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述评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err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评议,一直是宋史学界关注的焦点,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并相继出版了很多研究专著,这其中日本著名宋史学家斯波义信先生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可谓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一经出版,在国际上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如李伯重先生对这部书的评价所说,“这部著作是当时国际汉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直至今日也仍为宋代经济史的一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述评
  在拜读该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斯波义信先生对江南经济论述的面很广泛,涉及到了生产力、水利、赋税、城市化以及具体的区域个案研究等很多方面,但囿于篇幅所限,加之本人对斯波先生在第二部分谈到的宋代城市化问题很感兴趣,因此,本篇就着重想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在此之前,先对作者在此部分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概述。其在谈及宋代城市化发展的状况时,根据后来遗存的宋代府州县志等有关资料,采取定量分析的方式,将城周值和城内面积数据进行比较,并与其各自所属的城市行政等级进行联系对比,从而认为宋代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是相对均衡的。另外在论及城市的防卫功能和经济功能对城郭建设的产生的影响时,认为这两者是相互抵触的矛盾体,对城市发展产生此消彼长的作用。由此作者从宏观层面的行政、经济和社会角度对宋代城市化的发展局面进行了总的论述,认为长江下游地区的江浙之地是宋代城市化发展较为迅速和平衡的地区。接着作者又以杭州城遗留下的众多史料为依据,进一步对南宋都城临安进行专门论述,在对城市内部空间的功能划分进行探讨之后,认为杭州是上述宏观层面中提及的行政和经济这两大影响城市化发展因素的一个较为平衡的地区,由此通过微观层面的具体事例说明上述结论。
  所谓城市化,广义上来说是指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作者在本书中也是抓住经济这一城市发展要素来突显宋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方面。历来“宋代经济革命”说在宋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作者对此也不乏赞同,并以此为主要大背景展开该文论述,认为经济的发展是催生城市化正常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作者只是从宏观层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没有将各地区经济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和市场扩展所起的作用进行更深层次的详细探究,而如果要搞清楚一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就必须将经济在城市的功能中所起作用的升降以及作为与城市相对的农村的市场化而引起的城市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当然可能由于那个时期对于此领域的关注相对较少,很多问题都处于提出阶段,并没有过多详细论证。
  江南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经济要素在其中是举足轻重的,斯波先生也称其是经济城市化的表现,而这种经济城市化发展程度有几个重要衡量指标,即城市人口密度、社会化程度和商业化程度。但该书在谈及城市人口密度这一变量的时候,只说明了杭州地区,缺乏江浙地区整体大数据支撑。所谓城市人口密度,即城市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一个比例。近些年来很多学者都通过赋役、地方史志等资料来推断江南各个历史时期城市人口的一个整体水平,当然由于当时统计和记录的问题,可能这些数据在准确性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至少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些问题。城市人口密度水平的升降背后体现出的就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变迁的情况,而笔者觉得这相对于单纯的城市人口密度来说更能直观有效的体现城市发展的速率。在这一指标下,笔者觉得可以像斯波先生采用的定量比较的方式,将历史有记载的江南各城市人口进行统计,绘成表格,然后计算出各时间段内大中城镇的人口密度,人口变化率,从而结合着考量该地区城市化的速度和水平,而人口多少和变化的本质则是经济要素在该地区的发展过程中结构和比例的再次体现。
  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外部扩展的同时,城市内部的布局和生态结构的划界自然也应该成为城市化研究关注的重要方面。这点作者在本书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究,他以杭州为例,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首先着眼于城市四周,观察出城市内部的生态结构,再从其腹地及其整体构图中加以考察,确定城市内部的分化状况和城市空间的分割状态。城市布局与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职能的变化有关,作者在书中就官绅区与经济区的布局和占据状态进行了详细描述,说明了城市在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转化状况下的一个动态关系。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内部人口的阶层分化也越来越突出,这其中一部分是政治因素导致,但更多是经济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日趋突显,而各阶层在城市内部所处位置就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很好地反应了自身的社会地位。正是随着城市商业化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多样化,城市人口结构也就随之多元化开来。一个城市的发展,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这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政治因素在某些方面的作用是经济所不可撼动的,经济只是政治在城市发展中的一个存在手段而已。
  城市化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内部的布局和社会生态结构的划界其实就是城市管理制度和体系的展现,而本书作者只是谈及到杭州城内的大体状况,对于周边过渡地区的管理和变迁状况则没有明确说明。这也给我们以一定的启发,我们研究城市化,不能只单独局限于城市内部的发展状况,我们必须将正处于过渡阶段的地域纳入同样的研究范围,突显出其变化的过程,以及自身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整体上构成对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直观认识。
  城市化研究并不只是单纯的城市研究,必须突显各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性,这其中包括外部范域的扩展,周边过渡带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包括内部的人口变迁和人口密度变化,城市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的突显状况,以及城市管理、内部布局和生态结构的划分等。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其它重要的方面,笔者暂不作过多探讨,只想通过以上这些前人城市化研究的经验之谈,作为自己研究的一个启发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国灿.宋代太湖流域农村城市化现象探析.史學月刊,2001年第3期.
