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60
资料与方法
收治肝性脑病患者6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内科学》第六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9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多是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及药物性肝炎、原发性肝癌。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及脑病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限制蛋白摄入,抑制毒性物质生成和吸收,抑制胃酸分泌,纠正电解质的紊乱等。观察组采用大黄30g,乌梅30g,煎剂60ml,2次/日灌肠,同时联合纳洛酮0.4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1次/8小时,连用3天;对照组给予食醋50ml溶于生理盐水50ml保留灌肠,2次/日,持续用10天。
疗效评价:①有效:病程分期减退者(如:Ⅲ期减退为Ⅱ期或Ⅰ期);②无效:治疗后意识障碍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甚至死亡。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计量资料采t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结 果
观察组36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30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纳洛酮的不良反应。结果见表1。
讨 论
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因肝细胞功能衰竭未能清除主要来自肠道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大脑功能紊乱。降低血氨和减少肠道毒素吸收等药物是治疗肝性脑病主要手段。临床主要表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其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高。脑病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含氮物质,包括蛋白质、氮基酸、氨硫醇的代谢障碍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积聚可能起主要作用。糖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缺氧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而加重脑病。
我科采用纳洛酮联合大黄与乌梅保留灌肠,可保持肠内pH值呈酸性降低血氨,治疗肝性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衰竭时,由于体内γ-氨基丁酸增加苯二氮卓类物质以及血氨升高,胆红素、内毒素等对脑细胞线粒体的损害,干扰了脑细胞能量代谢,同时刺激机体产生β-内啡肽。β-内啡肽可抑制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血管效应,致细胞膜离子转运障碍,使脑功能进一步障碍,加剧肝性脑病。在肝性脑病发作时[2],降低血氨或抑制肠道氨的吸,促进血氨的代谢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环节。
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可产生如下作用:①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拮抗阿片肽。②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③自由通过血脑屏障组织的氧代谢,减轻继发性脑组织病理损伤,非特异性催醒和抗自由基作用,改善呼吸、脑水肿,促进患者苏醒。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是透过抑制细菌繁殖、泻下、酸化肠腔来减少毒素生成,聚集及吸收,达到通腑保肝、通腑开窍目的。应用大黄煎剂(大黄30g, 乌梅30g)保留灌肠治疗重型肝炎,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及血氨。保留灌肠是使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目的[3],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达到提高疗效,获取最佳效果为目的。
参考文献
1 邓长生,张友才,等.肝性脑病诊断及治疗.
2 叶任高,陆再芝,等.肝性脑病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8.
3 毛德文,邱华,韦艾凌,等.肝性脑病的中医证治研究.天津中医药,2007,24(3):225-227.
资料与方法
收治肝性脑病患者6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内科学》第六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9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多是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及药物性肝炎、原发性肝癌。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及脑病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限制蛋白摄入,抑制毒性物质生成和吸收,抑制胃酸分泌,纠正电解质的紊乱等。观察组采用大黄30g,乌梅30g,煎剂60ml,2次/日灌肠,同时联合纳洛酮0.4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1次/8小时,连用3天;对照组给予食醋50ml溶于生理盐水50ml保留灌肠,2次/日,持续用10天。
疗效评价:①有效:病程分期减退者(如:Ⅲ期减退为Ⅱ期或Ⅰ期);②无效:治疗后意识障碍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甚至死亡。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计量资料采t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结 果
观察组36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30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纳洛酮的不良反应。结果见表1。
讨 论
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因肝细胞功能衰竭未能清除主要来自肠道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大脑功能紊乱。降低血氨和减少肠道毒素吸收等药物是治疗肝性脑病主要手段。临床主要表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其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高。脑病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含氮物质,包括蛋白质、氮基酸、氨硫醇的代谢障碍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积聚可能起主要作用。糖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缺氧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而加重脑病。
我科采用纳洛酮联合大黄与乌梅保留灌肠,可保持肠内pH值呈酸性降低血氨,治疗肝性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衰竭时,由于体内γ-氨基丁酸增加苯二氮卓类物质以及血氨升高,胆红素、内毒素等对脑细胞线粒体的损害,干扰了脑细胞能量代谢,同时刺激机体产生β-内啡肽。β-内啡肽可抑制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血管效应,致细胞膜离子转运障碍,使脑功能进一步障碍,加剧肝性脑病。在肝性脑病发作时[2],降低血氨或抑制肠道氨的吸,促进血氨的代谢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环节。
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可产生如下作用:①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拮抗阿片肽。②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③自由通过血脑屏障组织的氧代谢,减轻继发性脑组织病理损伤,非特异性催醒和抗自由基作用,改善呼吸、脑水肿,促进患者苏醒。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是透过抑制细菌繁殖、泻下、酸化肠腔来减少毒素生成,聚集及吸收,达到通腑保肝、通腑开窍目的。应用大黄煎剂(大黄30g, 乌梅30g)保留灌肠治疗重型肝炎,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及血氨。保留灌肠是使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目的[3],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达到提高疗效,获取最佳效果为目的。
参考文献
1 邓长生,张友才,等.肝性脑病诊断及治疗.
2 叶任高,陆再芝,等.肝性脑病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8.
3 毛德文,邱华,韦艾凌,等.肝性脑病的中医证治研究.天津中医药,2007,24(3):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