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英国冰上芭蕾舞团的舞剧《冰上天鹅湖》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上演,该剧由奥运冠軍奥尔加·夏洛腾科(Olga Sharutenko) 担任主演,冰上戏剧界的顶级编导托尼·默瑟(Tony Mercer )担任艺术总监和导演。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鹅湖。如果说芭蕾舞《天鹅湖》是每个人心底的白月光,那么这场汇集了26位世界一流花样滑冰金奖得主和奥运冠军的《冰上天鹅湖》更像一朵红玫瑰,在省会大剧院的舞台上傲然绽放。
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8月10日晚七点,济南夏天的酷热未消,山东省会大剧院歌剧厅内却是凉风阵阵,在工作人员精心铺就的冰场上,一场精彩的《冰上天鹅湖》即将上演。
开场第一幕,在一个古老的城堡里,王子成年日前夕,王后宣布将为王子举办盛大的舞会,届时王子需在邻国的公主中选出自己的未婚妻。好友贝诺一直劝慰满心不快的王子。
在这个场景中,冰上抛跳、旋转、体操技巧……王子的好友贝诺在这一幕中所展现的滑稽风格和熟练技巧令观众惊叹,演员们的表演不失传统芭蕾的优美惊艳,又多一份流畅灵动,大剧院里掌声叫好声接连不断。
时近黄昏,一群天鹅掠过上空,王子持弓尾随而去,现场观众亦被迅速带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朦胧月色下,蓝色天鹅湖,一群高雅的白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动,上岸之后,一个个慢慢变成了美丽少女……绝美的舞姿、凄婉的旋律、高超的技艺,来自英国冰上芭蕾舞团的演员们诠释着冰上芭蕾的梦幻之美。
演出逐渐进入高潮。美丽少女向英俊的王子讲述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原来她是一位公主,可恶的魔王将她和伙伴变成了天鹅,只有在深夜才能恢复人形,惟有坚贞的爱情才能破除邪恶的魔法。这一幕中的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到逐渐对王子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孤独动人之感愈发凸显。
在王子选妻的舞会上,魔王扮成骑士用娇艳的女儿引诱王子。天快亮了,泪水从公主的面颊划过,魔王现出了狰狞的面目,将公主和姑娘们变成了天鹅漂流在湖面上。悲愤的王子最终识破了魔王的诡计,爱情和正义的力量战胜了邪恶,魔王失去魔力,公主变回人形,找回幸福的王子将公主高高举起,整场演出就此定格。
《冰上天鹅湖》的剧情相对简单,却是一场令人感到兴奋和震撼的演出。柴可夫斯基美妙的音乐依旧,但其故事情节却被20多位充满力量而又极为灵巧的滑冰选手们所组成的英国冰上芭蕾团重新演绎。三转空翻、三趾环、双周半跳、螺旋跳、双周抛、空中体操和连续托举……观众如同走进了“冰雪世界”,体验极致的飘逸与动感。正如导演托尼·默瑟所说,这些滑冰演员们已经构建出在花样滑冰界里前所未见的元素。
奥杰塔公主的“冰雪奇缘”
英国The Imperial Ice Stars冰上舞团成立于 2004 年,是目前为止全球最负盛名的冰上舞蹈公司之一,它与知名戏剧制作公司Lunchbox联手,共同推出四部冰上舞剧:《冰上天鹅湖》《冰上睡美人》《冰上胡桃夹子》和《冰上灰姑娘》。该团由26位曾在奥运会、世锦赛、欧锦赛和国家锦标赛等赛事上获得超过250枚奖牌的冰上运动员组成。
《冰上天鹅湖》的女主角奥杰塔公主的饰演者奥尔加·夏洛腾科从6岁开始就被带到冰上,她在冰制的舞台上滑行,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样收放自如。“我热爱在冰上的每一刻,花滑表演与竞技跟在剧场为观众表演是非常不一样的。在舞台上扮演戏剧角色与在评委面前争取竞技高分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当我离开运动领域加入 TIIS 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一名冰上戏剧演员。每一个为观众演出的夜晚对我来讲都是非常独特的。” 奥尔加·夏洛腾科说。
冰上芭蕾很美,但其实技术难度很高,被移植到剧院舞台上的冰场面积仅为花样滑冰运动的1/7甚至1/8,这造成舞者有效滑行的距离大大缩短,起跳助滑力量被削弱,极大地增加了各种跨步和跳跃动作的难度和危险性。“我们要在剧场内14米见方的舞台上表演极为错综复杂的跳跃、旋转和托举等技巧,控制好力量与速度很关键,所以我们必须每天保证至少3个小时的训练,而受伤肯定是存在的。我曾经摔断过肋骨,也曾经被舞伴的冰刀划伤到腿部缝了数针。”
