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人体里的任督两脉,凡看过武侠小说的朋友大概都不会感到陌生。尤其是影视作品中的侠客们靠武功秘籍打通了任督两脉之后,上可飞天下能入地,百病不生而又刀枪不入,很多理性的人都会觉得不可信,认为那是小说家的幻想,是文学的创作,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有人甚至不相信人体中真有所谓的“任脉”和“督脉”,“任督两脉”的名字既不是医家的说法亦非武林绝学,而是好事者的胡诌。
我因为工作的需要也接触过一些医界人士,甚至还主持过几期西医与中医的大辩论(在此请恕我的无知无礼),目睹了西医与中医之间的恩怨过节。大约自从有了西医之后,中医的地位便每况愈下、日趋衰败了。历史上,西医发端于近现代的科学思想,以具体的实践、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体系,是纯理性的产物。而中医自古便属于“巫”的范畴,“医”、“巫”本是一家,即便有几本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医书”可资借鉴,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甚而是因为太过于玄秘而成为“超理论”或“非理论”。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揶揄中医时,说:“你们总是说人体的这穴位那穴位,那么你用刀子切开穴位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还说“你们中医常说的‘火’呀‘炎’呀,这东西是哪来的,藏在哪里,是酸性还是碱性?”往往几句不疼不痒的问话,便弄得中医头昏脑胀,狼狈得无言以对。而“任督两脉”便属于这种即便拿手术刀去切,或用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去照也踪迹全无的典型例证。
其实,人类世界是划分为精神与物质两大类别的。在这两大分类中,现代“科学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对象与范围主要局限在“物质”世界里,而对于“精神”(意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或曰研究方法与手段还不太具备“科学性”。“科学研究”所特有的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归纳与推演的结合等诸手段恰恰适用于解释物质世界,而对于抽象的精神世界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也印证了中国古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古人将人类世界划分为“形而上”(不是“形而上学”)与“形而下”两大类别,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通俗的解释,就是说这个世界是由“道”与“器”两样东西组成的。“器”容易理解,大凡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质的东西便是“器”:“道”则是与“器”相对立的一种无形的纯意识形态的东西。如果这个世界的形态有高下贵贱之分,则“器”是下等级的“形而下”,“道”则是高等级的“形而上”。不幸的是,西医等“现代科学”以及其所适用的研究手段恰恰便是“器”,是一套由实践和数据组成的看得见说得清道得明的所谓的“科学体系”,自然属于“形而下”;而中医除了具有“器”的“科学”方法之外,更有一套看不见摸不着的玄之又玄的说教,正所谓“道”者也。因此从这个概念推演,西医与中医之间到底孰高孰低,还真的是说不明白。
说中医是“器”与“道”的融合,这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里早有体现。宣扬形神合一、形气合一、形神皆俱等观念在《老子》或《内经》等专著中早有记载。更有趣的是,中医理论中的心、肝、肺、脾、肾等“五脏”,除了“心”之外,其余“四脏”的文字结构皆从“月”(即“肉”)。换言之,肝、肺、脾、肾等脏器均有所属,皆为活生生的“肉体”,唯独“心”则摆脱(或曰“超脱”)了“器”的范畴,上升为“道”。由此观之,传统中医的“器”与“道”并存甚至“道”为上(形而上)“器”为下(形而下),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医理论以人为本,辩证施治,在“道”的关注度上较西医恐怕要来得厚道一些。因此,同一个病种在中医的手中可以开出截然相反的方子,而这一点在西医中则是很难做到的。
再回到开头的话题。“任督两脉”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作为人体里最重要的“奇经八脉”,任督两脉可谓人体之命脉——经千百年的人类实践,这一点已毋庸质疑!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真正能够打通“任督两脉”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即便有些人内心虔诚而又用功努力,但是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打通血脉。最难熬的是血脉要通不通之时,会有很多异常的反应,有人觉得如百蚁噬骨,有人头痛欲裂,但是这正是即将打通“任督两脉”的前兆。而“任督两脉”一旦打通,不仅舒服无比、十分地畅快,据说还能够做到百病不侵,达延年益寿之功效。事实上,在武术界里,打通“任督两脉”是一项基本的功力,属于武功里的“内功”,与太极拳、八卦掌之类具有同等功效,乃是一种养生功法,并无太多玄妙之处。而今人之所以闻之色变,实实在在是受了武侠小说的毒害。在他们的想象中,凡打通了“任督两脉”的人必是武林高手,且个个身怀绝技,能飞檐走壁,还能刀枪不入,这实在是对这种传统养生功法的莫大误解。
既然是一种养生的功法,如果抱有一颗平常之心,勤奋习之,也不在乎“打通”与否,说不定就能够收获惊喜。若不能打通“任督两脉”也不必哀天悯人,权当是进行了体育锻炼,活动活动筋骨总不至于会有什么坏处。在这个问题上,有些“非专家”自己道行浅薄,知之不明,却硬要指责别人“迷信”或“愚昧”,这才是比迷信更为可怕的一种态度!
