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味嘉宾:
姜秀珍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陈东文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初中部
徐玉枝湖北省黄石市中窑小学
高山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都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课件制作也一样,想要完成一个完整甚至完美的课件,也要尝尽五味,才能苦尽甘来。
酸
心酸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我的专业是教育技术学,第一次触及课件制作是在大学的Authorware3.0专业课上,当时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而且由于学校的硬件不足,几乎全是理论课,我每天就像生活在云里雾里,尤其是讲到交互那节时简直就是听天书。没有操作实践,也没有上网条件,那时我都不知道制作课件的软件有哪些。印象最深的是期末考试,老师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课件,里面需要包含几个必要的命令和元素。牛刀小试,满眼是菜,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心里有些酸楚,我们本应该是专业的课件制作能手,未来就是要靠所学的知识吃饭的,现在我们什么也不会,不敢想象未来的样子。制作过程真的好难,只能是看着高手,他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甚至连字体、颜色和字号都不敢有丝毫的改动,恐怕一改就前功尽弃了。上交之后,老师说你们是不是相互拷贝的?那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复制就可以了。多少年后,每当想起这事,我都会哑然失笑。但当时,我们连复制也没有想到,心,酸溜溜的……(姜秀珍)
努力过后,仍有酸涩
学校文学社会定期把优秀的学生文学作品简单打印成几本小册子,因为作品优秀,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我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个校刊物做成电子版本,让师生在电脑上就能方便浏览呢?说干就干,文字是现成的,问题在于怎么样才能发挥电子刊物的特长,做到文与图相得益彰,美观又不花哨呢?
一开始,我是用仅有的一点美工知识,一边摸索一边制作。好几天后,发现自己进展情况并不理想,不断地否定自己的编排,再做,再否定……慢慢地,我发觉自己的思路渐渐地清晰起来,可以借鉴大学曾经学过的电视制作的知识,先写下脚本,再规划设计,最后再对素材进行编排制作,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于是跟学校的美术老师一起,先在纸上大概地画下设计图,对用什么风格的链接形式和按钮,用什么样的插图,用什么样的线条分篇分栏,都有了大概的共识。这时候再把这些表现形式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更多的就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不必为了整体风格或是美工而费尽周章了。方法找到了,做起来就简单多了。做完后把成品放到校园网,全校的师生都可以尽情享受“文学之宴”了。
一段时间后,学校决定按照我的编排重新印制校刊。拿到带着油墨香的精美刊物,封面上印着文学社的文字、主编的名字,封底上印着出版社的名字,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都没有看到我的名字。想着自己因这刊物付出多少努力和辛劳,心里不免泛起久久的酸涩……不管怎么样,看着同事和学生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本刊物,自己辛苦的付出还是值得的。(陈东文)
酸之印记
2010年4月30日,我制作的音乐课件《送别》,有幸入围了由省教育厅举办的“2010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软件大奖赛”的决赛,并于5月14日参加了现场的角逐。虽然有过参赛的经历,但这次比赛还是不敢马虎,生怕有一个环节的疏忽。在报到的当天晚上,当别的选手外出看武汉的夜景、尝街头小吃的时候,我和同室的杨老师,却对着课件不断地演示和讲解,相互提出建议。不知不觉到了凌晨一点钟,我们才匆忙入睡。
由于这次参评的课件非常多(共计675件),而且评委对于每一位参赛的选手都有很专业的点评和提问,因此比赛的进程非常缓慢。第二天晚上6点的时候,我的号码还是没有报。在中途休息时,我找到工作人员,询问我的比赛时间。工作人员找了半天,居然没有看到我的名字,我顿时一片茫然。经过一点小周折,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疏忽,临时又把我的名字加了上来。到了晚上7点半左右,终于轮到我上台演示和答辩。我从容地演示完我的课件后,认真地听取评委对我的点评。第一个评委给我的评价非常高;第二个评委却向我提出了很多疑问和建议,特别是课件中“演奏测试“的环节,让我单独演示和讲解。离开水果湖二中时,武汉已灯火阑珊,而比赛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地不尽如人意。
在回程的车上,默默想着我学习课件制作的点点滴滴,我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收获,相对于这些宝贵的经验,比赛的结果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么想着,这次失利的酸楚也就豁然开朗了。(徐玉枝)
精雕细琢话酸味
