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偌大的江湖也不过区区几盘风味。对于行走,大概没有比边走边吃这种感觉更好的了。
美食,我把青春献给你
撰文/tata
减肥,多数女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虽然我仍然固执地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个女孩,但是面对镜子的时候,仍然不敢面对自己满是脂肪的肉身,好在爹娘给了我看起来显瘦的小脸和细手腕,冬天的时候还是一副瘦弱的样子,到了夏天就被打回胖妞的原形。之所以有去除不掉的肥肉,都是因为我有张管不住的嘴,人家说“大嘴吃八方”,我嘴不大啊?为什么还是“无肉不欢”?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tata有个毛病,即使再郁闷只要吃口东西就会开心;到饭点儿的时候吃不上东西就会变得很暴躁。敢与男生比饭量,曾经被国际友人评为“最能吃的姐”……这话,好像扯远了。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问我长大了想做什么,在别的小朋友畅想着当科学家、解放军、老师和大明星的时候,我却语出惊人地说要当个大厨师,因为大厨师能做好多好多好吃的,此番话让爹娘大跌眼镜寒透了心。长大后不但没当上厨师,反而连饭也不会做,为了活命只得每日流连于各个餐厅饭馆,这倒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的好肠胃,外加一张挑剔的嘴。
因为严重的好奇心和占有欲,所以常常会“不远万里”只为品尝一下某地的某一小吃。我是个出行毫无计划的人,想走就会背起包包一个人离开北京,一点预兆都没有。因为记性不好外加职业的关系,所以不管到哪里总习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随时记录路上的见闻。翻开小本本,我都有点不好意思,说是随时记录心情,可里面白纸黑字写的却是每天花了多少盘缠和品尝了什么当地的美味。好吃的画“勾”,不爱的画“叉”,大有美食评论家的感觉。
第一次独身旅行是在烟花三月下的江南,徜徉在阴雨绵绵的苏州城。受路人叔叔指点摸进一家饭馆,听完评弹后独自享受着松鼠桂鱼和炒年糕,引得旁人频频侧目,用方言对着我指指点点,估计是说这姑娘吃得真多。我满不在乎,临走的时候还给那群“八婆”的大叔甩下一句“我们有钱人都吃松鼠桂鱼”便扬长而去。四川和重庆,应该是我走过的地方中最爱的一个,在那里一切都显得缓慢而悠然,看不见匆匆的脚步,只看见茶楼里的大叔大婶终日悠闲地打着小麻将。初到山城,便被中学门口的小摊吸引,只顾低头吃那一块钱一大盒不知名的东西几乎迷了路。磁器口古镇的鸡杂甚是消魂,虽然辣到头皮发痒,但是至今最想念的还是那锅热气腾腾的红油火锅。成都美食甲天下,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京城到处遍布着“成都小吃”,盖饭、米线、蒸饺……我曾以为这就是成都小吃的面目,可到了成都后才发现美食的真谛。远近闻名的钟水饺、龙抄手、夫妻肺片倒不是最爱,而是照着路书寻找一个什么神秘糕点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一家豆汤,好吃到直想掉眼泪。在四川的旅行内容被慢慢简化到“中午起床—吃饭—坐车去下一个城市—吃饭—睡觉”。都江堰排队半小时被一抢而空、白嘴都很好吃的超级大馒头;乐山脚下一毛钱一串的无敌串串香,自己生生地吃了17块钱—不成了,不能再继续想下去了,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咬着手指意淫起那些可餐的秀色了。当然了,在享受满足无尽食欲的快感后,付出的代价也是致命的,15天胖了15斤,创出了人生体重记录的全新高峰!
我一直坚持旅行,注重的是体验和感受人文风土而不仅仅是投进青山绿水的怀抱,而人文风情的一大部分则体现在饮食习惯上,我国又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把饮食当作文化的国家,依托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加之我早把体重置之度外,所以我旅行的主线都是围绕着吃,或许记不清看过何样风景,但是食物的滋味仍然能挑逗起我所有的味蕾。所以,我敢于对着享尽不完的美食说,我把青春、钱财、身材统统都献给您!
