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补补,补出美好人生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l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时,河南有一个土豪,家大业大,破烂也多,锅碗瓢盆统统拿出来修补。庭院中,钉铰匠(指洗镜、补锅、锔碗等杂役)敲敲打打,一只玉碗便完美如初。土豪暗暗赞叹钉铰匠手艺高超,同时也有些不满——土豪的妻妾们正在描画绣花,而年轻的钉铰匠歇息之余,总要瞄上几眼。
  土豪很不爽,阴阳怪气地问钉铰匠:“心若有瑕疵,该如何修补呀?”钉铰匠很认真地答: “心有瑕疵,以诗补之。”
  “什么?太不靠谱了,花痴也就罢了,还敢污辱高雅的诗歌!”土豪愤愤然把纸笔递给钉铰匠说,补一首给爷看看!
  钉铰匠胸中有竹,洋洋洒洒写下诗一首:“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诗意清奇绮丽,字迹颜筋柳骨。土豪惊得张大了嘴巴,而钉铰匠宠辱不惊,气定神闲。
  土豪底气不足地问道:“阁下莫非就是传说中的胡钉铰吗?”钉铰匠淡淡地说:“正是。”土豪当时就给跪了,您是我的偶像呀!
  胡钉铰是何方人士,怎么连土豪也对他刮目相看呢?胡钉铰原名胡令能,公元78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贫困家庭,胡父就是一名钉铰匠。
  小时候,胡令能就跟着父亲走街串巷谋生活。耳濡目染,胡令能学会了钉铰手艺,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是,他还学会了写诗。但天地为证,他一天私塾也没进过,更别提请家教了,而全家除了有人会敲敲补补,数几个铜板,没有识字的人。
  胡令能渐渐长大,不仅出口成章,而且能吟诗诵文,虽然整天挑着钉铰担子,但博学多才、颜值高的胡令能还是帅呆了。
  年轻的胡令能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一边吆喝着“锔锅锔碗锔大缸”,一边闲散地四下观望,看到池塘边有小孩在垂釣,有人招手问路,小孩装没听见,怕说话声把鱼惊跑了。于是,一首生活趣味极浓的小诗横空出世:“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耳听八方,刚刚吟完诗,那边有人喊“钉铰匠去哪了”,他马上收起风花雪月的文艺腔,转而为柴米油盐开始忙碌起来。
  胡令能的诗歌先是在钉铰界的朋友圈里广泛传播,后来被媒体捕捉——钉铰匠蜕变成诗人,多抓眼球的新闻啊。媒体人纷纷涌向胡令能那一贫如洗的家,准备挖猛料写一部励志大剧,但在胡令能的家里,他们连张纸片都找不到,更别说挖到猛料了。
  如果借机炒作,胡令能想必会身价倍增,但胡令能对此并不感冒,依然挑着他的钉铰担子,优哉游哉地讨生活。
  媒体人挖不出新闻不甘心,转而挖向邻居们。有位邻居是段子手,临时编了一个小段子,说胡令能每天敲敲打打很扰民,投诉也没人管。有一天来了一位神仙,对胡令能说,我将你全身剖开,不打麻药再缝合,你若一声不吭,此后天地人间任你扰,胡令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接着,神仙剖开了胡令能的肚子,虽然鲜血横流,胡令能却一声不吭,神仙一看没镇住他,便顺手将一卷诗书塞进他的肚子里,进行了缝合。此后,胡令能就会吟诗诵词了——这新闻也太惊悚刺激了。
  邻居刚讲完,媒体人跑得比跑男还快,争取第一个发布出去。
  那么,胡令能的满腹才华是神仙所赐吗?显然不是。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胡令能喜欢学习,每天跟着父亲出去找活,只要看到有字的杯碗碟,他就会缠着主人问字;走街串巷时,看到招牌匾额上的字就向路人求教……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胡令能是众人行,皆为我师。他偶尔也会偷偷蹲在茶楼墙角听评书、品戏文,听过不忘,默记于心。没钱买纸笔,他就把树枝当笔、地当纸,又节约又环保。靠着这股韧劲,胡令能自学成才,与神仙没半毛关系。
  胡令能毫无征兆地火了,许多商家纷纷请他做形象代言人,连县太爷也亲自出面,举荐胡令能来衙门里干些文职工作。面对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闲职,胡令能却以专业不对口谢绝了。
  他的人生犹如一部励志大剧,加上神仙赠书的传说,他自然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可朝廷几次招他入朝为官,都被他拒绝了:“世界这么大,我只想到处走走,如若为名利所累,哪里还能这般快乐呢?”于是,胡令能挑着担子天南海北到处走,从年轻走到白头。岁月催人老,半生飘零的胡令能最终回到家乡隐居。
  胡令能虽然不在江湖了,但江湖上仍有他的传说。有一位韩少府(九卿之一)对胡令能慕名已久,千里迢迢坐车来拜访。韩少府的热情让胡令能很感动,于是吟诗相赠:“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有朋自远方来,胡令能笑脸相迎,乡下孩子没见过这么多车马,慌忙跑到芦花深处藏起来。诗句构思巧妙,读来清新雅致。韩少府点赞的同时也有些惋惜:“如此才情隐于乡间,是人才浪费呀。”胡令能捻须微笑,提笔写下“一生逍遥不折腰,来去潇洒仰天笑”。
