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姜是人们常用的调味佳品,又是健胃驱风的中药材,生姜属姜科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在乐业县多作1a生作物栽培,随着生姜加工产品的畅销,生姜种植得到了长促发展,乐业县从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种植,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到2012年发展到333.3hm2,主要品种为大肉姜,产量高达5000kg/667m2,一般产量3000/667m2,许多农户也因此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建起了楼房,但是,生姜的病虫害发生危害也呈现了逐年加重的趋势,许多姜农对此认识不够,没能做好防治,每年均有部分姜农因为姜瘟和姜螟的危害,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在生产实践中经过2a的调查,逐渐探明本地生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在生产中指导农户,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关键词:生姜;病虫害;综防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7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在乐业县多作为1a生作物栽培。近年来随着姜加工出口企业异军突起,姜片出口原料需求量激增。乐业县近年每年栽培面积约333.3hm2,主要品种为大肉姜,产量高达5000kg/667m2,一般产量3000kg/667m2。全县各乡镇均有种植,但主要种植大户分布在同乐镇、新化镇、幼平乡等,许多农户因种姜而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建起了楼房。但是,生姜的病虫害发生危害有着逐年加重的趋势,许多姜农认识不够,没能做好防治,每年均有部分农户生姜产量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经过2a的栽培试验,其中病田率达7.8%~23.2%。一般病株率21%~63.4%,为害严重的田块,死株率达50%以上。一般病株不生子姜,重病姜全部腐烂,造成缺苗断垄,病田受害减产,病姜品质变劣。笔者经过生产实践,逐渐探明乐业县生姜病虫害发生规律。
1 生姜的主要病害
1.1 姜瘟病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软腐病或青枯病,是乐业县生姜生产上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一般可造成20%~30%的损失,严重的可毁种,贮藏期继续危害致腐烂,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1.1.1 症状
生姜的根、茎、叶均可受害发病,但以危害地下部根茎为主。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为害,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在地下茎的上半部先发病,病斑初为湿润状,污褐色无光泽,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仅留外皮,手压病部可挤出污白色带恶臭的籽液;根部被害亦造成黄褐色腐烂;根茎受害后地上部的茎呈暗紫色,组织逐渐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卷曲,甚至造成全株萎蔫枯死,茎秆基部折断倒伏。若将病茎或地下茎横切,可见维管束呈环状变褐,用手挤压会从维管束溢出污白色菌脓。
1.1.2 发病规律
姜瘟病为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茄青枯拉尔氏菌,菌体短杆形,端生1~4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病菌喜高湿高温,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7~37℃,最适发病温度26~31℃,寄主范围很广,约44个科300多种植物,茄科蔬菜最易受害;病原细菌主要随带病姜种和田间其他寄主及其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若引种可造成新区发病。播种带菌姜或生长期其他寄主、病残体、土壤中的病原细菌可以通过姜表皮的自然或机械伤口侵入,在适宜条件下发病。细菌又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或害虫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多雨潮湿,特别是暴雨后骤晴,或久晴后暴雨,姜瘟可能严重流行。此外,地势低、大水漫灌,与茄科蔬菜或花生等连作或邻作发病亦较重。
1.2 炭疽病
1.2.1 发病症状
此病可危害叶片、叶鞘和茎。染病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湿润状褪绿病斑,可互相连结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略粗糙的小粒点。危害茎或叶鞘形成不定形或短条形病斑,亦长有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叶片下垂,但仍保持绿色。
1.2.2 病菌传播
