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能训练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堂应注重以下五种能力的培养:观察、对比的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只有这样,美术教学才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绘画作品也才会更加成熟和完美。
关键词:美术教学 技能 观察 分析 表达 形象记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有关绘画方面的相关能力。技能训练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作为美术教师应从抓好学生的技能训练入手,培养学生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观察、对比的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视知觉活动。观察和对比在绘画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良好的观察、对比的能力,艺术信息的来源就难以准确可靠,必然造成对其正确表现的影响,当然不会画出成功的绘画作品来。可见,观察和对比能力对于绘画来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对比的能力。
1.纠正学生的依赖思想。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容易唯师是从,而不是唯物是从,容易形成对老师或范画作品的依赖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他们作画的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眼为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反复揣摩,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树立依赖眼睛而不树立依赖教师的思想。只有观察的到位,才能画的到位。
2.注意观察的方法。美术观察不同于一般性的观察、它有整体观察、细致观察、顺序观察、比较观察、联想观察和跟踪观察等多种方法。绘画是有顺序的,一般我们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来进行。我们在绘画过程中,为了观察到准确的、细致的结果,常常要睁大眼睛,发现对象的细微差别。同时在绘画时,也要注意经常将自己的创作与原作或实物进行对照比较,以求作品的逼真性。为了排除众多的因素,有的放矢地观察对象受光度的差别,常常要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来进行观察等。所以只要用心观察就能把观察到的画出来。
3.克服重手轻眼的倾向。中学生在绘画训练中,往往容易不看对象,埋头苦画,重手轻眼,其效果不理想,自己也找不到原因。对此,教师应加以指正,不可让学生的这种习惯得以延续,因为绘画中往往眼睛的作用比手的作用还重要。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只有认真观察,抓住所画事物的特征,准确定位事物局部的具体位置,才能更好地为画好作品做铺垫,画出较理想的作品来。
二、分析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除了观察、对比能力外,还要特别注意对所画对象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多用脑将现实中的事物转变为画面上的形象。分析能力和观察、对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1.绘画中所涉及分析能力主要指美术分析能力或美术内化能力。只凭眼睛对对象的感觉,不在头脑中形成理性材料,就难以给对象一个正确的表现。分析能力主要包括:⑴透过对象的表面特征,分析对象的内在联系和美术性特征的能力。如形体、结构、透视等;⑵分析对象群体彼此之间联系的能力;⑶将对象在头脑中进行美术处理,使之在头脑中演化为艺术语言体系的能力;⑷分析头脑中的形象如何演变为画面中的形象的能力等。
2.分析能力取得的途径
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主动地画、独立地画,让学生脱离对范画的依赖,从写生中反复观察、分析自己的作品。只要学生自己对事物感兴趣,他绘画起来才会有激情,也才能发挥出他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完成起来更容易,效果也会更好。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绘画欲望,调动其绘画的主动性,这样总比他们为了应付性地完成绘画作业效果要好得多。
⑵养成多用脑的习惯。为了克服学生不观察、不思索、埋头作画的恶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们多用脑、少动手,做到脑指挥手,克服盲动主义倾向。要让学生知道,多用大脑去分析思考有时比绘画更重要。
⑶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总结其作业的优缺点,找到失败的原因,在头脑中寻找认识根源,逐渐使学生分析能力增强。只有使学生做到经常与自己以前的作品或别人的作品加以比较,不断分析总结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才能使自己的绘画水平提高得更快。
三、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如果离开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可言,学生画出的作品只能是“抄袭”之作,少了新意,可见,想象能力的重要性。习惯于照抄别人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必定会缺乏想象,逐渐便会使他们变得墨守成规,离开别人的作品或模型自己大脑里只会是一片空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要故意制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
如初二的《装饰画》一课画树和房子,可以先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可以画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画蓝树、黑树吗?通过引导学生从色彩搭配的分析,从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分析,学生就会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
四、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手的技能和熟练度以及手脑的配合度。没有这种能力的提高,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就无法正确地反映在纸上,艺术意识就不可能物化。要培养这种能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技法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有了理论基础方可使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运用自如。尤其要注意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方面的教学。
2.教师亲手示范。教师亲手示范可以避免学生过多地走弯路,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和过程。在示范中,教师应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作画的规范性,不可过度追求“个性”。
3.学生反复实践。学生的技能训练应坚持经常化、长期化。绘画技能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五、形象记忆能力
绘画的语言是形象,形象的积累靠记忆。训练学生的形象记忆力,“默画”是一个好办法。让学生观察后默画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或看图后默画下来,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在他们脑子里就会贮存到丰富的形象,画什么就会感到非常自由。
形象记忆能力的取得有利于学生摆脱对范本的依赖,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能力的取得应做到临摹、写生、默写三结合。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单独默写和专题创作。
