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采用的固定僵化的学年制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其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及实施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框架图形式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指明了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体制 弹性学制学分制 改革
现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一直延续的教育制度是学年制。这种教育制度过份强调计划性和统一性,管得过严,统得过死,严重束缚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教育制度显得更加不适应。为此,探索一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制度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学年制教育制度的利弊分析
学年制亦称学时制,其主要特点是学生的学习任务量是按课程的学时衡量的,即按照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了一个学生学习的年限及一整套的课程,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术课和专业课等,并且规定了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及总学时数。每个学生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学完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才能毕业。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所列课程都是必修的,基本上没有选修科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毕业生就业求职等情况的要求,学年制教学制度已不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的需要,所呈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下面将其利弊作一阐述:
1、学年制的优点
学年制的优点是计划性强。规定学生在校学习一律编入相应年级上课,必须经过统一规定的学习年限;课程是按学年安排,同一年级所学课程全班一律;学籍处理都是以"年"为单位,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和统一的规定,整齐划一,便于管理,能保证大多数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达到教学计划的基本规格要求。
2、学年制的弊端
(1)学年制教学计划统的过死,培养规格单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分量整齐划一,"一个模子"塑人,几乎没有什么学习自主权,造成优秀者"吃不饱",困难者"食而不化",不利于因材施教,特别是有碍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传统的群体制教学思想指导下,把"全面发展"曲解为"平均发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的统一要求、统一施教和群体的齐头并进,不鼓励个体竞争。这种群体性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学生发展个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既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也难以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2)学籍管理不灵活。凡升级的,有不及格科目的课程很难安排重修;留级的,要留一年,不能按时毕业的,就得延长一年。如果跳级,也要按年跳。不利于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
(3)学习时限过于集中,时间拉得过长,不适应快出人才的需要,有的甚至错过了最好的就业时段,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的意义
所谓弹性学制学分制是指在不改变技术工人等级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实行的一种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及伸缩性较强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弹性学制;二是学分制。
1、所谓"弹性学制",是指改革现行的教学与学籍管理制度,在学制上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种学制的最大特点是能充分体现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和受训者的个性。受训者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经济条件、基础情况和实际就业(工作需要)等安排或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机动灵活。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他们完全可以超前完成自己的学业,甚至可以申请选择高一级的技术等级深造;对于后进生(含基础薄弱者)或一时厌学或想辍学的学生而言,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相适应的低的技术等级学习,免受深奥知识和技能的压抑。愉快完成就业前的技术培训;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选择分段学习的方式,学习一段,就业一段,再学习,再就业,反复积累财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等等。
2、学分制,学分制是以一定的学习份量为计量单元,评价学习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专业(工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规定不同教学单元(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环节的学分数和学生必须取得的总学分,学生修满不同教学单元的总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然后,学员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先就业,还是继续学习。允许有余力的学生增加学习份量和深度,又允许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学习份量,延长学习年限或者先就业。可以克服"一个模子"、"一刀切"的教学弊端,使学生真正能够生动活泼地学习,拉开培养人才的档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分制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实行学分制,改革现行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教学计划统得过死、培养模式比较单一、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庞杂、学时过重等问题和承认学生在聪明才智、学习基础、知趣、特长和勤奋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有效的促进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整体优化,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学分制改革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素质,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为学生学习的多层次、多规格需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学生的培养在合格的前提下特色更加鲜明,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多样化的需求。
弹性学制学分制可以克服现有的学年制教育的弊端,发挥学年制的优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适应人才培养的层次和市场需要,灵活机动、高效高质量的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三、如何有效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
1、政策给职业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提供一个好的时机和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重学历轻技能的思维甚行,再加上相当一些技术技术岗位或技术工人经济地位的低下,相当多年轻人不愿意在基层工作,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人的职业,企业的基层岗位对他们根本没有吸引力,因此,根本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人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甚至有些人以就读职业学校感到自卑,职业教育举步艰难。现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战略的要求 我国在政策引导和财力支持方面大力加强了自主品牌的建设和对技能人才培训的投入,对就业者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到农民工的再培训再就业都说明了知识技能的重要。新形势、新市场、新变化,对职教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旧的僵化的教育制度,用一种崭新的能促进发展需要的前瞻眼光来对待这场变革,我们可以说,现在正是推行或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大好时机。 2、转变教育观念和管理方式
