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见毛泽东,胡耀邦12岁
毛泽东是胡耀邦最早认识的中共领导人之一。而胡耀邦初见毛泽东时,只有12岁,还是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里仁小学的学生。
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将起义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共3个团。他亲自率领第三团,于9月11日从江西铜鼓进入湖南浏阳,另两个团也先后赶来。9月19日,全师3个团在文家市会师。
会师当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后栋教室里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全军沿罗霄山脉南下,开辟农村根据地。
9月20日清晨,起义部队全师1500余人在里仁学校操场集合,毛泽东作了鼓舞革命士气的讲话。他在讲话中说出一句名言“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这时候,一群小学生趴在学校的围墙上,亲眼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场面。12岁的胡耀邦身在其中,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毛泽东讲完话以后,带队向江西进发。胡耀邦与表哥杨世俊(后改名杨勇)等同学尾随在红军队伍后一直到高升岭。
两年后,14岁的胡耀邦正式参加革命,进入江西苏区,后来辗转来到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从事儿童团和共青团工作。此时,他有机会见到毛泽东,但是却没有机会与毛泽东对话,因为毕竟隔着若干层级。
万里长征,胡耀邦拥戴毛泽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不得不踏上漫漫长征路。
因为长征,少共中央机关解散了,一部分人员留下打游击,大部分编入红军部队随主力部队出发。根据历史学家统计,总共有32名少共中央委员参加了长征,胡耀邦是其中之一。这批共青团干部由少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刘英负责带领。
红军一路行军打仗,斩关夺隘。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之后,毛泽东在中央红军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逐渐成为全党全军的最高领袖。
1935年2月,胡耀邦在红军第二次进攻遵义时遭敌机轰炸负伤,伤愈后担任红十三团党总支书记。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长征途中胡耀邦曾有机会和毛泽东近距离的交流。然而从后来他时常说起“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力挽狂澜,挽救了红军”这一点看,他在长征途中拥护毛泽东的领导是确信无疑的。
10月19日,毛泽东率军到达陕西吴起镇。至此,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了。
11月,中共中央决定,重新组建共青团中央局,并确定共青团中央局在定边县瓦窑堡恢复工作,胡耀邦担任中央局秘书长。
红军东征,毛泽东表扬了胡耀邦
根据瓦窑堡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1936年2月2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1.3万人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的率领下开始东征。
此次红军东征,打击阎锡山的势力是目的之一,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是扩红筹款。陕北地广人稀,扩大兵员和筹款筹粮都不容易,因此要试探向山西发展的可能性。
李富春担任了东征部队后勤负责人,率后勤人员千余人,从瓦窑堡出发,在兴关渡口过了黄河。进入山西后,后勤人员将工作区域划分为12个区,积极扩红筹款筹粮,胡耀邦负责12个区之一,到山西石楼县义牒镇开展工作。
胡耀邦精干的身影、嘹亮的嗓音深深吸引了晋北的青年农民,许多人报名参加红军,筹粮筹款也收获颇丰。在石楼参加红军的人们,除在日后的战争中血洒疆场者外,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高级领导干部。
对石楼这个地方,胡耀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文革”期问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在石楼他得到一把烧开了水会鸣叫的水壶,送给了李富春。石楼的枣子多,很便宜,他花一角钱买了整整一脸盆,吃了一个够。
进入4月下旬,红军受到阎锡山和蒋介石两路大军的挤压,为防敌方封锁黄河渡口,切断退路,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退回陕北。
5月2日,胡耀邦随后勤支队撤退。这时的胡耀邦大病初愈,是由民工抬着来到黄河边的。下午4时许,胡耀邦他们就要渡黄河了,突见毛泽东带着一队人马向黄河渡口而来。
这时,两架国民党军飞机也沿着黄河从南而来,在渡口上空盘旋。渡口两边是光秃秃的山岭,红军和民工只能就地卧倒,警卫员李柱毫不犹豫地趴在胡耀邦的身上掩护,急得胡耀邦在他身下叫道:“糟了糟了,毛主席有危险!”他的意思是,要警卫员李柱去掩护同样暴露在敌机下的毛泽东。然而天上的敌机飞行员不知道红军统帅在此,丢下了几颗威力不算大的炸弹,继续向北飞去。
毛泽东安然渡河回到陕北。
此番东征历时75天,军事上得益有限,但在扩红筹款上颇有成绩,招募新兵8000余人,筹款30余万元,明显地增强了红军的力量。而在12个扩红筹款区中,又以胡耀邦负责的区成绩最为突出,有1000多人参加了红军。
5月中旬开总结会议的时候,毛泽东来了,他为红军获得了新生力量的补充而高兴,即席作了总结讲话,指出此次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对红军的热爱,扩大了红军,筹集了财物。毛泽东说,东征过后要总结军事,也要总结地方工作。这地方工作,胡耀邦做得很好。讲到这里,毛泽东兴之所至,不由地高声问道:“那个胡耀邦来了没有?”