总之,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想象、表达、形象记忆能力等相关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美术教学才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绘画作品也才会更加成熟和完美。
关键词:美术教学 技能 观察 分析 表达 形象记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有关绘画方面的相关能力。技能训练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作为美术教师应从抓好学生的技能训练入手,培养学生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观察、对比的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视知觉活动。观察和对比在绘画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良好的观察、对比的能力,艺术信息的来源就难以准确可靠,必然造成对其正确表现的影响,当然不会画出成功的绘画作品来。可见,观察和对比能力对于绘画来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对比的能力。
1.纠正学生的依赖思想。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容易唯师是从,而不是唯物是从,容易形成对老师或范画作品的依赖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他们作画的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眼为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反复揣摩,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树立依赖眼睛而不树立依赖教师的思想。只有观察的到位,才能画的到位。
2.注意观察的方法。美术观察不同于一般性的观察、它有整体观察、细致观察、顺序观察、比较观察、联想观察和跟踪观察等多种方法。绘画是有顺序的,一般我们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来进行。我们在绘画过程中,为了观察到准确的、细致的结果,常常要睁大眼睛,发现对象的细微差别。同时在绘画时,也要注意经常将自己的创作与原作或实物进行对照比较,以求作品的逼真性。为了排除众多的因素,有的放矢地观察对象受光度的差别,常常要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来进行观察等。所以只要用心观察就能把观察到的画出来。
3.克服重手轻眼的倾向。中学生在绘画训练中,往往容易不看对象,埋头苦画,重手轻眼,其效果不理想,自己也找不到原因。对此,教师应加以指正,不可让学生的这种习惯得以延续,因为绘画中往往眼睛的作用比手的作用还重要。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只有认真观察,抓住所画事物的特征,准确定位事物局部的具体位置,才能更好地为画好作品做铺垫,画出较理想的作品来。
二、分析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除了观察、对比能力外,还要特别注意对所画对象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多用脑将现实中的事物转变为画面上的形象。分析能力和观察、对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1.绘画中所涉及分析能力主要指美术分析能力或美术内化能力。只凭眼睛对对象的感觉,不在头脑中形成理性材料,就难以给对象一个正确的表现。分析能力主要包括:⑴透过对象的表面特征,分析对象的内在联系和美术性特征的能力。如形体、结构、透视等;⑵分析对象群体彼此之间联系的能力;⑶将对象在头脑中进行美术处理,使之在头脑中演化为艺术语言体系的能力;⑷分析头脑中的形象如何演变为画面中的形象的能力等。
2.分析能力取得的途径
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主动地画、独立地画,让学生脱离对范画的依赖,从写生中反复观察、分析自己的作品。只要学生自己对事物感兴趣,他绘画起来才会有激情,也才能发挥出他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完成起来更容易,效果也会更好。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绘画欲望,调动其绘画的主动性,这样总比他们为了应付性地完成绘画作业效果要好得多。
⑵养成多用脑的习惯。为了克服学生不观察、不思索、埋头作画的恶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们多用脑、少动手,做到脑指挥手,克服盲动主义倾向。要让学生知道,多用大脑去分析思考有时比绘画更重要。
⑶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总结其作业的优缺点,找到失败的原因,在头脑中寻找认识根源,逐渐使学生分析能力增强。只有使学生做到经常与自己以前的作品或别人的作品加以比较,不断分析总结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才能使自己的绘画水平提高得更快。
三、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如果离开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可言,学生画出的作品只能是“抄袭”之作,少了新意,可见,想象能力的重要性。习惯于照抄别人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必定会缺乏想象,逐渐便会使他们变得墨守成规,离开别人的作品或模型自己大脑里只会是一片空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要故意制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
如初二的《装饰画》一课画树和房子,可以先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可以画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画蓝树、黑树吗?通过引导学生从色彩搭配的分析,从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分析,学生就会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
四、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手的技能和熟练度以及手脑的配合度。没有这种能力的提高,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就无法正确地反映在纸上,艺术意识就不可能物化。要培养这种能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技法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有了理论基础方可使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运用自如。尤其要注意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方面的教学。
2.教师亲手示范。教师亲手示范可以避免学生过多地走弯路,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和过程。在示范中,教师应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作画的规范性,不可过度追求“个性”。
3.学生反复实践。学生的技能训练应坚持经常化、长期化。绘画技能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五、形象记忆能力
绘画的语言是形象,形象的积累靠记忆。训练学生的形象记忆力,“默画”是一个好办法。让学生观察后默画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或看图后默画下来,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在他们脑子里就会贮存到丰富的形象,画什么就会感到非常自由。
形象记忆能力的取得有利于学生摆脱对范本的依赖,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能力的取得应做到临摹、写生、默写三结合。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单独默写和专题创作。
总之,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想象、表达、形象记忆能力等相关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美术教学才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绘画作品也才会更加成熟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