我为吃狂
撰文/文丑丑
我吃故我行,我行故我在。
每一次的旅行,我都会面对无数当地风味的诱惑,虽然我的行囊中总要带上一瓶黄连素以备不时之需,但我依然庆幸父母给了我如同橡皮般能够拉伸的肠胃,让我在异地的深夜还能面对小吃摊前的腾腾热气,喝着当地的啤酒大快朵颐。喜欢在陌生之地放开去吃,这让我觉得旅行是一种纯粹的high。
很多时候,我出门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去追寻那些好吃的,一路风尘千里,最终吃到朝思暮想的食物,那一刻绝对是一种巨大的身心满足。
北京的一个雪夜,当手机的显示屏上闪烁着一个臭味相投的饕餮朋友名字的时候,我知道,今晚上会有好吃的了。果然,电话里面嘶哑而又急促的声音把我迅速揪下了楼,零下十几度的风中,我们驱车两个小时,一路上哥们儿没说去哪,我也不问,直到了郊区一个极小极破的馆子前,朋友神秘却又不无骄傲地跟我说:“这家的卤煮火烧,京城第一!”
当我们坐在油腻的桌前,面前大碗卤煮冒着热腾腾的香气,我和朋友会心一笑,小二锅头互碰,一夜的风雪路程在这一刻变得轻松。
反过来旅途中那些好吃的,也会让我们旅行的心情为之改变。
记得每年夏天和朋友去五台山徒步,回程都坐着绿皮的老爷火车7096从山西杀回北京,闷热的车厢只能让我们打开车窗在享受凉风的同时,无奈地面对着隧道中的煤灰扑面,但我们顽强地忍受住了这些,因为大家都知道下火车后我们会去一家好吃的烤串摊小坐。冰可乐和冰啤酒加肉串脆骨大腰子,这一切被我们称为“销魂串”。一年又一年,每次徒步归来,我和朋友们都会在那里固定快乐地小坐,谈论说笑这次旅途。可是今年,销魂串店关门了,面对倒闭的门脸,我和朋友们顿时感到一种巨大的迷茫,朋友们苦笑地说应该取消今年的徒步,直到我们发掘出下一家销魂串吧。
天堂中不仅仅有美景,还应该有美食。我顽固地在我的旅行中严格遵守这一信条。
旅途的头等大事
撰文/流浪瓶子
我爱旅行,而在旅途中享用不同的美食,更是我热爱旅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食是一种享受,对旅途中的旅者更是如此。咱先从最理智的原因说起,旅行需要体力,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碰到突发情况,如果不吃饱穿好,怎能有充沛的体力享受旅途带来的美好时光?接下来,如何吃,吃什么,那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本人虽然一介女子,吃的着实不多,但仍把美食作为旅途中的头等大事、乐事。我愿将我对于吃的三个原则与各位分享。首先,要乐于尝鲜。我相信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美食文化,所谓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适用于全天下。国内国外,山上海边,都有极富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先从国内的说起,浙江是鱼米之乡,海南是海鲜王国,成都小吃天下闻名;去青岛喝啤酒,到陕北吃面,在青藏高原上喝一口酥油茶,在哈尔滨的雪地上嚼一根冰糖葫芦;在江南可以游船温酒,在东北可以大口吃肉;内蒙的餐桌上端来一碗奶豆腐,新疆的饭店里送上羊肉抓饭再加石榴汁……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要说吃,那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
你想想,生活在自己的城市,成天不是吃米就是吃面,到了外地,看到那么多新奇的玩意儿,你怎么舍得不吃?你怎么能够不吃?乐于吃遍大江南北,本身就体现了对祖国的一种热爱。而出了国门,那吃的感受就更丰富更特别了。怀念在尼泊尔,每天早晨的那一杯马萨拉Tea;怀念在新西兰,那一只只又肥又鲜美的青口;怀念柬埔寨街头美味无比的面包,还有各种新鲜水果制成的Fruit Shake。无限的怀念在记忆中定格,成为旅途中的亮彩、生命中的独特回味。
其次,要懂得享受。旅途中,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有大把的时间,这个时候,做时间的主人吧。即使是早餐,也可以吃得丰盛而惬意!比如,在加德满都,你可以在花团锦簇、座位宽敞的屋顶享用一顿有咖啡、鸡蛋、面包还有果酱黄油的早餐。早晨的阳光和煦地撒在身上,不时有小鸟和蜜蜂飞过,那是何等的满足!比如,在博卡拉,你可以在宁静的费娃湖边享用一顿超级无敌自然美景早餐。想像一下,一个个像花园一样的室外餐厅,那里有舒适的座椅,服务生体贴地帮你拿来遮阳伞遮挡阳光,你面对的是青青的草地。草地上,人、牛、狗、飞鸟都那么和谐自然地相处着,而草地连着的,是如处子般平静美丽的费娃湖,水墨画般的青山包围着她,湖心里,有一叶扁舟……而你,就坐在这么优美的风景前,就坐在温暖的阳光里,就坐在啁啾的鸟鸣声中享用早餐。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忙忙碌碌,现在,就让我们停一下,让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吧!
