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农村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难题,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使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取得突破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积累;多读;启发性;开放性;多样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但在教学中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农村的信息闭塞,学生的见闻相对较少,缺少课外读物书籍,所以农村孩子更觉得无话可写了。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注重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笔者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中用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体现在“沟通”上。①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沟通”,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②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沟通”,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写作话题等,促使学生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③课内与课外阅读沟通,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④师生心弦沟通,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写作心理场,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写什么,该怎样写,尽可能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进自我感悟和发散思维。
二、让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一切的创作有赖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发达和创新意识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進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学生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三、注重写作命题的开放性、多样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四、让学生自己作“文”
小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只要是书上和其他同学没有用过的,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的叙述,一个词语的新用法,教师都要抓住机会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到独立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独立写作的信心,也借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创造欲。尤其是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运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对于有自己新观点、新体会的作文,或者是描写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的新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当作范文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讨论,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造,如何创造。我们倡导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当他们做到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接触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引起大脑的思考,考虑成熟之后就产生了同外界交流的欲望,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这样创作出来,抄袭和机械模仿的现象当然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更加真实了,更能表情达意。
五、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怎么让他们进行写作实践呢?关键是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利用早晨的读书时间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或介绍几本好书或谈读书体会,每天三人,由学生选出最好的进行奖励。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同时又提供了写作实践的机会。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文津出版社.吴正吉.《怎样写好作文》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常汝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积累;多读;启发性;开放性;多样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但在教学中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农村的信息闭塞,学生的见闻相对较少,缺少课外读物书籍,所以农村孩子更觉得无话可写了。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注重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笔者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中用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体现在“沟通”上。①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沟通”,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②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沟通”,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写作话题等,促使学生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③课内与课外阅读沟通,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④师生心弦沟通,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写作心理场,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写什么,该怎样写,尽可能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进自我感悟和发散思维。
二、让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一切的创作有赖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发达和创新意识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進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学生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三、注重写作命题的开放性、多样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四、让学生自己作“文”
小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只要是书上和其他同学没有用过的,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的叙述,一个词语的新用法,教师都要抓住机会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到独立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独立写作的信心,也借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创造欲。尤其是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运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对于有自己新观点、新体会的作文,或者是描写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的新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当作范文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讨论,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造,如何创造。我们倡导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当他们做到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接触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引起大脑的思考,考虑成熟之后就产生了同外界交流的欲望,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这样创作出来,抄袭和机械模仿的现象当然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更加真实了,更能表情达意。
五、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怎么让他们进行写作实践呢?关键是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利用早晨的读书时间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或介绍几本好书或谈读书体会,每天三人,由学生选出最好的进行奖励。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同时又提供了写作实践的机会。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文津出版社.吴正吉.《怎样写好作文》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常汝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