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遥:关注战争影响下的个体生命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tong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没有显赫身世,没有多少社会资源和人脉,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得到尊重,需要被平等对待,得到一个合理的结局。
  《中国慈善家》:2018年是龙越基金会成立8周年,老兵回家项目发起10周年。你怎么看待这10年里老兵群体境遇的变化?
  姚遥:从我的角度来看,第一个变化是抗战老兵这个群体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第二个是大家慢慢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老兵群体,从民间到国家都在给他们荣耀和认同。民政部把所有抗战老兵纳入抚恤优待体系,习总书记说所有投身中国抗战的人都是抗战英雄和民族英雄。这些改变还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慈善家》:这几年,老兵群体的整体境况怎么样?
  姚遥:国家认同了以后,生活条件上肯定有显著提高,精神层面改善也很大。这些老人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被人重新发现、认识,他们还是很开心的,自豪感非常强烈。
  《中国慈善家》:我了解到一组数据:目前健在的抗战老兵仅7000位左右,仅2018年的1月至5月就有603位老兵离世。也就是说,能寻找到的老兵越来越少,离世的却越来越多。
  姚遥:都会有这个阶段的。
  《中国慈善家》:老兵人数急剧减少,相应的援助机构会面临转型。在这个问题上,龙越基金会是怎么考虑的,未来的路会怎么走?
  姚遥:很多人觉得龙越基金会是个做抗战老兵服务的机构,实际上不止如此,我们机构是关注战争影响下的个体生命。这个战略和愿景比较远,龙越基金会还没有那么长的历史足够让大家认识到这一点,能了解项目就不错了。所以很多人会问:老兵“走完”了你们怎么办?从关注战争影响下的个体生命来看,不只是因为你在世,我们就认同,这只不过是最紧迫的点而已,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老兵提供最大的服务和关怀。但事实上,我们的产品线是有延伸的。
  第一:生命不只是活着的时候叫生命,曾经存在过的生命也是生命。很多抗战士兵走上战场,从此不知去了哪里,阵亡了家里也不知道,对于他们的家族来说就是伤痕。这种历史的伤痕不只留在活着的抗战老兵身上,还存在于已经去世或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士兵身上。我们的寻亲项目,除了寻找在世的老兵,还要把阵亡的士兵和他们的家人“连接”上。2017年,我们在云南施甸县找到一个在滇西抗战中阵亡士兵的墓碑,几十年来没人知道他是谁,没人知道他的家人是谁。通过寻亲,我们找到了他妹妹。他妹妹说,哥哥参加抗战以后再没有音讯。直到2017年7月7日,他妹妹才在云南施甸看见哥哥的墓碑,这对延续一个家族的记忆非常重要。
  第二:中国在抗战期间阵亡了多少人?精确到个位数的数字是多少?即便精确到了个位数,能否精确到每一个具体的人?比如他们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和阵亡日期。这是非常宏大的工作,我们正在做。我们不能永远以阵亡多少多少人的笼统说法来对待历史,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
  美国的越战纪念碑上,阵亡的57000多人加上失踪的人,所有姓名全刻在上面,包括二战纪念也是如此。为什么中国不行?我觉得这个事10年、20年都可以做下去。还有,中国那么多抗战遗址没有好好地整理、恢复,比如在缅甸阵亡的10万远征军,他们的遗骸在哪里,他们是哪里人,他们的家族后来去了哪里?我们希望把这些事情一点一滴地恢复起来。
  《中国慈善家》:2017年,龙越基金会原秘书长黄晓丹在参加99公益回归日的会议后写了一篇文章,她说龙越基金会和另一家同类型机构—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对未来的规划惊人相似:龙越基金会计划修筑烈士姓名墙,让每一个为国牺牲的士兵被记住、被缅怀;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计划以图片和影像的形式,钩沉被遮蔽的抗战历史,抚慰被遗忘的疆场英魂。黄晓丹认为,两家机构的项目显然具有同质化特性,如果做不到品牌差异化,无序的竞争就不可避免。你怎么看她的观点?
  姚遥:她的思考我看了,很有深度。可能每个人立足点不一样,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话,同质化真的是个问题吗?中国有多少家做免费午餐的机构,有多少家做贫困儿童帮扶的机构,有多少家做救灾的机构?这些机构难道不是同质化吗,为什么没有人说他们是无序竞争?我觉得,一个议题恰恰是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如果这个领域只有龙越基金会一家独大,肯定不好。我们一定不是光自己做,而是在基金会的使命和战略驱动下,跟国内所有愿意服务这个群体的公益组织合作。我们不是害怕或者抗拒竞争,而是鼓励,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
  《中国慈善家》:龙越基金会的战略是什么?
