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社会管理的症结在于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而创先争优具备主流价值观属性。运用我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原理,把创先争优从党内价值提升为社会价值,是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的上上之策。
[关键词]创先争优 社会管理 主流价值观
2010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活动的成功实践,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从而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前全球性的社会治理困境下,放大党内的创先争优价值取向,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日益迫切。
一、我国社会管理迫切需求创先争优价值取向
1.我国社会管理的根源性问题
当前,全世界面临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非常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国内部各阶层之间,都存在着贫富分化问题,加之公平正义缺乏,普通民众积累的怨气和仇恨越来越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军事干涉、经济掠夺、文化入侵,导致世界各种冲突和对抗此起彼伏,并且以各种不曾出现过的新形式表现出来。以西方国家所称的“阿拉伯之春”最为典型,国内的社会治理困境遭遇国际强权政治的干涉,必然使一个国家陷入动荡和战乱。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一枝独秀,彰显了“中国模式”的独特魅力。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在和谐稳定主旋律中仍有诸多不和谐杂音,如千里之堤中的蚁穴,其突出表现为零星爆发但却骇人听闻的恶意犯罪和反社会性行为,对我国的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归根结底为两类,一类是价值多元化引起的价值观冲突,另一类是阶层分化引起的各种利益冲突。
虽然阶层分化是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结构性根源,表现为利益格局相对固定化,社会差异明显化,底层民众社会地位固化,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等等。表象上看,一切不和谐都是因为利益分配失衡,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正反两方面都有例子佐证经济利益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近年来有一种所谓的“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来解决”的方法。例如珠江三角洲,这些年来因为受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工厂突然倒闭,一些老板跑得无影无踪,工人领不到工资,就起来闹事,地方政府动用一些经济资源来补偿,平息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方法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因为经济主义的盛行,中国各地现在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不闹,无利益;小闹,小利益;大闹,大利益。经济方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反而会鼓励更多的群体性事件或者个体性事件。与之相反,古今中外,人民群众不计利益得失齐心协力为某个共同目标奋斗的例子不胜枚举。以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为例,尽管当时物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人民群众却用独轮车推出了战役的胜利。物质利益的刺激无法与理想、信念的塑造相提并论。因此,阶层分化引起的各种利益失衡对社会的稳定与否不具有决定性的功能。“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其民有道,得其心。”价值取向决定行动方向。我国的社会管理已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不只是对管理对象的他治,更重要的是每一名社会成员基于良知的自治。在价值多元化引起价值观冲突,并引发道德失范、价值危机等现象多发的当下社会,对个别价值观念的调整以及通过道德谴责、舆论制约、法律规范等手段对价值失范的纠正,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价值危机的现状。蓝领和白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都共同相信的价值观即主流价值观的重塑已成为社会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创先争优的主流价值观属性
创先争优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科学价值观的外化。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创先争优活动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有效措施,体现了党的整体的先进性与各级党组织、党员个体先进性的辩证统一。党的整体的先进性表现为:坚定信仰,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勤学善思,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和水平;牢记宗旨,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爱岗敬业,创造一流的业绩等等。各级党组织、党员的个体先进性表现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党组织和党员个体的具体争创行动。
创先争优是思想意识形态上的风向标。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是: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归根结底是一个价值观层面的问题。从目标上看,创先争优活动为党的组织与党员确立了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价值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与党员干部追求的价值实现了统一。从实现过程看,创先争优活动具有一定挑战性,党员和人民群众必须在立足本职和经过一定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创先争优具备振奋精神、鼓舞人心和激发斗志的作用。
3.把创先争优从党内价值提升为社会价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原理,使创先争优从党内价值提升为社会价值成为必然。自从毛泽东在1930年1月5日写信答复林彪,指出:“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此后,这一原理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名为“星火计划”。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广袤农村大地。1985年8月13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个计划,并于1986年初实施。 中央组织部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260.2万名,而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说,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通过在8260.2万名党员中创先争优,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认识到自己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组织广大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力量;让每一名党员都认识到自己是党执政的一个细胞,要在引领、提升和重塑社会价值观中发挥积极作用;让每一名党员完成《党章》规定的神圣使命,成为社会转型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燃烧星星之火。把创先争优从党内辐射至13亿多中国人民,在全社会树立创先争优的精神标杆,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抱着一种创先争优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学习、对待生活,是让整个社会充满生生不息的持续进步动力,让星星之火呈燎原态势。8200多万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发挥杠杆的以小撬大效应,凝聚起13多亿人民的信心和力量,必将使主流价值观有效传播、无声渗透。当主流价值观真正引领社会思潮,社会管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成功,会使它的其他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创先争优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路径
