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深入研究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机制,是达成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和基层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目标的必经之路。良好的培育机制才能保证“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顺利完成,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使教师党员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先锋模范。因此,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关键和基础,高校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基本单位,其中教工党支部又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而教工党支部书记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
教育部分别于2017年8月和2018年5月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选拔方式的全覆盖,并对培育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任务。
因此,“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机制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面临的困境
笔者通过抽样调查、深访考察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调研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三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全覆盖,培育机制已初步建立,同时也看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不断为高校乃至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红利。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双带头人”培育机制建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
(一)“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选拔方式有待完善,后备力量不足。
目前,虽然已基本实现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但是选拔方式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教师党支部设在教研室,有的基层组织要求党员教研室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有的基层组织要求不能由教研室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无论是哪种情况,在选拔教师党支部书记时,符合条件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较少,这就制约了选拔方式,从而造成选拔方式较为单一。还有的支部存在“轮流坐庄”担任支部书记的情况,这样的选拔方式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必然形成阻力。同时,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初期,对于后备党支部书记的培育还是弱项,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后备干部培育机制,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二)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仍然存在。
由于当前普通高校教学科研仍然是与教师职称晋升、个人收入紧密相关的,仍然是考核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这也是部分高校仍长期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党建问题的原因所在。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教师党支部书记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客观上从事党建工作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导致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仍然存在,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被削弱。故而,如何合理规划、完善培育机制,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实现党务和业务同向发力、联动提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部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实践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观上,个别教师党支部书记把党务工作视作额外负担,对党务工作有厌战情绪。客观上,部分高校党组织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缺乏敬畏心、责任担当意识不够强,从而对党务工作的开展缺乏主动性和创新力。
(四)部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亟须加强。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以来,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党务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我们还是要关注到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不足的情况。一部分支部书记是较年轻缺乏党务工作经验,还有部分支部书记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不愿创新工作方法。这两部分支部书记均存在党务工作方式单一、工作内容单一、工作形式单一的情况,以致于支部党务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不能使支部真正起到戰斗堡垒作用。因此,提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亟须加强。
破解思路
基于对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过程的研究,梳理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由此我们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培育机制,以此来更好地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一)形成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
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形成科学的“双带头人”选拔任用机制是“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严格把好选拔关,高标准选任。严格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规定的标准选任政治强、威信高、师德好、党务业务双强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第二,要规范选任方式,做到选任相结合,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客观、操作性强的选任方法和程序。同时,规范换届时间和要求,坚决杜绝轮流坐庄、长期不换届等现象。第三,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好的选拔任用机制一定是以好的人才储备机制为前提的,人才储备机制一定是根据不同的部门、不同支部差异化选择,丰富人才来源,丰富储备方式。第四,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可以考虑多元化设立党支部,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例如,常规的是党支部设在教研室;也可以考虑以学科方向设立党支部,学科方向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也可以人数少的教研室共同设立党支部……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储备人才、开展工作,更高效地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第五,创新性拓宽“双带头人”范围。在条件成熟的高校,考虑开展基层党委书记“双带头人”试点单位,探索选拔任用“双带头人”基层党委书记,以此更好地带动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二)形成长效的培育提升机制。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希望,也给“双带头人”培育指明了方向。
长效的培养提升机制是“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的核心。对于“双带头人”的培育我们要目标明确、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精准培育,使每位“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提升党建工作能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上取得长足进步。
长效的培养提升机制是全方位的。在组织方式上,要坚持顶层设计,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协同、联合发力,双向培育;在学习方法上,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自觉学习不断进步;在培育形式上,做到任前集中培训、任期长期培训,利用集中轮训、专题培训、进修访学、经验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培育内容上,抓好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党务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在培育方式方法上,考虑创新“双带头人”导师制,以老带新的方式推进“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能力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形成全面的考核激励机制。
全面的考核激励机制是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我们要将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有效结合,考核与激励相辅相成,有效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考核机制应包括对支部党建工作考核、“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考核,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考核周期、考核方法、考核范围,细化考核内容,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增大定量考核比例。将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做到“警钟长鸣”,及时发现党建工作薄弱党支部,及时提醒及时整改提高。“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考核要同时考核履职尽责情况和教学科研工作情况,高标准要求,运用量化考核与评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综合考核,确保考核质量。考核的结果是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合理运用考核结果方能有效运行激励机制。
从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等方面考虑建立全面长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在干事平台、发展空间、工作条件、待遇保障等方方面面支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从而提高“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职业归属感与幸福感。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树立优秀榜样,大力宣传“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事迹和先进工作经验,以此更好地激发“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发挥“头雁效应”。二是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考虑支部书记工作,考虑将支部书记工作折合为科研工作量或教学工作量,或给予合理的津贴,从而保证党务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协调发展,同步提升。三是荣誉激励,完善各级各类评优选先机制,使优秀党支部书记工作得到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四是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特别是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经历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条件,对于特别优秀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可以考虑破格提拔,从而达到工作激励的效果。