本次《冰上天鹅湖》的戏服由俄罗斯顶级戏剧服装设计师阿尔比纳`加布耶娃执掌。为了让服饰设计能反映出原作者创作时期的年代特征,他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该剧的服装设计主要受俄国诺曼诺夫时代的影响。我打造的是1900年初尼古莱二世时期的宫廷服装造型。通过参考那个时代的历史资料从中获得灵感,而那个时代服装的多样化是从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传统服饰里衍生而来的。”阿尔比纳·加布耶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冰上芭蕾对服装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服装既要保证美观又要保证演员运动自如,是一项非常苛刻的设计工程。“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服装的长度。因为冰刀很可能会伤及那些很长的服饰,特别是冰上女演员那种飘逸的服饰。在我希望设计出动感服饰的同时,我还必须谨慎地注意它们不会太过飘逸而缠绕或绊倒某个演员。同时,出于对演员的托举动作和托举时脚下滑动的速度的考虑,我对服装材质的选择也十分慎重。所以最终我选择了防滑的材料,因为能稳稳地紧握是很重要的。”
《冰上天鹅湖》的舞美来自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场景设计师埃蒙·达西(Eamon D'Arcy)。布景包括了许多特殊效果,例如空中飞舞的天鹅、冰上的决斗、冯·罗斯巴特(Von Rothbart)的火环、从屋顶落下的雪花,还有雷电、闪电和雪以及专门为此次演出设计的森林冬季仙境和宫殿舞厅背景,这些或奇特或美妙的景象为整个演出注入了新鲜感,在视觉上充满了吸引力。据了解,埃蒙·达西在创作初期反复听《天鹅湖》的音乐,将听曲子的感受以及一些不完整的想法记录下来,加以提炼后融入到整个设计构想中。 冰上舞蹈VS传统芭蕾
齐鲁周刊:怎样想到把《天鹅湖》这部经典芭蕾剧目完美地呈现在冰上,是什么激发了你的想象力?
托尼·默瑟: 最关键的是音乐,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使这种表演形式具备可行性,并不是说这是柴可夫斯基专门为我们谱写的曲子,因为芭蕾舞已借用他的音乐由来已久。我只是借用了老柴的音乐,配上优美的冰上舞蹈,和戏剧元素。针对这个剧目,我想说从 6 到 106 岁的人,都来看一下这个演出吧,你不会后悔的。
齐鲁周刊:《冰上天鹅湖》与芭蕾《天鹅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托尼·默瑟: TIIS 团(The Imperial Ice Stars)就像是一个收藏家,我们喜欢收藏世界最顶尖的滑冰高手,然后我们把他们打造成为唯美的冰上舞蹈演员,通过精心的戏剧编排,用冰上舞蹈的语言来诠释那些世界经典的作品。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我从来不把我们的冰上作品归类为冰上芭蕾,因为冰上舞蹈与传统芭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与形式,各有各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技巧也决然不同。
我们这个版本沿用了柴可夫斯基创作“天鹅湖”音乐时所设想的原版情节。故事线是沿着老柴的原创乐谱走的,很多传统芭蕾的故事叙述并没有跟着这个原版音乐来走。所以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用了原创乐谱的音乐,我们在戏剧作品里用了两个演员来扮演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角色,而传统芭蕾一般由一人来分别饰演。另外,我们的结尾也是追随着老柴的原创想法来完成的。不透露更多,你们自己看。
齐鲁周刊:整个制冰的过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呢?能说一下具体程序吗?
托尼·默瑟:制冰的工作时间通常是24 小时,包括彻底清扫舞台、铺设防水布和防水膜、搭建冰池、铺设制冰管、给冰场加边、连接制冰机并测压、铺设 5 吨碎冰到冰场里加速冷冻、反复均匀浇水并让其冷冻到 3 英寸厚、反复推平整。
齐鲁周刊:据了解,剧团每次演出都要携带 50 对冰刀出行,大概多久需要更换一次呢?跟竞技场里的冰上运动相比,剧场内的表演对冰刀和冰靴的消耗是否更大?
