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过”到“学会”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学知识、方法碎片化现象。教师往往追求的是教学内容的“教过”,不大重视学生是否“学会”。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用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贴近学生的实际,搭建方法支架,经历实践过程,尝试进行运用,真正实现从“教过”到“学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关键词:语文课堂;方法;过程;运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用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最近,我校语文组大力推行跨学科听课活动,要求所有语文教师走进其他课堂,从其他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更新理念,走出当前语文课改的思想误区,切实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通过跨学科听课,语文教师普遍感到: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还没有完全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存在一些认识、实践方面的误区。尤其是教学知识、方法碎片化,训练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教师往往追求的是教学内容的“教过”,不大重视学生是否“学会”,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为例,简要介绍实现从“教过”到“学会”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搭建“学会”的支架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明确的观点: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可是我们在语文课上,看到更多的是,学习方法被人为地碎片化了。教者可能更多地顾虑到语文课的“语文味”,于是,一切围绕课文内容转,从学习生词、初读课文,到研读课文、拓展提升,基本上“千课一律”。课文有什么,教者就教什么。这样的教学流程,导致学生如“盲人摸象”,不能从整体理解和掌握方法,从而有效形成学习能力。
  《秦兵马佣》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类课文,生动地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课文先后具体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等六种兵马俑。要想让学生顺利了解这六种兵马俑,就要教给学生“学会”的方法。为此,教者采用举一反三的策略,以将军俑为重点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教者先出示描写将军俑的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中体会将军俑威风凛凛的特点。接着细读句子,看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将军俑的。学生从中学到了介绍人物常用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法。然后探究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细心的学生一下子发现,前面的句子是作者看到的,后面的句子是作者想到的。最后接着朗读把威风凛凛的将军俑读到我们的眼前。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为学生提供方法的帮助,搭建“学会”的支架。正是这些贴近学生实际,也是学生所急需的支架,为学生“学会”课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让学生借助这些搭建的支架,内化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像上例,在学习将军俑这部分内容时,教者既有学习过程的方法指导,从整体概括特点,到具体学习语言,理清表达顺序,再到读中感悟;也有人物写法的方法渗透,抓住人物特点,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具体介绍。可以说,学生借助学习将军俑,已经初步掌握了以上学习方法,为学习其他兵马俑做好了方法上的准备。
  二、经历“学会”的过程
  没有一个人是在沙滩上或者沙发上学会游泳技巧才下水的。要想学会游泳,必须亲自下水尝试练习,也就是要在游泳中学游泳。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只是从理论层面上了解学习的方法,而没有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不经过实践的磨练,这样的方法很难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句话,光有方法的支架还远远不够,要遵循从认识到实践的规律,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学会”的过程。
  在学习《秦兵马俑》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会”的过程,在前面教给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教者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实际上,只要教者学会放手,学生学习能力就一定能上。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教者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将军俑的过程,总结学习的方法,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探路。教者及时帮助学生提炼,形成“抓特点、品细节、想画面、读出味”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上面的方法,从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这五种兵马俑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者一定要学会等待,给予学生充分独立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和课文进行充分的对话。这正是学生必须经历的“学会”过程。在随后进行的交流过程中,教者要充分发挥引导者、教练员的作用,通过必要的点拨、提醒,及时进行纠偏、校正,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内化方法,形成能力,达成“学会”的预期目标。
  没有过程的结果注定不会长久。没有充分经历“学会”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在上例中,教者通过放手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会”的过程,并通过必要的点拨、提醒,及时进行纠偏、校正,确保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正是有了这样实实在在的过程,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会”的过程,体会到“学会”的快乐。当然,体验“学会”的过程,还要注意训练的方式、方法。要根据课标和年段要求,有层次、按步骤逐步进行训练,切不可人为加大训练的难度,拔苗助长。
  三、内化“学会”的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重点在语言文字运用。在从“教过”到“学会”的过程中,适度进行运用至关重要。通过运用检验学生“学会”的程度,让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形成“学会”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在学习《秦兵马俑》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教者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秦兵马俑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秦兵马俑,然后定格出示一组秦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模仿文中的方法,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准备参加小导游的现场选拔。学生在教者创设的情境中,顺利转换角色,将学到的“抓特点、品细节”“先观察、再想象”等方法,巧妙运用到解说词中。在随后进行的小导游现场选拔中,学生惟妙惟肖的解说,尤其是秦兵马俑细节的刻画,再配上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让人仿佛真的来到了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参观,令人流连忘返。
