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诊治中凝血指标改变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u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应指标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诊治中的改变情况。方法 挑选发病后7小时静脉内溶栓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溶栓前后2小时、溶栓后24小时的凝血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在溶栓后2小时,纤维蛋白较之前减小(P<0.01),溶栓后24小时后增加,但依旧小于溶栓前的值;在溶栓2小时候,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值较溶栓前增加,溶栓24小时后减小;在溶栓2小时后,D-二聚体值增加,溶栓24小时后减小,但依然超过溶栓前的值。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诊治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都出现了显著的改变,与纤溶作用机制相符。
  关键词:凝血指标;脑梗死;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3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75-02
  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原因是动脉血栓栓塞造成血流中断、不足,在病情出现后3至5小时静脉中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就会让血栓溶解,有效的再灌注就会使得临床预后明显改善。但是血栓生成、纤溶系统作用异常等问题就会造成出血、动脉再闭塞、血管再通失败等问题,使得溶栓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本文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诊治中凝血指标改变分析,从而探究溶栓治疗的临床使用安全性以及相关机制[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我院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人的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80岁。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满足急性脑梗死症状持续超过3分钟,且病人在治疗前没有显著改善的通过了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且全部的病人都通过MRI检查或者CT检查确定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7小时内通过了药物治疗。
  1.2 溶栓病人排除以及入选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临床症状满足缺血性脑卒中的要求;(2)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3)从发病到溶栓治疗的过程,时间不超过7小时;(4)脑梗死的症状持续超过了30分钟,并且通过治疗后没有显著的改善;(5)MRI以及CT的影像表现为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1.2.2 排除标准
  (1)发病中的3个月内出现了严重的颅脑损伤史;(2)MRI影像以及临床资料都显示为腔隙性梗死或者后循环梗死;(3)发病时间并不明确;(4)发病前48小时之中,曾经使用了肝素,并且进入医院后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3/mL,APTT大于正常值。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都通过rt-PA溶栓治疗,治疗的剂量根据0.9mg·kg-1体重予以计算。输注方式:以静脉推注的途径注射10%的药物,其它90%的药物通过静脉滴注的途径进行。溶栓之后的24小时之间不能通过口服阿司匹林、静脉内肝素等进行抗凝治疗。全部的病人在溶栓前、溶栓后2小时,以及溶栓后24小时予以采血。利用ADVIA 120计数器对血细胞EDTA样本展开计数[2]
  2 结果
  2.1 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的改变情况
  通过纤维蛋白原的改变情况能够总结出:相比于溶栓前,溶栓后2小时的纤维蛋白原值明显减小,溶栓后24小时逐步增加,但依然小于溶栓前的值(P<0.01),详见表1。
  2.2 静脉溶栓治疗前后D-二聚体的改变情况
  D-二聚体的值在溶栓2小时之后相比于之前明显增加,并在溶栓24小时后减小,但依然超过溶栓前的值(P<0.01),详见表1。
  2.3 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变化情况
  在溶栓后2小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相比于溶栓前大大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24小时后该值减小,并且与溶栓前的值大致相同(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大部分对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的双盲分析,都没有较好的对凝血指标展开对比。本文通过对比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等对应凝血指标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进而分析其指导临床治疗的作用与对溶栓治疗的监测成效[3]
  通过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的值对纤维蛋白凝块的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高纤维蛋白原值会使得纤维蛋白凝块具有紧密、细薄的压缩纤维,从而增强了纤溶酶的抵抗能力。因为溶栓的难度提升,溶栓前纤维蛋白原值较高的病人的死亡率要远远超过值较低的病人。在溶栓时,通过纤溶酶的作用,纤维蛋白原也出现了改变[4]。在本次试验中,急性脑梗死的病人通过rt-PA给药2小时之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值大大减小。虽然本次试验的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值在溶栓后24小时没有出现较大的增加,但依然比溶栓前的值小(P<0.0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内容,只见于继发性纤溶,能够当作继发性纤溶与原发性的关键指标。有资料显示,在溶栓时,D-二聚体一般会增加,因此可以当作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内容。血浆D-二聚体检测也对反映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有着较好的效果,能够当作分析溶栓药物使用量的对应指标。分析发现,溶栓后血管再通病人的血液中的D-二聚体远远超过未再通的病人。在外周动脉溶栓的分析中显示,在rt-PA静脉输注结束后D-二聚体浓度大大增加,随后在1小时之内会逐步降低,但直到溶栓后24小时,它的浓度依然超过溶栓前。本次试验显示,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值在溶栓后2小时大大增加,溶栓后24小时的值减小,但依旧超过溶栓前的值,这同时也符合D-二聚体的半衰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交联纤维蛋白产物、非交联蛋白、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原的总称。如果出现就不会凝固,并且一些物质拥有抗凝血的效果。在治疗周围动脉阻塞以及心肌梗死病人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溶解作用标记,通过rt-PA治疗后会大大增加[5]。在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过程中都发现溶栓后纤维蛋白原降低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提升的情况。本次分析发现脑梗死病人在溶栓治疗时会出现相同的改变,在溶栓2小时之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值显著提升,并在溶栓后24小时又降低到之前的值(P>0.05)。