托尼·默瑟:竞技场冰上运动与剧场里表演对冰刀和冰靴的消耗其实没有很大区别。巡演途中,我们自己会携带冰刀维护器,以及备用的冰刀。冰刀并不需要经常更换,一个演员平均每一到两年更换一次冰刀,至于冰靴那就换得更少了,冰靴跟一个演员磨合的时间越长越好。
齐鲁周刊:冰上舞蹈最大的技术难度在哪些方面?据了解,女主角奥尔加·夏洛腾科从6岁开始练功至今,担纲了该团所有冰上剧目的主要角色。男主角博格丹.贝列金科(Bogdan Berezenko)也是自小练功获奖无数。那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冰上演员,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托尼·默瑟:任何技术难度于我们来说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最难的工作就是如何保证演员的体能和体型。保证和维护演员良好的身体状态是我们 24 小时都在做的工作。
花样滑冰是一个需要多年学习才能具备的技能。好的冰上演员不单需要具备优秀的花滑技巧,同时还要能很好地区分和把握运动竞技和舞台表演的差异,一个着重于完成动作,而另一个不只是机械地完成动作,还需要懂得角色的情绪表达。对于我来讲,选择演员我个人更看重的是其对于“冰”的热爱与沉迷,如果一个演员对冰有着狂热的痴迷,他/她就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冰上戏剧演员。
延伸阅读
“冰上芭蕾”变迁史
冰上芭蕾是用芭蕾结构形式编排并大量使用芭蕾技巧动作规范的冰上舞蹈。18世纪中叶,花样滑冰已经出现,但由于这时的冰刀没有沟槽,只有螺旋线、燕式平衡等简单动作。随着冰刀技术的发展,技巧动作越来越多,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许多大城市如维也纳、伦敦、柏林、彼得堡等出现了滑冰俱乐部,花样滑冰流传越来越广。1860年,在彼得堡出现了把俄罗斯民间舞蹈融入花样滑冰的技术,丰富了它的内容和形式。1892年在荷兰召开的世界滑冰协会代表联席会议决定每年举行速度滑冰比赛的同时举行花样滑冰比赛。这种比赛促进了花样滑冰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花样滑冰的基础上出现了冰上舞蹈。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届冰上舞蹈锦标赛。最早把古典芭蕾引入冰上舞蹈的是苏联,苏联成立了冰上芭蕾舞团,编排成套的节目。芭蕾编导 L.M.拉夫罗夫斯基 1959~1964年曾兼任莫斯科冰上芭蕾舞团总编导,他把芭蕾的结构形式用在冰上舞蹈之中,创作编排了《冬天幻想曲》和《雪花交响曲》等整套节目。冰上芭蕾提高了冰上舞蹈的抒情性,融入了情节性,扩大了表现范围 ;同时,由于借助冰上技巧,增加了难度,更富于观赏性。令人眼花缭乱的旋转、托举、后滑大跳、转体1080度大跳等如今在冰上芭蕾中已屡见不鲜。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也开始引进冰上芭蕾,编排的第一个作品是《白毛女》片断。世界上许多舞蹈编导都曾进行过冰上芭蕾的创作,如1976年英国冰上舞蹈家J.丘利在美国表演了T.撒普的节目;1977年 ,D. 麦克米伦又为丘利专门编排了一套冰上独舞。
作為一种融滑冰与芭蕾于一体的艺术,冰上芭蕾独有的魅力令众多观众深深折服,沉浸在寒冷与热情之间,迷恋于冰鞋高速旋转的摩擦中。
冰上芭蕾是艺术与体育的完美结合,既有冰上运动的优美流畅,又有芭蕾艺术的高贵典雅。它是力量、技术、修养和乐感四者的完善结合。此外,演员的身体条件是否符合剧中人物,是否柔韧灵活,线条是否优美,台风是否张弛得当,题材、音乐、空间和动作的编排是否到位,也是很重要的。
某种程度上,在冰雪制造的氛围演绎《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这三部享誉世界的芭蕾童话比用足尖更合适。晶莹剔透的冰面更易营造唯美浪漫的童话世界,将人们带入梦境。如镜的冰场很像一湾湖水,滑冰者的滑行也很像天鹅在湖上漂游。如果说,芭蕾舞是足尖上优雅的跳跃,那么冰上芭蕾就是力与美的完美展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鹅湖。如果说芭蕾舞《天鹅湖》是每个人心底的白月光,那么这场汇集了26位世界一流花样滑冰金奖得主和奥运冠军的《冰上天鹅湖》更像一朵红玫瑰,在省会大剧院的舞台上傲然绽放。
