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方面对理论和实验教学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综合性的农业技术人才。
土壤 农化分析 教学改革 思考《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是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学等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学位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本文结合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观念,分析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土壤农化分析》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教学缺乏创新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主要由3部分构成: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此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方面,因为都是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学生常常会感觉个别章节枯燥、难以理解等现象;实验教学方面,老师在安排实验时,多是采用书本上的一些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都是一些验证性的、较为简单的实验,缺乏创新性和设计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发展计划,更有可能与实际的生产生活脱节。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我们的《土壤农化分析》课程多是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大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般会采用ppt的形式讲授基本理论知识,PPT授课的方式直观、简单明了,但因为信息量较大,再加上这门课程多是一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能很快的进行消化和接受,势必造成學生无法完全掌握课堂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多是这样的,实验教师在实验课开始前会将实验用品准备好,并将要用的试剂配置完备并将仪器调制完成后,学生进入实验室,老师先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紧接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另外,在使用大型仪器或是精密仪器时,多数是由老师指导完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提供给教学用的精密和大型仪器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亲自操作;二是教师总认为过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能会损坏仪器设备和耽误时间。这让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完成实验的机会,严重的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方式不合理
对于课程的考试,我们多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即试卷式考试,考试内容多是书本上的知识,《土壤农化分析》课程内容主要是具体的测试方法和一些基本的实验原理等,这些内容难以记忆,但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能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但却不能真正理解课程中的原理和方法。另外,试卷式考试只是检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这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果考试内容、方法不改革,会打击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几点建议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讲授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外,应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及时捕捉新信息,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及最新的国际或国家标准方法和新技术,补充到各章节,而且教师尽可能地把自己科研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向学生讲解,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便于日后能独立的开展相关的专业和科研工作[2]。因此,在实验内容方面除了基础性实验外,应增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先完成基础的实验即验证性实验,逐步以学科为基础,完成一些设计性的实验,最后可结合生产实习和教师科研项目,让学生完全按照现实生产和科研工作完成一项综合性实验,不断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1.增加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是最主要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讲授时,不要一味地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这样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我们应该引入问题实践式教学,增加课堂讨论次数,老师应该围绕生活、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重点内容,灵活运用于以后实验和工作中。
2.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评阅”,为了让学生熟悉实验全过程,能够独立设计和安排实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一是每个实验开始前,让学生结合实验内容自己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流程图及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试剂及仪器,交由老师修改,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二是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应让学生全程参与器皿的洗涤、试剂的配置、仪器的校准等过程;三是课堂实验时,尽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老师只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四是用实验记录本代替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物品的准备到实验步骤的操作、数据的分析等过程都做好记录,这种学习方法不但有利于教师对实验结果的检查和学生的复习,同时能培养学生重视原始实验记录的好习惯,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好作风;五是增加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的实验场所,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大胆创新的进行自主实验。同时,也可结合老师的课题完成一些科研实验,将理论更好地用于实践研究中,这将大大的锻炼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三)增加考核内容
成绩考核是高校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针对《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以下考试形式:考试成绩由3部分构成,一是试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成绩占总成绩的40%;二是实验考试,通过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来考察学生动手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此考试过程中,老师可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详尽、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分析是否到位、实验报告是否完善等指标进行综合测评,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三是评阅实验记录本,通过老师评阅实验记录本来考察学生平时准备实验情况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占总成绩的10%。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有个综合、公正的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学好本门课程。
总之,我们应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在土壤农化分析教学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涌,徐秋芳,叶正钱.提高《资源与环境分析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43-44.
[2]赵兰凤,李华兴,刘小峰.如何提高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教学效果[J].实验室科学,2012,(01):12-13 16.
[3]白彦真,谢英荷.《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新模式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2,(07).
[4]葛旦之.土壤农化分析教改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1992,(05).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植物营养与肥料课程的三维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TDGJ1333)
土壤 农化分析 教学改革 思考《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是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学等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学位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本文结合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观念,分析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土壤农化分析》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教学缺乏创新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主要由3部分构成: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此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方面,因为都是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学生常常会感觉个别章节枯燥、难以理解等现象;实验教学方面,老师在安排实验时,多是采用书本上的一些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都是一些验证性的、较为简单的实验,缺乏创新性和设计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发展计划,更有可能与实际的生产生活脱节。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我们的《土壤农化分析》课程多是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大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般会采用ppt的形式讲授基本理论知识,PPT授课的方式直观、简单明了,但因为信息量较大,再加上这门课程多是一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能很快的进行消化和接受,势必造成學生无法完全掌握课堂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多是这样的,实验教师在实验课开始前会将实验用品准备好,并将要用的试剂配置完备并将仪器调制完成后,学生进入实验室,老师先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紧接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另外,在使用大型仪器或是精密仪器时,多数是由老师指导完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提供给教学用的精密和大型仪器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亲自操作;二是教师总认为过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能会损坏仪器设备和耽误时间。这让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完成实验的机会,严重的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方式不合理
对于课程的考试,我们多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即试卷式考试,考试内容多是书本上的知识,《土壤农化分析》课程内容主要是具体的测试方法和一些基本的实验原理等,这些内容难以记忆,但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能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但却不能真正理解课程中的原理和方法。另外,试卷式考试只是检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这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果考试内容、方法不改革,会打击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几点建议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讲授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外,应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及时捕捉新信息,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及最新的国际或国家标准方法和新技术,补充到各章节,而且教师尽可能地把自己科研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向学生讲解,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便于日后能独立的开展相关的专业和科研工作[2]。因此,在实验内容方面除了基础性实验外,应增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先完成基础的实验即验证性实验,逐步以学科为基础,完成一些设计性的实验,最后可结合生产实习和教师科研项目,让学生完全按照现实生产和科研工作完成一项综合性实验,不断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1.增加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是最主要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讲授时,不要一味地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这样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我们应该引入问题实践式教学,增加课堂讨论次数,老师应该围绕生活、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重点内容,灵活运用于以后实验和工作中。
2.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评阅”,为了让学生熟悉实验全过程,能够独立设计和安排实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一是每个实验开始前,让学生结合实验内容自己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流程图及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试剂及仪器,交由老师修改,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二是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应让学生全程参与器皿的洗涤、试剂的配置、仪器的校准等过程;三是课堂实验时,尽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老师只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四是用实验记录本代替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物品的准备到实验步骤的操作、数据的分析等过程都做好记录,这种学习方法不但有利于教师对实验结果的检查和学生的复习,同时能培养学生重视原始实验记录的好习惯,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好作风;五是增加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的实验场所,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大胆创新的进行自主实验。同时,也可结合老师的课题完成一些科研实验,将理论更好地用于实践研究中,这将大大的锻炼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三)增加考核内容
成绩考核是高校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针对《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以下考试形式:考试成绩由3部分构成,一是试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成绩占总成绩的40%;二是实验考试,通过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来考察学生动手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此考试过程中,老师可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详尽、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分析是否到位、实验报告是否完善等指标进行综合测评,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三是评阅实验记录本,通过老师评阅实验记录本来考察学生平时准备实验情况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占总成绩的10%。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有个综合、公正的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学好本门课程。
总之,我们应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在土壤农化分析教学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涌,徐秋芳,叶正钱.提高《资源与环境分析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43-44.
[2]赵兰凤,李华兴,刘小峰.如何提高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教学效果[J].实验室科学,2012,(01):12-13 16.
[3]白彦真,谢英荷.《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新模式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2,(07).
[4]葛旦之.土壤农化分析教改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1992,(05).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植物营养与肥料课程的三维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TDGJ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