此病是由辣椒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侵染引起的。病部所见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无性世代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孢子盘上有刚毛,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病菌还可侵染多种姜科和茄科植物。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随病残本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溅散、灌溉水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与茄科或姜科其他植物连作、土壤低洼、土质粘重或施速施氮肥偏多:平均温度24~28℃的高温、多雨潮温的天气均利于此病生发。
1.3 斑点病
1.3.1 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染病叶片出现黄白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大小2~5mm。潮温时病斑上长出分散的黑色小粒点,干燥时病部开裂或穿孔,若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部分或全叶干枯。
1.3.2 病菌传播
此病是由一种称为姜叶点霉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斑那所见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子实体分生孢子器,扁圆球状有孔口,湿度大时会从孔口释放出大量椭圆形、单细胞的分生子孢子团,似挤牙膏状。
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姜苗生长期,遇有适温和雨水的高温度,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在田间传播进行再侵染。在24~28℃的高温和多雨雾、露潮湿的天气,或田间密度大,通透性差,都利于此病发生为害;连作地、地势低、土质粘重或过多施氮肥都利于此病发生。
2 生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轮作换茬
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a轮作,特别注意种过茄科蔬菜且发生过青枯病的地不宜种姜。调查结果(表1)表明,连作时间越长,姜株发病越重。连作2a的病情指数已达到2.3,连作4a的病情指数高达11.2。 2.2 严格选种
在无病姜田或无病株选留健壮姜种,选用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的健康姜块作种。
2.3 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肥沃、地势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在进行冬耕的基础上,春季及早进行精细整地,使土壤达到无明暗坷垃,上松下实。起高畦,设排水沟。
2.4 种姜消毒
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卞那霉素500mg/kg浸种48h,或福尔马林100倍液浸、闷各6h,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侵种6h,切口蘸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后排种。
2.5 加强栽培管理
土壤缺肥,特别是缺磷,钾肥的田块,姜株生长弱,抗病力差。偏施氮肥或缺微量素的土壤,氮肥施得太迟,后期植株恋青,肥力不足,出现早酸的田块,姜瘟病一般发生均较严重(见表2)。所以,用肥料应充分腐熟,且应注意氮、钾肥配合施用,不可偏施氮肥。每667m2施用经过沤制的腐熟有机肥150kg、磷肥30kg、钾肥15kg、素10kg、草木灰150kg、硼肥1.5kg。每667m2中1~2次撒施石灰粉150kg。苗期巧施追肥,姜苗叶色泛黄,竟杆变红时,可追施1~2次氮肥,中后期可分3~4次追施草木灰磷钾肥。灌溉水应清洁卫生,宜用山间泉水、河流水,不用有病田水流过的田沟水。尽量减少田间作业次数,避免人为伤口。出现中心病株后,杜绝大水漫灌、串灌,以喷灌、浅水沟灌或泼浇。及时防治,尤其腐烂病株,应及时除掉,然后将病株四周0.5m内健株一并拔除,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周围施硝石灰1kg或漂白粉125g,无菌土掩埋,病株应拿到离种植田块远的低洼地集中深埋、烧毁。
2.6 化学防治
防治姜瘟应提倡预防为主,每年在雨季到来之前或开始发现病株时,即用药预防,每隔10d左右连喷或灌施3~4次,可用5%硫酸铜或5%漂白粉,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窝控制姜瘟病的发生蔓延。叶面喷雾20%叶枯宁13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1:1:100波尔多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斑点病和炭疽病效果好。
3 大姜钻心虫
大姜钻心虫又名姜螟、王米螟,是危害大姜的主要虫害之一。幼虫出后即蛀食姜茎,虫孔处留有粪屑。幼虫主要集中在姜茎中上部蛀食,造成姜茎空心,被害茎秆枯黄凋萎,很易折断。防治大姜钻心虫,应以防为主,抓“早”字,综合防治。
3.1 搞好虫情预报
发现有成虫后,选择具有代表性地两块,每块取不少于3333.3m2,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30株,每3d调查1次,统计卵块数,并将卵块抹掉。当百株卵块量达到5块时,即可进行防治。
3.2 农业防治
3.2.1 种植诱杀作物
大姜钻心虫食性杂,除危害生姜外,还危害玉米、高粱、甘蔗等作物。根据这个特点,有目的的在姜田周围栽植诱杀作物,待成虫产卵后,可进行药剂防治或拔除沤肥。此法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已产过卵的诱杀作物。
3.2.2 处理越冬寄主,减少虫源基数
