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对当今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双语教学成为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方法,成为诸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文章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的双语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师团队、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双语课程建设。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交流频繁也使得文化国际化。结合国家发展政策和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思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提出了“三化三跨”的发展方针,即坚持校企合作有效化、教育信息化、办学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探索跨境、跨界、跨专业的有效发展路径,推进高职教育深化内涵建设、现代化发展。我院2015年开始推行双语课程建设与改革,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已经开始不断加快双语课程的建设。
二、文献综述
根据2017年12月我院发布的“2015、
2016、2017年双语课程认定结果”的文件中,通过认证的有33门课程。而对公布的课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18门来自商贸外语学院,占55%,其他课程分别来自工商管理学院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李学兰在《应用型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双语课程建设中遇到授课教师经验不足、教材缺乏、教学方法与考核尚待改进、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编写双语教材和辅助课件、丰富教学方法和改进运行机制等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该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解决方法值得借鉴。张卫华和李冬媛在《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经验探讨》一文中认为,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体行动,是为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所作的具体回应,对面临着的缺教师、缺教材、缺教法“三缺”问题,提出了开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此外,他们还提出了学生提前预习,加快双语教材建设和国际合作,开办双语教师教学培训班和推动双语课程群建设,促进优质双语课程跨院和相近学科协同发展的建议。王翔在《地方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一文中认为,双语教学在地方院校中效果并不理想。在79.8%的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六级的基础上,55.4%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中等偏差,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合适教材等方面,认为地方高校须从地方高校实际出发,着重打好双语教学基础。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应“结对”“一帮一”,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在以上前期相关课题的研究学者基础上,我院结合相关建设问题,通过数据分析统计归纳,探索基于学院双语课程建设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法。
三、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我院與课程建设主要负责人座谈交流,发现双语课程的建设问题与前面众多的研究先行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基于双语课程建设备课工作量繁重、工作压力大、课程改革经验缺乏、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若没有一套有效政策和机制作为保障,极少有教师会愿意主动承担和尝试这类教学任务。因此本课题主要针对建设的三个阶段问题与对策进行探索分析。
(一)建设前期问题与对策
1.前期主要问题
(1)政策与机制的不完善。目前我院对双语课程改革政策是良性的鼓励,但还只处于初级阶段,暂时还缺乏全局系统建设的计划。大部分二级分院简单地对任课教师工作量乘以1.2的系数进行奖励,并没有足够的其他辅助政策支持,严重低估了一门双语课程建设的难度和工作压力,对课程考核指标制定也比较简单地停留在双语应用比例上,对课程效果还存在管理不够完善的问题。
(2)师资与团队建设的困难。双语课程属于教改的新尝试。任课教师基本上都存在经验不足或语言驾驭困难等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位教师各自工作量大,工作任务比较沉重,基本上每门双语课程都是一位主讲教师在独立负责,缺少团队合作组建,加快积累的建设成果环节。
2.解决对策
(1)双语课程建设运行机制的改革。由于双语课程教学备课任务重,教学压力大,愿承担这类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少。因此学校从管理层面推动的话,需要从管理运行机制的鼓励入手。
首先,我们研究发现双语课程建设效果与可持续性和管理层的政策密切相关。双语课程应在学校政策引导和鼓励的大方针下进行实验探索,给予参与的教师足够的培训、课时工作量的鼓励。其次,高职院校进行双语课程建设,难度比普通本科院校要高出许多。研究发现,开设为选修课的双语课程,让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选修,课程的运行效果会比较理想。基于我院已经运行多年的英语分层教学制度,专业可以探索课程分层分批选修,这也需要总院领导管理层协调各专业的教学学分管理机制。最后,我们研究中发现双语课程建设需要有全面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思。在专业教学改革发展中首选课程积累时间较长、师资雄厚、资料素材丰富的课程进行实验建设,专门集中力量为单门课程量身定制建设思路。
(2)师资团队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开展团队 “2 1模式”建设,即两位专业课程教师结对一位英语教师。专业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编写双语教材和相关的双语课件,由英语教师辅助提升任课教师的口语和课件资料的修正,并且应该配以整体双语课程教师的定期培训和经验交流会为辅助服务,确保师资力量的提升。
目前,从课程任课主讲教师统计中发现,商科类的课程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单个人的能力、知识和时间都由所限制,师资团队建设是解决双语课程建设的基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将双语教师送出国, 跟随国外导师随堂听课或讲课,以提升双语任课教师的口语水平和技巧。
(二)建设中期问题与对策
1.中期主要问题
(1)教材与相关资源的缺乏。目前双语课程存在的教材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外教材不仅是全英文,而且费用较高,经济和文化差异导致适用性不强。而国内使用的教材则基本上都是纯中文,相关的辅助资料和案例等网络资源也都来自中文网站,因此缺乏一套可用的教材和相关辅助资源。 (2)语言与课堂管理问题。课堂上,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甚至把双语课程理解为学英语,这也导致出现了课堂执行不理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双语课程建设不只是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难以适应,导致学生课堂开小差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后果。
2.解决对策
