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托教材,巧妙练笔,形式多变,方法多样,拨动了孩子情感的心弦,使学生乐于写作、爱上写作,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写作水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本文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课堂随文练笔的实践,谈一些做法。
【关键词】文本;练笔;课改研究;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这样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便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攀登作文高峰提供扶手与云梯。它打开了学生“阅读”与“表达”的通道,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如何充分挖掘教材的写作因素,使随文练笔适当、巧妙,富有新意,令学生会写乐写,从而获得实效呢?下面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课堂随文练笔的实践,谈一些做法。
一、欣赏佳段,巧妙仿写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或段落结构严谨,或修辞运用巧妙,或层次清晰分明,或描写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挖掘并运用具有明显特征且极有价值的精彩片断,指导学生仿写。在学《小草之歌》这首现代诗歌时,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事物,值得你歌颂赞美,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上一两个自然节。学生有的写了“我是一株菊花”,有的写了“我是一棵大树”,有的写了“我是一粒麦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孩子们模仿创造的火花,同时又懂得了应不求索取,多为人类做贡献的道理。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点,洞开学生的心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片断仿写,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二、观察插图,描绘一番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它们虽不是学习的内容,但却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插图都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描绘出来的,直观形象地表达了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相辅相成,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为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提供了丰富形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这些插图,并且能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进行描绘。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让学生观察文中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烈火在邱少云叔叔的身上熊熊燃烧,他的身体疼吗?他的神态会是什么样子?他会做出怎么样的动作?他的心里会怎么想?你有过被火烧、被油烫的经历吗,你当时是什么样的反应?……让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训练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而且孩子们感同身受,深深体会到了邱少云所受的痛苦之深、之大,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邱少云同志的意志力顽强、严守革命纪律、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突出了文章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续写文章,延伸想象
“言虽尽,意未穷”,不少课文的结尾就是如此,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师若能顺势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推测,来编后续故事,进行想象练笔,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完全迸发,表达的欲望完全点燃,那么我们将会惊奇地看到孩子的“编剧”才能。如在学完《凡卡》一课后,启发学生: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老板和老板娘做什么去了,凡卡会怎么醒来?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作家,来续写文章。这样的练习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练笔就这样应文而生,真情就这样随文流淌。
四、读文有感,随手写写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的练笔,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让文章内涵的情感涌出纸外。很清楚地记得在我们学习了苏教版12册的《爱如茉莉》一课后,让学生说说:你认为“爱如什么”,为此写一则日记。记得有张艺馨同学写的《爱如苦咖啡》,谢璐鲜同学写的《大爱无言》、毛放涵同学写的《父爱的颜色》……学生想得丰富新颖,写得情真意切。这样的练笔既激发了学生情感和文本的共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抓住空白,进行填补
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的补充。如在教学《隐姓埋名三十年》时,文中写到:“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王承书的儿子会想念自己的母亲吗,他会怎么想?王承书也是个母亲,她知道儿子想她吗?她会怎么想?但是想到祖国的原子弹,她又会怎么想……这样披文入情,填补空白,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又训练了学生写作的技能。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课文的空白点及未定点,让学生自读中悟、悟中写。
六、欣赏古诗,即兴改写
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所以,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学过一篇古诗后经常让学生结合人物的生平,当时的时代背景,根据古诗意境,大胆想象,编写故事。如在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诗时,就让学生进行了改写。这不仅巩固了学习古诗的效果,而且使他们对古诗的印象大为加深。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学生也会主动去查找一些资料进行补充,也使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增强,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依托教材,巧妙练笔,形式多变,方法多样,拨动了孩子情感的心弦,使学生乐于写作、爱上写作,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写作水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文本;练笔;课改研究;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这样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便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攀登作文高峰提供扶手与云梯。它打开了学生“阅读”与“表达”的通道,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如何充分挖掘教材的写作因素,使随文练笔适当、巧妙,富有新意,令学生会写乐写,从而获得实效呢?下面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课堂随文练笔的实践,谈一些做法。
一、欣赏佳段,巧妙仿写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或段落结构严谨,或修辞运用巧妙,或层次清晰分明,或描写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挖掘并运用具有明显特征且极有价值的精彩片断,指导学生仿写。在学《小草之歌》这首现代诗歌时,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事物,值得你歌颂赞美,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上一两个自然节。学生有的写了“我是一株菊花”,有的写了“我是一棵大树”,有的写了“我是一粒麦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孩子们模仿创造的火花,同时又懂得了应不求索取,多为人类做贡献的道理。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点,洞开学生的心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片断仿写,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二、观察插图,描绘一番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它们虽不是学习的内容,但却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插图都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描绘出来的,直观形象地表达了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相辅相成,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为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提供了丰富形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这些插图,并且能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进行描绘。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让学生观察文中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烈火在邱少云叔叔的身上熊熊燃烧,他的身体疼吗?他的神态会是什么样子?他会做出怎么样的动作?他的心里会怎么想?你有过被火烧、被油烫的经历吗,你当时是什么样的反应?……让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训练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而且孩子们感同身受,深深体会到了邱少云所受的痛苦之深、之大,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邱少云同志的意志力顽强、严守革命纪律、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突出了文章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续写文章,延伸想象
“言虽尽,意未穷”,不少课文的结尾就是如此,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师若能顺势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推测,来编后续故事,进行想象练笔,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完全迸发,表达的欲望完全点燃,那么我们将会惊奇地看到孩子的“编剧”才能。如在学完《凡卡》一课后,启发学生: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老板和老板娘做什么去了,凡卡会怎么醒来?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作家,来续写文章。这样的练习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练笔就这样应文而生,真情就这样随文流淌。
四、读文有感,随手写写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的练笔,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让文章内涵的情感涌出纸外。很清楚地记得在我们学习了苏教版12册的《爱如茉莉》一课后,让学生说说:你认为“爱如什么”,为此写一则日记。记得有张艺馨同学写的《爱如苦咖啡》,谢璐鲜同学写的《大爱无言》、毛放涵同学写的《父爱的颜色》……学生想得丰富新颖,写得情真意切。这样的练笔既激发了学生情感和文本的共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抓住空白,进行填补
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的补充。如在教学《隐姓埋名三十年》时,文中写到:“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王承书的儿子会想念自己的母亲吗,他会怎么想?王承书也是个母亲,她知道儿子想她吗?她会怎么想?但是想到祖国的原子弹,她又会怎么想……这样披文入情,填补空白,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又训练了学生写作的技能。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课文的空白点及未定点,让学生自读中悟、悟中写。
六、欣赏古诗,即兴改写
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所以,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学过一篇古诗后经常让学生结合人物的生平,当时的时代背景,根据古诗意境,大胆想象,编写故事。如在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诗时,就让学生进行了改写。这不仅巩固了学习古诗的效果,而且使他们对古诗的印象大为加深。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学生也会主动去查找一些资料进行补充,也使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增强,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依托教材,巧妙练笔,形式多变,方法多样,拨动了孩子情感的心弦,使学生乐于写作、爱上写作,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写作水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