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都要求一个人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本文试从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可能性和条件,途径和具体方法三方面谈谈自己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途径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1世纪需要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渊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知识的传授仅是教学上的主要任务,长远去看创新能力则对一名学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它直接决定了学生以后的思维品质、价值观的取向,对以后在创新领域的突破上赋予了积极的意义.
中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而且中学数学教育目标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迎接当今社会的挑战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能性和条件
新课标指出:数学创新能力是指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选择有效的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充分挖掘教材,灵活驾驭教材,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把新观点、新见解引入课堂,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宽松,课堂环境要宽松,多给学生一点自由,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有利的载体. 罗杰斯也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所以,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以训练学生创新为目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善意的引导,既不能“全盘包干”,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应创新
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念,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老师在上课时,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得到新的知识,锻炼新的能力,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因此无论是新课、习题课还是复习课,都应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起指导学法、解答疑难的引导作用. “思维的本质在于自由”,一旦把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
张奠宙教授在美国网站上给出关于建构主义教学方式的界定:“什么是建构主义?学生需要每一个数学概念构造自己的理解,使得‘教’的作用不再是演讲、解释,或者企图去‘传送’知识,而是为促进学生进行建构创设学习环境和条件. ”
这说明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非单纯的去讲授;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只是单纯的“模仿者”. 这样我们的教学方式不再是让学生“复制”和“剪贴”,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作为教学的实际出发点,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肥沃的土壤,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进而得以提高.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般说来,数学成绩越好的学生,就越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这种兴趣又会反过来成为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后,学好数学就指日可待了.相反,如果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甚至厌学,那么他的数学成绩很难有所突破. 此时教师就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给学生进行鼓励,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给予大力地表扬,让学生有学习的劲头,体会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件有乐趣、有挑战的事情,这样就会使学生由小进步跃升到大进步.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学生敢于质疑,独立解决问题,勇于承担挫折且百折不挠. 叶圣陶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那种教师依赖课本、学生依赖教师是培养不出优良品种的,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大胆质疑课本,哪怕是出现错误也要先给予肯定,然后进行讲解指正. 每节、每单元、每册书要让学生独立归纳,用自己的方式科学记忆,做题要善于反思总结,做完之后多去思考“老师为什么采取这种方法”,“我有没有别的思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良好的习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途径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1世纪需要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渊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知识的传授仅是教学上的主要任务,长远去看创新能力则对一名学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它直接决定了学生以后的思维品质、价值观的取向,对以后在创新领域的突破上赋予了积极的意义.
中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而且中学数学教育目标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迎接当今社会的挑战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能性和条件
新课标指出:数学创新能力是指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选择有效的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充分挖掘教材,灵活驾驭教材,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把新观点、新见解引入课堂,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宽松,课堂环境要宽松,多给学生一点自由,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有利的载体. 罗杰斯也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所以,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以训练学生创新为目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善意的引导,既不能“全盘包干”,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应创新
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念,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老师在上课时,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得到新的知识,锻炼新的能力,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因此无论是新课、习题课还是复习课,都应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起指导学法、解答疑难的引导作用. “思维的本质在于自由”,一旦把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
张奠宙教授在美国网站上给出关于建构主义教学方式的界定:“什么是建构主义?学生需要每一个数学概念构造自己的理解,使得‘教’的作用不再是演讲、解释,或者企图去‘传送’知识,而是为促进学生进行建构创设学习环境和条件. ”
这说明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非单纯的去讲授;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只是单纯的“模仿者”. 这样我们的教学方式不再是让学生“复制”和“剪贴”,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作为教学的实际出发点,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肥沃的土壤,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进而得以提高.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般说来,数学成绩越好的学生,就越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这种兴趣又会反过来成为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后,学好数学就指日可待了.相反,如果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甚至厌学,那么他的数学成绩很难有所突破. 此时教师就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给学生进行鼓励,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给予大力地表扬,让学生有学习的劲头,体会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件有乐趣、有挑战的事情,这样就会使学生由小进步跃升到大进步.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学生敢于质疑,独立解决问题,勇于承担挫折且百折不挠. 叶圣陶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那种教师依赖课本、学生依赖教师是培养不出优良品种的,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大胆质疑课本,哪怕是出现错误也要先给予肯定,然后进行讲解指正. 每节、每单元、每册书要让学生独立归纳,用自己的方式科学记忆,做题要善于反思总结,做完之后多去思考“老师为什么采取这种方法”,“我有没有别的思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良好的习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