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变、积淀,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汉族先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通过对《说文解字》中马部字的挖掘,我们可了解马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说文解字》 马 古代文化
  
  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特构造方式和结构系统的表意文字。汉族先人在创造汉字之初“据义取象”,他们凭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选取相对应的物象从而“具象显意”。汉字这种表意文字揭示了汉民族观察世界、探索世界的成果,记录了汉民族历史演进的过程。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解析字形、分析字义、辨别声读的字典。[1]《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蕴藏着大量有关古代社会农业畜牧、军事刑罚、祭祀丧葬、饮食服饰、植物医药等方面的文化信息。正如许慎之子许冲在《上〈说文解字〉书》中说:“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说文》揭示了古文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借助《说文》对汉字进行文化学的考察,在探寻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说文》分为540部,其中马部收字115个,重文8个,新附字5个。本文以马部字为例,来透视中国古代与“马”有关的文化现象。《说文》释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段注:“以叠韵为训。古、籀文皆以彡象髦。据《玉篇》,古文作●,故云二者同有髦也。”《义证》载:“《玉篇》,马,武兽也,怒也。”《三字经》言:“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马,居六畜之首,善行负重,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马与古代祭祀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认识水平有限,出于对自然界的恐惧和敬畏,先民们常祭祀,以祈求庇佑。在古代进行祭祀时,人们多用猪牛羊而很少用到马。马参与战争、运输,聪明、灵动,具有神性,成为古人祭祀的对象。古人每年都有一系列祭祀马的活动。
  《周礼·夏官·司马》载:“春祭马祖,执驹;夏祭先牧,颂马攻特;秋祭马社,臧仆;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郑玄注:“马祖,天驷也。”《孝经说》上有“房为龙马,是马之祖”的说法。房,即房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之一。马祖已被神化。《说文》曰:“马二岁曰驹,三岁曰脁。”所谓执驹,就是把小马驹从马群中分离出来,以免仲春交配季节被雄马所伤,同时也令马驹脱离母马,改由人工饲养。先牧,始养马者。攻特,去劣留良。马社,始乘马者。臧仆,对驾驭车马的驭夫进行选择和训练。马步神,为灾害马者。古代四时祭马的典制足以证明马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龙马神话
  《说文》载:“騋,马七尺为騋,八尺为龙。”《周礼·夏官·庾人》言:“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本味》记:“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龙首或龙身的神马就是龙马。《山海经·中次九经》中载:“凡岷山之首,自女儿山至于贾超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
  《礼记·礼运》曰:“河出马图。”孔颖达疏:“龙而形象马,故云马图。”又曰:“故天降膏露,地出澧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注:“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疏:“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传说伏羲就是根据这黄河里浮出的龙马献上的河图推演出的八卦。
  《艺文类聚》卷第九十九载:“尚书中候曰:尧时,龙马衔甲,赤文绿色,临坛上。”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虚构出来的神化物,龙与马的结合更使马也上升至神的地位。龙文化与马文化的结合,便产生了“龙马”形象,以至有了“飞而在天则为龙,行而在地则为马”之说。龙马精神,也就成为中国人刚健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写照。
  三、相马文化
  提及古代的相马,必然离不开伯乐与千里马。君王寻找千里马,士人呼唤伯乐,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广为流传。如李白的“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李贺的“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韩愈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对马的认识随之不断深入,对马的评品亦更清晰。相马之术,日臻完善。《说文》对此亦作了实录。
  1.毛色。《说文》中对马毛色的介绍有二十多种,通过对不同毛色的鉴别可区别出二十多种马。如:骐,马青骊文如博棋也。骊,马深黑色。骝,赤马黑毛尾也。骓,马苍黑杂毛。骃,马阴白杂毛黑。骢,马青白色杂毛也。
  2.年龄、大小。《说文》中注:“马,马一岁也。”驹,马二岁也。“骄,马高六尺为骄。騋,马七尺为騋。駥,马高八尺。”《周礼·夏官·庾人》载:“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郑锷曰:“八尺绝高矣,出乎其类,追奔电,逐遗风,一去千里,故以龙名之。七尺以上亦异乎其类矣,不谓之马而谓之騋,意其由种而生,既高且大,有所自来矣,岂种马之子孙乎?”
