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着“东方休斯顿”美誉的西昌航天城,有一位名扬全国、全军的书法篆刻艺术家,他20多年来潜心学习和钻研书艺,曾30余次赢得国家级大奖。他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某部政委任福安。
“英雄筑路不畏难,寰宇行舟自翩然。红旗直上重霄九,天上人间凯歌还。男儿亮剑金不换,走马军阵破楼兰。喜看神州盛世景,点染春光万顷山。”2008年金秋,当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宇宙飞船胜利返航后,任福安激情挥毫,捧出了专门为航天英雄创作的书法长卷。“作为一名航天人,我为中国人首次实现太空漫步感到由衷的自豪;作为一名军旅艺术家,我想用自己最钟情的方式礼赞航天、歌颂英雄!”至今说起航天英雄们的飞天壮举,他仍兴奋不已。
走进任福安在西昌市礼州镇名为“语石斋”的居所,俨然踏入艺术的至美天地。墙上挂满书法卷轴、桌上堆满金石篆刻、壁上摆满各类书籍及获奖证书、奖牌。一书一卷、一笔一刀,都足以证明房间主人的精湛技艺和高雅志趣。20余年来,任福安就在笔端牍头与艺术之美神交。“对我来说,书法篆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学艺有苦,苦中作乐,哪怕一苇渡江也能风雨兼程!”
把苦吃出了甜
任福安出身于贫寒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河南平顶山市,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贫穷、落后、闭塞,正处于青春躁动期的任福安,备受困扰的就是怎样才能够吃饱穿暖。至于学习艺术,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1982年7月,寒窗苦读的任福安参加高考名落孙山。在一考定终身的年代,高考失利似乎意味着人生棋局全盘皆输。年轻的生命之花还未来得及绽放便遭霜侵,他的情绪一下子沉入了低谷,只好辗转到郑州某服装厂打工。处境窘迫之时,命运出现了新的转机。一日他突然接到叔叔从老家捎来的口信:“征兵工作已经开始,请迅速回家参加体检!”当兵,绝对是那个年代最具诱惑力的选择,任福安几乎是一路奔跑回到了家。
1982年10月,18岁的任福安参军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青春的生命铺开了崭新的画卷。在新兵连,任福安因写得一手好字,很快被选配为文书,负责抄抄写写,制作黑板报。
“黑板报是我走上书法创作道路的启蒙。”一个农村战士想在部队有立锥之地,就得在那方寸之地做好文章,想方设法把属于自己的责任田侍弄好。小小黑板报为任福安赢得了自信和尊重。新兵下连后,任福安被分配到了西昌某测量站,同时担任给养员、炊事员和饲养员,熟悉军营生活的人都知道,这“三员”随便其中“一员”工作都不轻松,何况将三者集于一身呢!
就在这样繁忙与劳累的条件下,任福安也不忘抽空写写字练练手。研习书法,成为他军营业余生活的全部内容。能下苦心、孜孜以求、真诚豁朗,这些品质或许是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经年的勤学苦练,任福安把苦吃出了甜,生活给了他丰厚的报偿。
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军营小有书法名气的任福安携新作参加驻地冕宁县“卫星杯”书法大赛,一举夺得第一名,这次意外获奖让他的学书之志骤然鼓风扬帆。当时的《凉山文学》主编、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见好友实乃可造之才,便盛情举荐任福安去拜我国著名书法家温原兴为师,温先生见这位青年后生天赋悟性,勤奋克俭,有学人匠气,便让他从临帖起步,深扎基本功,慢慢登堂入室。
按照温老师指点,任福安在书法艺术的险峻高峰前重新学步。颜真卿的楷书《勤礼碑》为首选,先读帖、后临摹、再默写,看似简单普通的汉字,他将其间架结构、笔墨走势,轻重缓急、浓淡疏密细细揣摩,熟记于心。那段时间战友们无不纳闷:这小子到底着了什么魔,常常盯着一幅字能看上半天!任福安就是以这样的执著与从容坚持走在书法艺术的大道上。“学书之乐,乐在心随我动;学书之苦,苦在难以自我突围!”任福安对笔墨砚台情感笃厚,在于他长期的熏染和浸透。
笔下如有风雷
1992年,任福安的一幅书法作品参加全军书法展获得三等奖,奖项虽不高却意义深远,这预示着他的书法艺术开始走出大凉山,走向外面的世界,这更加坚定了其学书信念。接下来,又是隶书《石门颂》、《礼器碑》,篆书《袁安碑》……紧张忙碌的公务之余,任福安以学子攻读的虔诚读帖摹写,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书上。“二十余年来,我每天起码临帖习字两个小时以上,寒暑易节从未间断。书法艺术,汇集胸中浩然之气作风云舒卷,笔到意至,情浓味长,那是精神信念在宣纸上的翩然起舞!”
