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摺聚清风 一捻生秋意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ssd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折扇,指扇面能折叠的扇子,清代折扇上承明代折扇风气之盛,是折扇的大发展时期。这时折扇已经超脱用以生风取凉的工具,转而成为一种备受人们珍爱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并精神化为一种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是一种社会角色的道具。成都市温江区博物馆以书画藏品为特色,其中就有不少清代扇面,文章选择其中几幅,以供大家赏析。
  关键词:折扇;书画;博物馆;李汝南
  折扇,指扇面能折叠的扇子,由于其开合自如、使用和携带方便,所以自其从朝鲜传入我国后,就广泛流传开来。清代是折扇的大发展时期,清代折扇上承明代折扇风气之盛,继承中又有发展创新,大有登峰造极之势。无数的文人仕宦在扇面上挥毫泼墨,题诗留画,他们的风流才情与折扇产生了丝丝缕缕的关系,使折扇超脱用以生风取凉的工具,转而成为一种备受人们珍爱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并精神化为一种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是一种社会角色的道具。
  成都市温江区博物馆以书画藏品为特色,收藏了不少清代扇面,其中既有温江本地清代书画名家李汝南的精品,又有蜀地内外书画大家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选介其中几幅,以供大家赏析。
  清李汝南墨兰图扇面(图1) 李汝南(1827—1884),字湘石,四川温江维新乡(今温江天府街办)人,精通书画,尤善画兰,乃晚清著名书画家,现存扇面作品较多,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终年仅57岁。李汝南乃清同治三年(1864)优贡,同治九年(1870)在都下授翰林院编修,所交名士甚多。其诗文、书法皆驰名一时,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作有《李湘石遗诗》三卷及《李湘石年谱》。《益州书画录》中记载:“高丽贡使在都,乞作草书墨兰,归献其王与相,其为远人景慕如此。川督丁宝桢礼聘入慕,后授福建福鼎知县,未出都而卒。”
  清李汝南墨兰图扇面,画心纵向17.5厘米,横向50厘米。扇面中兰花环绕奇石而生,两相衬映,既添墨石之雄奇,又增墨兰之幽清。扇面中兰花随扇形而生,布局和谐精巧,且无论花、叶或石皆为墨色,仅墨色浓淡分布,更顯兰的清幽秉性,画出了“丰盈不孤、高格庄雅”的兰意。题句“真清不寒,真香不艳,名士美人,合为一传”,与扇面主题相呼应,是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清李汝南临米芾书稿扇面(图2) 李汝南以书法名重一时,被称为“字妖”,从这幅临米芾书稿扇面可窥一斑。这幅扇面画心纵向17.5厘米,横向52厘米,此中书法行云流水、风姿翩翩、笔锋灿烂、沉着痛快,俊朗雄健中带有飘逸之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清名发行书评溪山秋净图扇面(图3) 名发(1668—1743),字若霖,号虚舟,江苏金坛人。清代书法家,亦自署二泉寓居,别号竹云。名发官至吏部员外郎,康熙时因善书,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工书,善刻印,尤以书名,在书法上他刻苦研习颜真卿、钱南园等书体,深得钱南园的刚劲灵动之气,结体用笔又有自己的风格。告归后益耽书,名播海内。
  清名发行书评溪山秋净图扇面,纵向14厘米,横向44厘米。这幅作品行笔看似圆润柔滑,但骨骼分明,内涵刚劲,功力深透书卷之中,可谓力透纸背,整幅作品章法得体,书风质朴,笔法老辣,表现出作者极高的艺术造诣。