大姜收获后,把姜秸清除干净,带出园外深埋或集中烧毁;在越冬虫化蛹前,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法,处理掉玉米、高梁等秸秆。
3.2.3 改革种植方式
传统的种植方式以大姜单种为主,但大姜是比较喜荫的植物,间作不仅可以满足生姜喜荫的特性,而且还可以减少虫害,调查证明,现在采用的蒜、姜间作,能有效减轻虫害。
3.2.4 化学防治
掌握在卵块孵化始盛期开始用药防治,每隔5~7d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Bt或阿维菌素或杀虫灵等。
作者简介:黄家泺(1976-),助理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生姜;病虫害;综防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7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在乐业县多作为1a生作物栽培。近年来随着姜加工出口企业异军突起,姜片出口原料需求量激增。乐业县近年每年栽培面积约333.3hm2,主要品种为大肉姜,产量高达5000kg/667m2,一般产量3000kg/667m2。全县各乡镇均有种植,但主要种植大户分布在同乐镇、新化镇、幼平乡等,许多农户因种姜而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建起了楼房。但是,生姜的病虫害发生危害有着逐年加重的趋势,许多姜农认识不够,没能做好防治,每年均有部分农户生姜产量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经过2a的栽培试验,其中病田率达7.8%~23.2%。一般病株率21%~63.4%,为害严重的田块,死株率达50%以上。一般病株不生子姜,重病姜全部腐烂,造成缺苗断垄,病田受害减产,病姜品质变劣。笔者经过生产实践,逐渐探明乐业县生姜病虫害发生规律。
1 生姜的主要病害
1.1 姜瘟病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软腐病或青枯病,是乐业县生姜生产上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一般可造成20%~30%的损失,严重的可毁种,贮藏期继续危害致腐烂,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1.1.1 症状
生姜的根、茎、叶均可受害发病,但以危害地下部根茎为主。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为害,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在地下茎的上半部先发病,病斑初为湿润状,污褐色无光泽,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仅留外皮,手压病部可挤出污白色带恶臭的籽液;根部被害亦造成黄褐色腐烂;根茎受害后地上部的茎呈暗紫色,组织逐渐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卷曲,甚至造成全株萎蔫枯死,茎秆基部折断倒伏。若将病茎或地下茎横切,可见维管束呈环状变褐,用手挤压会从维管束溢出污白色菌脓。
1.1.2 发病规律
姜瘟病为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茄青枯拉尔氏菌,菌体短杆形,端生1~4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病菌喜高湿高温,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7~37℃,最适发病温度26~31℃,寄主范围很广,约44个科300多种植物,茄科蔬菜最易受害;病原细菌主要随带病姜种和田间其他寄主及其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若引种可造成新区发病。播种带菌姜或生长期其他寄主、病残体、土壤中的病原细菌可以通过姜表皮的自然或机械伤口侵入,在适宜条件下发病。细菌又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或害虫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多雨潮湿,特别是暴雨后骤晴,或久晴后暴雨,姜瘟可能严重流行。此外,地势低、大水漫灌,与茄科蔬菜或花生等连作或邻作发病亦较重。
1.2 炭疽病
1.2.1 发病症状
此病可危害叶片、叶鞘和茎。染病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湿润状褪绿病斑,可互相连结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略粗糙的小粒点。危害茎或叶鞘形成不定形或短条形病斑,亦长有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叶片下垂,但仍保持绿色。
1.2.2 病菌传播
此病是由辣椒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侵染引起的。病部所见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无性世代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孢子盘上有刚毛,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病菌还可侵染多种姜科和茄科植物。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随病残本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溅散、灌溉水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与茄科或姜科其他植物连作、土壤低洼、土质粘重或施速施氮肥偏多:平均温度24~28℃的高温、多雨潮温的天气均利于此病生发。
1.3 斑点病