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8月10日晚七点,济南夏天的酷热未消,山东省会大剧院歌剧厅内却是凉风阵阵,在工作人员精心铺就的冰场上,一场精彩的《冰上天鹅湖》即将上演。
开场第一幕,在一个古老的城堡里,王子成年日前夕,王后宣布将为王子举办盛大的舞会,届时王子需在邻国的公主中选出自己的未婚妻。好友贝诺一直劝慰满心不快的王子。
在这个场景中,冰上抛跳、旋转、体操技巧……王子的好友贝诺在这一幕中所展现的滑稽风格和熟练技巧令观众惊叹,演员们的表演不失传统芭蕾的优美惊艳,又多一份流畅灵动,大剧院里掌声叫好声接连不断。
时近黄昏,一群天鹅掠过上空,王子持弓尾随而去,现场观众亦被迅速带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朦胧月色下,蓝色天鹅湖,一群高雅的白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动,上岸之后,一个个慢慢变成了美丽少女……绝美的舞姿、凄婉的旋律、高超的技艺,来自英国冰上芭蕾舞团的演员们诠释着冰上芭蕾的梦幻之美。
演出逐渐进入高潮。美丽少女向英俊的王子讲述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原来她是一位公主,可恶的魔王将她和伙伴变成了天鹅,只有在深夜才能恢复人形,惟有坚贞的爱情才能破除邪恶的魔法。这一幕中的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到逐渐对王子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孤独动人之感愈发凸显。
在王子选妻的舞会上,魔王扮成骑士用娇艳的女儿引诱王子。天快亮了,泪水从公主的面颊划过,魔王现出了狰狞的面目,将公主和姑娘们变成了天鹅漂流在湖面上。悲愤的王子最终识破了魔王的诡计,爱情和正义的力量战胜了邪恶,魔王失去魔力,公主变回人形,找回幸福的王子将公主高高举起,整场演出就此定格。
《冰上天鹅湖》的剧情相对简单,却是一场令人感到兴奋和震撼的演出。柴可夫斯基美妙的音乐依旧,但其故事情节却被20多位充满力量而又极为灵巧的滑冰选手们所组成的英国冰上芭蕾团重新演绎。三转空翻、三趾环、双周半跳、螺旋跳、双周抛、空中体操和连续托举……观众如同走进了“冰雪世界”,体验极致的飘逸与动感。正如导演托尼·默瑟所说,这些滑冰演员们已经构建出在花样滑冰界里前所未见的元素。
奥杰塔公主的“冰雪奇缘”
英国The Imperial Ice Stars冰上舞团成立于 2004 年,是目前为止全球最负盛名的冰上舞蹈公司之一,它与知名戏剧制作公司Lunchbox联手,共同推出四部冰上舞剧:《冰上天鹅湖》《冰上睡美人》《冰上胡桃夹子》和《冰上灰姑娘》。该团由26位曾在奥运会、世锦赛、欧锦赛和国家锦标赛等赛事上获得超过250枚奖牌的冰上运动员组成。
《冰上天鹅湖》的女主角奥杰塔公主的饰演者奥尔加·夏洛腾科从6岁开始就被带到冰上,她在冰制的舞台上滑行,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样收放自如。“我热爱在冰上的每一刻,花滑表演与竞技跟在剧场为观众表演是非常不一样的。在舞台上扮演戏剧角色与在评委面前争取竞技高分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当我离开运动领域加入 TIIS 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一名冰上戏剧演员。每一个为观众演出的夜晚对我来讲都是非常独特的。” 奥尔加·夏洛腾科说。
冰上芭蕾很美,但其实技术难度很高,被移植到剧院舞台上的冰场面积仅为花样滑冰运动的1/7甚至1/8,这造成舞者有效滑行的距离大大缩短,起跳助滑力量被削弱,极大地增加了各种跨步和跳跃动作的难度和危险性。“我们要在剧场内14米见方的舞台上表演极为错综复杂的跳跃、旋转和托举等技巧,控制好力量与速度很关键,所以我们必须每天保证至少3个小时的训练,而受伤肯定是存在的。我曾经摔断过肋骨,也曾经被舞伴的冰刀划伤到腿部缝了数针。”