高校教師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已初具规模,优秀“双带头人”在不断涌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将确保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有效推进,确保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全面提升,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作者系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关键和基础,高校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基本单位,其中教工党支部又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而教工党支部书记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
教育部分别于2017年8月和2018年5月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选拔方式的全覆盖,并对培育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任务。
因此,“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机制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面临的困境
笔者通过抽样调查、深访考察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调研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三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全覆盖,培育机制已初步建立,同时也看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不断为高校乃至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红利。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双带头人”培育机制建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
(一)“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选拔方式有待完善,后备力量不足。
目前,虽然已基本实现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但是选拔方式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教师党支部设在教研室,有的基层组织要求党员教研室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有的基层组织要求不能由教研室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无论是哪种情况,在选拔教师党支部书记时,符合条件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较少,这就制约了选拔方式,从而造成选拔方式较为单一。还有的支部存在“轮流坐庄”担任支部书记的情况,这样的选拔方式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必然形成阻力。同时,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初期,对于后备党支部书记的培育还是弱项,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后备干部培育机制,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二)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仍然存在。
由于当前普通高校教学科研仍然是与教师职称晋升、个人收入紧密相关的,仍然是考核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这也是部分高校仍长期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党建问题的原因所在。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教师党支部书记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客观上从事党建工作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导致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仍然存在,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被削弱。故而,如何合理规划、完善培育机制,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实现党务和业务同向发力、联动提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部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实践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观上,个别教师党支部书记把党务工作视作额外负担,对党务工作有厌战情绪。客观上,部分高校党组织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缺乏敬畏心、责任担当意识不够强,从而对党务工作的开展缺乏主动性和创新力。
(四)部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亟须加强。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以来,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党务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我们还是要关注到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不足的情况。一部分支部书记是较年轻缺乏党务工作经验,还有部分支部书记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不愿创新工作方法。这两部分支部书记均存在党务工作方式单一、工作内容单一、工作形式单一的情况,以致于支部党务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不能使支部真正起到戰斗堡垒作用。因此,提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亟须加强。
破解思路
基于对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过程的研究,梳理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由此我们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培育机制,以此来更好地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一)形成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
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形成科学的“双带头人”选拔任用机制是“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严格把好选拔关,高标准选任。严格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规定的标准选任政治强、威信高、师德好、党务业务双强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第二,要规范选任方式,做到选任相结合,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客观、操作性强的选任方法和程序。同时,规范换届时间和要求,坚决杜绝轮流坐庄、长期不换届等现象。第三,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好的选拔任用机制一定是以好的人才储备机制为前提的,人才储备机制一定是根据不同的部门、不同支部差异化选择,丰富人才来源,丰富储备方式。第四,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可以考虑多元化设立党支部,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例如,常规的是党支部设在教研室;也可以考虑以学科方向设立党支部,学科方向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也可以人数少的教研室共同设立党支部……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储备人才、开展工作,更高效地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第五,创新性拓宽“双带头人”范围。在条件成熟的高校,考虑开展基层党委书记“双带头人”试点单位,探索选拔任用“双带头人”基层党委书记,以此更好地带动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二)形成长效的培育提升机制。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希望,也给“双带头人”培育指明了方向。
长效的培养提升机制是“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的核心。对于“双带头人”的培育我们要目标明确、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精准培育,使每位“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提升党建工作能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上取得长足进步。
长效的培养提升机制是全方位的。在组织方式上,要坚持顶层设计,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协同、联合发力,双向培育;在学习方法上,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自觉学习不断进步;在培育形式上,做到任前集中培训、任期长期培训,利用集中轮训、专题培训、进修访学、经验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培育内容上,抓好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党务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在培育方式方法上,考虑创新“双带头人”导师制,以老带新的方式推进“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能力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形成全面的考核激励机制。
全面的考核激励机制是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我们要将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有效结合,考核与激励相辅相成,有效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考核机制应包括对支部党建工作考核、“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考核,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考核周期、考核方法、考核范围,细化考核内容,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增大定量考核比例。将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做到“警钟长鸣”,及时发现党建工作薄弱党支部,及时提醒及时整改提高。“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考核要同时考核履职尽责情况和教学科研工作情况,高标准要求,运用量化考核与评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综合考核,确保考核质量。考核的结果是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合理运用考核结果方能有效运行激励机制。
从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等方面考虑建立全面长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在干事平台、发展空间、工作条件、待遇保障等方方面面支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从而提高“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职业归属感与幸福感。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树立优秀榜样,大力宣传“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事迹和先进工作经验,以此更好地激发“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发挥“头雁效应”。二是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考虑支部书记工作,考虑将支部书记工作折合为科研工作量或教学工作量,或给予合理的津贴,从而保证党务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协调发展,同步提升。三是荣誉激励,完善各级各类评优选先机制,使优秀党支部书记工作得到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四是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特别是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经历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条件,对于特别优秀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可以考虑破格提拔,从而达到工作激励的效果。
高校教師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已初具规模,优秀“双带头人”在不断涌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将确保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有效推进,确保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全面提升,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作者系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