《白杨礼赞》、《谁是最可爱的人》、《岳阳楼记》、《出师表》等。如果学生能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阅读,阅读时把精美句段进行圈、点、勾、画,对于丰富自身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定受益非浅。
三、大胆提出疑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可见,质疑是治学的关键。刚一开始,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质疑,或者出现提问问题太大,不着边际,或者只浮于字、句表面等情况。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不要纠缠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要使学生明白“读书也不能刻意求深,在没有微言大意的地方,探索微言大意,就变成穿凿附会”的道理。要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深入到篇章之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且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不易生疑处设疑。有些课文或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又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让学生于无意之处发现蕴藏的“真金”,达到四两拔千斤、一通百通的效果。再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善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一般来说,教师的认识水平当然远在学生之上,但也难免“千虑一失”。尤其是教读文学伤口的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歧议,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该尽量多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燕根 阅读指导支三招 广东教育 2007年
2、徐青 让“阅读”走向“悦读” 信息教育技术 2008年
3、罗小萍 浅谈在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学周刊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