  3.优劣。《说文》中注:“骥,千里马也。骏,马之良材者。骁,良马也。”《荀子·劝学篇》中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马速。《说文》中注:“笃,马行顿迟。冯,马行疾也。骤,马疾步也。颿,马疾步也。驱,马驰也。骛,乱驰也。骋,直驰也。”
  四、马政文化
  马在古代战争、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朝历代对马的牧养、训练,皆有专职机构与官员管理,形成了特有的马政文化。马政,是中国古代对马的饲养、繁殖、训练、医疗等各个层面进行规范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至周代时,已形成成熟的马政制度。养马的专职管理人员,称为“趣马”。《周礼·夏官》载:“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尚其六节,掌驾驭之颁,辩四时之居,治以听驭夫。”《周礼·夏官·校人》记:“天子(周王)十有二闲,邦国(诸侯)六闲。”“闲”即养马的马厩。又记:“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六马”,即种马、戎马、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在校人之下,还设有趣马、巫马、牧师、圉师等,分掌有关马的饲养、马匹的交配繁殖、马疾的治疗、驯马、马神的祭祀等具体事务。
  《说文》曰:“駉,牧马苑也。”段玉裁注:“苑所以养禽兽也。”《景帝纪》记:“匈奴入上郡,取苑马。”《武帝纪》记:“罢苑马。”《百官公卿表》曰:“大仆,边郡六牧师苑令,各三丞属焉。”如淳曰:“《汉仪》注:‘大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官,养马三十万匹。’”《地理志》载:“北地郡灵州有河奇葩、号非苑。归德有堵苑、白马苑。郁郅有牧师苑。”师古曰:“苑谓马牧也。”駉之义盖同闲。牧马之处谓之闲,亦谓之駉。
  《说文》曰:“驺,厩御也。”《周礼》、《诗》周书之趣马。《月令》、《左传》谓之驺。《周礼》载:“乘马驿师四圉。三乘为皁,皁一趣马。三皁为毄,毄一驭夫。六毄为厩,厩一仆夫。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掌驾驭之颁。”郑曰:“趣马,趣养马者也。按趣者,疾也。掌疾养马故曰驺。”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变、积淀,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汉族先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通过对《说文》中一百多个马部字的进一步探讨,我们便可详细了解马与古代先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务员队伍是独立学院发展和教学运作中重要的工作主体,对民办高校的教学中心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教务员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及相关高校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华软学院为例,分析独立学院教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工作职责、考核内容和程序,提出独立学院教务员队伍建设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务员 工作现状 考核特点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产生的
摘 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传播到东盟国家。本文讨论中医药文化在东盟国家传播的有利条件,涉及地理历史、政策环境、合作现状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一衣带水,古有往来,但中医药文化在东盟各国的传播依然面临一些困难:文化认同度低,中医药标准还未实现国际化,小语种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匮乏,传播方法及手段急需创新等。本文提出相关策略:利用华人华侨提升目标国文化认同,通过内外合力加速中医药标准与国际接
摘 要: 采用自编问卷对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专幼师生学习投入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中专幼师生在认知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自主性学习等方面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中专幼师生学习投入度的策略。  关键词: 中专幼师生 学习投入度 现状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中专幼师生是幼儿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群体,它的教育质量将会影响整个幼儿师范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一些中专幼师生的学习
摘 要: 我国2013年启动的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全力倡导“五位一体”的工作布局。“审核评估”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是建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需环节,也是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全新思路。本文借助委托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重点解读其中的审核评估及相关内容,旨在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素描。  关键词: 本科教学评估 审核评估 委托代理理论 管家理论  一、引言  我国本科教学评估
摘 要: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针对性较弱的问题,开展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学生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完善对应的专业教师队伍,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校企合作制度,增添实践课程所占教学比例,采用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正确的指
张立辰简介    张立辰 号渔人。别署渔人草庐,紫苑主人。1939年10月生,江苏沛县人。1954年至1960年于徐州三中读书,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从学于潘天寿、吴茀之、陆维钊、诸乐三、陆抑非等名师。专攻大写意花鸟画,擅兰竹及指书画,偶作山水饶有情趣。毕业后就职于文化部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东方美术
衡正安 1964年出生,江苏镇江人,毕业于山东大学,现工作于江苏省文联艺术部(负责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少年书画协会副理事长。出版《镇江古代书家研究》《衡正安书学论集》《书归何处》《书道千秋》《米芾书法全集》(故宫博物院组织编写,完成全部作品释文)、《金陵四家书法精品赏析》(主编)、《米芾研究》(合著)、《二王书法全集》
许多人都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体摄影。从鸦片战争摄影术进入中国以来算起,人体摄影在中国已经发展了百余年,但对于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来说,这还仍是一个不可轻易触及的摄影领域。以至于,一些地方景点,以人体摄影为名拉动旅游的行为还会引起社会舆论。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是细想下,又不无道理,毕竟我们从小接受的是东方式的传统保守的教育。同样来自亚洲的越南摄影师佟光钦,在他拍摄人体摄影时也遇到了譬如中国人体摄影师
摘 要: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是国家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有600多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不可避免带来各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问题。地方公安院校的法学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找寻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与发展之路,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还关系到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湖南警察学院,立足于法学专业实战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法学 人才培养
摘 要: 自文化部2010年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生产性保护以来,民间传说等口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未被纳入该体系中。其实,民间传说同样具有经济空间,生产性保护亦适用于民间传说的保护。以董永传说为例,现今对于董永傳说保护与传承大多仅从文化景观角度出发。若将董永传说与传统节日、黄梅戏等结合起来在整体性原则下进行生产性保护,则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与传承董永传说,更可以体现民间传说的经济特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