俗话说“军人是钢铁的性格”,西昌航天城特殊的地域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书家的心灵,呈现在笔端,便是刚劲有力,雄强果敢之姿,给人一种意志坚定、纪律严明、勇往直前的力量感。数十次亲身护卫星箭上天,使任福安的作品中有声震天地之音、凌空飞翔之势,从中扑面而来的磅礴和阳刚之气,构筑出一种刚健、雄强、凝重、浑朴的艺术世界,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绵延20余年的学书生涯中,任福安先后得到唐德明、李铎、李刚田、郭强、刘彦湖、潘锡仁等众多军内外名家指点,艺术人生渐渐进入化境。他的书法作品,真、草、隶、篆各体兼备,形式多样,书风洒利,真实反映了书家的人格风范和艺术志趣。经过长时间磨砺后,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的任福安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与肯定。
“福安的书法艺术既有汉隶碑韵,又有现代意识,既浑厚端庄,又潇洒圆润。他的行书颇具米芾风骨,又放达灵动,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在《任福安书法篆刻作品选》一书的序言中,曾经的《凉山文学》主编,现任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热情评价昔日好友的艺术创作。
“他的作品看似流离却力透纸背,看似朴拙却暗藏机锋,看似憨直却逸趣横生,看似寡淡却开张灵动。书者若没有老僧人定般的练达彻悟,必有遍览沧桑的笔头功夫。”一次在京参加书法作品展,一位参观展览的专家高度评价任福安的书法作品。
在极致空间刻西出艺术万象
迷恋书法的同时,任福安还对篆刻情有独钟。一把刻刀翻飞,在极致空间刻画出艺术万象,这种创造快感让人神往。学书不易,篆刻尤难。所以业界有种说法: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书法家却不一定是篆刻家。而向来从不骄矜自满的任福安坦言,自己的篆刻水平在书法之上。他研习篆刻思接千载、直逼秦汉,将悠悠古意嫁接现代精神。临习2000余方古印后,任福安手追心悟,奇巧构思已足以在微小印石上跑马。他的篆刻作品入规出矩不落俗流,形式感强烈,追求独到语言,注重格调与情趣的把握,向往天真率意之大拙、大美,着意于作品中感情的宣泄和个陛的表露。
一次在成都参加全国书展,主办方组织与会者畅游青城山,当看到幽虚道观,雾霭缭绕、新雨初霁,任福安一时诗情荡漾灵感进发,当即在半山腰拿出刻刀创作出日后为之兴奋不已的作品“观山”。有人评价说,“观山”之妙,妙在刀下有诗、情似流泉,间架布局狂放不羁,似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字形与字意相得益彰,实属印中上品。
著名作家徐文龙专门撰文细致品评任福安的作品,对其行书、楷书、篆书及篆刻都有精到的赏玩。他总结说“花开半放、美酒微醺”,这是任福安对生活饱有热情却不刻意追求达到的某种境界。那些石头在他的刀下都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真情和意韵,弥漫出永恒深邃的蕴藉,构建了物我相望,天人合一的天籁般纯真的世界。
曾获全国第八届、第九届书展作品一等奖的军队书法篆刻家王学龄,在认真看过任福安的篆刻作品后,提出了中肯的鉴赏和批评意见:福安的篆刻作品古朴厚重、笔力雄健,显示出深广的文化积淀和大家气象,这在全军范围内也委实罕有。相比之下,其书法作品就显得单薄拘谨,如果他能把篆刻的优长和精到的临帖功夫用于书法创作,将会如虎添翼,自成一格。
与这些优美赞词相呼应的是,任福安的书法篆刻作品得到了全国、全军业内专家的赞赏和奖项肯定。1992年至今,他先后30余次在国内外书法篆刻大赛中摘金夺银。“奖项只是对艺术创造的褒奖或小结,对艺术家来说,最好的奖项是自己的作品在最大限度内获得老百姓的认可。能够对社会风气、文化建设等产生积极影响。如果不能参与社会建设和干预生活,再美的艺术也是一堆垃圾!”
