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时代》中文版自1月18日全国首发一周,首印50万册平装本已发行一空。笔者从三联书店获悉,第二次印刷量达30万册,此前一书难求的精装本也于近日上市。
《邓小平时代》的出版方三联书店选择在1月18日在全国同步发售该书,这天是纪念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1周年的日子。该书上市仅3天就成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书城和网络书店的畅销书,迅猛的销售势头促使各大书店纷纷添货。如果用畅销评判该书,多少有些表面与肤浅,那么用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的话来说则是:“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是社会影响与进步。”
被誉为研究邓小平的“纪念碑式”著作
《邓小平时代》是由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Ezra F.Vogel)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著作,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作了全景式描述。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档案资料和独家访谈材料为基础,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全书人物、事件众多;持论严谨、脉络清晰、观点鲜明、叙述生动,力图使人物言行符合历史情境,被誉为研究邓小平“纪念碑式”的著作。
《邓小平时代》一书的着力之处在于邓小平的后期,即“邓小平时代”,所以在篇幅上也有相应的安排。傅高义在第一章用3万余字的篇幅概述了邓小平从出生到“文革”期间下放江西之前的人生经历,跨度65年(1904—1969)。从第二章开始直至全书结束的二十章、五十余万字,浓墨重彩地展开了邓小平从1969年开始下放江西到1997年生命之火熄灭的28年精彩人生历程,不仅对邓小平其人有深入具体的描述分析,更涉及这一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对跌宕起伏的中国当代变革历程有着独到的观察和理解。
该书上市仅十天,就已成为线上线下读者热议和追捧的文化热点。众多读者给出了大量好评:
“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学习伟人的精神,陶冶自己的情操!”
“一本从多方位、深层次讲述一位中国的高层领导人的大书,开卷就不想放下的好书!”
“看下来,觉得很翔实,很有价值。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比较客观。”……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尹昌龙认为,该书使我们“通过解读邓小平个人来解读中国,通过理解邓小平来理解国家”。
“在这个时点推出《邓小平时代》一书,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深圳市社会学学会会长杨立勋表示,“书后有八九十页的注释和索引,今后我们研究邓小平、研究改革开放,可能很多资料还要从这个地方来。”
这本书的译者、山东大学教授冯克利译完全书后由衷地评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研究和记述邓小平政治生涯的著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在哈佛大学有着“中国先生”称号
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的首发式现场、82岁高龄的傅高义先生用中文回顾了撰写此书的缘起:“2000年我从哈佛大学退休时,就集中精力进行研究,想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我认为,要想了解今日之中国,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历史,特别是自1978年邓小平开始领导,造就了当下中国的一系列进程之后的历史。”
傅高义为美国哈佛大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他出生在美国西部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威斯利大学,1958年获得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被认为是美国唯一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傅高义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和写作持续了整整四十年,对中国的政情、舆情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在哈佛大学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承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对中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写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他还应广东省政府邀请进行过7个月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写出《领先一步—改革开放的广东》。他于1997年主编了《与中国共处二十一世纪的美中关系》一书。他是美国学术界中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有巨大影响的学者。
2011年9月,傅高义先生花了10年时间完成的《邓小平时代》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刚问世就广受关注,不仅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终选名单,而且进入了《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金融时报》等国外主流媒体评选的“2011年度最佳图书”行列,被誉为“了解当代中国的必备著作”。这本书出版后获得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莱昂内尔·盖尔伯奖,该奖历来授予以英文写作的国际外交事务最佳非虚构类著作。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评价:“这是一部重要的邓小平传记,读之难忘。邓小平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的转型,并促成了美中建交—这无论对于他的国家,还是我的国家,都是极其伟大的成就。”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说:“邓小平也许是强硬的,但直率而有担当,是个可以打交道的人。邓扮演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角色,把全球最大的国家引领进现代世界。我们最优秀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傅高义先生以这部独特的研究性传记,把邓小平描绘得栩栩如生。”