制作课件用时长、费工夫,过程饱含辛酸,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我却是例外。
我做课件有一个特点,所有的图都自己绘制,因此比其他人花的时间更多。有人不理解,课件无非是辅助工具,有必要做这么复杂吗?还有人说,网上好东西多得是,干嘛要自己绘制。其实网上的东西虽多,但不能根据活动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加之现成的图片比较单一,实用性并不强。所以,过程虽艰难,我仍坚持下来了。
课件制作中最复杂的是逐帧动画制作,做一个动画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记得在制作中班语言活动课件《两个好朋友》时,我花了近一个月才制作完成。其中的小鸭行走、游泳、驮小鸡过河、掉下深沟,小鸡捉虫、想法救小鸭和其他动物为它庆祝等都是以逐帧动画来实现的。小到眼神表情、大到肢体移动后的阴影变化我都精雕细琢,光是组件就做了一百多个。为了尽早完成课件,做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初稿完成后我不断修改,力求课件尽善尽美。课件大赛时,由于我的课件精美、色彩协调、动态逼真,取得了极佳的成绩。
潜心研究制作的方法、苦练课件制作技巧的过程的确充满辛酸,但辛酸过后就会发现自己的技能越发娴熟,制作越发得心应手,“辛酸”后的结果想必绝对不会“寒酸”。(高山)
苦
处理海量图片,让人苦思
曾经为学校制作专题评估的大型课件。学校领导提出要求:图片直观且能反映历史事实,要使用尽可能多的图片来反映学校的情况。学校平时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积累下来的活动图片不计其数,经过一再的筛选,也还有一百多张。可是只完成了十多张图片的插入工作,我就已经既疲惫又焦躁了,光是图片的插入,这个“打开→复制→粘贴→调整大小和位置”的动作就要重复上百次,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做课件就真的要这么辛苦甚至痛苦吗?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一次性处理很多图片呢?怎么样才能快捷地完成海量图片的插入和处理呢……我陷入了苦思。我告诉自己,碰到问题并不可怕,要解决问题,必须会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和潜心探究。上网看了一些同行的做法,并几经尝试,终于发现,海量图片的插入是可以利用PowerPoint“新建相册”功能来实现的,简单操作完成大任务,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甚至是方便快捷!
图片插入完毕,先粗略感受一下放映的效果。奇怪,为什么播放的时候不够流畅,每张图片出来之前总会有将近半秒的黑屏呢?难道是我使用的电脑硬件配置低导致不能高效率地处理海量图片?换了几台电脑试后情况并没有改观!这时,我已经累得在心里扯出了白旗……面对这种苦差,我真的要坚持吗?
忽然发现,我做的课件文件容量竟然大得吓人!联想到图片导入时候速度慢的问题,难道,是我使用的图片文件太大了?为使用方便,照相的时候会选择尽可能高的像素,造成每张图片文件容量比较大,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就会造成我现在碰到的问题。所以在插入图片之前,一定要使用图片处理软件缩小图片的尺寸到适合课件播放的大小,再重复批量导入图片的动作,就没再发现黑屏的问题了。
姜秀珍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陈东文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初中部
徐玉枝湖北省黄石市中窑小学
高山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都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课件制作也一样,想要完成一个完整甚至完美的课件,也要尝尽五味,才能苦尽甘来。
酸
心酸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我的专业是教育技术学,第一次触及课件制作是在大学的Authorware3.0专业课上,当时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而且由于学校的硬件不足,几乎全是理论课,我每天就像生活在云里雾里,尤其是讲到交互那节时简直就是听天书。没有操作实践,也没有上网条件,那时我都不知道制作课件的软件有哪些。印象最深的是期末考试,老师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课件,里面需要包含几个必要的命令和元素。牛刀小试,满眼是菜,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心里有些酸楚,我们本应该是专业的课件制作能手,未来就是要靠所学的知识吃饭的,现在我们什么也不会,不敢想象未来的样子。制作过程真的好难,只能是看着高手,他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甚至连字体、颜色和字号都不敢有丝毫的改动,恐怕一改就前功尽弃了。上交之后,老师说你们是不是相互拷贝的?那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复制就可以了。多少年后,每当想起这事,我都会哑然失笑。但当时,我们连复制也没有想到,心,酸溜溜的……(姜秀珍)
努力过后,仍有酸涩
学校文学社会定期把优秀的学生文学作品简单打印成几本小册子,因为作品优秀,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我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个校刊物做成电子版本,让师生在电脑上就能方便浏览呢?说干就干,文字是现成的,问题在于怎么样才能发挥电子刊物的特长,做到文与图相得益彰,美观又不花哨呢?
