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对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共50例,研究组给予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277
慢性高原病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在海拔2500m以上的世居者或久居者中发生。慢性低压性缺氧是罹患本病的根本原因,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1]。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共50例,将其随机分组,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研究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45.37±1.34)岁;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参照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46.28±1.09)岁;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完成检查,包括抽血检查、生化检查、脑钠肽检查、心肌酶检查、TNT检查等。
研究组:(1)高原心脏病患者大部分是农牧民,对于高原心脏病的认知不深,加上高原心脏病为慢性疾病,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2)心理护理:患者病发时由于对疾病的未知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實施心理缓解,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让患者放松。(3)对于心脏评级为Ⅰ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院内康复期要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促进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自信心,减少心理痛苦;做好健康宣教,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再住院,并为出院后的康复做好准备。护理干预期间要为患者进行睡眠、心理、营养、疼痛和肢体功能评估,结合评估情况优化护理方案。(4)呼吸操:患者长呼一口气,全身保持放松,使用鼻子吸一口气,使用嘴巴呼一口气,患者先练习深长的呼吸,直至呼吸的气全部排出,然后开始自然呼吸,呼入气体时要求患者小腹有感觉,呼气与吸气时间的比率约为2∶1,为了增加患者的呼气量,患者需要保持缓慢而深的呼吸,一般来说保持在每分钟16次为最佳,腹式呼吸:患者保持站立位,将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放在腹部,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起腹部,保持胸部不动,呼气时尽力收缩腹部,增加患者腹腔压力,使膈肌上提,按节律进行呼吸。动力呼吸立位,两臂向身旁放下,身体稍向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吸气。抱胸呼吸立位,两臂在胸前交叉后缩胸部,身体向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扩张胸部、吸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涉及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干预完成后,研究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高原病属于高原地区的一种特殊疾病,而患者的慢性高原病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时,说明患者的慢性高原病已经十分严重[2],若此时患者合并感染,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进而出现严重的临床特征[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接受护理干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对比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针对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适于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冠.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0,v.21(01):93-94.
[2]王雪艳,白慧娟,张雪文.多方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患者心脏功能、心电图改变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 2019.
[3]柴小艳,张芳萍.临床护理路径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年5卷21期,172-174页,2020.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277
慢性高原病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在海拔2500m以上的世居者或久居者中发生。慢性低压性缺氧是罹患本病的根本原因,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1]。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共50例,将其随机分组,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研究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45.37±1.34)岁;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参照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46.28±1.09)岁;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完成检查,包括抽血检查、生化检查、脑钠肽检查、心肌酶检查、TNT检查等。
研究组:(1)高原心脏病患者大部分是农牧民,对于高原心脏病的认知不深,加上高原心脏病为慢性疾病,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2)心理护理:患者病发时由于对疾病的未知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實施心理缓解,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让患者放松。(3)对于心脏评级为Ⅰ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院内康复期要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促进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自信心,减少心理痛苦;做好健康宣教,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再住院,并为出院后的康复做好准备。护理干预期间要为患者进行睡眠、心理、营养、疼痛和肢体功能评估,结合评估情况优化护理方案。(4)呼吸操:患者长呼一口气,全身保持放松,使用鼻子吸一口气,使用嘴巴呼一口气,患者先练习深长的呼吸,直至呼吸的气全部排出,然后开始自然呼吸,呼入气体时要求患者小腹有感觉,呼气与吸气时间的比率约为2∶1,为了增加患者的呼气量,患者需要保持缓慢而深的呼吸,一般来说保持在每分钟16次为最佳,腹式呼吸:患者保持站立位,将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放在腹部,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起腹部,保持胸部不动,呼气时尽力收缩腹部,增加患者腹腔压力,使膈肌上提,按节律进行呼吸。动力呼吸立位,两臂向身旁放下,身体稍向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吸气。抱胸呼吸立位,两臂在胸前交叉后缩胸部,身体向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扩张胸部、吸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涉及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干预完成后,研究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高原病属于高原地区的一种特殊疾病,而患者的慢性高原病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时,说明患者的慢性高原病已经十分严重[2],若此时患者合并感染,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进而出现严重的临床特征[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接受护理干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对比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针对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适于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冠.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0,v.21(01):93-94.
[2]王雪艳,白慧娟,张雪文.多方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患者心脏功能、心电图改变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 2019.
[3]柴小艳,张芳萍.临床护理路径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年5卷21期,172-174页,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