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它也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向的转变。后续教师也可以由此获取新的教学内容,就习作课堂而言,教师已不再局限于手把手的教、单向传授知识。而是运用好思维导图,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本文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习作课堂中的应用,并由做好素材整理、进行拓展想象、布置写作任务、完成文章表达等策略出发。将思维导图教学内容做好发散,解决当前的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难题,深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42
思维导图是当前教师可以应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思维导图内容发现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会变得更为有效,它也突破了传统式教学内容的限制。伴随思维导图内容的逐步应用,教师可让学生知晓如何进行书写、怎样做好学习。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课堂上进行体现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体现出了新时期习作教学特点。教师要应用好此类方法,进行习作课堂发展。
一、运用思维导图,搜集习作素材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都较为受限,但面对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很大程度上会存在无事可写现象。其实对于小学语文中的习作内容,它都是贴近学生生活提出的,结合学生现有的经验也能够完成。但是很多学生缺乏搜集整理能力,教师也难以结合思维导图将相应的写作任务进行串联,这无法完成学生习作过程的突破。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有效连接学生的学习状况,利用思维导图[1]。结合全新教学方案,围绕高段语文习作过程进行素材整理。让学生自觉回忆生活,将生活知识当做课程学习的中心。
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这一课程时,结合本节课程教学,教师可设置“感觉自然,回忆暑假生活”为主题的习作课堂。这时学生大多感觉暑假生活平平无奇,教师可以善于从另一角度引导学生,首先将班级里的学生分为两派――拥有暑假经历的学生和无暑假经历的学生。对于有出游经历的学生,让学生以出游为心,向外延伸资料。将出游的时间、地点、心情逐步发散,了解出游过程中的各心路变化。在心情分支上,再次做出深入,如出游前的心情、路途上的心情和游览后的心情等等。这样一来,在分支框架构成过程中,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就构建而成了。它形成了学生写作的大的框架,学生在学习时,只需要围绕这些框架进行回忆,就能够写作出一篇优秀的文章。这体现出了思维导图本身的引导功能,教师可引领学生回忆,让学生进行文章书写,形成属于自身的学习思维。
二、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想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思维是极为跳跃的,他们能够从不同视角去感知问题,也愿意在课堂上抒发出自我想法。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思维导图使得习作过程逐步充盈起来,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认知。这突破了限制性学习思维的影响,让学生敢于进行自我发散。学生也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引入,教师要运用好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本节课程时,本節课程梳理了作者回忆落花生的情节,展示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局面。并由花生回忆了一系列人生道理,教师可让学生“以20年后的我――”为题[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写出一篇作文。这时20年以后的关键词并没有给出来,它也让学生拥有了自我想象的空间。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对比过程中,教师可逐步对学生提问――你看过哪些科幻电影?未来的你将乘坐怎样的交通工具上学?这时学生在头脑之中也会构建一个新的思维框架,他们愿意以此思维框架作为核心进行逐步构建。一些学生将20年后的母校刻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科幻世界,这一科幻世界里融入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应用好思维导图,教师已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质量。
三、运用思维导图,布置写作任务
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太高,写作作文时也很容易出现流水账现象。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其写作出来的作文有头无尾,无法全面地展示出问题的中心。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制作相应的写作提纲,帮助学生梳理作文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对时间、经过做出逐步梳理,形成学生正确的认识过程。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应用好思维导图中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人和事,逐步引入这些资料。将有关八国掠夺圆明园的背景以思维导图模式呈现出来,供给学生进行学习参考。同时,在学习时也要给出一些真实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得学生的写作作品更具真实性与可读性。学生愿意应用自我思维对其进行理解,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作文课堂更具其活性。
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表达
思维导图的功能也表现在它能够帮助学生做出梳理表达,文章写作的关键步骤在写作环节。一些学生虽有东西可写,但是却无法做到对于东西的合理构思。教师也要用好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知晓如何进行事物描述。在形象思维建设过程之中,形成学生的理性认知,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帮助学生做好写作表达。
例如在教学“暑假里的一件事”这一作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于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词的逐步梳理,对于作文进行发散。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其进行思考。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些学生从不同时间的暑假故事出发,梳理了暑假故事内容。还有的学生则从地点和人物关系做出转换,思考了自己在暑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趣事。它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形成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也愿意在此时表现自我,写出更具针对性的作文[3]。教师可教会学生一般性的写作规律,由思维导图教学找出其起因、经过。最后做好总结,在文章中融入情感,深化文章主旨。
结语
思维导图融入于小学语文高段习作课堂,有利于学生作文思维的激发。也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以发散。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认识到思维导图本身的功能源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进行文章表达、布置写作任务、做好素材积累、完成拓展想象。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导图这样一种工具的重要性,针对课程标准下的习作训练内容,对小学高段作文课堂做出逐步的调整。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为学生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思婷. 浅析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10):338.