胡耀邦应声站了起来,说:“来了。”
毛泽东说:“哦,小个子。”
他继续说:“东征考验了我们。你地方工作考了第一呀!你筹款第一,扩红第一!”
这次东征,使毛泽东真切地认识了胡耀邦。
到陕北不久,毛泽东就认识了胡耀邦
胡耀邦的老上级、张闻天夫人刘英曾专门就胡耀邦和毛泽东的关系问题和笔者有过一次长谈。她认为,毛泽东认识胡耀邦的时间要早于红军东征。因为在1935年秋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多次见过年轻的胡耀邦。
原来,遵义会议之后,被推选为中共中央“总负责”的张闻天向刘英表白了心中的爱慕之情。当时战事正急,刘英哪里敢谈恋爱?再说她也需要调整自己的感情,把原先对首长张闻天的尊敬之情改为柔情似水的爱情。 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又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张闻天和刘英的爱情水到渠成了,他们结为夫妻。
初到陕北的中共中央领导人过着严肃的战时共产主义生活,即使是张闻天也不例外,他和刘英每到星期六晚上才聚到一起。平常,刘英在团中央驻地住宿。这时,张闻天已经取代博古,成为派驻团中央的中共中央代表。出于工作原因,他经常到团中央驻地开会,有时前去可能就是为了看看刘英。胡耀邦生性活跃,看到张闻天到来,他会故意大声对刘英说:“大姐,有人看你来了!”
还有些时候,刘英会带着胡耀邦、赖大超这几个小伙子到中共中央驻地去看张闻天。顺便,刘英要看看老熟人毛泽东。胡耀邦、赖大超也随她前往,一来二去他们就和毛泽东相识了。刘英记得,有一次到毛泽东那里,他不知从哪里得到一些用糖腌过的杏子。见刘英来了,毛泽东招呼道:“贺子珍,把杏子拿出来。”这杏子,刘英吃得不多,倒是胡耀邦、赖大超他们享用了不少。
刘英认为,在江西苏区的时候,毛泽东并不认识胡耀邦。在瓦窑堡,胡耀邦跟着刘英到了几次中央驻地,毛泽东就记住了他。当时,正是毛泽东运筹帷幄,心系天下,急需用人之际,因此对于年轻人特别留心。就这样,胡耀邦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
在抗大,胡耀邦和毛泽东密切交往
1937年1月,胡耀邦离开团中央局,进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1月10日,红军大学跟随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移驻延安。1月20日开学时,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或“抗日军政大学”)。
这时,因学员增多,抗大设立了教育委员会,由毛泽东直接领导。抗大二期第一队由著名战将陈赓任队长,胡耀邦担任该队党支部书记。
胡耀邦进入抗大学习半年后,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线急需干部,抗大二期学员学习立即宣布结束,学员重新分配工作。
在第二期学员中,有28人留校工作或继续学习,胡耀邦即是其中之一。毛泽东提议,由胡耀邦担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从此,胡耀邦有了与领袖毛泽东近距离甚至当面交流的机会。
9月初,毛泽东亲自将胡耀邦召到办公室谈话,对他说:“你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在抗大办一个刊物。”
胡耀邦说:“办校刊有困难呀!我不会写文章。”
毛泽东说:“你不会可以学嘛!要向陈伯达学习。你还可以让各个大队的负责人写稿子。”
胡耀邦答应了下来,他直爽地对毛泽东说:“既然这样,你是主席,你就带头给我们的校刊写一篇文章吧!”
