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剧课程集语言、形体、音乐、美术等多元智能为一体,能综合提升孩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作力和团队合作力,幼儿园开展故事戏剧课程,对儿童的启发和学习有着极佳的效果,非常值得鼓励与推广。开展幼儿故事戏剧活动,幼儿能力的发展比结果更重要。因此,教师要让幼儿在剧本体验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表现剧本;在剧本创作中探寻喜欢的情节,让幼儿参与创编剧本;在角色选取中寻找自我的定位,让幼儿参与角色竞选;在道具制作中提升剧情的思考,让幼儿参与道具制作;在音乐的选择中凸显幼儿的主体,让幼儿参与音乐制作;在剧本排练中凸显情节的创造,让幼儿参与导演和剧务。总之,教师要避免包办代替,肯定和支持幼儿的创作;要调动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成为舞台的主人!教师心中一定要有“儿童观”和“课程观”,要把幼儿摆在第一位,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发展需要为导向,对故事戏剧的选择和设计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幼儿园;故事戏剧;开展
研究表明:戏剧课程集语言、形体、音乐、美术等多元智能为一体,能综合提升孩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作力和团队合作力,幼儿园开展故事戏剧课程,对儿童的启发和学习有着极佳的效果,非常值得鼓励与推广。艺术来源于生活,戏剧也是如此。因此,我园抓住戏剧的表现形式、戏剧与儿童的关系,将儿童戏剧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开设“幼儿园故事戏剧课程”,以下就以我园中班的故事戏剧《猴子学样》为例,从剧本体验、剧本创作、角色选取、道具制作、剧本排演这五大环节,谈谈幼儿园故事戏剧活动的开展初探。
一、 在剧本体验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参与表现剧本
剧本的选择尤为关键,它关系到孩子对整个戏剧的兴趣和表现。教师一般采取的是先提供几个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的绘本,让幼儿以投票的形式,选出大家要表演的绘本。评选出来后,老师首先要把这个绘本吃透,预设出故事表演的基本框架,在根据剧本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幼儿比较能够表现的兴趣前设置一些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的同时,其实就是幼儿对剧本的熟悉和讨论创编,为后面的改编剧本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的剧本都是从生活和孩子的兴趣点取材,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够唤起孩子内心情感共鸣。在剧本《猴子学样》中,角色简单便于幼儿记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猴子又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物角色,深受孩子喜欢。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停下来,抛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我只是鼓励他们大胆地自我表达,不做评判和干预,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把心中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讨论结束之后,我还原孩子们的想法,一一罗列出来,进一步引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讨论。幼儿经过深入的体验,不但了解角色的形象,情节的冲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表达自我,探索自我,调整自我。
二、 在剧本创作中探寻喜欢的情节,让幼儿参与创编剧本
过去的儿童戏剧的演出,都是现成的剧本,然后教师照搬剧本依葫芦画瓢进行排演。这样的做法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忽略了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基础,很难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表达。幼儿只是剧本排练中被高控的对象,模仿为主,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在故事戏剧课程实践中,我让幼儿当剧本的编写人,自己则退到了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在前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幼儿对剧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体验了剧本的参与表现。这时,我们抓住其中的冲突点,让幼儿进行表演,幼儿可要按照情节来,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但是不管是按照上面版本,都尽量表现出角色的动作和神态,有下面的小观众当评委,选出自己喜欢的情节,教师记录下幼儿的回答和表现,在排练时,让幼儿自由选择,互相学习。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剧本原作全部是文字,而他们掌握的文字极其稀少,那怎么办?我们展开讨论,最后得出剧本创作的形式是图夹文。用图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剧本的安排。在剧本《猴子学样》其中《老爷爷上山》一幕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其中的细节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幼儿认为应该把猴子的每一种表现分开画,有的幼儿却认为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应该一起表现出来。大家争论不休,在争论的过程中,幼儿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性非常高。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我建议幼儿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然后大家拿到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最终哪一种表现形式好。不同的方法形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表达后,幼儿发现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创作者都能够把剧本的意思表达清楚。最后,争论停止了,共识产生了——只要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哪一种方式都可以。就这样,幼儿保持了自我,又调整了自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处理问题,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 在角色选取中寻找自我的定位,让幼儿参与角色竞选