最后,要吃得有张有弛,健康有度。其实老祖宗已经把道理给我们讲得很明白了,吃饭八分饱。虽然我们爱吃,享受吃,也不能吃得太多。旅行途中,饿着不行,但要是吃饱了撑着,那还不如饿着呢!吃多了,吃坏了,那就是花钱买罪受了,这是我们断然不可做的行为。喜爱吃的东西,点到为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间矣!我们出来玩,心态是最重要的,不是为吃而吃,是为了更好地享受旅途乐趣而吃,不是为走而走,是为了看更多更美丽的风景而走。旅行,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人生,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吃,是旅途的一个副标题,而快乐,才是旅途的主标题。
蛋炒江湖
撰文/朗释
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汽车到达了青藏公路边的一个小饭馆。司机驾轻就熟地停车,开门,招呼大家下车吃饭。推门而入,狭窄的饭馆里挤满了人,操着各地的口音,面带不同的表情,却无一例外地朝一个地方望去,那就是厨房。漫长的旅途让我们的胃几近真空。
从格尔木等地运过来的肉类和蔬菜经过青藏公路颠簸至此已是身价倍增,这固然可以理解,但却不能忍受。我们一行四人最终赌气地要了四盘蛋炒饭。宋姐是我们刚刚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位大姐,江南女子,清丽而秀美。像南方的很多年轻母亲一样,宋姐经常会做很香的蛋炒饭给她的女儿吃。
不一会,四盘冒着热气的蛋炒饭便端上桌来。白色的米粒,淡黄色的蛋花,还有翠绿的葱末散落在面上,像是江南的五月里繁花似锦的河滩,白的河沙黄的野花绿的青草—在和煦的暖风中编织着年少无忧的童话。此刻,在雪峰傲立、朔风劲吹的莽莽昆仑山下,如此诗意地回忆起江南,只因为我记起了一位老师的话:“最好吃的莫过于小时侯母亲做的蛋炒饭,那不是饭,分明是母亲对自己最美好的祝愿和期待。”
我们风卷残云般吃完饭的时候,抬头发现宋姐正安静地看着我们,眼神中充满着母性的慈爱。也许此刻,她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如今已是头发苍白的老人家,也曾经为自己做过很香的蛋炒饭,或者她也想到了九岁的女儿,如今的她也常常馋自己做的蛋炒饭。世代的更迭固然滔滔奔涌势如长江,而亲情的传递却是江南的小溪,无处不在,滋润着无数从那里走出来的孩子,坚持而顽强。
吃完饭上车之后,宋姐掏出了女儿的照片给我看,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脸上洋溢着天真快乐的笑容。宋姐告诉我,调皮的女儿平常最喜欢吃自己做的蛋炒饭和莲子羹,而这也是她小时侯对母亲最深刻的记忆。
在即将到达拉萨的那个下午,宋姐的高原反应已经很严重了,甚至不愿意下车。我替她灌好了一瓶水后便和同伴去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宋姐竟然到了我们的饭桌,手里拿着两包刚刚买来的榨菜,伸手递给了我们。正当此时,一阵风穿过门帘而入,吹起了宋姐额前的乱发,露出了她苍白而憔悴却更加安详美丽的脸庞。我心中蓦然一阵感动,眼泪竟要溢满眼眶。
在我的小时侯,多少次黄昏回家的时候,看到我慈祥的母亲也像这样一般,被风吹起的长发,被暮色笼罩的身影,在村头的路口朝我回家的方向踮足张望。而此刻的宋姐,依稀是二十多年前我年轻的母亲。刹那间,脑海中关于母亲的故事慢慢生动起来,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高原,母亲做的饭菜香味将我绊倒。怪不得香港美食家蔡谰说,家里的饭菜是任何饭馆所不能比的,因为里面有妈妈的味道。
其实,在青藏公路的两旁散落着很多小饭馆,老板大多为四川人,操着浓厚的地方音,他们一般直接从河里取水烧饭做菜,由于气压较低,饭菜都略显得有些生。但这似乎并不重要,所有的人和我们一样,都吃的很香,那种味道实际上已经不是舌头上的9000个味蕾所能品尝的。