(1)教材与教案编写。我们调研中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跟课程非常贴切的教材。这要求任课团队从实际出发,结合外文参考资料和中文参考书刊。理想的情况下是团队自编教材,即使是中文翻译为英文的版本,效果都会比较理想,双语教学需要本地化。团队合作编写双语校本教材或者出版教材是有效推行双语课程建设的有效步骤之一。教师提前设计好课程中需要的双语课件和相关案例材料,能让课堂执行效果更理想一些。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是每门课程都应该有针对本课程比较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方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征,课堂上采用项目任务法、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以探索的方式进行教学和互动。32%受调研学生表示在课程中使用这些方法受欢迎程度高出传统面授板书方式,考核学习效果也较为理想。
(三)建设后期问题与对策
1.后期主要问题
(1)考核与效果评估问题。由于教育的成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检验,这里只研究针对学生对双语课程设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掌握的程度。同时,由于双语课程建设的特殊性,不再简单通过期末考核来确定效果,建设环节对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增大,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素质考查的细化存在缺失的情况。
(2)课后学习与解疑。目前部分的双语课程改革处于建设的初期。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实时跟进和辅导都存在困难,工作量巨大。对学生的疑问解答的时效也有一定的滞后,这容易引起学生厌学的情绪。
2.解决策略
(1)过程性与期末考核结合的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研究发现,双语教学改革的大部分课程基本上已经完成过程性考核的方案建设,但还是存在着考核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的问题。双语教学中对项目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和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增加了考核的多样性。教师对各种方式的考核结果,可通过多维度对学生掌握效果进行评估、反馈、改进来完善考核方案。
(2)网络课程建设。调研发现,建设网络课程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很大的帮助。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偏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络课程平台,或者是市厅级的网络课程平台。而建设好网络课程,教师通过平台发布课前预习资料,利用平台课后复习或者社交软件与学生及时互动,回复答疑,这有利于减少双语课程在上课中的“拦路虎”,能很好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双语课程的建设处于教学改革的初级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在探索中前行。目前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着制度和运行机制、教师团队、教材资料、课堂有效执行方法等方面的共性问题。针对实际教学工作情况的问题,我们探索从课程建设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环节,提出的解决对策主要有全局统筹、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2 1”的教师管理团队,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和支持;自编教材和建设网络课程来解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与答疑的环节;完善课程的评估方案,及时發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双语课程教学需要通过一个又一个学期的积累,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案,对过程的评估效果、反馈、改进,不断积累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学兰.应用型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4):64-65,67.
[2]张卫华,李冬媛.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经验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60-164.
[3]王 翔.地方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6):70-75.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交流频繁也使得文化国际化。结合国家发展政策和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思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提出了“三化三跨”的发展方针,即坚持校企合作有效化、教育信息化、办学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探索跨境、跨界、跨专业的有效发展路径,推进高职教育深化内涵建设、现代化发展。我院2015年开始推行双语课程建设与改革,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已经开始不断加快双语课程的建设。
二、文献综述
根据2017年12月我院发布的“2015、
2016、2017年双语课程认定结果”的文件中,通过认证的有33门课程。而对公布的课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18门来自商贸外语学院,占55%,其他课程分别来自工商管理学院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李学兰在《应用型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双语课程建设中遇到授课教师经验不足、教材缺乏、教学方法与考核尚待改进、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编写双语教材和辅助课件、丰富教学方法和改进运行机制等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该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解决方法值得借鉴。张卫华和李冬媛在《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经验探讨》一文中认为,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体行动,是为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所作的具体回应,对面临着的缺教师、缺教材、缺教法“三缺”问题,提出了开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此外,他们还提出了学生提前预习,加快双语教材建设和国际合作,开办双语教师教学培训班和推动双语课程群建设,促进优质双语课程跨院和相近学科协同发展的建议。王翔在《地方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一文中认为,双语教学在地方院校中效果并不理想。在79.8%的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六级的基础上,55.4%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中等偏差,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合适教材等方面,认为地方高校须从地方高校实际出发,着重打好双语教学基础。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应“结对”“一帮一”,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在以上前期相关课题的研究学者基础上,我院结合相关建设问题,通过数据分析统计归纳,探索基于学院双语课程建设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法。
三、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我院與课程建设主要负责人座谈交流,发现双语课程的建设问题与前面众多的研究先行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基于双语课程建设备课工作量繁重、工作压力大、课程改革经验缺乏、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若没有一套有效政策和机制作为保障,极少有教师会愿意主动承担和尝试这类教学任务。因此本课题主要针对建设的三个阶段问题与对策进行探索分析。
