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初中历史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讲述历史故事、组织课堂活动、精编历史习题、开展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养成爱党、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830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呈现价值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状态,容易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初中历史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应该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不仅能够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以史为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下面针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展开论述。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爱国教育
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中国的古代史中,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和传统文化的案例不计其数;中国的近代史中,体现我国仁人志士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保卫祖国的案例不胜枚举。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加以挖掘与利用,积极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例如,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的方式,总结隋唐时期我国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我国历史上的文明与伟大,并鼓励他们从历史中总結经验,将其应用到现代中国的建设当中,帮助学生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愿。
二、讲述历史故事,渗透爱国教育
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更重要的是渗透爱国教育,使学生在故事中所有感悟和收获。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详细给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到,为了禁绝鸦片、抵抗侵略,林则徐作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与百姓安危,做出了怎样的艰苦卓绝的努力。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组织课堂活动,渗透爱国教育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讲解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将知识讲解融入课堂活动当中,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知识、体验知识。因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与课堂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爱国主义思想、感知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教学《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使他们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祖国的变化与发展,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与成就感,从而培养了爱国主义热情。
四、精编历史习题,渗透爱国教育
历史习题讲练是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对历史习题的精心设计与改变,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对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时,教师给出如下习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体现了当时考试制度的什么特点?这一考试制度被叫作什么制度?它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与当前的中考和高考有什么本质区别? 通过连环提问、循循善诱的方式,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也认识到现代人才选拔制度的优越性和科学性,从而感受到在“教育公平、选拔公平”的现代环境下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并认识到我国在人才选拔制度上的不断进步与革新。学生只有认识到祖国的不断进步,才能对祖国产生无尽的热爱。教师通过精编习题,达到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五、开展课外活动,渗透爱国教育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倡将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到“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参观,可以组织“纪念九一八”主题文艺演出,还可以举行“勿忘国耻 纪念抗战”主题演讲等。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实现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相结合,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新课标指导下的历史教学,不仅要承担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重任,还要履行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职责。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优势,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爱国、爱党、爱家的高尚品质,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
(责任编辑袁妮)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830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呈现价值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状态,容易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初中历史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应该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不仅能够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以史为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下面针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展开论述。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爱国教育
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中国的古代史中,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和传统文化的案例不计其数;中国的近代史中,体现我国仁人志士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保卫祖国的案例不胜枚举。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加以挖掘与利用,积极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例如,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的方式,总结隋唐时期我国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我国历史上的文明与伟大,并鼓励他们从历史中总結经验,将其应用到现代中国的建设当中,帮助学生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愿。
二、讲述历史故事,渗透爱国教育
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更重要的是渗透爱国教育,使学生在故事中所有感悟和收获。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详细给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到,为了禁绝鸦片、抵抗侵略,林则徐作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与百姓安危,做出了怎样的艰苦卓绝的努力。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组织课堂活动,渗透爱国教育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讲解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将知识讲解融入课堂活动当中,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知识、体验知识。因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与课堂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爱国主义思想、感知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教学《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使他们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祖国的变化与发展,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与成就感,从而培养了爱国主义热情。
四、精编历史习题,渗透爱国教育
历史习题讲练是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对历史习题的精心设计与改变,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对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时,教师给出如下习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体现了当时考试制度的什么特点?这一考试制度被叫作什么制度?它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与当前的中考和高考有什么本质区别? 通过连环提问、循循善诱的方式,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也认识到现代人才选拔制度的优越性和科学性,从而感受到在“教育公平、选拔公平”的现代环境下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并认识到我国在人才选拔制度上的不断进步与革新。学生只有认识到祖国的不断进步,才能对祖国产生无尽的热爱。教师通过精编习题,达到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五、开展课外活动,渗透爱国教育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倡将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到“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参观,可以组织“纪念九一八”主题文艺演出,还可以举行“勿忘国耻 纪念抗战”主题演讲等。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实现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相结合,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新课标指导下的历史教学,不仅要承担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重任,还要履行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职责。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优势,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爱国、爱党、爱家的高尚品质,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