从拉萨回来后,我曾到宋姐的家乡做客,她很客气地请我吃了一顿龙虾大餐。那是一个雨天,窗外细雨潺潺,行人匆匆。我们谈起刚刚过去的旅行,宋姐言笑晏晏,神采飞扬,轻松而自在。
当我不经意地说到那漫漫旅途中吃蛋炒饭的故事时,宋姐的眼睛顿时沉寂下来,仿佛是春风吹拂的树叶瞬间停下来。那一刻,我们坐在宽大舒适的椅子上,听着餐厅里悠扬的音乐,此刻面对着桌上一只只硕大的龙虾,思绪却奇怪地回到了风雪弥漫的青藏公路上那一个个简陋的饭馆,怀念那一盘盘味道并不鲜美的蛋炒饭。
如今,我与宋姐失去了联系,这也是一种必然,江湖聚散总是如此匆匆。
当我漂泊在京城,饿的时候便随便寻一饭馆,简单地对付几口。每每此时,我就会想起宋姐,想起我们共同走过的漫漫旅程。我知道,那是我对于江湖的思念和渴望。
人在江湖,吃在天涯
撰文/二丫
走过许多地方,尝过各种美食,有几次吃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是因为食物本身,有的则是因为当时的情景令人难忘。
名字最吓人的一道菜:脚板皮
这是在贵州的青岩古镇吃到的,当在菜单上看到这个菜名的时候,我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叫来服务员问“脚板皮”是啥东西,服务员狡黠地笑笑,只是说是青岩的特色菜,好奇的我们赶紧点了一份要探个究竟。菜上来了,原来就是—豆腐干!现在我再吃豆腐干的时候,都会想起这道青岩特色菜—“脚板皮”。
最恐怖的一道菜:生牛肉酱加糌粑
在拉萨的大昭寺附近的刚吉餐厅吃饭,我们想点一些怪异的菜,尝尝当地特色,也不知道哪个好吃,便点了这道菜—“生牛肉酱加糌粑”。结果端上来一看,竟然是一碗泛着血沫、散发着腥气的生牛肉汤和一盘干巴巴的糌粑,原来真的是“生牛肉酱 糌粑”啊!除了我吃了一个糌粑外,其他人都没有吃,而那碗生牛肉酱,更是没人敢动一下,甚至连看一眼都快要吐出来。连我这样什么都敢吃的人都接受不了,看来尝试新事物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最不淑女的一顿饭:
去云南的一个交通极其不便的、偏远的小山村,当我们坐了一宿卧铺大巴、四个小时中巴、三个小时经常从座位上被颠得跳起来的面包车,然后又换竹筏走水路,换牛车走山路,饿了一天终于狼狈不堪地到达村里后,在这个还没有通电的小村庄里,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黄焖鸭、炸小鱼、炒腊肉、炒鸡蛋、青菜汤,再加上老乡自家腌的酸辣椒、炸黄豆等,在极度疲劳和饥饿的时候吃到这些,对我们来说真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最有乡土气息的一顿饭:
在贵州的从江住宿时,宾馆的侗族小保安邀请我们跟他一起去高增侗寨,到他家作客。他招待我们的饭就是在水田边烤鱼吃,我们看着他用放在田里的竹篓捕了一篓子一尺来长的鱼,把鱼用竹签一条条串好,抹上盐巴,点起一堆火来烤。鱼熟了后,整片田间飘散着香气,引得他家的小柴狗围着我们转,尾巴都快摇掉了。他又在田里揪了一把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扯碎了放点盐巴一拌,就是一道纯天然无污染的青菜。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蹲在田埂上吃,虽然这鱼除了盐的味道没有其他味道,但却是我吃过的最贴近自然又最亲切的一顿饭。
最艰苦但却最小资的一顿饭:
在新疆从禾木徒步到喀纳斯,走了四天,其中有一天晚上在牧场里搭帐篷露营,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野外埋锅造饭,手忙脚乱的我们被熏得直咳嗽,把一路背来的各种食物都倒入锅中一起煮。吃完方便面涮了锅,我们又把带的一坨普洱茶煮了一锅茶水,大家用饭盒品着普洱茶,再交流一下品茶心得,仿佛我们不是徒步了一天住在满天星斗的野外,而是在暗香缭绕的茶舍品茗谈笑。如果点的不是篝火而是蜡烛的话,那就更是要将小资进行到底了!