我因为工作的需要也接触过一些医界人士,甚至还主持过几期西医与中医的大辩论(在此请恕我的无知无礼),目睹了西医与中医之间的恩怨过节。大约自从有了西医之后,中医的地位便每况愈下、日趋衰败了。历史上,西医发端于近现代的科学思想,以具体的实践、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体系,是纯理性的产物。而中医自古便属于“巫”的范畴,“医”、“巫”本是一家,即便有几本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医书”可资借鉴,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甚而是因为太过于玄秘而成为“超理论”或“非理论”。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揶揄中医时,说:“你们总是说人体的这穴位那穴位,那么你用刀子切开穴位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还说“你们中医常说的‘火’呀‘炎’呀,这东西是哪来的,藏在哪里,是酸性还是碱性?”往往几句不疼不痒的问话,便弄得中医头昏脑胀,狼狈得无言以对。而“任督两脉”便属于这种即便拿手术刀去切,或用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去照也踪迹全无的典型例证。
其实,人类世界是划分为精神与物质两大类别的。在这两大分类中,现代“科学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对象与范围主要局限在“物质”世界里,而对于“精神”(意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或曰研究方法与手段还不太具备“科学性”。“科学研究”所特有的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归纳与推演的结合等诸手段恰恰适用于解释物质世界,而对于抽象的精神世界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也印证了中国古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古人将人类世界划分为“形而上”(不是“形而上学”)与“形而下”两大类别,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通俗的解释,就是说这个世界是由“道”与“器”两样东西组成的。“器”容易理解,大凡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质的东西便是“器”:“道”则是与“器”相对立的一种无形的纯意识形态的东西。如果这个世界的形态有高下贵贱之分,则“器”是下等级的“形而下”,“道”则是高等级的“形而上”。不幸的是,西医等“现代科学”以及其所适用的研究手段恰恰便是“器”,是一套由实践和数据组成的看得见说得清道得明的所谓的“科学体系”,自然属于“形而下”;而中医除了具有“器”的“科学”方法之外,更有一套看不见摸不着的玄之又玄的说教,正所谓“道”者也。因此从这个概念推演,西医与中医之间到底孰高孰低,还真的是说不明白。
说中医是“器”与“道”的融合,这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里早有体现。宣扬形神合一、形气合一、形神皆俱等观念在《老子》或《内经》等专著中早有记载。更有趣的是,中医理论中的心、肝、肺、脾、肾等“五脏”,除了“心”之外,其余“四脏”的文字结构皆从“月”(即“肉”)。换言之,肝、肺、脾、肾等脏器均有所属,皆为活生生的“肉体”,唯独“心”则摆脱(或曰“超脱”)了“器”的范畴,上升为“道”。由此观之,传统中医的“器”与“道”并存甚至“道”为上(形而上)“器”为下(形而下),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医理论以人为本,辩证施治,在“道”的关注度上较西医恐怕要来得厚道一些。因此,同一个病种在中医的手中可以开出截然相反的方子,而这一点在西医中则是很难做到的。
再回到开头的话题。“任督两脉”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作为人体里最重要的“奇经八脉”,任督两脉可谓人体之命脉——经千百年的人类实践,这一点已毋庸质疑!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真正能够打通“任督两脉”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即便有些人内心虔诚而又用功努力,但是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打通血脉。最难熬的是血脉要通不通之时,会有很多异常的反应,有人觉得如百蚁噬骨,有人头痛欲裂,但是这正是即将打通“任督两脉”的前兆。而“任督两脉”一旦打通,不仅舒服无比、十分地畅快,据说还能够做到百病不侵,达延年益寿之功效。事实上,在武术界里,打通“任督两脉”是一项基本的功力,属于武功里的“内功”,与太极拳、八卦掌之类具有同等功效,乃是一种养生功法,并无太多玄妙之处。而今人之所以闻之色变,实实在在是受了武侠小说的毒害。在他们的想象中,凡打通了“任督两脉”的人必是武林高手,且个个身怀绝技,能飞檐走壁,还能刀枪不入,这实在是对这种传统养生功法的莫大误解。
既然是一种养生的功法,如果抱有一颗平常之心,勤奋习之,也不在乎“打通”与否,说不定就能够收获惊喜。若不能打通“任督两脉”也不必哀天悯人,权当是进行了体育锻炼,活动活动筋骨总不至于会有什么坏处。在这个问题上,有些“非专家”自己道行浅薄,知之不明,却硬要指责别人“迷信”或“愚昧”,这才是比迷信更为可怕的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