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思品课“活”起来: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保证。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课堂效率
新的教学理念得品德课教学逐步走上“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学生是学习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知识加工的主体和科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改变填鸭式教学。师生是朋友式新型师生关系,在学生尊重教师的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共识。上课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主体需要。学生敢于、乐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思品课图文并茂
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代替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保证。笔者要特别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因为搞好关系了,才能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自尊是做人的尊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权利,学生自尊很重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隐私,给予学生关爱。学生有差异,但有一点是一样的:渴望理解和关爱。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改变枯燥的课堂,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有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方法之所以具有多样性,是因为制约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受不同教学目的的制约,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这种因素不同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教学方法的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当然,各种各样的教法既受各个学科对象的年龄阶段等具体特点的制约,又有其特殊的个性特点,然而各种各样的教法又有共同属性,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此,研究教学法和实际运用教学法,既要掌握教学法的共同规律,又要切实掌握教学的实际特点,在掌握教学方法共同规律(原理、原则等)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发展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五、认真备课,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明理难点”
小学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一般分为“感知、明理、激情、导行”四个部分,而“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认识的关键。所谓“明理”就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要明白的道理或掌握的观点。所以“明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规律,重点突破“明理”,做到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导行”,如讲授六年级“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一单元时,重点让学生从先辈和英雄人物身上理解“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的道理。如年轻时代的邓小平、张海迪自立自强、积极进取,培养自己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品格,教育学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革命志气,从小树立远大目标,不断奋进。
六、激励评价,增强信心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总是强调“多送蜜,少送刺”,笔者认为其中的“蜜”就是激励性评价。只有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才能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维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会统一教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僅能促进学生思维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实事求是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表扬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鼓励性评价很多,如“你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好孩子”、“你读书真仔细”、“你的思路很巧妙”等。有利于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有利于创新人格塑造。如果教师一味批评指责学生,态度过于严而有加,则学生的配合会不是很好,甚至会激化师生间的矛盾,引起不良后果,当然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不高甚至消极对待。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2).
[2]李凌.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问题的分析-9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6(1).
[3]刘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02G623.1.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课堂效率
新的教学理念得品德课教学逐步走上“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学生是学习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知识加工的主体和科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改变填鸭式教学。师生是朋友式新型师生关系,在学生尊重教师的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共识。上课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主体需要。学生敢于、乐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思品课图文并茂
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代替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保证。笔者要特别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因为搞好关系了,才能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自尊是做人的尊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权利,学生自尊很重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隐私,给予学生关爱。学生有差异,但有一点是一样的:渴望理解和关爱。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改变枯燥的课堂,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有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方法之所以具有多样性,是因为制约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受不同教学目的的制约,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这种因素不同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教学方法的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当然,各种各样的教法既受各个学科对象的年龄阶段等具体特点的制约,又有其特殊的个性特点,然而各种各样的教法又有共同属性,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此,研究教学法和实际运用教学法,既要掌握教学法的共同规律,又要切实掌握教学的实际特点,在掌握教学方法共同规律(原理、原则等)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发展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五、认真备课,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明理难点”
小学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一般分为“感知、明理、激情、导行”四个部分,而“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认识的关键。所谓“明理”就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要明白的道理或掌握的观点。所以“明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规律,重点突破“明理”,做到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导行”,如讲授六年级“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一单元时,重点让学生从先辈和英雄人物身上理解“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的道理。如年轻时代的邓小平、张海迪自立自强、积极进取,培养自己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品格,教育学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革命志气,从小树立远大目标,不断奋进。
六、激励评价,增强信心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总是强调“多送蜜,少送刺”,笔者认为其中的“蜜”就是激励性评价。只有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才能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维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会统一教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僅能促进学生思维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实事求是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表扬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鼓励性评价很多,如“你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好孩子”、“你读书真仔细”、“你的思路很巧妙”等。有利于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有利于创新人格塑造。如果教师一味批评指责学生,态度过于严而有加,则学生的配合会不是很好,甚至会激化师生间的矛盾,引起不良后果,当然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不高甚至消极对待。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2).
[2]李凌.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问题的分析-9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6(1).
[3]刘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02G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