毛泽东听了,情不自禁地说:“好呀,你将我一军!”
其实,他倒是打心眼里赞赏胡耀邦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于是接受了胡耀邦的约稿,于9月7日写成自己的一篇名作《反对自由主义》,交给了胡耀邦。这篇文章发表在胡耀邦主持创办的抗大学刊《思想战线》创刊号上。胡耀邦则在第2期上发表了对毛泽东文章的读后感《自由主义与反自由主义》,他结合抗大实际,强调了反对自由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抗大学员、后来在解放战争的华北战场上与胡耀邦同在一个纵队的冯征也向笔者回忆了毛泽东和胡耀邦的关系。冯征回忆说,他本人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是1938年8月1日那天第一次听到“胡耀邦”这个名字的。那天,在延安东门外延河之滨,毛泽东在罗瑞卿陪同下,前来欢送新入伍的抗大新学员开赴瓦窑堡去抗大一大队学习,胡耀邦刚担任一大队的政委。毛泽东对抗大新学员讲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你们就要到远离延安的抗大一大队学习去了。我特地来为你们送行,向你们推荐两个人。一个是我敬佩的老师、从苏联吃面包回来的张心如教授,他可以把许多马列著作倒背如流。你们可以向他学习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一个是大队政委胡耀邦。他的年龄比你们大不了多少,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热爱学习、朝气蓬勃的“红小鬼”。现在还不断写文章在报上刊登,很受读者的欢迎。希望你们以这两个同志为榜样,好好地学习。
毛泽东和胡耀邦的密切交往就是这样在延安抗大开始了。
毛泽东是胡耀邦最早认识的中共领导人之一。而胡耀邦初见毛泽东时,只有12岁,还是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里仁小学的学生。
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将起义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共3个团。他亲自率领第三团,于9月11日从江西铜鼓进入湖南浏阳,另两个团也先后赶来。9月19日,全师3个团在文家市会师。
会师当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后栋教室里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全军沿罗霄山脉南下,开辟农村根据地。
9月20日清晨,起义部队全师1500余人在里仁学校操场集合,毛泽东作了鼓舞革命士气的讲话。他在讲话中说出一句名言“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这时候,一群小学生趴在学校的围墙上,亲眼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场面。12岁的胡耀邦身在其中,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毛泽东讲完话以后,带队向江西进发。胡耀邦与表哥杨世俊(后改名杨勇)等同学尾随在红军队伍后一直到高升岭。
两年后,14岁的胡耀邦正式参加革命,进入江西苏区,后来辗转来到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从事儿童团和共青团工作。此时,他有机会见到毛泽东,但是却没有机会与毛泽东对话,因为毕竟隔着若干层级。
万里长征,胡耀邦拥戴毛泽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不得不踏上漫漫长征路。
因为长征,少共中央机关解散了,一部分人员留下打游击,大部分编入红军部队随主力部队出发。根据历史学家统计,总共有32名少共中央委员参加了长征,胡耀邦是其中之一。这批共青团干部由少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刘英负责带领。
红军一路行军打仗,斩关夺隘。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之后,毛泽东在中央红军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逐渐成为全党全军的最高领袖。
1935年2月,胡耀邦在红军第二次进攻遵义时遭敌机轰炸负伤,伤愈后担任红十三团党总支书记。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长征途中胡耀邦曾有机会和毛泽东近距离的交流。然而从后来他时常说起“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力挽狂澜,挽救了红军”这一点看,他在长征途中拥护毛泽东的领导是确信无疑的。
