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否把握时机,顺势而练,是课堂练笔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抓住以下五个切入点。
一、精彩典型处仿一仿
儿童具有天生的模仿才能。仿写是训练小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在小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这一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课文体现了名家多样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很值得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叶老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让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段练习。仿写时,首先要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穷人》一文,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内心不安,正是这种复杂的心理,反衬出桑娜的善良。在教学到这一节时,我让学生以《今天我又……》为题,写一段话。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唉,今天又迟到了,都怨自己,为什么昨晚贪看电视不按时睡觉呢?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可我该怎么给老师说呢?就说自己看电视看得太晚了……唉,也不行。"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联系上下文,桑娜当时那种担心、自责、后悔、矛盾的心理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的练笔能够实现语言迁移,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空白悬念处补一补
有的课文有些内容有意不写完整,或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调控语言的能力大有益处。如《迟到》一文第二幅插图:作者接过爸爸手中的夹袄穿在身上,拿着手中沉甸甸的两个铜板,望着父亲……此时的小作者,心潮澎湃,其中包含着对父亲的误解而感到的惭愧,包含着对父亲的关爱而感激,更包含着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感到内疚。但是课文对小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只字未提,只说到后来小作者改掉了爱迟到的坏习惯。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让他们去朗读、感受、想象,贴近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了与主人公心灵上的共鸣。这时,让学生练笔,写出小作者内心独白,可谓水到渠成,读与写也就容易相得益彰。
三、意象还原处练一练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如在教学《成吉思汗和鹰》中的“发现真相”一段时,教师就可以“懊悔不已”一词作为“把手”,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设计如下:1. 联系上下文理解“懊悔不已”;2. 深入思考,想象“懊悔不已”;3. 利用经验和积累,以《懊悔不已的成吉思汗》为题练笔;4. 交流练笔,并说说如此刻画人物的依据。这样的练笔,学生不得不去潜心会文,深刻领会文章的含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课文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有情可表时写一写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此时,我们可以设计“感悟”类的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如《妈妈的账单》一课,一位老师动情地讲述:小彼得展开账单读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么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接着出示: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他读着读着,想起了。学生通过小练笔,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深的爱。深入了解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这样,学生在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强化语言处改一改
由于表达的限制,文章往往不能做到处处详尽,因此,如何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化简为详,变虚为实,是巧妙拓展文本、加深理解、强化语言的好方法。改写,也是设计课堂练笔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文本,又不同于文本;有所依托,又有所创新。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如在《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中,于永正老师要学生分别以五种“新型玻璃”的身份对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自我介绍,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学生是这样叙述的:“你们可能不认识我,我刚问世不久。我是‘吸热玻璃’。我在炎热的夏天,可以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气挡在外面,使室内保持温暖。如果你家把我买回去,安在门窗上,你家就不用买什么空调、电风扇了。因为我可以在夏天挡住阳光,冬天挡住冷空气。现在你知道我的用处了吧!”从学生的习作可见,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绝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创造表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颇为有效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一、精彩典型处仿一仿
儿童具有天生的模仿才能。仿写是训练小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在小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这一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课文体现了名家多样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很值得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叶老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让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段练习。仿写时,首先要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穷人》一文,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内心不安,正是这种复杂的心理,反衬出桑娜的善良。在教学到这一节时,我让学生以《今天我又……》为题,写一段话。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唉,今天又迟到了,都怨自己,为什么昨晚贪看电视不按时睡觉呢?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可我该怎么给老师说呢?就说自己看电视看得太晚了……唉,也不行。"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联系上下文,桑娜当时那种担心、自责、后悔、矛盾的心理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的练笔能够实现语言迁移,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空白悬念处补一补
有的课文有些内容有意不写完整,或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调控语言的能力大有益处。如《迟到》一文第二幅插图:作者接过爸爸手中的夹袄穿在身上,拿着手中沉甸甸的两个铜板,望着父亲……此时的小作者,心潮澎湃,其中包含着对父亲的误解而感到的惭愧,包含着对父亲的关爱而感激,更包含着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感到内疚。但是课文对小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只字未提,只说到后来小作者改掉了爱迟到的坏习惯。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让他们去朗读、感受、想象,贴近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了与主人公心灵上的共鸣。这时,让学生练笔,写出小作者内心独白,可谓水到渠成,读与写也就容易相得益彰。
三、意象还原处练一练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如在教学《成吉思汗和鹰》中的“发现真相”一段时,教师就可以“懊悔不已”一词作为“把手”,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设计如下:1. 联系上下文理解“懊悔不已”;2. 深入思考,想象“懊悔不已”;3. 利用经验和积累,以《懊悔不已的成吉思汗》为题练笔;4. 交流练笔,并说说如此刻画人物的依据。这样的练笔,学生不得不去潜心会文,深刻领会文章的含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课文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有情可表时写一写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此时,我们可以设计“感悟”类的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如《妈妈的账单》一课,一位老师动情地讲述:小彼得展开账单读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么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接着出示: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他读着读着,想起了。学生通过小练笔,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深的爱。深入了解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这样,学生在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强化语言处改一改
由于表达的限制,文章往往不能做到处处详尽,因此,如何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化简为详,变虚为实,是巧妙拓展文本、加深理解、强化语言的好方法。改写,也是设计课堂练笔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文本,又不同于文本;有所依托,又有所创新。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如在《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中,于永正老师要学生分别以五种“新型玻璃”的身份对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自我介绍,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学生是这样叙述的:“你们可能不认识我,我刚问世不久。我是‘吸热玻璃’。我在炎热的夏天,可以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气挡在外面,使室内保持温暖。如果你家把我买回去,安在门窗上,你家就不用买什么空调、电风扇了。因为我可以在夏天挡住阳光,冬天挡住冷空气。现在你知道我的用处了吧!”从学生的习作可见,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绝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创造表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颇为有效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