在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过程中,职业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应首先转变观念,一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应从注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完全转变到注重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念上,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真正把教学着眼点落实到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的高度上;二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在学籍管理方面应统筹考虑,灵活执行,从相对静态的、固定的管理模式向动态的、灵活的管理模式转变,做到既要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更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服务。三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让学校和教师更加认识到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四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让学校和教师更加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的选择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经济基础等情况自行选择相应模块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意愿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基本设想
从学年制向弹性学制学分制的转变,关键是对现有的职教制度和课程体系实施全方位的变革。一是对现在的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新设计,体现综合化、层次化、等级化、模块化的要求,可将课程设置成不同能力要求和技术等级下的应知、应会课,应知体现了相应专业(工种)技术等级理论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应会体现了相应专业(工种)技术等级操作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教育模块下的学习(如图1所示)。新的课程体系结构既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规格,又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既能快速地适应劳动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又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特点,还能加大技能训练的权重,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有限的教学资源真正用到优秀学生的培养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和加强"专业品牌"建设;二是采用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模块化等级训练的标准进行学籍的管理。敞开选择大门,使学生享有充分的选择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规划,从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抛弃了管理本位的思想,它是基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而考虑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服务的。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更好地实行分层次教学,体现对学生受教育权的尊重,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学生愿意读,学校愿意招,企业愿意要”的良好氛围。
图1 中等职业教育弹性学制学分制框架图
注释:(1)A%~Q%表示该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La~€%Lq表示该类课程总学分数。
(2)学分根据不同专业(工种)的学时或学习时间进行折算。
诚然,有效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除按弹性学制学分制框架图的设想作好相应的工作外,还应作好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教材改革,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使新的教育制度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总之,在职业院校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是一项新的课题。我们认为,就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改变旧的教育制度,构建弹性学制学分制这项新的教育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快速、高效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新的教育制度的变革,为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整个职业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推波助澜。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体制 弹性学制学分制 改革
现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一直延续的教育制度是学年制。这种教育制度过份强调计划性和统一性,管得过严,统得过死,严重束缚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教育制度显得更加不适应。为此,探索一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制度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学年制教育制度的利弊分析
学年制亦称学时制,其主要特点是学生的学习任务量是按课程的学时衡量的,即按照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了一个学生学习的年限及一整套的课程,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术课和专业课等,并且规定了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及总学时数。每个学生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学完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才能毕业。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所列课程都是必修的,基本上没有选修科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毕业生就业求职等情况的要求,学年制教学制度已不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的需要,所呈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下面将其利弊作一阐述:
1、学年制的优点
学年制的优点是计划性强。规定学生在校学习一律编入相应年级上课,必须经过统一规定的学习年限;课程是按学年安排,同一年级所学课程全班一律;学籍处理都是以"年"为单位,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和统一的规定,整齐划一,便于管理,能保证大多数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达到教学计划的基本规格要求。
2、学年制的弊端
(1)学年制教学计划统的过死,培养规格单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分量整齐划一,"一个模子"塑人,几乎没有什么学习自主权,造成优秀者"吃不饱",困难者"食而不化",不利于因材施教,特别是有碍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传统的群体制教学思想指导下,把"全面发展"曲解为"平均发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的统一要求、统一施教和群体的齐头并进,不鼓励个体竞争。这种群体性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学生发展个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既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也难以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2)学籍管理不灵活。凡升级的,有不及格科目的课程很难安排重修;留级的,要留一年,不能按时毕业的,就得延长一年。如果跳级,也要按年跳。不利于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
(3)学习时限过于集中,时间拉得过长,不适应快出人才的需要,有的甚至错过了最好的就业时段,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的意义
所谓弹性学制学分制是指在不改变技术工人等级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实行的一种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及伸缩性较强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弹性学制;二是学分制。
1、所谓"弹性学制",是指改革现行的教学与学籍管理制度,在学制上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种学制的最大特点是能充分体现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和受训者的个性。受训者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经济条件、基础情况和实际就业(工作需要)等安排或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机动灵活。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他们完全可以超前完成自己的学业,甚至可以申请选择高一级的技术等级深造;对于后进生(含基础薄弱者)或一时厌学或想辍学的学生而言,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相适应的低的技术等级学习,免受深奥知识和技能的压抑。愉快完成就业前的技术培训;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选择分段学习的方式,学习一段,就业一段,再学习,再就业,反复积累财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等等。
