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的生活生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与国家培育更多高质量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角度对微课灵活运用,从而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实现现代化、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9-0031-02
引 言
将微课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能夠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历史教学的改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总结、反思,将微课高效灵活地应用其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
一、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将微课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非常深远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课能够以形象、生动、趣味的形式,将知识内容呈现出来,如图像、图表、动画、视频、声乐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微课能够轻松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第二,微课深入分析知识点,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以微课来进行知识导入,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究、体验,挖掘知识的本质与核心,掌握知识的规律。第三,微课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引、点拨与激励下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微课应用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后续教学作铺垫。首先,微课的导入要新颖独特。只有新鲜、独特的事物,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选择图片、视频、声乐、动画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其次,微课的导入要形象直观。可以选择经典故事、诗词绘画、地形图等进行课堂导入,帮助学生直观全面了解历史知识的背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微课的导入要趣味多元。在微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无论哪一种导入方式,都必须对背景全面介绍,只有这样,才能为重难点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内战爆发》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史料图片的导入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接受《波茨坦公告》,做出投降的决定。这一消息传出,全国人民都非常兴奋。然而,从重庆发往延安的一份电报,又使人们的心开始悬了起来,这封电报的内容是什么呢?根据这一问题,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交流,并回答问题。
(二)进行重点聚焦
微课将知识点讲解浓缩为五到十分钟的视频,将知识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虽然短小,但是讲解的内容丰富。然而微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只会浪费课堂时间,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就要聚焦重点,发挥微课的作用,帮助学生快速突破重难点知识[1]。首先,在微课制作中,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与理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其次,结合学生的个性与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重点知识。比如,Flash动画、视频图像、图表文字等,都可以将重点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记忆掌握。因此,在微课制作中,教师不能为了突出重点,而忽视方法的运用,只有保障呈现方法多元,重点知识突出,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现难点突破
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要想深入地探究与理解历史知识,教师就要认真引导与指导学生。尤其是难点知识,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还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与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就需要利用微课突破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一方面可以进行趣味引导。趣味故事、生活案例等,都可以让课堂充满乐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导入一些故事与生活案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动态演示。历史背景、经历、结果、意义等,都为学习中的难点部分,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如果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而教师利用微课进行动态演示,用不同的图形、文字、色彩等,就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理解。比如,一些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教师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适当点拨与演示,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例如,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音像资料的依次导入来进行难点突破。如展示《地球上的红飘带》雕塑、《强渡大渡河》图片等来导入红军长征的足迹,引导学生感悟长征精神。接下来,教师利用动态图来展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印象与理解,并让他们发表自身的看法与观点。
(四)引导思考探究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探究的过程,只有不断思考探究,学生才能掌握知识的本质,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实现真正的成功。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微课的辅助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一方面,在新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画面、图表、文字来展示。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可以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初步认知。通过对比思考、探究交流,学生可以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理解本节课的主旨内容[2]。另一方面,在复习巩固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材料的展示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所学知识与认知经验进行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探究。在不断论证与总结中,学生就可以梳理知识脉络,挖掘文本背后的价值、思想与情感。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思想道德、情感价值的培养。不过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搜集网络资源,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以视频播放与文字讲解的形式来降低学习难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挖掘知识的本质与核心。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微课,进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如,教师展示一张近代的服饰、发型图片,然后询问学生:“通过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是哪一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与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的背景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再利用微课展示史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如,《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图》《列强瓜分中国图》等。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挖掘知识的本质。
(五)拓展知识内容
课堂与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始终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来打破课堂时空限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通过知识的拓展延伸,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梳理知识关系,把握知识规律,建立一个清楚的思维导图[3]。首先,在历史年代的记忆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对年代计算方法进行归类,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比如,公元元年为公元1年,因此在公元前xx年到公元xx年的计算中,就要在两个年份的加减中,进行1的加减,才能计算出准确的历史年代。其次,在朝代顺序的记忆中,也可以利用微课。比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课本上的内容相对较少,知识点却比较多,因此学生就会出现思维混乱。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将整个抗战期间发生的重大战役、代表人物、成果思想等,以时间顺序呈现,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厘清抗战期间的知识点,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深入体验与感悟。然而教师在知识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做到真实、趣味、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
三、反思与展望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虽然发挥了重大的价值与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微课的高效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罗列,然后指导学生背诵记忆。虽然采用了微课,但是也只局限在重难点知识的整理上,忽视了兴趣的激发、能力的锻炼、情感的熏陶等,致使学生不愿参与课堂教学[4]。第二,呈现方法单一。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微课虽然增添了一丝趣味,但是也不能以同一种方式呈现。这样就会致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比如,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只注重画面上的精彩细腻、视频上的精心丰富,却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此外,很多教师只是模仿与借鉴网络资源,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需求,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来加快微课的应用步伐,提高微课的应用效率。第一,历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主动迎合信息化时代,主动掌握信息化技术,将微课高效灵活地运用在历史教学中。此外,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培训深造来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第二,教师要不断并敢于尝试新的呈现方式,要结合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微课的制作与呈现。教师制作的微课不仅要精美,还要多元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结 语
本文针对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价值、应用策略、反思展望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与依据。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做好课堂导入、进行重点聚焦、实现难点突破、引导思考探究、拓展知识内容等策略来实现微课的高效灵活运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獻]
[1]高建强,马培君.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4):65-66,72.
[2]蓝秋璐.浅谈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以商鞅变法为例[J].人文之友,2019(7):196.
[3]陶妍君.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9):97-98.
[4]黄珠英.基于微课教育的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3):153-153.