如今,这部在海外获奖不断、好评颇多的重量级图书,终于回到故事原发地—中国。
占有翔实资料和“实事求是”考辨论证
是该书最大特色
傅高义先生说,他希望美国人多了解中国。改革开放那个时期的改变这么大,应该让美国人了解,于是他决定从邓小平写起。“我尽力客观对待邓小平的言行,也没有掩饰我对邓小平的钦佩。我认为他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世界的发展有过更大的影响。”
《邓小平时代》最大的特色是资料翔实,英文版原书,分量厚重,有近900页之多。由翻译家冯克利译成的中文版,全书64万字,共766页,其中插图32页,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编辑部译校。该书按照年代顺序展开叙述,以1978年至1992年这14年作为重点,占全书五分之四篇幅,着力描述作者所强调的中国大转变关键时期的“邓小平时代”。
为了本书的写作,傅高义阅读大量相关中文文献,并充分利用美国的档案材料,遍览英、日、俄文字的各种出版物、档案文献,从中寻求丰富的历史细节。作者所综合利用的资料中既包括中国已公开的资料,如《邓小平年谱》《邓小平文选》和各种国内已发表的纪念、回忆文字,又包含外国政府公布的文件、会见过邓小平的外国人的记录。同时,作者利用自身身份优势,对中国的学者、党史专家、与邓小平一起工作过的老部下,以及与邓小平有过接触或者对邓小平有特别认识的国外政界、学界人士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他也多次采访了邓小平的家属,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他还亲往邓小平生活或工作过的地方寻访,在积累丰富、扎实的史料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考辨,确保资料的权威、准确。他对出版《邓小平时代》中文简体版的工作也高度认可、理解和支持,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不时予以指点和校正,改正了英文版的一些史料和行文偏差。
使樊希安感动和敬佩的是傅高义的“十年磨一剑”—他用10年时间写作一本大书的精神。“傅高义先生不仅有坚持精神,而且他‘磨剑’的方式非常科学,采取了科学论证的方式,所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磨剑’用的‘磨刀石’也很好—广泛采访、收集材料,把所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考辨,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对这本举三联书店全店之力推出的《邓小平时代》,樊希安评价道:追求客观、中立,追求资料的真实性,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作者是美国人,他是在“邓小平时代”外面来看我们这个时代,有独特视角;这本书是很好读的,看这本书就像读文学作品一样。
傅高义教授致力于写出真实的邓小平,在全书的叙述中,他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符合历史情境的客观评价。他说:“我尽力摒除自己可能有的偏见,尽量客观地看待邓小平领导时期的种种状况……是努力按照他的‘实事求是’的教导做的。”
这本书披露了中国读者以往并不很熟悉的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外交和军事决策过程中的细节。译者冯克利认为这本书中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应当是邓小平外事活动相关内容,尤其是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为数不多的几次重要出访,即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四国之行。
《邓小平时代》的出版方三联书店选择在1月18日在全国同步发售该书,这天是纪念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1周年的日子。该书上市仅3天就成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书城和网络书店的畅销书,迅猛的销售势头促使各大书店纷纷添货。如果用畅销评判该书,多少有些表面与肤浅,那么用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的话来说则是:“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是社会影响与进步。”
被誉为研究邓小平的“纪念碑式”著作
《邓小平时代》是由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Ezra F.Vogel)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著作,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作了全景式描述。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档案资料和独家访谈材料为基础,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全书人物、事件众多;持论严谨、脉络清晰、观点鲜明、叙述生动,力图使人物言行符合历史情境,被誉为研究邓小平“纪念碑式”的著作。
《邓小平时代》一书的着力之处在于邓小平的后期,即“邓小平时代”,所以在篇幅上也有相应的安排。傅高义在第一章用3万余字的篇幅概述了邓小平从出生到“文革”期间下放江西之前的人生经历,跨度65年(1904—1969)。从第二章开始直至全书结束的二十章、五十余万字,浓墨重彩地展开了邓小平从1969年开始下放江西到1997年生命之火熄灭的28年精彩人生历程,不仅对邓小平其人有深入具体的描述分析,更涉及这一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对跌宕起伏的中国当代变革历程有着独到的观察和理解。
该书上市仅十天,就已成为线上线下读者热议和追捧的文化热点。众多读者给出了大量好评:
“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学习伟人的精神,陶冶自己的情操!”
“一本从多方位、深层次讲述一位中国的高层领导人的大书,开卷就不想放下的好书!”