剧本里有很多的角色,那么角色的选择要怎么办呢?传统的做法是让老师来挑选,挑出心目中合适的对应角色给幼儿,但我觉得要把幼儿放在主体的位置。于是,我把角色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通过讨论和实践,并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寻找自己最适合的角色。
这个剧本的角色有两种,一个是猴群,一个就是老爷爷。谁来担任老爷爷,谁来担任猴子呢?我让幼儿首先讨论,结果担任老爷爷的幼儿有好几个。那怎么办?大家拿出主意,比赛选举。谁演的最好谁来担任。那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呢?大家又一番讨论,最后定出了评价标准。经过一轮筛选,大家一致公推出子豪小朋友担任老爷爷角色。剩下來的幼儿自然是猴子的扮演者,可是猴子们的出场顺序,表演的动作,语言,等等,都有所不同。同样经过公平的规则制定,表演的比较,最后确定了自己的角色。在这过程中,虽然有的角色是比较次要的,如里面的静态物——大树和小花,但由于这些都是幼儿自选和公平竞争的,幼儿各自领到自己挑选的角色任务后,都欢欢喜喜。在角色选取中,幼儿充分被尊重,被信任,幼儿自我意识被唤醒和激发,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在道具制作中提升剧情的思考,让幼儿参与道具制作
既然是表演,总是少不了道具和服装,这部分也要交给幼儿,我们让幼儿进行一定的讨论,有“小主人翁”的意识,主动承担工作。我们采取突破以往道具由老师制作提供的现象,进行演出的道具都是由孩子自己构思并制作。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引发幼儿根据剧情的需要和就地取材的便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大家开动脑筋,调动生活经验,为道具的制作献计献策。例如,大家讨论关于老爷爷的胡子制作时,一个孩子就想出了用白色包装绳撕开进行制作,这个任务就交给他带领幼儿共同进行。猴子面具制作的时候,幼儿对装饰材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共同用水粉颜料以及绒纸还有金黄色毛根共同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是幼儿自己的想法被尊重,幼儿制作认真,积极主动,美观实用,并且倍加珍惜。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角色人物的理解,为后面表演角色和剧情打下了基础。
五、 在音乐的选择中凸显幼儿的主体,让幼儿参与音乐制作
戏剧之所以那么吸引孩子,除了剧本有趣、道具形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音乐。恰如其分的音乐在戏剧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音乐是故事戏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会在吃透绘本的基础上,了解剧本的作品内涵,和幼儿一起定位音乐主旋律。对于音乐的选择,我们也是采取全班参与、家园合作的方式,为剧本收集音乐素材。首先,我们会发布角色音乐海选通知,建立故事剧音乐资源库;其次,我们再讨论商定、推敲取舍,为剧本匹配合适的音乐素材。随着幼儿对剧情和角色的熟悉,我们会跟随幼儿的感受尝试在同一首曲子上进行一定的变化,一曲多用,比如同曲变节拍、同曲变乐器、同曲变速度。在动作的创编上,我们会通过平常区域的时间,让幼儿组成小组,自己根据平常比较熟悉的动作迁移到本故事剧表演中,并商讨队形,自己做简易队形和动作记录。最后,教师在幼儿自己创编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讨论,并提取部分动作组合成为律动。幼儿都非常高兴地参与到剧本音乐和动作的收集中来,在寻找音乐和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表达自己对剧本的不同理解,对剧本表演的参与热情也大大增强了。
六、 在剧本排练中凸显情节的创造,让幼儿参与导演和剧务
最后的任务就是剧本的排练了,我把排练的任务交给了每一个幼儿。每个幼儿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演的细节,幼儿都在一起集体商量,研究。一起诊断如何表演才好看。如何表演才真正能够表现出角色的特点,表现出戏剧冲突,吸引人。排练的过程和成果精彩纷呈。每个幼儿的表演各异,但是都是自我充分表达,内在自然流露。结合生活,我们让孩子自己布置舞台,自己当导演,自己当剧务。所以,我就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的演出马上要开始了,舞台要怎么布置?我们要邀请谁来观看?我们要邀请前要做什么准备?”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想法,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在大家的讨论下,最终,幼儿提议用上幼儿园现有的材料和他们平常制作的道具来布置舞台,并且还要设一个售票区,舞台下摆放着观众席,席上张贴着他们自己制作的座位号,旁边还要放置他们的节目单和演员表。他们要自己画邀请卡,然后画好后利用餐后散步时间送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故事剧表演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获得了其他班级老师和小朋友的好评!幼儿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自发提议,要让爸爸妈妈也来当一次观众,我也满足了他们,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个个都喜笑颜开!家长的满意和认可,为我们后面开展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幼儿园故事戏剧是一个快乐学习、快乐参与、快乐表现的过程,老师要克服一味追求结果的心态,避免采用包办代替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主动探究、发挥创意、迁移生活经验、承担责任的机会,要及时肯定、支持和赞赏幼儿付出的努力和收获,让孩子沉浸在参与的快乐中,达到真正的我的戏剧我做主!在故事戏剧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幼儿去主动感受和体验、主动创编和表演、主动制作和准备,让幼兒成为舞台的主人,同时也让幼儿经历承担责任、不断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的过程!所以,教师心中一定要有“儿童观”和“课程观”,要把幼儿摆在第一位,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发展需要为导向,对故事戏剧的选择和设计进行探索和实践。而且要把握预设和生成的点,激发幼儿兴趣,主动参与,创新发展的故事戏剧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故事戏剧;开展