作者简介:陈 方(1974— ),女,江苏张家港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历史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9-0031-02
引 言
将微课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能夠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历史教学的改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总结、反思,将微课高效灵活地应用其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
一、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将微课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非常深远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课能够以形象、生动、趣味的形式,将知识内容呈现出来,如图像、图表、动画、视频、声乐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微课能够轻松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第二,微课深入分析知识点,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以微课来进行知识导入,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究、体验,挖掘知识的本质与核心,掌握知识的规律。第三,微课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引、点拨与激励下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微课应用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后续教学作铺垫。首先,微课的导入要新颖独特。只有新鲜、独特的事物,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选择图片、视频、声乐、动画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其次,微课的导入要形象直观。可以选择经典故事、诗词绘画、地形图等进行课堂导入,帮助学生直观全面了解历史知识的背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微课的导入要趣味多元。在微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无论哪一种导入方式,都必须对背景全面介绍,只有这样,才能为重难点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内战爆发》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史料图片的导入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接受《波茨坦公告》,做出投降的决定。这一消息传出,全国人民都非常兴奋。然而,从重庆发往延安的一份电报,又使人们的心开始悬了起来,这封电报的内容是什么呢?根据这一问题,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交流,并回答问题。
(二)进行重点聚焦
微课将知识点讲解浓缩为五到十分钟的视频,将知识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虽然短小,但是讲解的内容丰富。然而微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只会浪费课堂时间,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就要聚焦重点,发挥微课的作用,帮助学生快速突破重难点知识[1]。首先,在微课制作中,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与理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其次,结合学生的个性与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重点知识。比如,Flash动画、视频图像、图表文字等,都可以将重点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记忆掌握。因此,在微课制作中,教师不能为了突出重点,而忽视方法的运用,只有保障呈现方法多元,重点知识突出,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现难点突破
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要想深入地探究与理解历史知识,教师就要认真引导与指导学生。尤其是难点知识,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还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与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就需要利用微课突破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一方面可以进行趣味引导。趣味故事、生活案例等,都可以让课堂充满乐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导入一些故事与生活案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动态演示。历史背景、经历、结果、意义等,都为学习中的难点部分,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如果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而教师利用微课进行动态演示,用不同的图形、文字、色彩等,就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理解。比如,一些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教师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适当点拨与演示,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例如,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音像资料的依次导入来进行难点突破。如展示《地球上的红飘带》雕塑、《强渡大渡河》图片等来导入红军长征的足迹,引导学生感悟长征精神。接下来,教师利用动态图来展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印象与理解,并让他们发表自身的看法与观点。
(四)引导思考探究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探究的过程,只有不断思考探究,学生才能掌握知识的本质,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实现真正的成功。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微课的辅助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一方面,在新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画面、图表、文字来展示。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可以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初步认知。通过对比思考、探究交流,学生可以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理解本节课的主旨内容[2]。另一方面,在复习巩固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材料的展示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所学知识与认知经验进行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探究。在不断论证与总结中,学生就可以梳理知识脉络,挖掘文本背后的价值、思想与情感。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思想道德、情感价值的培养。不过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搜集网络资源,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以视频播放与文字讲解的形式来降低学习难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挖掘知识的本质与核心。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微课,进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如,教师展示一张近代的服饰、发型图片,然后询问学生:“通过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是哪一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与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的背景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再利用微课展示史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如,《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图》《列强瓜分中国图》等。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挖掘知识的本质。
(五)拓展知识内容
课堂与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始终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来打破课堂时空限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通过知识的拓展延伸,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梳理知识关系,把握知识规律,建立一个清楚的思维导图[3]。首先,在历史年代的记忆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对年代计算方法进行归类,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比如,公元元年为公元1年,因此在公元前xx年到公元xx年的计算中,就要在两个年份的加减中,进行1的加减,才能计算出准确的历史年代。其次,在朝代顺序的记忆中,也可以利用微课。比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课本上的内容相对较少,知识点却比较多,因此学生就会出现思维混乱。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将整个抗战期间发生的重大战役、代表人物、成果思想等,以时间顺序呈现,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厘清抗战期间的知识点,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深入体验与感悟。然而教师在知识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做到真实、趣味、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
三、反思与展望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虽然发挥了重大的价值与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微课的高效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罗列,然后指导学生背诵记忆。虽然采用了微课,但是也只局限在重难点知识的整理上,忽视了兴趣的激发、能力的锻炼、情感的熏陶等,致使学生不愿参与课堂教学[4]。第二,呈现方法单一。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微课虽然增添了一丝趣味,但是也不能以同一种方式呈现。这样就会致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比如,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只注重画面上的精彩细腻、视频上的精心丰富,却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此外,很多教师只是模仿与借鉴网络资源,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需求,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来加快微课的应用步伐,提高微课的应用效率。第一,历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主动迎合信息化时代,主动掌握信息化技术,将微课高效灵活地运用在历史教学中。此外,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培训深造来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第二,教师要不断并敢于尝试新的呈现方式,要结合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微课的制作与呈现。教师制作的微课不仅要精美,还要多元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结 语
本文针对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价值、应用策略、反思展望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与依据。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做好课堂导入、进行重点聚焦、实现难点突破、引导思考探究、拓展知识内容等策略来实现微课的高效灵活运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獻]
[1]高建强,马培君.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4):65-66,72.
[2]蓝秋璐.浅谈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以商鞅变法为例[J].人文之友,2019(7):196.
[3]陶妍君.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9):97-98.
[4]黄珠英.基于微课教育的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3):153-153.
作者简介:陈 方(1974— ),女,江苏张家港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历史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