10月19日,毛泽东率军到达陕西吴起镇。至此,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了。
11月,中共中央决定,重新组建共青团中央局,并确定共青团中央局在定边县瓦窑堡恢复工作,胡耀邦担任中央局秘书长。
红军东征,毛泽东表扬了胡耀邦
根据瓦窑堡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1936年2月2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1.3万人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的率领下开始东征。
此次红军东征,打击阎锡山的势力是目的之一,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是扩红筹款。陕北地广人稀,扩大兵员和筹款筹粮都不容易,因此要试探向山西发展的可能性。
李富春担任了东征部队后勤负责人,率后勤人员千余人,从瓦窑堡出发,在兴关渡口过了黄河。进入山西后,后勤人员将工作区域划分为12个区,积极扩红筹款筹粮,胡耀邦负责12个区之一,到山西石楼县义牒镇开展工作。
胡耀邦精干的身影、嘹亮的嗓音深深吸引了晋北的青年农民,许多人报名参加红军,筹粮筹款也收获颇丰。在石楼参加红军的人们,除在日后的战争中血洒疆场者外,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高级领导干部。
对石楼这个地方,胡耀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文革”期问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在石楼他得到一把烧开了水会鸣叫的水壶,送给了李富春。石楼的枣子多,很便宜,他花一角钱买了整整一脸盆,吃了一个够。
进入4月下旬,红军受到阎锡山和蒋介石两路大军的挤压,为防敌方封锁黄河渡口,切断退路,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退回陕北。
5月2日,胡耀邦随后勤支队撤退。这时的胡耀邦大病初愈,是由民工抬着来到黄河边的。下午4时许,胡耀邦他们就要渡黄河了,突见毛泽东带着一队人马向黄河渡口而来。
这时,两架国民党军飞机也沿着黄河从南而来,在渡口上空盘旋。渡口两边是光秃秃的山岭,红军和民工只能就地卧倒,警卫员李柱毫不犹豫地趴在胡耀邦的身上掩护,急得胡耀邦在他身下叫道:“糟了糟了,毛主席有危险!”他的意思是,要警卫员李柱去掩护同样暴露在敌机下的毛泽东。然而天上的敌机飞行员不知道红军统帅在此,丢下了几颗威力不算大的炸弹,继续向北飞去。
毛泽东安然渡河回到陕北。
此番东征历时75天,军事上得益有限,但在扩红筹款上颇有成绩,招募新兵8000余人,筹款30余万元,明显地增强了红军的力量。而在12个扩红筹款区中,又以胡耀邦负责的区成绩最为突出,有1000多人参加了红军。
5月中旬开总结会议的时候,毛泽东来了,他为红军获得了新生力量的补充而高兴,即席作了总结讲话,指出此次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对红军的热爱,扩大了红军,筹集了财物。毛泽东说,东征过后要总结军事,也要总结地方工作。这地方工作,胡耀邦做得很好。讲到这里,毛泽东兴之所至,不由地高声问道:“那个胡耀邦来了没有?”
胡耀邦应声站了起来,说:“来了。”
毛泽东说:“哦,小个子。”
他继续说:“东征考验了我们。你地方工作考了第一呀!你筹款第一,扩红第一!”
这次东征,使毛泽东真切地认识了胡耀邦。
到陕北不久,毛泽东就认识了胡耀邦
胡耀邦的老上级、张闻天夫人刘英曾专门就胡耀邦和毛泽东的关系问题和笔者有过一次长谈。她认为,毛泽东认识胡耀邦的时间要早于红军东征。因为在1935年秋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多次见过年轻的胡耀邦。
原来,遵义会议之后,被推选为中共中央“总负责”的张闻天向刘英表白了心中的爱慕之情。当时战事正急,刘英哪里敢谈恋爱?再说她也需要调整自己的感情,把原先对首长张闻天的尊敬之情改为柔情似水的爱情。 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又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张闻天和刘英的爱情水到渠成了,他们结为夫妻。
初到陕北的中共中央领导人过着严肃的战时共产主义生活,即使是张闻天也不例外,他和刘英每到星期六晚上才聚到一起。平常,刘英在团中央驻地住宿。这时,张闻天已经取代博古,成为派驻团中央的中共中央代表。出于工作原因,他经常到团中央驻地开会,有时前去可能就是为了看看刘英。胡耀邦生性活跃,看到张闻天到来,他会故意大声对刘英说:“大姐,有人看你来了!”