1.3.1 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染病叶片出现黄白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大小2~5mm。潮温时病斑上长出分散的黑色小粒点,干燥时病部开裂或穿孔,若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部分或全叶干枯。
1.3.2 病菌传播
此病是由一种称为姜叶点霉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斑那所见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子实体分生孢子器,扁圆球状有孔口,湿度大时会从孔口释放出大量椭圆形、单细胞的分生子孢子团,似挤牙膏状。
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姜苗生长期,遇有适温和雨水的高温度,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在田间传播进行再侵染。在24~28℃的高温和多雨雾、露潮湿的天气,或田间密度大,通透性差,都利于此病发生为害;连作地、地势低、土质粘重或过多施氮肥都利于此病发生。
2 生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轮作换茬
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a轮作,特别注意种过茄科蔬菜且发生过青枯病的地不宜种姜。调查结果(表1)表明,连作时间越长,姜株发病越重。连作2a的病情指数已达到2.3,连作4a的病情指数高达11.2。 2.2 严格选种
在无病姜田或无病株选留健壮姜种,选用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的健康姜块作种。
2.3 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肥沃、地势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在进行冬耕的基础上,春季及早进行精细整地,使土壤达到无明暗坷垃,上松下实。起高畦,设排水沟。
2.4 种姜消毒
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卞那霉素500mg/kg浸种48h,或福尔马林100倍液浸、闷各6h,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侵种6h,切口蘸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后排种。
2.5 加强栽培管理
土壤缺肥,特别是缺磷,钾肥的田块,姜株生长弱,抗病力差。偏施氮肥或缺微量素的土壤,氮肥施得太迟,后期植株恋青,肥力不足,出现早酸的田块,姜瘟病一般发生均较严重(见表2)。所以,用肥料应充分腐熟,且应注意氮、钾肥配合施用,不可偏施氮肥。每667m2施用经过沤制的腐熟有机肥150kg、磷肥30kg、钾肥15kg、素10kg、草木灰150kg、硼肥1.5kg。每667m2中1~2次撒施石灰粉150kg。苗期巧施追肥,姜苗叶色泛黄,竟杆变红时,可追施1~2次氮肥,中后期可分3~4次追施草木灰磷钾肥。灌溉水应清洁卫生,宜用山间泉水、河流水,不用有病田水流过的田沟水。尽量减少田间作业次数,避免人为伤口。出现中心病株后,杜绝大水漫灌、串灌,以喷灌、浅水沟灌或泼浇。及时防治,尤其腐烂病株,应及时除掉,然后将病株四周0.5m内健株一并拔除,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周围施硝石灰1kg或漂白粉125g,无菌土掩埋,病株应拿到离种植田块远的低洼地集中深埋、烧毁。
2.6 化学防治
防治姜瘟应提倡预防为主,每年在雨季到来之前或开始发现病株时,即用药预防,每隔10d左右连喷或灌施3~4次,可用5%硫酸铜或5%漂白粉,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窝控制姜瘟病的发生蔓延。叶面喷雾20%叶枯宁13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1:1:100波尔多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斑点病和炭疽病效果好。
3 大姜钻心虫
大姜钻心虫又名姜螟、王米螟,是危害大姜的主要虫害之一。幼虫出后即蛀食姜茎,虫孔处留有粪屑。幼虫主要集中在姜茎中上部蛀食,造成姜茎空心,被害茎秆枯黄凋萎,很易折断。防治大姜钻心虫,应以防为主,抓“早”字,综合防治。
3.1 搞好虫情预报
发现有成虫后,选择具有代表性地两块,每块取不少于3333.3m2,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30株,每3d调查1次,统计卵块数,并将卵块抹掉。当百株卵块量达到5块时,即可进行防治。
3.2 农业防治
3.2.1 种植诱杀作物
大姜钻心虫食性杂,除危害生姜外,还危害玉米、高粱、甘蔗等作物。根据这个特点,有目的的在姜田周围栽植诱杀作物,待成虫产卵后,可进行药剂防治或拔除沤肥。此法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已产过卵的诱杀作物。
3.2.2 处理越冬寄主,减少虫源基数
大姜收获后,把姜秸清除干净,带出园外深埋或集中烧毁;在越冬虫化蛹前,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法,处理掉玉米、高梁等秸秆。
3.2.3 改革种植方式
传统的种植方式以大姜单种为主,但大姜是比较喜荫的植物,间作不仅可以满足生姜喜荫的特性,而且还可以减少虫害,调查证明,现在采用的蒜、姜间作,能有效减轻虫害。
3.2.4 化学防治
掌握在卵块孵化始盛期开始用药防治,每隔5~7d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Bt或阿维菌素或杀虫灵等。
作者简介:黄家泺(1976-),助理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