2、学分制,学分制是以一定的学习份量为计量单元,评价学习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专业(工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规定不同教学单元(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环节的学分数和学生必须取得的总学分,学生修满不同教学单元的总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然后,学员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先就业,还是继续学习。允许有余力的学生增加学习份量和深度,又允许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学习份量,延长学习年限或者先就业。可以克服"一个模子"、"一刀切"的教学弊端,使学生真正能够生动活泼地学习,拉开培养人才的档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分制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实行学分制,改革现行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教学计划统得过死、培养模式比较单一、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庞杂、学时过重等问题和承认学生在聪明才智、学习基础、知趣、特长和勤奋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有效的促进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整体优化,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学分制改革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素质,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为学生学习的多层次、多规格需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学生的培养在合格的前提下特色更加鲜明,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多样化的需求。
弹性学制学分制可以克服现有的学年制教育的弊端,发挥学年制的优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适应人才培养的层次和市场需要,灵活机动、高效高质量的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三、如何有效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
1、政策给职业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提供一个好的时机和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重学历轻技能的思维甚行,再加上相当一些技术技术岗位或技术工人经济地位的低下,相当多年轻人不愿意在基层工作,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人的职业,企业的基层岗位对他们根本没有吸引力,因此,根本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人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甚至有些人以就读职业学校感到自卑,职业教育举步艰难。现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战略的要求 我国在政策引导和财力支持方面大力加强了自主品牌的建设和对技能人才培训的投入,对就业者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到农民工的再培训再就业都说明了知识技能的重要。新形势、新市场、新变化,对职教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旧的僵化的教育制度,用一种崭新的能促进发展需要的前瞻眼光来对待这场变革,我们可以说,现在正是推行或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大好时机。 2、转变教育观念和管理方式
在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过程中,职业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应首先转变观念,一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应从注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完全转变到注重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念上,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真正把教学着眼点落实到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的高度上;二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在学籍管理方面应统筹考虑,灵活执行,从相对静态的、固定的管理模式向动态的、灵活的管理模式转变,做到既要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更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服务。三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让学校和教师更加认识到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四是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让学校和教师更加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的选择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经济基础等情况自行选择相应模块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意愿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基本设想
从学年制向弹性学制学分制的转变,关键是对现有的职教制度和课程体系实施全方位的变革。一是对现在的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新设计,体现综合化、层次化、等级化、模块化的要求,可将课程设置成不同能力要求和技术等级下的应知、应会课,应知体现了相应专业(工种)技术等级理论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应会体现了相应专业(工种)技术等级操作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教育模块下的学习(如图1所示)。新的课程体系结构既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规格,又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既能快速地适应劳动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又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特点,还能加大技能训练的权重,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有限的教学资源真正用到优秀学生的培养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和加强"专业品牌"建设;二是采用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模块化等级训练的标准进行学籍的管理。敞开选择大门,使学生享有充分的选择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规划,从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抛弃了管理本位的思想,它是基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而考虑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服务的。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更好地实行分层次教学,体现对学生受教育权的尊重,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学生愿意读,学校愿意招,企业愿意要”的良好氛围。
图1 中等职业教育弹性学制学分制框架图
注释:(1)A%~Q%表示该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La~€%Lq表示该类课程总学分数。
(2)学分根据不同专业(工种)的学时或学习时间进行折算。
诚然,有效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除按弹性学制学分制框架图的设想作好相应的工作外,还应作好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教材改革,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使新的教育制度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总之,在职业院校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是一项新的课题。我们认为,就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改变旧的教育制度,构建弹性学制学分制这项新的教育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快速、高效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新的教育制度的变革,为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整个职业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推波助澜。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