  姚遥:龙越基金会的战略从来没有改变,就是关注战争影响下的个体生命,所有项目都围绕这个战略进行延伸。未来我们要推动和平。从寻找活着的抗战老兵,到寻找抗战老兵的亲人,再到寻找阵亡军人的信息,内在逻辑是一致的。怎么延续个体生命,怎么延续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和社会记忆,都是一个共同体,我们在这个逻辑线上工作。人们经常讲,中国人现在最喜欢对未来的投资和短线投资,比如为什么喜欢做儿童项目?因为今天把儿童培养好了,未来他们可能是国家栋梁,这是大家熟悉的逻辑。为什么历来不太喜欢做老人项目?因为觉得老人是负资产,而且再过几年他们就去世了。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他们的经历,他们身上承载的那段历史事实上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对未来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经验。再往大了说,每一个中国人还是一个世界公民,我们不只是关注中国土地上的事情,还需要跟世界建立联系,我们为什么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虽然听起来特别宏大,但是为什么不能这么想?
  《中国慈善家》:目前关于历史的主流叙事还是从家国层面,龙越基金会为什么注重个体叙事?
  姚遥:这是龙越基金会的核心价值观。最初关注流落缅甸的远征军老兵,就是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那些远征军老兵没有任何名气,他们在缅甸是穷人,在国内的家庭也没有钱。放在成功学的角度下,关注他们没有任何价值。但中国是他们的根,有他们的亲人,也有他们的血脉,让他们叶落归根,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当时我们做这些事情,说难听点就叫“吃力不讨好”。举个例子,假如张学良这样的名人要回国,那是很容易的。可一个普通士兵,1949年以后就流落在缅甸,在国内没有身份;作为中国人,他们又不愿意加入缅甸籍以华侨身份回国。所以,怎么样能够让他们突破種种限制回国,真的是很难。我们经常讲宏大叙事,但是深入个体生命的故事,你会发现其力量也是很强大的,我们会感同身受。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没有显赫身世,没有多少社会资源和人脉,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得到尊重,需要被平等对待,得到一个合理的结局。
  《中国慈善家》:这些个体生命的故事,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姚遥:从我个人来讲还是很有意思的。做抗战老兵(工作),接触的不只是一个个人,还有他们90多年的生命,我也会想自己90岁的时候怎么样。现在很多人做事情,没有从生命的角度去考虑。想长命百岁的人,知不知道一个人百岁的状态是什么样?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眼前,能做个3年规划都很了不起,如果以80岁、90岁的状态来考量自己当下该怎么做,会有不一样的视角。明白人老了以后会怎么样,会思考现在该怎么办。站在生命的末端想自己的一生,是很有意思的思考过程。
  《中国慈善家》:你刚才提到,龙越基金会未来要致力于推动和平。怎么理解在个体的层面上推动和平?
  姚遥:和平不只在大的国与国层面,个人与个人难道不能更和平一点?为了5毛钱的菜价就能杀人,为了一碗面就把老板砍死,这难道不是一种冲突?我经常在想,如果同事与同事之间、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都做不到谅解,还怎么做到更大的层面?
  说个残酷的例子,假如一个人的亲人被歹徒害了,那么他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歹徒?我相信很多人不只想“杀人偿命”,还想加倍报复。这肯定是有危害的,对吧?我们需要用一种更平和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中的很多变故。一个个体面对这段往事,不能永远沉浸在愤怒和复仇的情绪里。而且复仇永远是“升级”的,一个人想加倍复仇,他的敌人也会一样。
  《中国慈善家》:让人放下仇恨,是一件很难的事吧?