“看下来,觉得很翔实,很有价值。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比较客观。”……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尹昌龙认为,该书使我们“通过解读邓小平个人来解读中国,通过理解邓小平来理解国家”。
“在这个时点推出《邓小平时代》一书,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深圳市社会学学会会长杨立勋表示,“书后有八九十页的注释和索引,今后我们研究邓小平、研究改革开放,可能很多资料还要从这个地方来。”
这本书的译者、山东大学教授冯克利译完全书后由衷地评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研究和记述邓小平政治生涯的著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在哈佛大学有着“中国先生”称号
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的首发式现场、82岁高龄的傅高义先生用中文回顾了撰写此书的缘起:“2000年我从哈佛大学退休时,就集中精力进行研究,想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我认为,要想了解今日之中国,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历史,特别是自1978年邓小平开始领导,造就了当下中国的一系列进程之后的历史。”
傅高义为美国哈佛大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他出生在美国西部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威斯利大学,1958年获得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被认为是美国唯一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傅高义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和写作持续了整整四十年,对中国的政情、舆情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在哈佛大学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承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对中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写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他还应广东省政府邀请进行过7个月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写出《领先一步—改革开放的广东》。他于1997年主编了《与中国共处二十一世纪的美中关系》一书。他是美国学术界中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有巨大影响的学者。
2011年9月,傅高义先生花了10年时间完成的《邓小平时代》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刚问世就广受关注,不仅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终选名单,而且进入了《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金融时报》等国外主流媒体评选的“2011年度最佳图书”行列,被誉为“了解当代中国的必备著作”。这本书出版后获得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莱昂内尔·盖尔伯奖,该奖历来授予以英文写作的国际外交事务最佳非虚构类著作。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评价:“这是一部重要的邓小平传记,读之难忘。邓小平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的转型,并促成了美中建交—这无论对于他的国家,还是我的国家,都是极其伟大的成就。”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说:“邓小平也许是强硬的,但直率而有担当,是个可以打交道的人。邓扮演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角色,把全球最大的国家引领进现代世界。我们最优秀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傅高义先生以这部独特的研究性传记,把邓小平描绘得栩栩如生。”
如今,这部在海外获奖不断、好评颇多的重量级图书,终于回到故事原发地—中国。
占有翔实资料和“实事求是”考辨论证
是该书最大特色
傅高义先生说,他希望美国人多了解中国。改革开放那个时期的改变这么大,应该让美国人了解,于是他决定从邓小平写起。“我尽力客观对待邓小平的言行,也没有掩饰我对邓小平的钦佩。我认为他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世界的发展有过更大的影响。”
《邓小平时代》最大的特色是资料翔实,英文版原书,分量厚重,有近900页之多。由翻译家冯克利译成的中文版,全书64万字,共766页,其中插图32页,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编辑部译校。该书按照年代顺序展开叙述,以1978年至1992年这14年作为重点,占全书五分之四篇幅,着力描述作者所强调的中国大转变关键时期的“邓小平时代”。
为了本书的写作,傅高义阅读大量相关中文文献,并充分利用美国的档案材料,遍览英、日、俄文字的各种出版物、档案文献,从中寻求丰富的历史细节。作者所综合利用的资料中既包括中国已公开的资料,如《邓小平年谱》《邓小平文选》和各种国内已发表的纪念、回忆文字,又包含外国政府公布的文件、会见过邓小平的外国人的记录。同时,作者利用自身身份优势,对中国的学者、党史专家、与邓小平一起工作过的老部下,以及与邓小平有过接触或者对邓小平有特别认识的国外政界、学界人士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他也多次采访了邓小平的家属,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他还亲往邓小平生活或工作过的地方寻访,在积累丰富、扎实的史料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考辨,确保资料的权威、准确。他对出版《邓小平时代》中文简体版的工作也高度认可、理解和支持,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不时予以指点和校正,改正了英文版的一些史料和行文偏差。
使樊希安感动和敬佩的是傅高义的“十年磨一剑”—他用10年时间写作一本大书的精神。“傅高义先生不仅有坚持精神,而且他‘磨剑’的方式非常科学,采取了科学论证的方式,所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磨剑’用的‘磨刀石’也很好—广泛采访、收集材料,把所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考辨,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对这本举三联书店全店之力推出的《邓小平时代》,樊希安评价道:追求客观、中立,追求资料的真实性,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作者是美国人,他是在“邓小平时代”外面来看我们这个时代,有独特视角;这本书是很好读的,看这本书就像读文学作品一样。
傅高义教授致力于写出真实的邓小平,在全书的叙述中,他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符合历史情境的客观评价。他说:“我尽力摒除自己可能有的偏见,尽量客观地看待邓小平领导时期的种种状况……是努力按照他的‘实事求是’的教导做的。”
这本书披露了中国读者以往并不很熟悉的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外交和军事决策过程中的细节。译者冯克利认为这本书中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应当是邓小平外事活动相关内容,尤其是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为数不多的几次重要出访,即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四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