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如何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
关键词:实验性探究;主体性;合作学习;分组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把物理实验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益的手段,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法指导,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如何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
一、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光的折射》一节时,可先创设以下情境:透过老花镜看书上的字会怎样?看远处的物体又会怎样呢?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水中的铅笔,发现铅笔会在分界面折断,这又是为什么?在碗里放一个硬币我们看不到,慢慢加满水后就能看到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上课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二、利用展示台的摄像功能现场直播物理实验,提高实验的可视性,提高观察效果。
例如,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需要测定小灯泡的电流I和电压U,由于仪器摆在讲台上,很多学生不容易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我们用摄像头将表盘示数投影到白板上,就可以让全班学生看到,并进行读数。再如,在《练习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实验中,将卡尺的标尺和螺旋测微器投影到白板上,可以详细讲解并指导读数。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际实验操作结合,可提高实验的清晰程度。
例如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我们可以先用气垫导轨演示滑块的振动,再利用课件的慢放功能,将位移x,速度v,加速度a,回复力F的变化情况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印象,加深理解这几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再有有些物理实验的很多因素可能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的时间无法控制,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避免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学时间能够合理的安排。
四、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科书中有很多的验证性实验,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将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这样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就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物理现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及动量守恒等实验,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加强分组实验,提供平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通过探讨、交流,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而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设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品尝自主参与物理实验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学习电阻定律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体会控制变量法。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改变小车质量M,改变拉小车的钩码的质量m,利用纸带测量加速度a,既学习控制变量法,又巩固纸带的处理,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帮助是很大的。
再比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器材,使学生体会多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1组,待测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开关。2组,待测电源,电流表一只,电阻箱一只,导线,开关。3组,待测电源,电阻箱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开关等。要求学生用图像法处理数据。通过不同组的方法比较总结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优化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加强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实验教学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知识,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优化的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方式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的,对促进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孙云晓、赵霞著《自主学习决定成功》漓江出版社.
[3]刘力著《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
[4]王振东,《中学物理实验能力测量研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0月8.
[5]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实验性探究;主体性;合作学习;分组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把物理实验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益的手段,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法指导,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如何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
一、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光的折射》一节时,可先创设以下情境:透过老花镜看书上的字会怎样?看远处的物体又会怎样呢?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水中的铅笔,发现铅笔会在分界面折断,这又是为什么?在碗里放一个硬币我们看不到,慢慢加满水后就能看到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上课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二、利用展示台的摄像功能现场直播物理实验,提高实验的可视性,提高观察效果。
例如,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需要测定小灯泡的电流I和电压U,由于仪器摆在讲台上,很多学生不容易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我们用摄像头将表盘示数投影到白板上,就可以让全班学生看到,并进行读数。再如,在《练习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实验中,将卡尺的标尺和螺旋测微器投影到白板上,可以详细讲解并指导读数。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际实验操作结合,可提高实验的清晰程度。
例如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我们可以先用气垫导轨演示滑块的振动,再利用课件的慢放功能,将位移x,速度v,加速度a,回复力F的变化情况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印象,加深理解这几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再有有些物理实验的很多因素可能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的时间无法控制,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避免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学时间能够合理的安排。
四、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科书中有很多的验证性实验,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将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这样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就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物理现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及动量守恒等实验,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加强分组实验,提供平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通过探讨、交流,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而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设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品尝自主参与物理实验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学习电阻定律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体会控制变量法。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改变小车质量M,改变拉小车的钩码的质量m,利用纸带测量加速度a,既学习控制变量法,又巩固纸带的处理,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帮助是很大的。
再比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器材,使学生体会多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1组,待测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开关。2组,待测电源,电流表一只,电阻箱一只,导线,开关。3组,待测电源,电阻箱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开关等。要求学生用图像法处理数据。通过不同组的方法比较总结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优化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加强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实验教学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知识,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优化的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方式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的,对促进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孙云晓、赵霞著《自主学习决定成功》漓江出版社.
[3]刘力著《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
[4]王振东,《中学物理实验能力测量研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0月8.
[5]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