  清申辚小楷诗文扇面(图4) 申辚(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申辚喜欢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末书法大放异彩。隶书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的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清申辚小楷诗文扇面是成都市温江区文管所馆藏的三级文物,该作品呈扇形,纵向16.5厘米,横向50厘米。本作品采用小楷书体,书风质朴,笔法有力,气势磅礴,其小楷作品整体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刚柔相济,严婉并兼,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出申辚极高的艺术造诣。
  清何振曦墨竹图扇面(图5) 何振曦(1781—1852),钱塘人,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精心嗜古,篆刻得其同乡陈豫钟真传,能尽各家所长。曾经为阮元摹刊钟鼎款识,兼工隶法,擅长行楷,喜画山水。花卉笔意潇洒,敷色清雅,大有华嵓神趣,间作草虫,随意点笔,各种体貌,无不毕肖。
  清何振曦墨竹图扇面是成都市温江区文管所馆藏的三级文物。该作品呈扇形,纵向18厘米,横向50厘米。远望绿竹林郁郁苍苍,重重叠叠;近看呢,有的修直挺拔,直冲云霄,有的刚出土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整幅墨竹图层次分明,笔法老练,使整个画面更加清新脱俗,可见作者的画竹技法已炉火纯青,也显示出作者的高雅品格。
  清周兴谟楷书节录“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诗扇面(图6) 周兴谟,字伯显,清代成都举人。工于书法,深得欧阳询之法,尤其擅长小楷,作有《益州书画补遗》。
  清周兴谟楷书节录“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诗扇面,纵向17厘米,横向52厘米,纸本,呈扇面。扇面有明显的折痕,白纸上布满了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黄色斑点。周兴谟的小楷笔力劲挺、刚健秀丽,风姿翩翩,随意从容。“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俊逸风流中又处处显露着克制,提按分明,藏锋处亦微露锋芒,露锋处又显含蓄,既浓又纤,无乖无戾,值得细细赏玩。
  清姚宗元楷书节“左思咏史”扇面(图7) 姚宗元,浙江嵊县(今嵊州市)名儒,蒋介石曾于1899年拜其为师,学习《尚书》。清姚宗元楷书节“左思咏史”扇面,画心纵向16.5厘米,横向52.5厘米,纸质。姚宗元在扇面中所题楷书乃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五言诗《咏史·皓天舒白日》,这首诗前面部分写京城洛阳皇宫里的宏伟建筑和高门大院内的“蔼蔼王侯”,后面部分写诗人欲摒弃人间的富贵繁荣,隐居山间,涤除尘世污垢。扇面上的楷书清新俊逸,笔力劲挺,乃难得的佳品。   清王增篆书田园乐隶书华山碑刻扇面(图8) 王增,清代榜眼。清王增篆书田园乐隶书华山碑刻扇面中所书的《田园乐》乃唐代诗人王维的一组六言诗,共有七首,为王维退隐辋川时所作,故一题作“辋川六言”。这组诗的核心是“静”,表现了王维退居辋川之后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无穷乐趣,以及王维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艺术化境与归隐自然之后的心迹轨道,充分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诗歌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扇面上所书的《华山碑刻》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161)四月刻,是汉碑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此碑原存于陕西华阴县(今华阴市)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其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清王增篆书田园乐隶书华山碑刻扇面呈扇形,画心纵向17.5厘米,横向53厘米,是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清孙清士山水人物扇面(图9) 孙清士,字吉人,云南呈贡人。于同治十年(1871)考取进士,同年任四川达县知县,光绪四年(1878)任四川南江县知县。自幼擅长工诗,精于画,其晚岁致力于画山水,隐居山林。
