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教育专业建设,立足建设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设计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思路。
关键词:化学教育 专业建设 实用技能型人才
专科化学教育专业以培养合格的初中化学教师为专业培养目标,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及基础教育规模的逐渐缩小,初中教师已呈现出本科化趋势,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甚至更高,教师岗位对学历要求的提高直接导致专科师范教育毕业生在初中教师岗位的竞争能力急剧下降。从我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近年来的就业形势来看,化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少部分学生考取特岗教师或在培训学校从事教师岗位外,一部分学生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多数学生到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或从事其他职业,学生整体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的适應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机会,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教育专业也紧跟学科发展及行业发展趋势,为如何更好地培养新形势下该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深入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和类型的基本规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结合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来确定。通过组织学生在暑期对云南省当前中小学校及化工、轻工、食品等化学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虽然当前云南对中学化学教师的需求不多,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现在各级各类中小学均开设有自然科学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中小型化工、轻工、食品企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对质检、分析、化验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增加。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结合我校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类型的定位,通过充分地分析论证,我们提出,我校的化学教育专业建设,应当坚持贯彻“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发展指导思想,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化学及中小学科学教师,同时能在化工、环保、冶金、地质、建材、食品等部门从事化学分析、化学检验工作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二、“双线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目标的综合过程和实施过程。为确保我系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化学教育专业确立职业素质教育主线与职业技能教育主线双线培养同步并行的“双线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基(15)-实(1)-选(10)-顶(5)”路线,通过育人和授业两条主线,采用四阶段递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其中,“基(15)”是指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学期利用15个月进行公共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等必修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实(1)”是指在第一学年暑假利用1个月到相应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让学生加深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所需核心技能的认识,有利于对后续限选课群进行选择,并锻炼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选(10)”是指第二学年下学期和第三学年上学期共10个月主要进行限选课群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拓展专业技能,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专业技能“先进、实用”的原则下,使工学交替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顶(5)”是指第三学年下学期利用5个月时间在相关企事业进行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积极融入社会,最终完成就业。
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五个一”的特点和规律,即一个培养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作为最终目标;一个培养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培养体系、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培养平台;一个能力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职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体系;一个条件体系:重点加强建设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网络资源等条件体系;一个评价体系:注重对人才培养阶段性结果和最终结果进行评价。
三、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是保证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分析,我系根据重新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和化学检验分析两个专业发展方向,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教学体系和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三个教学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必修课、校级限选课、校级任选课3个理论教学模块和校级公共实践项目1个实践教学模块,重点强化通识教育,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开设的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普通话、文学欣赏、舞蹈等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包括校级教育类公共必修课、系级教育类必修课2个理论教学模块和系级教育类专业实践项目1个实践教学模块,紧紧围绕化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主线发展方向,重点加强对学生教育教学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教育论、小学科学教学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见习和实习等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必修课、系级限选课、系级任选课3个理论教学模块和化学教育专业实践项目1个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围绕化学教育与化学检验分析方向,重点强化学生化学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包括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高等数学、仪器分析及实验、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室管理、化工工艺、环境监测、化学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等课程。课程设置既考虑到师范教育的特点,又考虑让学生掌握化学检验分析技能,从而满足两个专业发展方向的需要。
四、教学设计的改革 针对专科学生录取分数较低、文化基础较差的特点及我校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理论教学服从实践应用需要”的原则,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理论教学以必需、适用为度,达到“明体达用”,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第一学年开设普通话、汉字书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第二学年开设中学化学教学论、小学科学教学法、班级管理等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对学生教学板书技能、讲解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技能、教师说课技能等进行系统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水平,第三学年开设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课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中学化学和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使学生切实体会学校实际情况,加深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讲台并适应新课改要求奠定良好基础。
在化学检验分析技能训练方面,除了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中重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之外,我们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于第四学期集中开设化学专业技能综合实训课程,重点参考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对学生从样品采集、处理、检验操作、数据分析及处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强化学生化学检验分析技能。同时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先后与丽江市环境监测站、丽江市污水处理厂、丽江得一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为课程实训、见习、实习提供了真实的检验岗位训练环境,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工作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在学生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取“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不能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能够从事化工检验、食品检验、化学分析等专业对口的工作提供基础,从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崔发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及其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3(2).
[2]吳茂江. 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学生从教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 化学教育,2010(7).
[3]雷玲. 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化学教学改革[J]. 科技咨询,2009(33).
[4]何玉龙.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 教育发展研究,2007(4).
[5]韦汉昌.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重构专科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教育研究,2011(7).
[6]王伟廉. 论高校培养目标的来源及其相互关系[J]. 中国高教研究,1996(4).
[7]麻昌爱,李芳良. 高专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9).
[8]袁继新,程亚倩. 高师本科化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6).
[9]严赞开,衷明华,陈秋平. 谈化学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2011(10).
[10]梁英,胡若飞,徐想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造传统的化学、生物专业[J]. 化工高等教育,2013(2).
[11]柳荣展,于德爽,郝龙云,等. 轻化工程(染整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13(2).
[12]蔡文联,林莹. 综合理科化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4).
[13]罗晓燕,任福正,刘宏伟,等. 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3(1).