本次《冰上天鹅湖》的戏服由俄罗斯顶级戏剧服装设计师阿尔比纳`加布耶娃执掌。为了让服饰设计能反映出原作者创作时期的年代特征,他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该剧的服装设计主要受俄国诺曼诺夫时代的影响。我打造的是1900年初尼古莱二世时期的宫廷服装造型。通过参考那个时代的历史资料从中获得灵感,而那个时代服装的多样化是从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传统服饰里衍生而来的。”阿尔比纳·加布耶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冰上芭蕾对服装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服装既要保证美观又要保证演员运动自如,是一项非常苛刻的设计工程。“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服装的长度。因为冰刀很可能会伤及那些很长的服饰,特别是冰上女演员那种飘逸的服饰。在我希望设计出动感服饰的同时,我还必须谨慎地注意它们不会太过飘逸而缠绕或绊倒某个演员。同时,出于对演员的托举动作和托举时脚下滑动的速度的考虑,我对服装材质的选择也十分慎重。所以最终我选择了防滑的材料,因为能稳稳地紧握是很重要的。”
《冰上天鹅湖》的舞美来自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场景设计师埃蒙·达西(Eamon D'Arcy)。布景包括了许多特殊效果,例如空中飞舞的天鹅、冰上的决斗、冯·罗斯巴特(Von Rothbart)的火环、从屋顶落下的雪花,还有雷电、闪电和雪以及专门为此次演出设计的森林冬季仙境和宫殿舞厅背景,这些或奇特或美妙的景象为整个演出注入了新鲜感,在视觉上充满了吸引力。据了解,埃蒙·达西在创作初期反复听《天鹅湖》的音乐,将听曲子的感受以及一些不完整的想法记录下来,加以提炼后融入到整个设计构想中。 冰上舞蹈VS传统芭蕾
齐鲁周刊:怎样想到把《天鹅湖》这部经典芭蕾剧目完美地呈现在冰上,是什么激发了你的想象力?
托尼·默瑟: 最关键的是音乐,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使这种表演形式具备可行性,并不是说这是柴可夫斯基专门为我们谱写的曲子,因为芭蕾舞已借用他的音乐由来已久。我只是借用了老柴的音乐,配上优美的冰上舞蹈,和戏剧元素。针对这个剧目,我想说从 6 到 106 岁的人,都来看一下这个演出吧,你不会后悔的。
齐鲁周刊:《冰上天鹅湖》与芭蕾《天鹅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托尼·默瑟: TIIS 团(The Imperial Ice Stars)就像是一个收藏家,我们喜欢收藏世界最顶尖的滑冰高手,然后我们把他们打造成为唯美的冰上舞蹈演员,通过精心的戏剧编排,用冰上舞蹈的语言来诠释那些世界经典的作品。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我从来不把我们的冰上作品归类为冰上芭蕾,因为冰上舞蹈与传统芭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与形式,各有各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技巧也决然不同。
我们这个版本沿用了柴可夫斯基创作“天鹅湖”音乐时所设想的原版情节。故事线是沿着老柴的原创乐谱走的,很多传统芭蕾的故事叙述并没有跟着这个原版音乐来走。所以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用了原创乐谱的音乐,我们在戏剧作品里用了两个演员来扮演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角色,而传统芭蕾一般由一人来分别饰演。另外,我们的结尾也是追随着老柴的原创想法来完成的。不透露更多,你们自己看。
齐鲁周刊:整个制冰的过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呢?能说一下具体程序吗?
托尼·默瑟:制冰的工作时间通常是24 小时,包括彻底清扫舞台、铺设防水布和防水膜、搭建冰池、铺设制冰管、给冰场加边、连接制冰机并测压、铺设 5 吨碎冰到冰场里加速冷冻、反复均匀浇水并让其冷冻到 3 英寸厚、反复推平整。
齐鲁周刊:据了解,剧团每次演出都要携带 50 对冰刀出行,大概多久需要更换一次呢?跟竞技场里的冰上运动相比,剧场内的表演对冰刀和冰靴的消耗是否更大?