研究表明:戏剧课程集语言、形体、音乐、美术等多元智能为一体,能综合提升孩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作力和团队合作力,幼儿园开展故事戏剧课程,对儿童的启发和学习有着极佳的效果,非常值得鼓励与推广。艺术来源于生活,戏剧也是如此。因此,我园抓住戏剧的表现形式、戏剧与儿童的关系,将儿童戏剧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开设“幼儿园故事戏剧课程”,以下就以我园中班的故事戏剧《猴子学样》为例,从剧本体验、剧本创作、角色选取、道具制作、剧本排演这五大环节,谈谈幼儿园故事戏剧活动的开展初探。
一、 在剧本体验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参与表现剧本
剧本的选择尤为关键,它关系到孩子对整个戏剧的兴趣和表现。教师一般采取的是先提供几个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的绘本,让幼儿以投票的形式,选出大家要表演的绘本。评选出来后,老师首先要把这个绘本吃透,预设出故事表演的基本框架,在根据剧本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幼儿比较能够表现的兴趣前设置一些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的同时,其实就是幼儿对剧本的熟悉和讨论创编,为后面的改编剧本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的剧本都是从生活和孩子的兴趣点取材,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够唤起孩子内心情感共鸣。在剧本《猴子学样》中,角色简单便于幼儿记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猴子又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物角色,深受孩子喜欢。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停下来,抛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我只是鼓励他们大胆地自我表达,不做评判和干预,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把心中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讨论结束之后,我还原孩子们的想法,一一罗列出来,进一步引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讨论。幼儿经过深入的体验,不但了解角色的形象,情节的冲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表达自我,探索自我,调整自我。
二、 在剧本创作中探寻喜欢的情节,让幼儿参与创编剧本
过去的儿童戏剧的演出,都是现成的剧本,然后教师照搬剧本依葫芦画瓢进行排演。这样的做法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忽略了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基础,很难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表达。幼儿只是剧本排练中被高控的对象,模仿为主,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在故事戏剧课程实践中,我让幼儿当剧本的编写人,自己则退到了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在前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幼儿对剧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体验了剧本的参与表现。这时,我们抓住其中的冲突点,让幼儿进行表演,幼儿可要按照情节来,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但是不管是按照上面版本,都尽量表现出角色的动作和神态,有下面的小观众当评委,选出自己喜欢的情节,教师记录下幼儿的回答和表现,在排练时,让幼儿自由选择,互相学习。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剧本原作全部是文字,而他们掌握的文字极其稀少,那怎么办?我们展开讨论,最后得出剧本创作的形式是图夹文。用图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剧本的安排。在剧本《猴子学样》其中《老爷爷上山》一幕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其中的细节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幼儿认为应该把猴子的每一种表现分开画,有的幼儿却认为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应该一起表现出来。大家争论不休,在争论的过程中,幼儿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性非常高。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我建议幼儿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然后大家拿到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最终哪一种表现形式好。不同的方法形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表达后,幼儿发现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创作者都能够把剧本的意思表达清楚。最后,争论停止了,共识产生了——只要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哪一种方式都可以。就这样,幼儿保持了自我,又调整了自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处理问题,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 在角色选取中寻找自我的定位,让幼儿参与角色竞选