作者简介:孙向辉(1980- ),女,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育 专业建设 实用技能型人才
专科化学教育专业以培养合格的初中化学教师为专业培养目标,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及基础教育规模的逐渐缩小,初中教师已呈现出本科化趋势,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甚至更高,教师岗位对学历要求的提高直接导致专科师范教育毕业生在初中教师岗位的竞争能力急剧下降。从我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近年来的就业形势来看,化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少部分学生考取特岗教师或在培训学校从事教师岗位外,一部分学生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多数学生到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或从事其他职业,学生整体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的适應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机会,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教育专业也紧跟学科发展及行业发展趋势,为如何更好地培养新形势下该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深入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和类型的基本规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结合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来确定。通过组织学生在暑期对云南省当前中小学校及化工、轻工、食品等化学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虽然当前云南对中学化学教师的需求不多,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现在各级各类中小学均开设有自然科学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中小型化工、轻工、食品企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对质检、分析、化验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增加。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结合我校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类型的定位,通过充分地分析论证,我们提出,我校的化学教育专业建设,应当坚持贯彻“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发展指导思想,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化学及中小学科学教师,同时能在化工、环保、冶金、地质、建材、食品等部门从事化学分析、化学检验工作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二、“双线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目标的综合过程和实施过程。为确保我系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化学教育专业确立职业素质教育主线与职业技能教育主线双线培养同步并行的“双线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基(15)-实(1)-选(10)-顶(5)”路线,通过育人和授业两条主线,采用四阶段递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其中,“基(15)”是指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学期利用15个月进行公共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等必修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实(1)”是指在第一学年暑假利用1个月到相应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让学生加深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所需核心技能的认识,有利于对后续限选课群进行选择,并锻炼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选(10)”是指第二学年下学期和第三学年上学期共10个月主要进行限选课群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拓展专业技能,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专业技能“先进、实用”的原则下,使工学交替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顶(5)”是指第三学年下学期利用5个月时间在相关企事业进行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积极融入社会,最终完成就业。
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五个一”的特点和规律,即一个培养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作为最终目标;一个培养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培养体系、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培养平台;一个能力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职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体系;一个条件体系:重点加强建设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网络资源等条件体系;一个评价体系:注重对人才培养阶段性结果和最终结果进行评价。
三、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是保证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分析,我系根据重新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和化学检验分析两个专业发展方向,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教学体系和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三个教学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必修课、校级限选课、校级任选课3个理论教学模块和校级公共实践项目1个实践教学模块,重点强化通识教育,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开设的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普通话、文学欣赏、舞蹈等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包括校级教育类公共必修课、系级教育类必修课2个理论教学模块和系级教育类专业实践项目1个实践教学模块,紧紧围绕化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主线发展方向,重点加强对学生教育教学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教育论、小学科学教学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见习和实习等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必修课、系级限选课、系级任选课3个理论教学模块和化学教育专业实践项目1个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围绕化学教育与化学检验分析方向,重点强化学生化学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包括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高等数学、仪器分析及实验、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室管理、化工工艺、环境监测、化学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等课程。课程设置既考虑到师范教育的特点,又考虑让学生掌握化学检验分析技能,从而满足两个专业发展方向的需要。
四、教学设计的改革 针对专科学生录取分数较低、文化基础较差的特点及我校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理论教学服从实践应用需要”的原则,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理论教学以必需、适用为度,达到“明体达用”,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第一学年开设普通话、汉字书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第二学年开设中学化学教学论、小学科学教学法、班级管理等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对学生教学板书技能、讲解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技能、教师说课技能等进行系统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水平,第三学年开设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课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中学化学和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使学生切实体会学校实际情况,加深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讲台并适应新课改要求奠定良好基础。
在化学检验分析技能训练方面,除了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中重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之外,我们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于第四学期集中开设化学专业技能综合实训课程,重点参考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对学生从样品采集、处理、检验操作、数据分析及处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强化学生化学检验分析技能。同时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先后与丽江市环境监测站、丽江市污水处理厂、丽江得一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为课程实训、见习、实习提供了真实的检验岗位训练环境,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工作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在学生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取“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不能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能够从事化工检验、食品检验、化学分析等专业对口的工作提供基础,从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崔发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及其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3(2).
[2]吳茂江. 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学生从教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 化学教育,2010(7).
[3]雷玲. 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化学教学改革[J]. 科技咨询,2009(33).
[4]何玉龙.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 教育发展研究,2007(4).
[5]韦汉昌.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重构专科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教育研究,2011(7).
[6]王伟廉. 论高校培养目标的来源及其相互关系[J]. 中国高教研究,1996(4).
[7]麻昌爱,李芳良. 高专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9).
[8]袁继新,程亚倩. 高师本科化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6).
[9]严赞开,衷明华,陈秋平. 谈化学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2011(10).
[10]梁英,胡若飞,徐想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造传统的化学、生物专业[J]. 化工高等教育,2013(2).
[11]柳荣展,于德爽,郝龙云,等. 轻化工程(染整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13(2).
[12]蔡文联,林莹. 综合理科化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4).
[13]罗晓燕,任福正,刘宏伟,等. 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3(1).
作者简介:孙向辉(1980- ),女,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