(一)建设前期问题与对策
1.前期主要问题
(1)政策与机制的不完善。目前我院对双语课程改革政策是良性的鼓励,但还只处于初级阶段,暂时还缺乏全局系统建设的计划。大部分二级分院简单地对任课教师工作量乘以1.2的系数进行奖励,并没有足够的其他辅助政策支持,严重低估了一门双语课程建设的难度和工作压力,对课程考核指标制定也比较简单地停留在双语应用比例上,对课程效果还存在管理不够完善的问题。
(2)师资与团队建设的困难。双语课程属于教改的新尝试。任课教师基本上都存在经验不足或语言驾驭困难等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位教师各自工作量大,工作任务比较沉重,基本上每门双语课程都是一位主讲教师在独立负责,缺少团队合作组建,加快积累的建设成果环节。
2.解决对策
(1)双语课程建设运行机制的改革。由于双语课程教学备课任务重,教学压力大,愿承担这类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少。因此学校从管理层面推动的话,需要从管理运行机制的鼓励入手。
首先,我们研究发现双语课程建设效果与可持续性和管理层的政策密切相关。双语课程应在学校政策引导和鼓励的大方针下进行实验探索,给予参与的教师足够的培训、课时工作量的鼓励。其次,高职院校进行双语课程建设,难度比普通本科院校要高出许多。研究发现,开设为选修课的双语课程,让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选修,课程的运行效果会比较理想。基于我院已经运行多年的英语分层教学制度,专业可以探索课程分层分批选修,这也需要总院领导管理层协调各专业的教学学分管理机制。最后,我们研究中发现双语课程建设需要有全面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思。在专业教学改革发展中首选课程积累时间较长、师资雄厚、资料素材丰富的课程进行实验建设,专门集中力量为单门课程量身定制建设思路。
(2)师资团队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开展团队 “2 1模式”建设,即两位专业课程教师结对一位英语教师。专业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编写双语教材和相关的双语课件,由英语教师辅助提升任课教师的口语和课件资料的修正,并且应该配以整体双语课程教师的定期培训和经验交流会为辅助服务,确保师资力量的提升。
目前,从课程任课主讲教师统计中发现,商科类的课程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单个人的能力、知识和时间都由所限制,师资团队建设是解决双语课程建设的基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将双语教师送出国, 跟随国外导师随堂听课或讲课,以提升双语任课教师的口语水平和技巧。
(二)建设中期问题与对策
1.中期主要问题
(1)教材与相关资源的缺乏。目前双语课程存在的教材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外教材不仅是全英文,而且费用较高,经济和文化差异导致适用性不强。而国内使用的教材则基本上都是纯中文,相关的辅助资料和案例等网络资源也都来自中文网站,因此缺乏一套可用的教材和相关辅助资源。 (2)语言与课堂管理问题。课堂上,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甚至把双语课程理解为学英语,这也导致出现了课堂执行不理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双语课程建设不只是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难以适应,导致学生课堂开小差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后果。
2.解决对策
(1)教材与教案编写。我们调研中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跟课程非常贴切的教材。这要求任课团队从实际出发,结合外文参考资料和中文参考书刊。理想的情况下是团队自编教材,即使是中文翻译为英文的版本,效果都会比较理想,双语教学需要本地化。团队合作编写双语校本教材或者出版教材是有效推行双语课程建设的有效步骤之一。教师提前设计好课程中需要的双语课件和相关案例材料,能让课堂执行效果更理想一些。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是每门课程都应该有针对本课程比较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方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征,课堂上采用项目任务法、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以探索的方式进行教学和互动。32%受调研学生表示在课程中使用这些方法受欢迎程度高出传统面授板书方式,考核学习效果也较为理想。
(三)建设后期问题与对策
1.后期主要问题
(1)考核与效果评估问题。由于教育的成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检验,这里只研究针对学生对双语课程设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掌握的程度。同时,由于双语课程建设的特殊性,不再简单通过期末考核来确定效果,建设环节对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增大,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素质考查的细化存在缺失的情况。
(2)课后学习与解疑。目前部分的双语课程改革处于建设的初期。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实时跟进和辅导都存在困难,工作量巨大。对学生的疑问解答的时效也有一定的滞后,这容易引起学生厌学的情绪。
2.解决策略
(1)过程性与期末考核结合的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研究发现,双语教学改革的大部分课程基本上已经完成过程性考核的方案建设,但还是存在着考核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的问题。双语教学中对项目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和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增加了考核的多样性。教师对各种方式的考核结果,可通过多维度对学生掌握效果进行评估、反馈、改进来完善考核方案。
(2)网络课程建设。调研发现,建设网络课程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很大的帮助。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偏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络课程平台,或者是市厅级的网络课程平台。而建设好网络课程,教师通过平台发布课前预习资料,利用平台课后复习或者社交软件与学生及时互动,回复答疑,这有利于减少双语课程在上课中的“拦路虎”,能很好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双语课程的建设处于教学改革的初级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在探索中前行。目前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着制度和运行机制、教师团队、教材资料、课堂有效执行方法等方面的共性问题。针对实际教学工作情况的问题,我们探索从课程建设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环节,提出的解决对策主要有全局统筹、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2 1”的教师管理团队,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和支持;自编教材和建设网络课程来解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与答疑的环节;完善课程的评估方案,及时發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双语课程教学需要通过一个又一个学期的积累,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案,对过程的评估效果、反馈、改进,不断积累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学兰.应用型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4):64-65,67.
[2]张卫华,李冬媛.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经验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60-164.
[3]王 翔.地方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6):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