  清孙清士山水人物扇面,画心纵18厘米,横53厘米。画中一位雅士立于坡上,面向山河,又见古树下一位童子正拿扫帚清扫地上落红,远山雾霭,近树清波,寄情山水,怡然自得。此场景无不体现孙清士隐居生活的惬意之情。浓墨点树叶,墨韵粲然,淡雅疏旷,步履山水之下,情景交融,得自然之天趣也。
  清端秀山水图扇面(图10) 端秀,清代人物,字思尹,一字午君,满洲人。生前一直在成都做官(四川),与他的弟弟荣啓(季贞)、侄儿富勋(迂斋)闻名一时,其侄儿富勋以诗,他们各有特色。端秀后官广元县(今广元市),因不高兴迎接护送,解下印信离去,贾宅江渎池上,筑红梨馆,卖画為生。擅长人物,尤其擅长画仙佛像,画马最神妙,有曹霸、李公麟之目,画竹也很工整俏丽。死时72岁。
  此幅山水图扇为端秀作品,画面树木葱茏,水岸屋舍杂然其间,多用枯笔,气势磅礴,别开生面。图绘水岸孤亭,平湖如镜,深秀幽静。笔墨干冷,皴纹疏淡,构图清简,表现出师古而不泥古的新境界。作者将平水远山的典型改为临江斜靠的构图,近景亦变平坡,且为远江一角,江边点缀小树丛、房舍,浅绛的设色清隽洁净,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平和清新之气,没有倪画的枯淡冷寂之感。
  清谭宗浚隶书节临工瑛碑扇面(图11) 谭宗浚(1846—1888),原名懋安,字叔裕,南海人(现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神山管理区沙龙村)。其父乃诗文收藏家谭莹,谭宗浚少承家学,聪明机敏,强记过人,随年龄渐老,其文由绚烂渐至平淡,提笔千言,一挥而就。工于诗文,熟于掌故,在书法诗画上也颇有造诣。谭宗浚酷爱珍馐佳肴,好游博识,素爱探寻名胜古迹。
  谭宗浚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陆润庠榜进士第二人。光绪二年(1876)曾督学四川,后又调遣至江南、云南,一生为官刚直不阿,在民间清名流传,后因文人的清高和直言不讳,惹得人怨被外放,郁积成病,引疾归乡,途中在广西隆安道病逝,著有《辽史纪事本末》《芳村草堂诗抄》《于滇集》《希古堂文集》(甲、乙集)等。
  清谭宗浚隶书节临工瑛碑扇面,画心纵向17厘米,横向52厘米,纸质。谭宗浚的隶书柔中带刚,规矩和谐,结体均匀,端庄严谨,实乃佳作。
  清刘有仪芭蕉竹石图扇面(图12) 刘有仪,江西奉新人,曾为清朝监生,嘉庆十二年(1807)任温江县令。精于书画,尤善画芭蕉,生动有力。
  清刘有仪芭蕉竹石图扇面,画心纵向17.5厘米,横向51厘米,纸质。设色素简,全画仅有墨色的深浅,没有缤纷色彩,却无丝毫乏味单调,反而令观者更叹服作画者用墨之精妙、笔法之绝伦。画中墨竹旁逸斜出、纤细纷繁,却不显杂乱,衬得芭蕉生动有力、栩栩如生。芭蕉是此画中着墨最深之物,亦是作者最善绘之物,芭蕉的叶片或损缺或伸展,皆十分得宜。画中有几行题字,乃赞芭蕉之语,用了“狂草大师”怀素和“诗佛”王维的典故,更添此画之妙趣。
  清龚有融山溪云雨图扇面(图13) 龚有融(1755—1831),字晴皋,号绥山樵子,晚号拙老人,清重庆府巴县(今重庆)人,清代著名书画家。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后屡试不第,以游幕和馆课为生。曾任山西崞县(今原平市)知县、石楼知县,勤政爱民,刚正清廉,深受百姓爱戴。龚有融年六十,宦情淡薄,遂称病辞官,百姓攀辕泣送,为立生祠祀之。辞官后,薄置田宅,自题宅旁小溪曰“退溪”,于石碾房课徒讲学,名曰“碾斋书堂”,远近才俊,皆慕名而来,道光十一年(1831)病逝。龚有融间作诗,常不存稿,故多散佚。咸丰二年(1852),其弟龚有晖辑其一百二十首诗,编为《退溪诗集》传世,龚有融与其弟并称“二龚”。其书初习颜、欧,后自成一家,严整遒劲,筋骨开张,古拙却不失妩媚。其书画驰名京城,形成“家无晴皋画,必是俗人家”的风气。
  清龚有融山溪云雨图扇面,画心纵向16厘米,横向47厘米,师法自然,传神写意,纵横挥洒,饶有生趣。《巴县志》谓:“县三百年来,极高逸文艺之誉者,有融一人而已。”
  参考文献
  [1]成都市温江文物保护管理所.鱼凫存墨—成都市温江区馆藏书画精品选[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2]薛天沛.益州书画录[M].林孔翼,何韫若,梅铮铮,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18.
