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本文主要围绕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本等阐述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创新。
关键词:地理课堂;创新;学生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这要求教学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能力的目的。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中图版教材谈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处理。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课程观、课堂观、教学观、教材观等的转变。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于同样的地理内容,观念不同,效果也不同。教师如果树立了开放性课程观,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实践,设计多种参与性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认识到,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也不是道具,教材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评价课堂效益不是看教师讲授多少,而应该看学生接受多少、感悟多少、体验多少;教学上,教师要切实从关注自己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把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终极目标;对教材的把握要把教材当资源与范例,把教材作为“文化中介”,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培养综合能力
1.培养地理学科能力
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都与地理有关,如人口增长、粮食缺乏、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水旱灾害、种族冲突等。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中学地理教学负有极大责任。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使学生接受有用的地理知识,掌握一定的地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地理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地理素质,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中图版教材必修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时,可结合铜仁具体情况(铜仁属山区,山地多平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为扩大耕地大力毁林开荒,使得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青山绿水”变成“穷山黄水”),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思维探索,借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探讨怎样防治水土流失,还我青山绿水。此外,讲解中图版教材必修3“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可结合铜仁锦江水质连年变差,如何改进水质谋求最大发展让学生探讨。最终学生把锦江发展核心定在“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上。
2.培养图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有巨大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事半功倍。遇到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总结和段落可培养“语意阅读法”,即通过阅读归纳总结课本知识点,找出重难点部分进行标识,如中图版教材必修1中“地球在宇宙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章节;理论性强、阅读难度大的教材,可用“提纲阅读法”,由教师理出主要知识点设计成提纲,让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看书,思考并提出见解,如中图版教材必修1“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等;学习地图时要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法”,即指导学生通过判读方向、图例等获取地理信息,并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如地形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的判读。
3.培养探索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从启发学生的角度出发,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知识。新课改理念下,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每节课预留五分钟作为学生的提问答疑时间,让学生据当堂所学知识自由提问。学生一旦进入情境,就会全力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如学习中图版教材必修1“大气的保温作用”,学生提问: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是否一样?不同在哪里?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都尝试解决,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积极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主动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把一些研究课题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找资料、案例、图片,然后分析、归纳、总结,全班展示。例如,中图版教材必修2“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内容和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可从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获得信息,完成本节教学。具体设计如下:把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分别承担不同任务。第一组负责中国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特点内容;第二组负责美国的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特点;第三组负责欧洲的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特点。学生自己找资料、图片,用以说明文化、历史不同,城市发展所受影响不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丰富知识、开阔思维,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肯定。
三、凸显学生主体
1.突出自主学习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活动,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开展以实践操作、野外观察和社会调查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唤起自主学习意识,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中图版教材必修2“工业区位因素”,可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教材中工业选择的条件来分析案例“百丽鞋业进入铜仁”,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利于合作探讨、因材施教,也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自议”,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
2.提高学习兴趣
一是紧贴生活。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地理教学中,应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支撑点,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解释、探究、发现、创新,使地理课堂更好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例如,讲解热力环流、高低气压形成时,用锅里的水受热水汽上升来说明下垫面受热形成低压。来自生活体验的知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二是抓住特殊时间。课堂教学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之间的交流,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地理教学要善于把握变机,抓住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例如, “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利用一次降水过程和气温变化进行锋面知识的学习。三是诗词、成语的运用。地理是一门联系非常广泛的学科,很多诗句、成语都隐含地理信息。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橘子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泾渭分明”等。四是创设多样地理情境。地理知识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用生动的描绘巧妙激发学生兴趣,使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学习中图版教材必修1“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域的独特景观,边播放边介绍,以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点,凸显气候因素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感染学生,引发浓厚学习兴趣。
3.创设和谐氛围
课堂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因此,课堂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
参考文献:
[1]陈澄、杜培英.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徐立峰.高效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3]陈大伟.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4.
关键词:地理课堂;创新;学生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这要求教学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能力的目的。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中图版教材谈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处理。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课程观、课堂观、教学观、教材观等的转变。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于同样的地理内容,观念不同,效果也不同。教师如果树立了开放性课程观,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实践,设计多种参与性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认识到,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也不是道具,教材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评价课堂效益不是看教师讲授多少,而应该看学生接受多少、感悟多少、体验多少;教学上,教师要切实从关注自己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把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终极目标;对教材的把握要把教材当资源与范例,把教材作为“文化中介”,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培养综合能力
1.培养地理学科能力
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都与地理有关,如人口增长、粮食缺乏、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水旱灾害、种族冲突等。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中学地理教学负有极大责任。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使学生接受有用的地理知识,掌握一定的地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地理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地理素质,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中图版教材必修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时,可结合铜仁具体情况(铜仁属山区,山地多平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为扩大耕地大力毁林开荒,使得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青山绿水”变成“穷山黄水”),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思维探索,借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探讨怎样防治水土流失,还我青山绿水。此外,讲解中图版教材必修3“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可结合铜仁锦江水质连年变差,如何改进水质谋求最大发展让学生探讨。最终学生把锦江发展核心定在“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上。
2.培养图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有巨大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事半功倍。遇到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总结和段落可培养“语意阅读法”,即通过阅读归纳总结课本知识点,找出重难点部分进行标识,如中图版教材必修1中“地球在宇宙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章节;理论性强、阅读难度大的教材,可用“提纲阅读法”,由教师理出主要知识点设计成提纲,让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看书,思考并提出见解,如中图版教材必修1“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等;学习地图时要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法”,即指导学生通过判读方向、图例等获取地理信息,并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如地形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的判读。
3.培养探索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从启发学生的角度出发,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知识。新课改理念下,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每节课预留五分钟作为学生的提问答疑时间,让学生据当堂所学知识自由提问。学生一旦进入情境,就会全力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如学习中图版教材必修1“大气的保温作用”,学生提问: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是否一样?不同在哪里?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都尝试解决,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积极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主动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把一些研究课题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找资料、案例、图片,然后分析、归纳、总结,全班展示。例如,中图版教材必修2“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内容和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可从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获得信息,完成本节教学。具体设计如下:把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分别承担不同任务。第一组负责中国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特点内容;第二组负责美国的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特点;第三组负责欧洲的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特点。学生自己找资料、图片,用以说明文化、历史不同,城市发展所受影响不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丰富知识、开阔思维,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肯定。
三、凸显学生主体
1.突出自主学习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活动,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开展以实践操作、野外观察和社会调查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唤起自主学习意识,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中图版教材必修2“工业区位因素”,可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教材中工业选择的条件来分析案例“百丽鞋业进入铜仁”,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利于合作探讨、因材施教,也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自议”,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
2.提高学习兴趣
一是紧贴生活。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地理教学中,应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支撑点,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解释、探究、发现、创新,使地理课堂更好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例如,讲解热力环流、高低气压形成时,用锅里的水受热水汽上升来说明下垫面受热形成低压。来自生活体验的知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二是抓住特殊时间。课堂教学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之间的交流,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地理教学要善于把握变机,抓住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例如, “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利用一次降水过程和气温变化进行锋面知识的学习。三是诗词、成语的运用。地理是一门联系非常广泛的学科,很多诗句、成语都隐含地理信息。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橘子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泾渭分明”等。四是创设多样地理情境。地理知识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用生动的描绘巧妙激发学生兴趣,使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学习中图版教材必修1“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域的独特景观,边播放边介绍,以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点,凸显气候因素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感染学生,引发浓厚学习兴趣。
3.创设和谐氛围
课堂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因此,课堂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
参考文献:
[1]陈澄、杜培英.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徐立峰.高效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3]陈大伟.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