[2]张静. 如何巧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 000(003):P.40-40.
[3]郝莹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小学), 2019(8).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教学研究室 陕西省渭南市 715399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42
思维导图是当前教师可以应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思维导图内容发现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会变得更为有效,它也突破了传统式教学内容的限制。伴随思维导图内容的逐步应用,教师可让学生知晓如何进行书写、怎样做好学习。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课堂上进行体现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体现出了新时期习作教学特点。教师要应用好此类方法,进行习作课堂发展。
一、运用思维导图,搜集习作素材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都较为受限,但面对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很大程度上会存在无事可写现象。其实对于小学语文中的习作内容,它都是贴近学生生活提出的,结合学生现有的经验也能够完成。但是很多学生缺乏搜集整理能力,教师也难以结合思维导图将相应的写作任务进行串联,这无法完成学生习作过程的突破。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有效连接学生的学习状况,利用思维导图[1]。结合全新教学方案,围绕高段语文习作过程进行素材整理。让学生自觉回忆生活,将生活知识当做课程学习的中心。
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这一课程时,结合本节课程教学,教师可设置“感觉自然,回忆暑假生活”为主题的习作课堂。这时学生大多感觉暑假生活平平无奇,教师可以善于从另一角度引导学生,首先将班级里的学生分为两派――拥有暑假经历的学生和无暑假经历的学生。对于有出游经历的学生,让学生以出游为心,向外延伸资料。将出游的时间、地点、心情逐步发散,了解出游过程中的各心路变化。在心情分支上,再次做出深入,如出游前的心情、路途上的心情和游览后的心情等等。这样一来,在分支框架构成过程中,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就构建而成了。它形成了学生写作的大的框架,学生在学习时,只需要围绕这些框架进行回忆,就能够写作出一篇优秀的文章。这体现出了思维导图本身的引导功能,教师可引领学生回忆,让学生进行文章书写,形成属于自身的学习思维。
二、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想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思维是极为跳跃的,他们能够从不同视角去感知问题,也愿意在课堂上抒发出自我想法。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思维导图使得习作过程逐步充盈起来,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认知。这突破了限制性学习思维的影响,让学生敢于进行自我发散。学生也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引入,教师要运用好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本节课程时,本節课程梳理了作者回忆落花生的情节,展示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局面。并由花生回忆了一系列人生道理,教师可让学生“以20年后的我――”为题[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写出一篇作文。这时20年以后的关键词并没有给出来,它也让学生拥有了自我想象的空间。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对比过程中,教师可逐步对学生提问――你看过哪些科幻电影?未来的你将乘坐怎样的交通工具上学?这时学生在头脑之中也会构建一个新的思维框架,他们愿意以此思维框架作为核心进行逐步构建。一些学生将20年后的母校刻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科幻世界,这一科幻世界里融入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应用好思维导图,教师已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质量。
三、运用思维导图,布置写作任务
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太高,写作作文时也很容易出现流水账现象。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其写作出来的作文有头无尾,无法全面地展示出问题的中心。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制作相应的写作提纲,帮助学生梳理作文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对时间、经过做出逐步梳理,形成学生正确的认识过程。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应用好思维导图中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人和事,逐步引入这些资料。将有关八国掠夺圆明园的背景以思维导图模式呈现出来,供给学生进行学习参考。同时,在学习时也要给出一些真实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得学生的写作作品更具真实性与可读性。学生愿意应用自我思维对其进行理解,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作文课堂更具其活性。
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表达
思维导图的功能也表现在它能够帮助学生做出梳理表达,文章写作的关键步骤在写作环节。一些学生虽有东西可写,但是却无法做到对于东西的合理构思。教师也要用好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知晓如何进行事物描述。在形象思维建设过程之中,形成学生的理性认知,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帮助学生做好写作表达。
例如在教学“暑假里的一件事”这一作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于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词的逐步梳理,对于作文进行发散。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其进行思考。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些学生从不同时间的暑假故事出发,梳理了暑假故事内容。还有的学生则从地点和人物关系做出转换,思考了自己在暑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趣事。它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形成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也愿意在此时表现自我,写出更具针对性的作文[3]。教师可教会学生一般性的写作规律,由思维导图教学找出其起因、经过。最后做好总结,在文章中融入情感,深化文章主旨。
结语
思维导图融入于小学语文高段习作课堂,有利于学生作文思维的激发。也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以发散。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认识到思维导图本身的功能源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进行文章表达、布置写作任务、做好素材积累、完成拓展想象。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导图这样一种工具的重要性,针对课程标准下的习作训练内容,对小学高段作文课堂做出逐步的调整。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为学生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思婷. 浅析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10):338.
[2]张静. 如何巧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 000(003):P.40-40.
[3]郝莹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小学), 2019(8).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教学研究室 陕西省渭南市 71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