  [2]陈国灿.宋代江南城市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
  [3]周思虎,唐源琦.从“城市化”角度论宋代城市发展的变革.现代商业,2014年.
  作者简介:
  刘苏闽(1993.05—),男,江苏省泰州市,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宋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指导是提高学生职业成熟度和促进学生有效就业的教学和辅助过程,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本文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如何强化职业指导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以促进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质量;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职业指导是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
期刊
摘 要:“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是五代时期中国花鸟画领域最显著的特征,并成为当时花鸟画艺术中的两大阵营,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黄家富贵”较之“徐熙野逸”,其画风工整富丽,画法精细,深得宋代宫廷的重视,所以不断被推崇并逐渐发展,在勾线、设色、题材等方面,对宋代工笔花鸟画影响颇深,从而使宋代工笔花鸟画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更为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黄筌;黄家富贵;宋代工笔花鸟;影响与发展  
期刊
摘 要:今天,“笔墨”仍然是作用于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最为宝贵的传统资源。因此,我们说,“笔墨”不仅是一种语言方式,而同时又是一种精神载体,是一种能够敏锐记录创作者情感意绪、准确传达其审美判断的精神载体。近代画家中善于用墨的人,大多能把泼墨、破墨和积墨结合起来,集前代大成,成就突出的首推黄宾红,他用笔一波三折,刚柔得中,浑厚华滋,即在形质之中,又在形质之外。潘天寿则以破墨、泼墨为主,对于破墨有精到的
期刊
摘 要:在《审美特性》中,卢卡契开篇就写道,他的目的是想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卢卡契用大量篇幅来讨论艺术模仿的问题,还提出了“特殊性”的范畴,探讨审美与艺术的历史生成、审美反映的辩证唯物机理以及审美结构特殊性范畴等基本的美学问题,立足于唯物史观理论,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立场。本文介绍了《审美特性》的文章内容以及自己对本书的思考。  关键词:审美特性;卢卡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品也是日渐提高,而“衣食住行”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元素,也从原来简单的基本需求,变成现在的生活品质追求,物质需求时代已经逐渐过去,精神追求时代正在来临,在这样一个时代中,“衣”成为了人们对生活更高要求的首选,而想要在这种新的环境中创造出独具风格的服饰,又该怎样做呢?中国自古就有丝绸之路的美誉,在服饰上更是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然而在这样一个时代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围绕书法作品的“美”与“丑”的问题被书法界内外人士所热议。当今关于书法美丑的评价标准不应该停留在是否让人有感官愉悦性的层面上,而应该看其精神性的含量有多少。古人从没有单纯以美丑论书法,今天更不应该。  关键词:书法;美;丑;精神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多次关于“丑书”的激烈争论,不少曾被视为“丑书”的书法作品经过非议的“洗礼”,最终成为了被后世公认的经典之作。书法艺
期刊
摘 要:本稿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电视剧台词分析了日语母语者与汉语母语者进行建议言语行为时的差异。笔者通过大量语料总结了意义公式并且比较了各个意义公式在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中日对比研究;建议言语行为;异同  “建议”是说话者认为对听话者有益而讓听话者实施某种行动的建议言语行为。Brown & Levinson(1987)认为人都有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个对立面,而建
期刊
摘 要:彩塑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人们习惯于称之为“泥人”。它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从里及表,从粗到细的捏塑,涂上艳丽的色彩,加工制作形成的民间艺术品。彩塑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派别,而其中有一支泥塑派别其艺术特点既突显艺术形象的独立鲜明,又注重和谐的整体效果;画面处理虚实相间,夸饰得体,眼、鼻、眉、胡,浓墨重彩,质感极佳。目前全国最出名的泥塑有三大派系,一
期刊
摘 要:为公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主要包含了提供给公民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和保证公民的文化基本权利。每个社会的公民都有权利享受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是公共文化权利的道德范畴。是以政府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不断地优化,为实践公民的文化服务权利而提供有效的平台。每个公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权利是平等的,这意味着公民享有文化服务均等化。由于我国在很多情况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易
期刊
摘 要:中国山水画发展至南宋,其画幅构图已由北宋“高堂大轴”转为“边角山水”,马远、夏圭的“马一角”“夏半天”山水形式代表着这一时代山水画作的主要面貌。从绘画形式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从“高堂大轴”到“边角山水”,反映了艺术审美的转变。但是,自元朝始,后人对“边角山水”的创作原因产生了误解,常与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半壁江山联系在了一起,认为是当时画家有感于国破山河,愤而为之,“残山剩水”论从此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