  钉铰匠本应在敲敲补补中度过一生,胡令能却用另一种方式将自己的人生过优哉游哉,成功跻身于唐代著名诗人行列,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景泰三年(1452年),江苏地区连发大水,淹没了大片田地,毁坏的房屋不计其数,百姓流离失所,人心惶惶。  有洪灾怎么办,当然是开仓赈灾。可那个年代信息不发达,像开仓放粮这种大事必须一级级汇报上去,等到朝廷审批,再一级级批示下来,地方官员才能开仓放粮。虽然时任漕运总督的王竑(hong)在第一时间就写好奏疏,八百里加急地往上报了,可再怎么迅速,也得靠马蹄子一步一步跑过去。这时,王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末著名将领卢象升出生于一个秀才之家。受父亲的影响,卢象升从小就酷爱经史,常常手不释卷,年仅22岁就高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几年时间又升迁至大名(今属河北邯郸)知府。只是,此时的大名府已是流寇四窜,地方治安和稳定受到了严峻挑战。  面对流寇不时的骚扰,卢象升毫无惧色,率领官兵与流寇打了起来。打着打着,卢象升发现流寇越来越多,官兵严重不足,很多時候官兵甚至根本追不上流
儒家经典从来都是需要人来阐释的,阐释经典,爰有经学。到了两汉,随着儒学的繁盛,说经家百花齐放,无论是《尚书》《周易》《春秋》,还是《礼记》《诗经》,都有各种门派,各自传承,相互竞争。  但是,经学的竞争,是在皇权下的角逐,说经人说得好不好,最终得看皇帝的脸色,皇帝让哪家的说经人当博士,哪家就算胜出。  东汉是经学的天下,这样的辩论经常会有,皇帝每每在正旦朝贺,百官毕集之际,让说经的官僚在朝堂之上互
读《三国演义》者,常津津乐道于诸葛亮之“空城计”,殊不知,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空城之上的博弈别有精彩,那是一场关乎唇亡齿寒的较量。  书中,诸葛亮摇扇抚琴,轻易地以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真是如此吗?司马懿亲自到城下观看,然后下令撤军,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会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如果我军进去正好中计。”  而他的次子司马昭却怀疑:莫非是诸葛亮無兵,所以故弄玄虚?连司马昭都已心生疑窦,“兵动
公元903年,朱温“护送”长期流亡的唐昭宗返回长安。为彻底掌控皇帝,他一口气杀掉了七百多名宦官,甚至将陪皇帝打马球、端茶倒水的小太监也全部杀死,换成自己人,“护送”变成了“挟持”。  沦为光杆司令的唐昭宗很懂事,主动晋爵朱温为梁王,颁发了荣誉证书,上写“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十个大字,还绞尽脑汁亲手填写了五首《杨柳词》,肉麻地拍朱温的马屁。但朱温不吃这套,他有自己既定的人生“小目标”。  朱温的老
朋友圈  丁玲  我跟你真是一见如故,我会记得你@萧红  萧红:你跟我老公也一见如故吧?  丁玲回复萧红:不懂你什么意思。  萧红回复丁玲:你看萧军的日记:“她睡在床上是很年轻和美丽的!还像一个少妇。立起来,就苍老得像一个老婆婆了。”“下午同T到河里去洗衣,她像一个渔婆。”  丁玲回复萧红:你怎么偷看他的日记呢?而且,他的话明显是在说我老啊。  萧红回复丁玲:你否认也没用,他在日记里骂这个骂那个的
三国时期,吕布勇则勇矣,却早早地被曹操绞死在白门楼下。而同为三国武将的吕岱弥补了吕布短命的遗憾:吕岱从公元161年,也就是刘备出生那一年,一直活到公元256年,也就是蜀国大将姜维第一次被邓艾击败的那一年,是有史料记载的三国武将中最长寿的一个。  不过,二吕之间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吕布生在苦寒的塞北、驰骋在纷乱的中原,吕岱则活动在秀丽的江南和荒凉的广州。  想来吕岱的出身不会太高,早年也不出类拔萃,在
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上位后,很快就和专权的杨骏、杨太后父女产生激烈矛盾。贾南风手里虽然没有军队,但她善于利用晋惠帝软弱无能、自己可以代行皇帝权力的优势地位,运用各种政治手段调动、操纵各方势力,用作她打击对手的工具。  贾南风首先想到的可以利用的工具是出镇许昌的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毕竟,就在不到一年前,司马亮曾与杨骏在洛阳暗中对峙,要不是他主动放弃,现在在台上辅政的人是谁还真不好说。于是,贾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平时喜欢写点不伦不类的文字,历史随笔等,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给自己找了顶大帽子:皇帝。做皇帝,就要有做皇帝的派头,这就用得着儒生了。于是,进了宫的儒生们奉命给他制礼作乐。但这个茬儿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生们自己就不提了。其实,就算焚书坑儒,宫里做博士的儒生都没事,而皇家图书馆里的儒家典籍也保存
制造“垃圾大合唱”场面的大神,您一定很寂寞吧。  希望用這组神兽来镇宅的人,是什么上古傻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