还有些时候,刘英会带着胡耀邦、赖大超这几个小伙子到中共中央驻地去看张闻天。顺便,刘英要看看老熟人毛泽东。胡耀邦、赖大超也随她前往,一来二去他们就和毛泽东相识了。刘英记得,有一次到毛泽东那里,他不知从哪里得到一些用糖腌过的杏子。见刘英来了,毛泽东招呼道:“贺子珍,把杏子拿出来。”这杏子,刘英吃得不多,倒是胡耀邦、赖大超他们享用了不少。
刘英认为,在江西苏区的时候,毛泽东并不认识胡耀邦。在瓦窑堡,胡耀邦跟着刘英到了几次中央驻地,毛泽东就记住了他。当时,正是毛泽东运筹帷幄,心系天下,急需用人之际,因此对于年轻人特别留心。就这样,胡耀邦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
在抗大,胡耀邦和毛泽东密切交往
1937年1月,胡耀邦离开团中央局,进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1月10日,红军大学跟随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移驻延安。1月20日开学时,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或“抗日军政大学”)。
这时,因学员增多,抗大设立了教育委员会,由毛泽东直接领导。抗大二期第一队由著名战将陈赓任队长,胡耀邦担任该队党支部书记。
胡耀邦进入抗大学习半年后,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线急需干部,抗大二期学员学习立即宣布结束,学员重新分配工作。
在第二期学员中,有28人留校工作或继续学习,胡耀邦即是其中之一。毛泽东提议,由胡耀邦担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从此,胡耀邦有了与领袖毛泽东近距离甚至当面交流的机会。
9月初,毛泽东亲自将胡耀邦召到办公室谈话,对他说:“你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在抗大办一个刊物。”
胡耀邦说:“办校刊有困难呀!我不会写文章。”
毛泽东说:“你不会可以学嘛!要向陈伯达学习。你还可以让各个大队的负责人写稿子。”
胡耀邦答应了下来,他直爽地对毛泽东说:“既然这样,你是主席,你就带头给我们的校刊写一篇文章吧!”
毛泽东听了,情不自禁地说:“好呀,你将我一军!”
其实,他倒是打心眼里赞赏胡耀邦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于是接受了胡耀邦的约稿,于9月7日写成自己的一篇名作《反对自由主义》,交给了胡耀邦。这篇文章发表在胡耀邦主持创办的抗大学刊《思想战线》创刊号上。胡耀邦则在第2期上发表了对毛泽东文章的读后感《自由主义与反自由主义》,他结合抗大实际,强调了反对自由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抗大学员、后来在解放战争的华北战场上与胡耀邦同在一个纵队的冯征也向笔者回忆了毛泽东和胡耀邦的关系。冯征回忆说,他本人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是1938年8月1日那天第一次听到“胡耀邦”这个名字的。那天,在延安东门外延河之滨,毛泽东在罗瑞卿陪同下,前来欢送新入伍的抗大新学员开赴瓦窑堡去抗大一大队学习,胡耀邦刚担任一大队的政委。毛泽东对抗大新学员讲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你们就要到远离延安的抗大一大队学习去了。我特地来为你们送行,向你们推荐两个人。一个是我敬佩的老师、从苏联吃面包回来的张心如教授,他可以把许多马列著作倒背如流。你们可以向他学习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一个是大队政委胡耀邦。他的年龄比你们大不了多少,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热爱学习、朝气蓬勃的“红小鬼”。现在还不断写文章在报上刊登,很受读者的欢迎。希望你们以这两个同志为榜样,好好地学习。
毛泽东和胡耀邦的密切交往就是这样在延安抗大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