其实说到底,更多时候,吃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吃的一种态度。
美食,我把青春献给你
撰文/tata
减肥,多数女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虽然我仍然固执地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个女孩,但是面对镜子的时候,仍然不敢面对自己满是脂肪的肉身,好在爹娘给了我看起来显瘦的小脸和细手腕,冬天的时候还是一副瘦弱的样子,到了夏天就被打回胖妞的原形。之所以有去除不掉的肥肉,都是因为我有张管不住的嘴,人家说“大嘴吃八方”,我嘴不大啊?为什么还是“无肉不欢”?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tata有个毛病,即使再郁闷只要吃口东西就会开心;到饭点儿的时候吃不上东西就会变得很暴躁。敢与男生比饭量,曾经被国际友人评为“最能吃的姐”……这话,好像扯远了。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问我长大了想做什么,在别的小朋友畅想着当科学家、解放军、老师和大明星的时候,我却语出惊人地说要当个大厨师,因为大厨师能做好多好多好吃的,此番话让爹娘大跌眼镜寒透了心。长大后不但没当上厨师,反而连饭也不会做,为了活命只得每日流连于各个餐厅饭馆,这倒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的好肠胃,外加一张挑剔的嘴。
因为严重的好奇心和占有欲,所以常常会“不远万里”只为品尝一下某地的某一小吃。我是个出行毫无计划的人,想走就会背起包包一个人离开北京,一点预兆都没有。因为记性不好外加职业的关系,所以不管到哪里总习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随时记录路上的见闻。翻开小本本,我都有点不好意思,说是随时记录心情,可里面白纸黑字写的却是每天花了多少盘缠和品尝了什么当地的美味。好吃的画“勾”,不爱的画“叉”,大有美食评论家的感觉。
第一次独身旅行是在烟花三月下的江南,徜徉在阴雨绵绵的苏州城。受路人叔叔指点摸进一家饭馆,听完评弹后独自享受着松鼠桂鱼和炒年糕,引得旁人频频侧目,用方言对着我指指点点,估计是说这姑娘吃得真多。我满不在乎,临走的时候还给那群“八婆”的大叔甩下一句“我们有钱人都吃松鼠桂鱼”便扬长而去。四川和重庆,应该是我走过的地方中最爱的一个,在那里一切都显得缓慢而悠然,看不见匆匆的脚步,只看见茶楼里的大叔大婶终日悠闲地打着小麻将。初到山城,便被中学门口的小摊吸引,只顾低头吃那一块钱一大盒不知名的东西几乎迷了路。磁器口古镇的鸡杂甚是消魂,虽然辣到头皮发痒,但是至今最想念的还是那锅热气腾腾的红油火锅。成都美食甲天下,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京城到处遍布着“成都小吃”,盖饭、米线、蒸饺……我曾以为这就是成都小吃的面目,可到了成都后才发现美食的真谛。远近闻名的钟水饺、龙抄手、夫妻肺片倒不是最爱,而是照着路书寻找一个什么神秘糕点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一家豆汤,好吃到直想掉眼泪。在四川的旅行内容被慢慢简化到“中午起床—吃饭—坐车去下一个城市—吃饭—睡觉”。都江堰排队半小时被一抢而空、白嘴都很好吃的超级大馒头;乐山脚下一毛钱一串的无敌串串香,自己生生地吃了17块钱—不成了,不能再继续想下去了,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咬着手指意淫起那些可餐的秀色了。当然了,在享受满足无尽食欲的快感后,付出的代价也是致命的,15天胖了15斤,创出了人生体重记录的全新高峰!
我一直坚持旅行,注重的是体验和感受人文风土而不仅仅是投进青山绿水的怀抱,而人文风情的一大部分则体现在饮食习惯上,我国又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把饮食当作文化的国家,依托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加之我早把体重置之度外,所以我旅行的主线都是围绕着吃,或许记不清看过何样风景,但是食物的滋味仍然能挑逗起我所有的味蕾。所以,我敢于对着享尽不完的美食说,我把青春、钱财、身材统统都献给您!
