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数学直觉、高度的抽象与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等。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把握时机,探寻方法,因时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情境;策略
  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毫无疑问,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对矛盾。如何化解这对矛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真正得到彰显,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大胆创新、大胆改革。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思维能力养成的基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数学直觉、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等。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并切实解决数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维方法的学习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激励学生将数学思维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过程之中,养成思考有条理、说理有依据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对数学知识整体把握,能对数学知识背后潜藏的内在脉络有清晰的理解,对数学知识中蕴藏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有切实的体会,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构建有效平台。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基础性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服务,为学生基础性思维练习提供台阶,让学生能一步一步地有层次地得到提升。同时,创设的情境也应注意具有持续性的探究作用,让学生的推导能持续进行。教师适时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本能的反应,很自然地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确定方向》一课,描述一个建筑所在的位置必须关注两个要素:观测中心点、方向。具体分解落实为环环相扣的两个层次制造矛盾冲突。孩子在“同化”与“顺应”的作用下,通过新知的刺激及其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激活前知,内化重组,完成了自我建构,更新了知识结构,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
  (1)全面观察,抓住要害,培养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主张学生全面对观察对象,从总体上(反面)研究对象并抓住其要害。如计算(1 2 …… 99 100)×(10-1-2-3-4),如果从左向右依次计算,等算出右括号里结果为0时,前面已完成了较复杂的计算,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先总体观察,从全题着眼:主要算什么?(两个因数的积)看看因数中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为0)再根据0与任何数相乘得0的知识,无需复杂的计算便能迅速得出此题结果为0。
  (2)探幽寻隐,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一般说来,对于一些稍复杂的问题,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都要先估计一下,进行一番有所依据的假设、猜测和试探。如计算“5×5×0.25-3×3×0.25”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这是一道减法计算,被减数和减数中都有0.25这个因数,0.25与4相乘结果是整数1,那么被减数、减数中所含0.25的个数相减,会不会是4,抑或是4的倍数,这就决定了这道题的解题速度。”经过上面的点拨,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活跃,也会进行大胆的猜想、思考、验证,甚至下结论。
  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就题讲题,要让例题达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作用。对那些比较抽象的数量关系,还要注意运用图形、动手操作等多种辅助性手段,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成直观形象关系,更利于学生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步骤后,还应注意逻辑思维的训练,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让孩子用语言表述逻辑思维过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可分三步来进行。先让学生完成下面两组题,并与标准式“36÷12=3”进行比较,第一组:①(36×2)÷(12×2);②(36×3)÷(12×3);③(36×4)÷(12×4);④(36×6)÷(12×6)。第二组:①(36÷2)÷(12÷2);②(36÷3)÷(12÷3);③(36÷4)÷(12÷4);④(36÷6)÷(12÷6)。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之间的变化,再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总结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发问,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同时,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经常性地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并通过口算、笔算、结算、简算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启迪学生思维发散,理清思维脉络,抓住思维的“起始点”与“转折点”,把握思维发展的层次并逐步深入,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应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把握时机,探寻方法,因时因人而异,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多给学生一点民主;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足够大的空间,把发现的快乐带给学生,把合作的空间留给学生,以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定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生物教育的实质也包含着人文教育。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人文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康人格。  关键词:成才;生物教学;人文教育;责任意识  在我国的初级教育阶段,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愈加明显。人文教育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实质是指人文精神。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其从表面来看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