  运用是检测“学会”的标尺。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内化方法,形成能力,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学会”通过运用来检测,运用为新的“学会”做准备。当然,我们在进行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创设运用的情境,搭建展示的舞台,实现方法向能力的蜕变、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用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让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贴近学生的实际,搭建方法支架,经历实践过程,尝试进行运用,真正实现从“教过”到“学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刘吉才,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东校区),2256000)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知行”是中国由古至今思想家关注的重要命题。王阳明最先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把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行的关系归结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陶行知先生深受王阳明思想的影响,融合杜威“实用主义”的主张,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先行后知”的观点,并以此思想为主导,在教育活动中“增加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
摘要: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立足邮政,主动服务”的办学实践中,紧紧围绕邮政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战略要求和企业实际,实践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准邮政人”特色教育培养模式,构建了以企业岗位为基础的“百万邮政员工”继续教育体系,创建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国邮政远程教育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谋求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高职院校只有在服务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努力实现自身的能力再造和创新发展,才能获得自我变革、自我
摘要:面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在“新职业教育实验”环境下,以教科研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触发器,从教科研价值取向的本真诉求、研究内容的核心观照、研究形式的发展生态、管理机制的优化升级等方面启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破冰之旅。  关键词:职校教师;专业发展;教科研;新职业教育实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91-04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
摘要:海安县明道小学根植于240年办学积淀,以“开蒙以达明道,明道以求福祉”的办学使命和“明道”校训为文化“胚胎”,在坚守中建设明道文化,赋予“明道”活泼泼的教育意蕴,探寻明道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教师、学校创设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天地。  关键词:学校发展;明道文化;海安县明道小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A-0037-05  明道
摘要:本文介绍了混合式学习以及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趋势;初步建立了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该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5-0037-04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发展趋势。本研究所指
钱澜校长自称为草根化的校长。草根的特点是平常而平凡,无论是长在哪里,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够生根发芽,都能够欣欣向荣,具有特别顽强的生命力。因此草根的平常和平凡姿态中,蕴含着一种不平常和不平凡的气质。在钱澜校长的成长过程和太仓实小的发展历程中,她自觉地依靠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的引领,因此她所说的“追梦历程”并不是漫无边际的乱寻,而是具有理性自觉的探寻和求索。2009年她把探寻和求索过程中形成的教育
第一次见到蒋玉琴,是我第一次参与“新基础教育”学术活动的时候。当时的她是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扛着一大捆学校的校刊,好像是叫《教海拾贝》吧,风尘仆仆地和邵兰芳校长一起来会务组报到。在随后的多次接触中,她给我的招牌式形象,就是足蹬一辆摩托、身披一袭风衣、头上一顶护盔,英姿飒爽,像极了驰骋江湖的“女侠”!另一深刻印象,就是她和时任文教局副局长胡金芳跟我的“茶室之约”。那个时候大家还不是很习惯在
摘要: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育人的核心平台。高职院校图书馆从制度规划制订、实施路径建构、实施条件保障三个方面入手,创造性借鉴学科馆员制度,创新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切实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建立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建构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23-05  目
摘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小学传承、坚守、创新特色教育,依托立美课程基地建设,倡导“课程 ”理念,遵循“模范 特色”“合格 特长”的办学思想,坚持“以美育人”“立美达人”办学理念,把美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美育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课程基地;立美;教育;愿景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A-0
摘要:高中教育阶段由于社会期望值高,学业负担重,师生普遍存在心理压力,情感交流困难,进而影响了教育结果。对平凡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教师随时可以发现和感悟负责任教育的教育契机。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个有人情味的教师要坚定教育信念,认可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掌握民主的教育管理艺术,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水平。  关键词:师生关系;人情味;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