我为吃狂
撰文/文丑丑
我吃故我行,我行故我在。
每一次的旅行,我都会面对无数当地风味的诱惑,虽然我的行囊中总要带上一瓶黄连素以备不时之需,但我依然庆幸父母给了我如同橡皮般能够拉伸的肠胃,让我在异地的深夜还能面对小吃摊前的腾腾热气,喝着当地的啤酒大快朵颐。喜欢在陌生之地放开去吃,这让我觉得旅行是一种纯粹的high。
很多时候,我出门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去追寻那些好吃的,一路风尘千里,最终吃到朝思暮想的食物,那一刻绝对是一种巨大的身心满足。
北京的一个雪夜,当手机的显示屏上闪烁着一个臭味相投的饕餮朋友名字的时候,我知道,今晚上会有好吃的了。果然,电话里面嘶哑而又急促的声音把我迅速揪下了楼,零下十几度的风中,我们驱车两个小时,一路上哥们儿没说去哪,我也不问,直到了郊区一个极小极破的馆子前,朋友神秘却又不无骄傲地跟我说:“这家的卤煮火烧,京城第一!”
当我们坐在油腻的桌前,面前大碗卤煮冒着热腾腾的香气,我和朋友会心一笑,小二锅头互碰,一夜的风雪路程在这一刻变得轻松。
反过来旅途中那些好吃的,也会让我们旅行的心情为之改变。
记得每年夏天和朋友去五台山徒步,回程都坐着绿皮的老爷火车7096从山西杀回北京,闷热的车厢只能让我们打开车窗在享受凉风的同时,无奈地面对着隧道中的煤灰扑面,但我们顽强地忍受住了这些,因为大家都知道下火车后我们会去一家好吃的烤串摊小坐。冰可乐和冰啤酒加肉串脆骨大腰子,这一切被我们称为“销魂串”。一年又一年,每次徒步归来,我和朋友们都会在那里固定快乐地小坐,谈论说笑这次旅途。可是今年,销魂串店关门了,面对倒闭的门脸,我和朋友们顿时感到一种巨大的迷茫,朋友们苦笑地说应该取消今年的徒步,直到我们发掘出下一家销魂串吧。
天堂中不仅仅有美景,还应该有美食。我顽固地在我的旅行中严格遵守这一信条。
旅途的头等大事
撰文/流浪瓶子
我爱旅行,而在旅途中享用不同的美食,更是我热爱旅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食是一种享受,对旅途中的旅者更是如此。咱先从最理智的原因说起,旅行需要体力,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碰到突发情况,如果不吃饱穿好,怎能有充沛的体力享受旅途带来的美好时光?接下来,如何吃,吃什么,那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本人虽然一介女子,吃的着实不多,但仍把美食作为旅途中的头等大事、乐事。我愿将我对于吃的三个原则与各位分享。首先,要乐于尝鲜。我相信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美食文化,所谓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适用于全天下。国内国外,山上海边,都有极富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先从国内的说起,浙江是鱼米之乡,海南是海鲜王国,成都小吃天下闻名;去青岛喝啤酒,到陕北吃面,在青藏高原上喝一口酥油茶,在哈尔滨的雪地上嚼一根冰糖葫芦;在江南可以游船温酒,在东北可以大口吃肉;内蒙的餐桌上端来一碗奶豆腐,新疆的饭店里送上羊肉抓饭再加石榴汁……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要说吃,那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
你想想,生活在自己的城市,成天不是吃米就是吃面,到了外地,看到那么多新奇的玩意儿,你怎么舍得不吃?你怎么能够不吃?乐于吃遍大江南北,本身就体现了对祖国的一种热爱。而出了国门,那吃的感受就更丰富更特别了。怀念在尼泊尔,每天早晨的那一杯马萨拉Tea;怀念在新西兰,那一只只又肥又鲜美的青口;怀念柬埔寨街头美味无比的面包,还有各种新鲜水果制成的Fruit Shake。无限的怀念在记忆中定格,成为旅途中的亮彩、生命中的独特回味。
其次,要懂得享受。旅途中,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有大把的时间,这个时候,做时间的主人吧。即使是早餐,也可以吃得丰盛而惬意!比如,在加德满都,你可以在花团锦簇、座位宽敞的屋顶享用一顿有咖啡、鸡蛋、面包还有果酱黄油的早餐。早晨的阳光和煦地撒在身上,不时有小鸟和蜜蜂飞过,那是何等的满足!比如,在博卡拉,你可以在宁静的费娃湖边享用一顿超级无敌自然美景早餐。想像一下,一个个像花园一样的室外餐厅,那里有舒适的座椅,服务生体贴地帮你拿来遮阳伞遮挡阳光,你面对的是青青的草地。草地上,人、牛、狗、飞鸟都那么和谐自然地相处着,而草地连着的,是如处子般平静美丽的费娃湖,水墨画般的青山包围着她,湖心里,有一叶扁舟……而你,就坐在这么优美的风景前,就坐在温暖的阳光里,就坐在啁啾的鸟鸣声中享用早餐。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忙忙碌碌,现在,就让我们停一下,让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吧!