剧本里有很多的角色,那么角色的选择要怎么办呢?传统的做法是让老师来挑选,挑出心目中合适的对应角色给幼儿,但我觉得要把幼儿放在主体的位置。于是,我把角色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通过讨论和实践,并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寻找自己最适合的角色。
这个剧本的角色有两种,一个是猴群,一个就是老爷爷。谁来担任老爷爷,谁来担任猴子呢?我让幼儿首先讨论,结果担任老爷爷的幼儿有好几个。那怎么办?大家拿出主意,比赛选举。谁演的最好谁来担任。那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呢?大家又一番讨论,最后定出了评价标准。经过一轮筛选,大家一致公推出子豪小朋友担任老爷爷角色。剩下來的幼儿自然是猴子的扮演者,可是猴子们的出场顺序,表演的动作,语言,等等,都有所不同。同样经过公平的规则制定,表演的比较,最后确定了自己的角色。在这过程中,虽然有的角色是比较次要的,如里面的静态物——大树和小花,但由于这些都是幼儿自选和公平竞争的,幼儿各自领到自己挑选的角色任务后,都欢欢喜喜。在角色选取中,幼儿充分被尊重,被信任,幼儿自我意识被唤醒和激发,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在道具制作中提升剧情的思考,让幼儿参与道具制作
既然是表演,总是少不了道具和服装,这部分也要交给幼儿,我们让幼儿进行一定的讨论,有“小主人翁”的意识,主动承担工作。我们采取突破以往道具由老师制作提供的现象,进行演出的道具都是由孩子自己构思并制作。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引发幼儿根据剧情的需要和就地取材的便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大家开动脑筋,调动生活经验,为道具的制作献计献策。例如,大家讨论关于老爷爷的胡子制作时,一个孩子就想出了用白色包装绳撕开进行制作,这个任务就交给他带领幼儿共同进行。猴子面具制作的时候,幼儿对装饰材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共同用水粉颜料以及绒纸还有金黄色毛根共同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是幼儿自己的想法被尊重,幼儿制作认真,积极主动,美观实用,并且倍加珍惜。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角色人物的理解,为后面表演角色和剧情打下了基础。
五、 在音乐的选择中凸显幼儿的主体,让幼儿参与音乐制作
戏剧之所以那么吸引孩子,除了剧本有趣、道具形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音乐。恰如其分的音乐在戏剧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音乐是故事戏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会在吃透绘本的基础上,了解剧本的作品内涵,和幼儿一起定位音乐主旋律。对于音乐的选择,我们也是采取全班参与、家园合作的方式,为剧本收集音乐素材。首先,我们会发布角色音乐海选通知,建立故事剧音乐资源库;其次,我们再讨论商定、推敲取舍,为剧本匹配合适的音乐素材。随着幼儿对剧情和角色的熟悉,我们会跟随幼儿的感受尝试在同一首曲子上进行一定的变化,一曲多用,比如同曲变节拍、同曲变乐器、同曲变速度。在动作的创编上,我们会通过平常区域的时间,让幼儿组成小组,自己根据平常比较熟悉的动作迁移到本故事剧表演中,并商讨队形,自己做简易队形和动作记录。最后,教师在幼儿自己创编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讨论,并提取部分动作组合成为律动。幼儿都非常高兴地参与到剧本音乐和动作的收集中来,在寻找音乐和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表达自己对剧本的不同理解,对剧本表演的参与热情也大大增强了。
六、 在剧本排练中凸显情节的创造,让幼儿参与导演和剧务
最后的任务就是剧本的排练了,我把排练的任务交给了每一个幼儿。每个幼儿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演的细节,幼儿都在一起集体商量,研究。一起诊断如何表演才好看。如何表演才真正能够表现出角色的特点,表现出戏剧冲突,吸引人。排练的过程和成果精彩纷呈。每个幼儿的表演各异,但是都是自我充分表达,内在自然流露。结合生活,我们让孩子自己布置舞台,自己当导演,自己当剧务。所以,我就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的演出马上要开始了,舞台要怎么布置?我们要邀请谁来观看?我们要邀请前要做什么准备?”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想法,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在大家的讨论下,最终,幼儿提议用上幼儿园现有的材料和他们平常制作的道具来布置舞台,并且还要设一个售票区,舞台下摆放着观众席,席上张贴着他们自己制作的座位号,旁边还要放置他们的节目单和演员表。他们要自己画邀请卡,然后画好后利用餐后散步时间送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故事剧表演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获得了其他班级老师和小朋友的好评!幼儿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自发提议,要让爸爸妈妈也来当一次观众,我也满足了他们,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个个都喜笑颜开!家长的满意和认可,为我们后面开展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幼儿园故事戏剧是一个快乐学习、快乐参与、快乐表现的过程,老师要克服一味追求结果的心态,避免采用包办代替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主动探究、发挥创意、迁移生活经验、承担责任的机会,要及时肯定、支持和赞赏幼儿付出的努力和收获,让孩子沉浸在参与的快乐中,达到真正的我的戏剧我做主!在故事戏剧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幼儿去主动感受和体验、主动创编和表演、主动制作和准备,让幼兒成为舞台的主人,同时也让幼儿经历承担责任、不断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的过程!所以,教师心中一定要有“儿童观”和“课程观”,要把幼儿摆在第一位,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发展需要为导向,对故事戏剧的选择和设计进行探索和实践。而且要把握预设和生成的点,激发幼儿兴趣,主动参与,创新发展的故事戏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