  姚遥:不难。人类所有的和平都是经历过战争才形成的。为什么战争以后不是另一场战争?因为经历过战争才会反思仇恨和戾气带来的伤害,反思要用什么心态面对未来。
其他文献
陈绍诚,祖父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外祖父为国学大师林尹。現为台湾“财团法人 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兼副执行长,曾就读于美国普度大学工业工程系,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于2015年受邀于隶属台湾“教育部”之“国立教育广播电台”主持儒学相关广播单元“谈笑自儒”,将儒学以深入浅出且生活化的方式解释给听众。  上一篇讲到修身的基本原理,人之所以修身,中庸云“修身以道”,原则就是“道”,而应用自然不能
期刊
《中国慈善家》:4月2号是世界自闭症日,你在微博上发声,“请与我一起关注自闭症群体‘就业无障碍’。”之前你对这个群体有怎样的了解?对于他们的就业,你怎么看?  张云龙:我之前最早了解到自闭症,其实是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对于这个群体,我觉得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一些工作机会。他们并不是说没有能力工作,更多的情况是因为一些企业,或者说大众不太了解他们,会给他们无形的压力。前段时间我听说有一个咖
期刊
潘龙飞:老K之家创始人  来时路  龙飞坐在咖啡店的一角,指尖轻轻划过胸口,“我这里有条疤,小时候做过心脏病手术。”  他自小患有心脏病和癫痫,七八岁时连多走几步路都困难。每每被家人抱在怀里,令他觉得十分不自在,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走路。  “我特别渴望能够自己走路,走很长的路。”  这个愿望在2014年得以实现。那一年,龙飞和8名志愿者从辽宁葫芦岛市一路走到北京,耗时近一个月。他们的目标只
期刊
她觉得“念初心”其实寓意挺好,“就相当于随时在激励自己和员工,不要为了一些利益把我们的本心忘掉。”  王淑娟:四川省青川县川申农特产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  “敲钟女孩”  4年过去,“阿里上市敲钟女孩”依然是王淑娟身上最大的标签,在公开场合,她首先会被这样介绍。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马云邀请了8位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一起上台敲钟,王淑娟为其中一位。4年后,她再次站到阿里的舞台上—受
期刊
家族要做到世世代代,就必须在每一代人中赋予新的能量,并逐步进化。这是一个动态的、不间断的过程  11月9日,一场名为“天人合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下简称“合一论坛”)的国际论坛会议,在苏州阳澄湖畔拉开帷幕。论坛聚焦当代新文化、新科学、教育、饮食健康、医疗等话题,对如何建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新生活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期间,《中国慈善家》就如何解决因商业而引致的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巨变
期刊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老家的鄉中学度过的,当时正是世纪之交,鲁西各项基础设施依然落后,电力供应经常不足,会突然断电。但这对于上晚自习的我们来说不是灾难,而是狂欢。每次停电,整座教学楼都会狂躁不止,青春期的我们奋力地跺着地板,咚咚的声音能传遍整个山东。但狂欢并不会持续太久,灯光很快恢复,躁动立即结束,一片死寂之中,每个人都看上去安静祥和,无辜地继续埋头苦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随着经济发展,暗黑躁动很
期刊
这所“系出名门”的学校从创立之初就承载了众多希望。合作双方高校希望它能成为一块“试验田”,实现在本校“一时无法做到的突破”;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的昆山市,也期待通过它给自身带来新的改变  2019年是昆山杜克大学成立的第六年,也是本科招生启动的第二年。  就在8个月前,這所阳澄湖畔的大学迎来了第一批“吃大闸蟹的人”—来自全球27个国家的259名学生,组成了学校的首届本科生。  在这所从零开始建造
期刊
公益行業往往被称为有“情怀”的行业。但“情怀”在当下,不算是一个绝对的“好词”。  或许是厌倦太多人把“情怀”当作挡箭牌,形容一个人“有情怀”不再仅仅指拥有高尚的心境,同时也包含着一些爱洒“鸡汤”、不务实的意思—比如《奇葩说》的辩手陈铭最为对手诟病的便是“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打“情怀”牌。  不可否认,部分公益从业者身上的确存在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徒有一腔情怀的问题。久而久之,外界或多或少也会对公
期刊
“我们过去几年最大的成就绝对不是我们做的任何一个调研或任何一个项目,而是帮助更多的中国青年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一群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公民意识的中国新青年”  3月25日至4月9日,中南屋(China House)创始人兼CEO黄泓翔回国,在北京、成都、深圳、南昌做了近10场公益讲座,讲述在非洲、南美等地,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遇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并提出建议。  黄泓翔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
期刊
站起来  12岁那年,关涛坐上了轮椅。  他生于1971年,7个月大时被确诊为甲型中度血友病。这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上世纪70年代的医疗水平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使他无法接受良好的治疗。  童年是在无尽的疼痛和恐惧中度过的。“小时候的记忆真的特别少,能记得的好像都是周而复始的疼痛。”  血友病患者终身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而重症患者在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自发性”出血。年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