托尼·默瑟:竞技场冰上运动与剧场里表演对冰刀和冰靴的消耗其实没有很大区别。巡演途中,我们自己会携带冰刀维护器,以及备用的冰刀。冰刀并不需要经常更换,一个演员平均每一到两年更换一次冰刀,至于冰靴那就换得更少了,冰靴跟一个演员磨合的时间越长越好。
齐鲁周刊:冰上舞蹈最大的技术难度在哪些方面?据了解,女主角奥尔加·夏洛腾科从6岁开始练功至今,担纲了该团所有冰上剧目的主要角色。男主角博格丹.贝列金科(Bogdan Berezenko)也是自小练功获奖无数。那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冰上演员,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托尼·默瑟:任何技术难度于我们来说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最难的工作就是如何保证演员的体能和体型。保证和维护演员良好的身体状态是我们 24 小时都在做的工作。
花样滑冰是一个需要多年学习才能具备的技能。好的冰上演员不单需要具备优秀的花滑技巧,同时还要能很好地区分和把握运动竞技和舞台表演的差异,一个着重于完成动作,而另一个不只是机械地完成动作,还需要懂得角色的情绪表达。对于我来讲,选择演员我个人更看重的是其对于“冰”的热爱与沉迷,如果一个演员对冰有着狂热的痴迷,他/她就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冰上戏剧演员。
延伸阅读
“冰上芭蕾”变迁史
冰上芭蕾是用芭蕾结构形式编排并大量使用芭蕾技巧动作规范的冰上舞蹈。18世纪中叶,花样滑冰已经出现,但由于这时的冰刀没有沟槽,只有螺旋线、燕式平衡等简单动作。随着冰刀技术的发展,技巧动作越来越多,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许多大城市如维也纳、伦敦、柏林、彼得堡等出现了滑冰俱乐部,花样滑冰流传越来越广。1860年,在彼得堡出现了把俄罗斯民间舞蹈融入花样滑冰的技术,丰富了它的内容和形式。1892年在荷兰召开的世界滑冰协会代表联席会议决定每年举行速度滑冰比赛的同时举行花样滑冰比赛。这种比赛促进了花样滑冰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花样滑冰的基础上出现了冰上舞蹈。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届冰上舞蹈锦标赛。最早把古典芭蕾引入冰上舞蹈的是苏联,苏联成立了冰上芭蕾舞团,编排成套的节目。芭蕾编导 L.M.拉夫罗夫斯基 1959~1964年曾兼任莫斯科冰上芭蕾舞团总编导,他把芭蕾的结构形式用在冰上舞蹈之中,创作编排了《冬天幻想曲》和《雪花交响曲》等整套节目。冰上芭蕾提高了冰上舞蹈的抒情性,融入了情节性,扩大了表现范围 ;同时,由于借助冰上技巧,增加了难度,更富于观赏性。令人眼花缭乱的旋转、托举、后滑大跳、转体1080度大跳等如今在冰上芭蕾中已屡见不鲜。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也开始引进冰上芭蕾,编排的第一个作品是《白毛女》片断。世界上许多舞蹈编导都曾进行过冰上芭蕾的创作,如1976年英国冰上舞蹈家J.丘利在美国表演了T.撒普的节目;1977年 ,D. 麦克米伦又为丘利专门编排了一套冰上独舞。
作為一种融滑冰与芭蕾于一体的艺术,冰上芭蕾独有的魅力令众多观众深深折服,沉浸在寒冷与热情之间,迷恋于冰鞋高速旋转的摩擦中。
冰上芭蕾是艺术与体育的完美结合,既有冰上运动的优美流畅,又有芭蕾艺术的高贵典雅。它是力量、技术、修养和乐感四者的完善结合。此外,演员的身体条件是否符合剧中人物,是否柔韧灵活,线条是否优美,台风是否张弛得当,题材、音乐、空间和动作的编排是否到位,也是很重要的。
某种程度上,在冰雪制造的氛围演绎《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这三部享誉世界的芭蕾童话比用足尖更合适。晶莹剔透的冰面更易营造唯美浪漫的童话世界,将人们带入梦境。如镜的冰场很像一湾湖水,滑冰者的滑行也很像天鹅在湖上漂游。如果说,芭蕾舞是足尖上优雅的跳跃,那么冰上芭蕾就是力与美的完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