最后,要吃得有张有弛,健康有度。其实老祖宗已经把道理给我们讲得很明白了,吃饭八分饱。虽然我们爱吃,享受吃,也不能吃得太多。旅行途中,饿着不行,但要是吃饱了撑着,那还不如饿着呢!吃多了,吃坏了,那就是花钱买罪受了,这是我们断然不可做的行为。喜爱吃的东西,点到为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间矣!我们出来玩,心态是最重要的,不是为吃而吃,是为了更好地享受旅途乐趣而吃,不是为走而走,是为了看更多更美丽的风景而走。旅行,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人生,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吃,是旅途的一个副标题,而快乐,才是旅途的主标题。
蛋炒江湖
撰文/朗释
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汽车到达了青藏公路边的一个小饭馆。司机驾轻就熟地停车,开门,招呼大家下车吃饭。推门而入,狭窄的饭馆里挤满了人,操着各地的口音,面带不同的表情,却无一例外地朝一个地方望去,那就是厨房。漫长的旅途让我们的胃几近真空。
从格尔木等地运过来的肉类和蔬菜经过青藏公路颠簸至此已是身价倍增,这固然可以理解,但却不能忍受。我们一行四人最终赌气地要了四盘蛋炒饭。宋姐是我们刚刚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位大姐,江南女子,清丽而秀美。像南方的很多年轻母亲一样,宋姐经常会做很香的蛋炒饭给她的女儿吃。
不一会,四盘冒着热气的蛋炒饭便端上桌来。白色的米粒,淡黄色的蛋花,还有翠绿的葱末散落在面上,像是江南的五月里繁花似锦的河滩,白的河沙黄的野花绿的青草—在和煦的暖风中编织着年少无忧的童话。此刻,在雪峰傲立、朔风劲吹的莽莽昆仑山下,如此诗意地回忆起江南,只因为我记起了一位老师的话:“最好吃的莫过于小时侯母亲做的蛋炒饭,那不是饭,分明是母亲对自己最美好的祝愿和期待。”
我们风卷残云般吃完饭的时候,抬头发现宋姐正安静地看着我们,眼神中充满着母性的慈爱。也许此刻,她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如今已是头发苍白的老人家,也曾经为自己做过很香的蛋炒饭,或者她也想到了九岁的女儿,如今的她也常常馋自己做的蛋炒饭。世代的更迭固然滔滔奔涌势如长江,而亲情的传递却是江南的小溪,无处不在,滋润着无数从那里走出来的孩子,坚持而顽强。
吃完饭上车之后,宋姐掏出了女儿的照片给我看,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脸上洋溢着天真快乐的笑容。宋姐告诉我,调皮的女儿平常最喜欢吃自己做的蛋炒饭和莲子羹,而这也是她小时侯对母亲最深刻的记忆。
在即将到达拉萨的那个下午,宋姐的高原反应已经很严重了,甚至不愿意下车。我替她灌好了一瓶水后便和同伴去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宋姐竟然到了我们的饭桌,手里拿着两包刚刚买来的榨菜,伸手递给了我们。正当此时,一阵风穿过门帘而入,吹起了宋姐额前的乱发,露出了她苍白而憔悴却更加安详美丽的脸庞。我心中蓦然一阵感动,眼泪竟要溢满眼眶。
在我的小时侯,多少次黄昏回家的时候,看到我慈祥的母亲也像这样一般,被风吹起的长发,被暮色笼罩的身影,在村头的路口朝我回家的方向踮足张望。而此刻的宋姐,依稀是二十多年前我年轻的母亲。刹那间,脑海中关于母亲的故事慢慢生动起来,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高原,母亲做的饭菜香味将我绊倒。怪不得香港美食家蔡谰说,家里的饭菜是任何饭馆所不能比的,因为里面有妈妈的味道。
其实,在青藏公路的两旁散落着很多小饭馆,老板大多为四川人,操着浓厚的地方音,他们一般直接从河里取水烧饭做菜,由于气压较低,饭菜都略显得有些生。但这似乎并不重要,所有的人和我们一样,都吃的很香,那种味道实际上已经不是舌头上的9000个味蕾所能品尝的。
从拉萨回来后,我曾到宋姐的家乡做客,她很客气地请我吃了一顿龙虾大餐。那是一个雨天,窗外细雨潺潺,行人匆匆。我们谈起刚刚过去的旅行,宋姐言笑晏晏,神采飞扬,轻松而自在。