1.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价值取向的形成,既取决于社会的价值宣传、教育,也取决于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当今社会,人们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处于领导层面、受社会关注更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行为产生的示范作用尤为突出。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经受不住“四种考验”,难以抵御“四种危险”,就会出现如下种种现象。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言行不一;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历史上,一个王朝在经历几世之后,统治阶级逐渐趋向堕落,好逸恶劳、腐化成风,主流思想不能引领民众,甚至落后于民众,也就失去了民心。因此,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提高认识,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严于律己,带头弘扬正气,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当好群众表率的前提。
2.发挥传媒的动员、组织、整合和引领等作用
传媒对引领社会思潮起着重要作用,纵容传媒的“民主化”是苏共亡党的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几乎所有的报纸、刊物、电台、电视都出现丑化、否定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历史的现象。1988年6月,苏联教育部做出决定,全国所有学校的苏联历史课本在1989年全部销毁。面对各种运动、四分五裂的组织、五花八门的意识形态和形形色色的主张,传媒一边清洗传统价值观念,一边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鼓吹资本主义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市场”、“公民社会”,等等,强化了人们对西方价值观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向往。用尽浑身解数强化人们内心深处迷失,引领社会走向反面。党内党外反共势力同传媒有机结合,参与摧毁苏共的活动,形成了小力量、大势能,小组织、大影响的效果。与没控制好传媒导致苏联解体相对应,对传媒业高度控制,必会产生文化垄断和新闻话语霸权。因此适度控制大众传媒,充分利用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大力宣传报道健康、正面的典型形象,方能达到宣传主流价值观的效果。
3.发挥群众的认同、基础作用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内活动必须影响和带动群众,做到党组织有号召、群众有行动。群众认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意,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表现在主流价值观方面的认同,不仅包括心理的认同和支持,而且包括为此所采取的自发、自觉的行为。最近一个时期,“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等“最美英雄”接连涌现。这种“最美精神”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美德,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与创先争优主流价值观相一致;更在于它们在产生瞬间的无意识或下意识,与创先争优主流价值观不谋而合。而这种最美精神对人们心灵的强烈震撼以及引起的强烈共鸣,说明它获得了大部分普通群众充分认同,也充分反映了创先争优主流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同度极高。在此基础上,开展党群共建,打造更宽广、更有效的创先争优活动平台,通过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组织带社会,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全覆盖,使创先争优主流价值观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
作者简介:汪慧玲(1971-),女,汉族,安徽省石台县人,安徽省石台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关键词]创先争优 社会管理 主流价值观
2010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活动的成功实践,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从而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前全球性的社会治理困境下,放大党内的创先争优价值取向,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日益迫切。
一、我国社会管理迫切需求创先争优价值取向
1.我国社会管理的根源性问题
当前,全世界面临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非常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国内部各阶层之间,都存在着贫富分化问题,加之公平正义缺乏,普通民众积累的怨气和仇恨越来越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军事干涉、经济掠夺、文化入侵,导致世界各种冲突和对抗此起彼伏,并且以各种不曾出现过的新形式表现出来。以西方国家所称的“阿拉伯之春”最为典型,国内的社会治理困境遭遇国际强权政治的干涉,必然使一个国家陷入动荡和战乱。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一枝独秀,彰显了“中国模式”的独特魅力。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在和谐稳定主旋律中仍有诸多不和谐杂音,如千里之堤中的蚁穴,其突出表现为零星爆发但却骇人听闻的恶意犯罪和反社会性行为,对我国的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归根结底为两类,一类是价值多元化引起的价值观冲突,另一类是阶层分化引起的各种利益冲突。
虽然阶层分化是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结构性根源,表现为利益格局相对固定化,社会差异明显化,底层民众社会地位固化,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等等。表象上看,一切不和谐都是因为利益分配失衡,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正反两方面都有例子佐证经济利益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近年来有一种所谓的“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来解决”的方法。例如珠江三角洲,这些年来因为受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工厂突然倒闭,一些老板跑得无影无踪,工人领不到工资,就起来闹事,地方政府动用一些经济资源来补偿,平息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方法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因为经济主义的盛行,中国各地现在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不闹,无利益;小闹,小利益;大闹,大利益。经济方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反而会鼓励更多的群体性事件或者个体性事件。与之相反,古今中外,人民群众不计利益得失齐心协力为某个共同目标奋斗的例子不胜枚举。以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为例,尽管当时物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人民群众却用独轮车推出了战役的胜利。物质利益的刺激无法与理想、信念的塑造相提并论。因此,阶层分化引起的各种利益失衡对社会的稳定与否不具有决定性的功能。“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其民有道,得其心。”价值取向决定行动方向。我国的社会管理已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不只是对管理对象的他治,更重要的是每一名社会成员基于良知的自治。在价值多元化引起价值观冲突,并引发道德失范、价值危机等现象多发的当下社会,对个别价值观念的调整以及通过道德谴责、舆论制约、法律规范等手段对价值失范的纠正,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价值危机的现状。蓝领和白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都共同相信的价值观即主流价值观的重塑已成为社会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创先争优的主流价值观属性