诚然,这位温厚蕴藉、激情飞扬的青年军旅书家,没有被军营硬线条的时空所幽蔽,他的军人肝胆和艺良心,始终关照着时代、关注着民生。2008年5月汶川震难发生后,他积极网罗圈中好友,短时间内加班创作出数十幅书法作品,在西昌步行街展开沿街义卖,收入全部捐给了灾区群众。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27载春秋,任福安在书法篆刻艺术道路上默默跋涉、苦心经营,他始终高扬主旋律气质,呼应军营慷慨雄壮之风,用青春拥抱使命,用艺术歌颂时代,收获了让人叹服的艺术成就,也收获了别样精彩的军旅人生。
责任编辑 罗尔文
“英雄筑路不畏难,寰宇行舟自翩然。红旗直上重霄九,天上人间凯歌还。男儿亮剑金不换,走马军阵破楼兰。喜看神州盛世景,点染春光万顷山。”2008年金秋,当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宇宙飞船胜利返航后,任福安激情挥毫,捧出了专门为航天英雄创作的书法长卷。“作为一名航天人,我为中国人首次实现太空漫步感到由衷的自豪;作为一名军旅艺术家,我想用自己最钟情的方式礼赞航天、歌颂英雄!”至今说起航天英雄们的飞天壮举,他仍兴奋不已。
走进任福安在西昌市礼州镇名为“语石斋”的居所,俨然踏入艺术的至美天地。墙上挂满书法卷轴、桌上堆满金石篆刻、壁上摆满各类书籍及获奖证书、奖牌。一书一卷、一笔一刀,都足以证明房间主人的精湛技艺和高雅志趣。20余年来,任福安就在笔端牍头与艺术之美神交。“对我来说,书法篆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学艺有苦,苦中作乐,哪怕一苇渡江也能风雨兼程!”
把苦吃出了甜
任福安出身于贫寒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河南平顶山市,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贫穷、落后、闭塞,正处于青春躁动期的任福安,备受困扰的就是怎样才能够吃饱穿暖。至于学习艺术,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1982年7月,寒窗苦读的任福安参加高考名落孙山。在一考定终身的年代,高考失利似乎意味着人生棋局全盘皆输。年轻的生命之花还未来得及绽放便遭霜侵,他的情绪一下子沉入了低谷,只好辗转到郑州某服装厂打工。处境窘迫之时,命运出现了新的转机。一日他突然接到叔叔从老家捎来的口信:“征兵工作已经开始,请迅速回家参加体检!”当兵,绝对是那个年代最具诱惑力的选择,任福安几乎是一路奔跑回到了家。
1982年10月,18岁的任福安参军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青春的生命铺开了崭新的画卷。在新兵连,任福安因写得一手好字,很快被选配为文书,负责抄抄写写,制作黑板报。
“黑板报是我走上书法创作道路的启蒙。”一个农村战士想在部队有立锥之地,就得在那方寸之地做好文章,想方设法把属于自己的责任田侍弄好。小小黑板报为任福安赢得了自信和尊重。新兵下连后,任福安被分配到了西昌某测量站,同时担任给养员、炊事员和饲养员,熟悉军营生活的人都知道,这“三员”随便其中“一员”工作都不轻松,何况将三者集于一身呢!
就在这样繁忙与劳累的条件下,任福安也不忘抽空写写字练练手。研习书法,成为他军营业余生活的全部内容。能下苦心、孜孜以求、真诚豁朗,这些品质或许是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经年的勤学苦练,任福安把苦吃出了甜,生活给了他丰厚的报偿。
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军营小有书法名气的任福安携新作参加驻地冕宁县“卫星杯”书法大赛,一举夺得第一名,这次意外获奖让他的学书之志骤然鼓风扬帆。当时的《凉山文学》主编、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见好友实乃可造之才,便盛情举荐任福安去拜我国著名书法家温原兴为师,温先生见这位青年后生天赋悟性,勤奋克俭,有学人匠气,便让他从临帖起步,深扎基本功,慢慢登堂入室。
按照温老师指点,任福安在书法艺术的险峻高峰前重新学步。颜真卿的楷书《勤礼碑》为首选,先读帖、后临摹、再默写,看似简单普通的汉字,他将其间架结构、笔墨走势,轻重缓急、浓淡疏密细细揣摩,熟记于心。那段时间战友们无不纳闷:这小子到底着了什么魔,常常盯着一幅字能看上半天!任福安就是以这样的执著与从容坚持走在书法艺术的大道上。“学书之乐,乐在心随我动;学书之苦,苦在难以自我突围!”任福安对笔墨砚台情感笃厚,在于他长期的熏染和浸透。
笔下如有风雷
1992年,任福安的一幅书法作品参加全军书法展获得三等奖,奖项虽不高却意义深远,这预示着他的书法艺术开始走出大凉山,走向外面的世界,这更加坚定了其学书信念。接下来,又是隶书《石门颂》、《礼器碑》,篆书《袁安碑》……紧张忙碌的公务之余,任福安以学子攻读的虔诚读帖摹写,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书上。“二十余年来,我每天起码临帖习字两个小时以上,寒暑易节从未间断。书法艺术,汇集胸中浩然之气作风云舒卷,笔到意至,情浓味长,那是精神信念在宣纸上的翩然起舞!”