  目前,关于急性脑梗死的凝血指标的分析还较少,特别是急性脑梗死对应的纤溶酶原的分析资料更少。本次试验,对比了溶栓前后多个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并挑选了溶栓前后2小时,以及24小时,这3个时间点对不同凝血指标值展开分析,分析rt-PA对人体凝血以及纤溶系统的作用。研究的结果显示,多个凝血对应的指标改变情况和纤溶作用机制相符。但因为本次试验的样本量较少,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临床的联系较小。
  参考文献:
  [1] 周鑫.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水平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
  [2] 陈娟, 白青科, 赵振国, et al. 不同时间窗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凝血标志物的变化的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 2013(4).
  [3] 孙旭红[1], PaulTrouillas[2], MichelBertiller[2], et al.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后凝血指标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6):710-713.
  [4] 连丽霞, 张佩兰, 罗玉福, et al. 比较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脑梗死后PLT、凝血指标、D-二聚体变化[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1).
  [5] 张慧, 张振军. 比较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脑梗死后PLT、凝血指標、D-二聚体变化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24):1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 ( TKA) 中有限使用止血带方法对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及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例随机对照分为两组,A组采用有限使用止血带 ,共 20 例; B组全程使用止血带压20 例; 通过比较两组的出血量、术后临床症状及关节活动度等对两种止血带使用方法的早期临床效果加以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后出血量(70±13.5ml)少于B组(148±46.5
期刊
摘要:当今高等教育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滞后而造成问题,同时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由不规范行为引起的负面现象,为了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树立依法教学的观念,成为一个懂法律,懂法律,保护法律,运用法律的大学教师。  关键词:高等教育;法规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41-02  高等教育的发展
期刊
摘要: 目的 比较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于我科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69例,分为软通道穿刺引流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 、手术失血量 、术后并发症、总治疗费用及其3个月GOS预后评分。结果 软通道穿刺引流组手术时间平均 (21±6)min, 开颅组平均为(136±47)min(P<0.05)
期刊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冠肺炎中的作用,我们阅读经典和他人经验,发挥中医 “扶正祛邪”及“防疫驱瘟”的优势,采用人参败毒散防治早期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收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 :人参败毒散;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扶正透邪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54-02  一、概述  河南省光山县距离武汉市仅仅200公里,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若是想有效提升办学质量以及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要从教师、教材以及教法这三点作为切入点。通过加强校内师资力量、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更新教材内容与展现形式等多方面来进行护理专业教学,同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本文就将从“三教”改革背景下如何对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科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为主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字: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比应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抽4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抽取4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的早期宫颈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3年内的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52%、3年内复发率2.38%低于对照组23.81%、9.52%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来我院接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口腔正畸治疗,进而比较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距离、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以及牙槽骨高度。结果:对55例患者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后,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距离、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牙周
期刊
摘要:目的:实验分析对早期肠瘘患者行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检测的可行性以及预后效果评估。方法:11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进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对此112例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患者是否为早期肠瘘患者。根据检验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早期肠瘘组和非肠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使用恩替卡韦以及软肝化纤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5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的70例进行分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组依据为数字表法,各35例。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增加使用软肝化纤汤进行治疗,对所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比单侧穿刺置管与双侧穿刺置管建立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效率与并发症,为ECMO血管通路的建立提供经验。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静动脉模式-ECMO的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单侧穿刺置管组与双侧穿刺置管组。单侧穿刺组,在同侧下肢先后置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