当我不经意地说到那漫漫旅途中吃蛋炒饭的故事时,宋姐的眼睛顿时沉寂下来,仿佛是春风吹拂的树叶瞬间停下来。那一刻,我们坐在宽大舒适的椅子上,听着餐厅里悠扬的音乐,此刻面对着桌上一只只硕大的龙虾,思绪却奇怪地回到了风雪弥漫的青藏公路上那一个个简陋的饭馆,怀念那一盘盘味道并不鲜美的蛋炒饭。
如今,我与宋姐失去了联系,这也是一种必然,江湖聚散总是如此匆匆。
当我漂泊在京城,饿的时候便随便寻一饭馆,简单地对付几口。每每此时,我就会想起宋姐,想起我们共同走过的漫漫旅程。我知道,那是我对于江湖的思念和渴望。
人在江湖,吃在天涯
撰文/二丫
走过许多地方,尝过各种美食,有几次吃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是因为食物本身,有的则是因为当时的情景令人难忘。
名字最吓人的一道菜:脚板皮
这是在贵州的青岩古镇吃到的,当在菜单上看到这个菜名的时候,我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叫来服务员问“脚板皮”是啥东西,服务员狡黠地笑笑,只是说是青岩的特色菜,好奇的我们赶紧点了一份要探个究竟。菜上来了,原来就是—豆腐干!现在我再吃豆腐干的时候,都会想起这道青岩特色菜—“脚板皮”。
最恐怖的一道菜:生牛肉酱加糌粑
在拉萨的大昭寺附近的刚吉餐厅吃饭,我们想点一些怪异的菜,尝尝当地特色,也不知道哪个好吃,便点了这道菜—“生牛肉酱加糌粑”。结果端上来一看,竟然是一碗泛着血沫、散发着腥气的生牛肉汤和一盘干巴巴的糌粑,原来真的是“生牛肉酱 糌粑”啊!除了我吃了一个糌粑外,其他人都没有吃,而那碗生牛肉酱,更是没人敢动一下,甚至连看一眼都快要吐出来。连我这样什么都敢吃的人都接受不了,看来尝试新事物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最不淑女的一顿饭:
去云南的一个交通极其不便的、偏远的小山村,当我们坐了一宿卧铺大巴、四个小时中巴、三个小时经常从座位上被颠得跳起来的面包车,然后又换竹筏走水路,换牛车走山路,饿了一天终于狼狈不堪地到达村里后,在这个还没有通电的小村庄里,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黄焖鸭、炸小鱼、炒腊肉、炒鸡蛋、青菜汤,再加上老乡自家腌的酸辣椒、炸黄豆等,在极度疲劳和饥饿的时候吃到这些,对我们来说真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最有乡土气息的一顿饭:
在贵州的从江住宿时,宾馆的侗族小保安邀请我们跟他一起去高增侗寨,到他家作客。他招待我们的饭就是在水田边烤鱼吃,我们看着他用放在田里的竹篓捕了一篓子一尺来长的鱼,把鱼用竹签一条条串好,抹上盐巴,点起一堆火来烤。鱼熟了后,整片田间飘散着香气,引得他家的小柴狗围着我们转,尾巴都快摇掉了。他又在田里揪了一把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扯碎了放点盐巴一拌,就是一道纯天然无污染的青菜。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蹲在田埂上吃,虽然这鱼除了盐的味道没有其他味道,但却是我吃过的最贴近自然又最亲切的一顿饭。
最艰苦但却最小资的一顿饭:
在新疆从禾木徒步到喀纳斯,走了四天,其中有一天晚上在牧场里搭帐篷露营,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野外埋锅造饭,手忙脚乱的我们被熏得直咳嗽,把一路背来的各种食物都倒入锅中一起煮。吃完方便面涮了锅,我们又把带的一坨普洱茶煮了一锅茶水,大家用饭盒品着普洱茶,再交流一下品茶心得,仿佛我们不是徒步了一天住在满天星斗的野外,而是在暗香缭绕的茶舍品茗谈笑。如果点的不是篝火而是蜡烛的话,那就更是要将小资进行到底了!
其实说到底,更多时候,吃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吃的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