  [3]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物局).成都藏扇:成都市国有文博单位馆藏扇面书画藏品精选图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代,新的陈列理念和陈列展示方法、手段等不断运用到陈列展览中。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上海周公馆)建馆成立40周年,纪念馆对基本陈列展览进行了重新改造。文章以上海周公馆基本陈列改陈为例,对革命类纪念馆展览陈列主题内容、设计创新、宣传教育等做一分析。  关键词:革命类纪念馆;陈列展览;主题;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传承弘扬中国优
期刊
摘 要:南京理工大学档案馆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广征博收,积极向各界校友征集实物档案,丰富了馆藏资源。2018年9月,档案馆接收了一份珍贵的实物档案—730近防炮造型的紫砂壶。该紫砂壶不仅工艺精湛,造型独特,且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极具收藏价值。这也是南京理工大学档案馆收藏的首个紫砂壶工艺品,拓展了馆藏类目,加强了与校友的情感联结,增添了馆内文化及艺术气息。  关键词:紫砂壶;730近防炮;钱
期刊
摘 要: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于2020年9月23日开馆,基本陈列“金色海昏”也同时开展。“金色海昏”以观众视角为中心,通过文化展讲述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通过文物组合打造历史场景,通过形式设计、文字说明和场景设计等元素打造文化空间,以故事性的叙事手法,以观众兴趣为出发点,拉进观众与展览的距离,拓展观众对整个海昏侯历史文化了解的深度和维度。  关键词:金色海昏;文化展;文物组合;场景;观众  博
期刊
摘 要:明代景德镇洪武官窑瓷器上承元瓷,下启永乐宣德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变化阶段的产品。文章主要赏析2019年于厦门市博物馆展出的“启明气象—洪武官窑瓷器特展”中的精品。  关键词:洪武;景德镇;青花  2019年3月,由厦门市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启明气象—洪武官窑瓷器特展”在厦门市博物馆器物厅展出。此次展览展出近百件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期刊
摘 要:纵观各个大型博物馆的发展,其举办的各类临时展览已成为衡量博物馆对外宣传教育、文化传播和树立品牌的重要方式之一。相反,中小型博物馆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举办的各类临时展览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一个馆的活力与魅力。文章以发扬本土优秀文化为依托,从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紧贴社会热点话题、利用好本土文化平台、加强临时展览推广力度等几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临时展览;本土文化;漯河  
期刊
摘 要:书画类文物修复是文物修复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该项工作的完成除了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更离不开相关历史知识的支持。这一类历史知识属于书画类知识,包括中国书画类发展脉络、名家书画基本介绍以及历代书画家的艺术创作成就、创造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与书画类文物修复工作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书画类文物修复工作基本要求为尽最大可能恢复书画原貌,完整与真实选择中倾向于真实,讲求修旧如旧原则。书画类历史知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国内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模式入手,从无锡市新吴区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出发,探寻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未来发展路径,以鸿山遗址独有的历史特色,从鸿山遗址发展现状与问题入手,阐释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内涵。  关键词:吴越春秋;大遗址;考古;融合;市场化  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越来越深入地走入大众视野,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模式的探索也更加积极。鸿山国家考古
期刊
摘 要:革命文物是历史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国内外旅游事业迅猛发展,红色旅游在发扬革命精神、推进革命文物开发管理的同时,也对革命文物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革命历史纪念馆在进行革命文物保护的同时,还需要深入研究革命文物的科技管理手段,让革命文物进一步发挥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价值。文章对新时代革命纪念馆文物保护方案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步骤促使革命
期刊
摘 要:收藏、保管、研究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也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每一件收藏的文物都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并将之整理展示出来,使有心参观者能偶有所触,我们的努力便不会白付。但这一过程有可能是复杂而漫长的,这便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了。  关键词:疑问;线索;查证;来历  1 疑问  在文物工作中,我们接触到一件器物。该器物(图1、图2)通高20.5厘米,青花
期刊
摘 要:文物是博物馆收藏、展陈、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文物征集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文物征集工作,拓宽文物征集渠道,提高征集水平,是各级博物馆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试图以安徽省各级博物馆文物征集现状为样本,对博物馆馆藏文物征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馆藏文物;文物征集;征集渠道  0 前言  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藏品的支撑,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根本。近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