一开始,我是用仅有的一点美工知识,一边摸索一边制作。好几天后,发现自己进展情况并不理想,不断地否定自己的编排,再做,再否定……慢慢地,我发觉自己的思路渐渐地清晰起来,可以借鉴大学曾经学过的电视制作的知识,先写下脚本,再规划设计,最后再对素材进行编排制作,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于是跟学校的美术老师一起,先在纸上大概地画下设计图,对用什么风格的链接形式和按钮,用什么样的插图,用什么样的线条分篇分栏,都有了大概的共识。这时候再把这些表现形式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更多的就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不必为了整体风格或是美工而费尽周章了。方法找到了,做起来就简单多了。做完后把成品放到校园网,全校的师生都可以尽情享受“文学之宴”了。
一段时间后,学校决定按照我的编排重新印制校刊。拿到带着油墨香的精美刊物,封面上印着文学社的文字、主编的名字,封底上印着出版社的名字,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都没有看到我的名字。想着自己因这刊物付出多少努力和辛劳,心里不免泛起久久的酸涩……不管怎么样,看着同事和学生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本刊物,自己辛苦的付出还是值得的。(陈东文)
酸之印记
2010年4月30日,我制作的音乐课件《送别》,有幸入围了由省教育厅举办的“2010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软件大奖赛”的决赛,并于5月14日参加了现场的角逐。虽然有过参赛的经历,但这次比赛还是不敢马虎,生怕有一个环节的疏忽。在报到的当天晚上,当别的选手外出看武汉的夜景、尝街头小吃的时候,我和同室的杨老师,却对着课件不断地演示和讲解,相互提出建议。不知不觉到了凌晨一点钟,我们才匆忙入睡。
由于这次参评的课件非常多(共计675件),而且评委对于每一位参赛的选手都有很专业的点评和提问,因此比赛的进程非常缓慢。第二天晚上6点的时候,我的号码还是没有报。在中途休息时,我找到工作人员,询问我的比赛时间。工作人员找了半天,居然没有看到我的名字,我顿时一片茫然。经过一点小周折,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疏忽,临时又把我的名字加了上来。到了晚上7点半左右,终于轮到我上台演示和答辩。我从容地演示完我的课件后,认真地听取评委对我的点评。第一个评委给我的评价非常高;第二个评委却向我提出了很多疑问和建议,特别是课件中“演奏测试“的环节,让我单独演示和讲解。离开水果湖二中时,武汉已灯火阑珊,而比赛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地不尽如人意。
在回程的车上,默默想着我学习课件制作的点点滴滴,我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收获,相对于这些宝贵的经验,比赛的结果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么想着,这次失利的酸楚也就豁然开朗了。(徐玉枝)
精雕细琢话酸味
制作课件用时长、费工夫,过程饱含辛酸,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我却是例外。
我做课件有一个特点,所有的图都自己绘制,因此比其他人花的时间更多。有人不理解,课件无非是辅助工具,有必要做这么复杂吗?还有人说,网上好东西多得是,干嘛要自己绘制。其实网上的东西虽多,但不能根据活动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加之现成的图片比较单一,实用性并不强。所以,过程虽艰难,我仍坚持下来了。
课件制作中最复杂的是逐帧动画制作,做一个动画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记得在制作中班语言活动课件《两个好朋友》时,我花了近一个月才制作完成。其中的小鸭行走、游泳、驮小鸡过河、掉下深沟,小鸡捉虫、想法救小鸭和其他动物为它庆祝等都是以逐帧动画来实现的。小到眼神表情、大到肢体移动后的阴影变化我都精雕细琢,光是组件就做了一百多个。为了尽早完成课件,做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初稿完成后我不断修改,力求课件尽善尽美。课件大赛时,由于我的课件精美、色彩协调、动态逼真,取得了极佳的成绩。
潜心研究制作的方法、苦练课件制作技巧的过程的确充满辛酸,但辛酸过后就会发现自己的技能越发娴熟,制作越发得心应手,“辛酸”后的结果想必绝对不会“寒酸”。(高山)
苦
处理海量图片,让人苦思
曾经为学校制作专题评估的大型课件。学校领导提出要求:图片直观且能反映历史事实,要使用尽可能多的图片来反映学校的情况。学校平时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积累下来的活动图片不计其数,经过一再的筛选,也还有一百多张。可是只完成了十多张图片的插入工作,我就已经既疲惫又焦躁了,光是图片的插入,这个“打开→复制→粘贴→调整大小和位置”的动作就要重复上百次,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做课件就真的要这么辛苦甚至痛苦吗?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一次性处理很多图片呢?怎么样才能快捷地完成海量图片的插入和处理呢……我陷入了苦思。我告诉自己,碰到问题并不可怕,要解决问题,必须会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和潜心探究。上网看了一些同行的做法,并几经尝试,终于发现,海量图片的插入是可以利用PowerPoint“新建相册”功能来实现的,简单操作完成大任务,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甚至是方便快捷!
图片插入完毕,先粗略感受一下放映的效果。奇怪,为什么播放的时候不够流畅,每张图片出来之前总会有将近半秒的黑屏呢?难道是我使用的电脑硬件配置低导致不能高效率地处理海量图片?换了几台电脑试后情况并没有改观!这时,我已经累得在心里扯出了白旗……面对这种苦差,我真的要坚持吗?
忽然发现,我做的课件文件容量竟然大得吓人!联想到图片导入时候速度慢的问题,难道,是我使用的图片文件太大了?为使用方便,照相的时候会选择尽可能高的像素,造成每张图片文件容量比较大,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就会造成我现在碰到的问题。所以在插入图片之前,一定要使用图片处理软件缩小图片的尺寸到适合课件播放的大小,再重复批量导入图片的动作,就没再发现黑屏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