俗话说“军人是钢铁的性格”,西昌航天城特殊的地域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书家的心灵,呈现在笔端,便是刚劲有力,雄强果敢之姿,给人一种意志坚定、纪律严明、勇往直前的力量感。数十次亲身护卫星箭上天,使任福安的作品中有声震天地之音、凌空飞翔之势,从中扑面而来的磅礴和阳刚之气,构筑出一种刚健、雄强、凝重、浑朴的艺术世界,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绵延20余年的学书生涯中,任福安先后得到唐德明、李铎、李刚田、郭强、刘彦湖、潘锡仁等众多军内外名家指点,艺术人生渐渐进入化境。他的书法作品,真、草、隶、篆各体兼备,形式多样,书风洒利,真实反映了书家的人格风范和艺术志趣。经过长时间磨砺后,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的任福安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与肯定。
“福安的书法艺术既有汉隶碑韵,又有现代意识,既浑厚端庄,又潇洒圆润。他的行书颇具米芾风骨,又放达灵动,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在《任福安书法篆刻作品选》一书的序言中,曾经的《凉山文学》主编,现任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热情评价昔日好友的艺术创作。
“他的作品看似流离却力透纸背,看似朴拙却暗藏机锋,看似憨直却逸趣横生,看似寡淡却开张灵动。书者若没有老僧人定般的练达彻悟,必有遍览沧桑的笔头功夫。”一次在京参加书法作品展,一位参观展览的专家高度评价任福安的书法作品。
在极致空间刻西出艺术万象
迷恋书法的同时,任福安还对篆刻情有独钟。一把刻刀翻飞,在极致空间刻画出艺术万象,这种创造快感让人神往。学书不易,篆刻尤难。所以业界有种说法: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书法家却不一定是篆刻家。而向来从不骄矜自满的任福安坦言,自己的篆刻水平在书法之上。他研习篆刻思接千载、直逼秦汉,将悠悠古意嫁接现代精神。临习2000余方古印后,任福安手追心悟,奇巧构思已足以在微小印石上跑马。他的篆刻作品入规出矩不落俗流,形式感强烈,追求独到语言,注重格调与情趣的把握,向往天真率意之大拙、大美,着意于作品中感情的宣泄和个陛的表露。
一次在成都参加全国书展,主办方组织与会者畅游青城山,当看到幽虚道观,雾霭缭绕、新雨初霁,任福安一时诗情荡漾灵感进发,当即在半山腰拿出刻刀创作出日后为之兴奋不已的作品“观山”。有人评价说,“观山”之妙,妙在刀下有诗、情似流泉,间架布局狂放不羁,似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字形与字意相得益彰,实属印中上品。
著名作家徐文龙专门撰文细致品评任福安的作品,对其行书、楷书、篆书及篆刻都有精到的赏玩。他总结说“花开半放、美酒微醺”,这是任福安对生活饱有热情却不刻意追求达到的某种境界。那些石头在他的刀下都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真情和意韵,弥漫出永恒深邃的蕴藉,构建了物我相望,天人合一的天籁般纯真的世界。
曾获全国第八届、第九届书展作品一等奖的军队书法篆刻家王学龄,在认真看过任福安的篆刻作品后,提出了中肯的鉴赏和批评意见:福安的篆刻作品古朴厚重、笔力雄健,显示出深广的文化积淀和大家气象,这在全军范围内也委实罕有。相比之下,其书法作品就显得单薄拘谨,如果他能把篆刻的优长和精到的临帖功夫用于书法创作,将会如虎添翼,自成一格。
与这些优美赞词相呼应的是,任福安的书法篆刻作品得到了全国、全军业内专家的赞赏和奖项肯定。1992年至今,他先后30余次在国内外书法篆刻大赛中摘金夺银。“奖项只是对艺术创造的褒奖或小结,对艺术家来说,最好的奖项是自己的作品在最大限度内获得老百姓的认可。能够对社会风气、文化建设等产生积极影响。如果不能参与社会建设和干预生活,再美的艺术也是一堆垃圾!”
诚然,这位温厚蕴藉、激情飞扬的青年军旅书家,没有被军营硬线条的时空所幽蔽,他的军人肝胆和艺良心,始终关照着时代、关注着民生。2008年5月汶川震难发生后,他积极网罗圈中好友,短时间内加班创作出数十幅书法作品,在西昌步行街展开沿街义卖,收入全部捐给了灾区群众。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27载春秋,任福安在书法篆刻艺术道路上默默跋涉、苦心经营,他始终高扬主旋律气质,呼应军营慷慨雄壮之风,用青春拥抱使命,用艺术歌颂时代,收获了让人叹服的艺术成就,也收获了别样精彩的军旅人生。
责任编辑 罗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