创先争优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科学价值观的外化。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创先争优活动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有效措施,体现了党的整体的先进性与各级党组织、党员个体先进性的辩证统一。党的整体的先进性表现为:坚定信仰,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勤学善思,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和水平;牢记宗旨,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爱岗敬业,创造一流的业绩等等。各级党组织、党员的个体先进性表现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党组织和党员个体的具体争创行动。
创先争优是思想意识形态上的风向标。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是: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归根结底是一个价值观层面的问题。从目标上看,创先争优活动为党的组织与党员确立了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价值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与党员干部追求的价值实现了统一。从实现过程看,创先争优活动具有一定挑战性,党员和人民群众必须在立足本职和经过一定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创先争优具备振奋精神、鼓舞人心和激发斗志的作用。
3.把创先争优从党内价值提升为社会价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原理,使创先争优从党内价值提升为社会价值成为必然。自从毛泽东在1930年1月5日写信答复林彪,指出:“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此后,这一原理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名为“星火计划”。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广袤农村大地。1985年8月13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个计划,并于1986年初实施。 中央组织部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260.2万名,而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说,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通过在8260.2万名党员中创先争优,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认识到自己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组织广大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力量;让每一名党员都认识到自己是党执政的一个细胞,要在引领、提升和重塑社会价值观中发挥积极作用;让每一名党员完成《党章》规定的神圣使命,成为社会转型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燃烧星星之火。把创先争优从党内辐射至13亿多中国人民,在全社会树立创先争优的精神标杆,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抱着一种创先争优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学习、对待生活,是让整个社会充满生生不息的持续进步动力,让星星之火呈燎原态势。8200多万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发挥杠杆的以小撬大效应,凝聚起13多亿人民的信心和力量,必将使主流价值观有效传播、无声渗透。当主流价值观真正引领社会思潮,社会管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成功,会使它的其他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创先争优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路径
1.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价值取向的形成,既取决于社会的价值宣传、教育,也取决于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当今社会,人们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处于领导层面、受社会关注更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行为产生的示范作用尤为突出。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经受不住“四种考验”,难以抵御“四种危险”,就会出现如下种种现象。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言行不一;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历史上,一个王朝在经历几世之后,统治阶级逐渐趋向堕落,好逸恶劳、腐化成风,主流思想不能引领民众,甚至落后于民众,也就失去了民心。因此,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提高认识,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严于律己,带头弘扬正气,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当好群众表率的前提。
2.发挥传媒的动员、组织、整合和引领等作用
传媒对引领社会思潮起着重要作用,纵容传媒的“民主化”是苏共亡党的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几乎所有的报纸、刊物、电台、电视都出现丑化、否定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历史的现象。1988年6月,苏联教育部做出决定,全国所有学校的苏联历史课本在1989年全部销毁。面对各种运动、四分五裂的组织、五花八门的意识形态和形形色色的主张,传媒一边清洗传统价值观念,一边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鼓吹资本主义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市场”、“公民社会”,等等,强化了人们对西方价值观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向往。用尽浑身解数强化人们内心深处迷失,引领社会走向反面。党内党外反共势力同传媒有机结合,参与摧毁苏共的活动,形成了小力量、大势能,小组织、大影响的效果。与没控制好传媒导致苏联解体相对应,对传媒业高度控制,必会产生文化垄断和新闻话语霸权。因此适度控制大众传媒,充分利用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大力宣传报道健康、正面的典型形象,方能达到宣传主流价值观的效果。
3.发挥群众的认同、基础作用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内活动必须影响和带动群众,做到党组织有号召、群众有行动。群众认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意,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表现在主流价值观方面的认同,不仅包括心理的认同和支持,而且包括为此所采取的自发、自觉的行为。最近一个时期,“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等“最美英雄”接连涌现。这种“最美精神”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美德,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与创先争优主流价值观相一致;更在于它们在产生瞬间的无意识或下意识,与创先争优主流价值观不谋而合。而这种最美精神对人们心灵的强烈震撼以及引起的强烈共鸣,说明它获得了大部分普通群众充分认同,也充分反映了创先争优主流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同度极高。在此基础上,开展党群共建,打造更宽广、更有效的创先争优活动平台,通过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组织带社会,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全覆盖,使创先争优主流价值观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
作者简介:汪慧玲(1971-),女,汉族,安徽省石台县人,安徽省石台县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