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即个人能较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并能够正常地显出个人性格的特征,而且在个人认识、行为、情绪等方面,都能基本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并有较好的个人自控能力。在个人的生活当中,能清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面对外界影响能从容应付,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我们便认为个人的心理是处于健康状态的。
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为几点:应具备较强的校园环境适应力;应能够较为充分地认识自己,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应有比较实际的生活目标;应能大体上保持良好的人格;应能扎实地学习,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经验教训中学习好;应能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等等。
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1.个人发展特点
青年学生在青春期的阶段,身体发育非常迅速,在这个时候,他们往往比较容易产生情绪的动荡,精力旺盛,不善克制,经常会冲动做事,而由于他们还未能对社会对生活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容易陷入迷茫,而短时间内又难以适应,容易产生“郁闷”情绪。在这个时期,青年学生是非常渴望能够找到可以谈心的人,但是他们又不愿意面对着长辈,包括家长、老师,因此,青年学生的烦恼,家长和老师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彼此间感情上的隔阂,也因此,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显得比较难以解决了。
2.学生家庭影响
有关教育人士指出,一些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过度呵护孩子的行为,是当前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方面。当前,独生子女逐步增多,有些家庭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地关怀,或者过度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这个行为在无形中压抑了他们孩子的个性发展,长期如此,当孩子已经到了青年时期,他们的责任感就会降低,抵抗挫折的能力也会变弱,一旦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就容易产生自卑感。也有一些家庭的父母,非但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连自身的品行也没有做好表率作用,给孩子做了反而的教育,从而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的情绪,最终的结果,便是孩子变得道德缺失,自私自利。还有各种各样的家庭背景,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在青年时期的表现。
3.学校环境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甚至在当前的学校教育里,我国的学校都是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下,学校的教育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中学过于追求升学率,职业学校片面强调考试通过率和就业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校里的学生学习和生活内容和方式单一,如果学生未能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或者找到个人的生活喜好,他们就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恐惧、乏味,甚至放弃了学业。如果学校里的老师未能正视学生这些心理情况,甚至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情况,在实际的教育中就可能出现不当的方式和方法,使不少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
4.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延伸,西方文化逐渐走人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包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等,由于青年学生对于文化的东西了解不深,缺乏辨别的能力,遇到个人喜好的东西就疯狂地追逐,疯狂地崇拜,疯狂地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这个时候,如果学校里的老师未能及时地向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利与弊,任由学生自我调整,那学生很容易陷入一种心理怪圈,不认真在学校学习,盲目地将时间、金钱耗费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一旦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就难以自拔,学校、家庭也很难将其立刻挽救过来。
5.个人心理特征影响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青年学生个人心理特征的情况,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由于青年学生的心理会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又受到本身对事情态度的影响,因此,不同性格不同特征的学生,由于成长的经历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许多案例表明,一些学生学习能力差或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低,不一定是智力或能力的问题,而是由于个人心理特征影响最终的表现和结果,例如有些学生自卑,对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就产生了恐惧感,从而影响了正常的表现。
三、心理问题短期干预方案
1.创建宽松、愉快的生活氛围
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个时期,问题学生周边的人的行为和语言,都有可能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如果家长、老师的心理状态也显得焦虑的话,就会加重问题学生的心理危机,这是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的。因此,应加强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积极因素的创建,让问题学生感觉到他周围的环境是美好的,老师和家长对他是无比关爱的,这便能给予学生一种默默的心理援助。然后,再创造机会,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各种活动,让问题学生拥有可以自由交流的对象,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和爱护,在这样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们便能逐渐恢复心理健康的状态。
2.开展团体心理干预
由于学生们都有着许多相似的或者相同的生活经历,这就决定了学生会有着许多相似的或者共同的问题,他们相互之间可以互相分享感想,也可以互相理解。因此,针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可以开展团体心理干预,让若干问题学生同时接受心理干预。
在团体心理干预中,同伴就是最好的治疗师。在学校中,团体干预是一种见效快、易接受的方式。根据问题学生不同的心理情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帮助他们自我思考和解决心理问题。对于心理特别脆弱的学生,教师可给予他们生活上的更多关心和照顾,例如可以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抛开一切的烦恼,体验游戏带给他的欢乐和愉悦,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人对他的关爱,以便逐渐地摆脱心理的阴影。有条件的话,老师还可以带学生出外游玩,例如登山、游江等等,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忘记苦恼,这样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3.脱敏疗法心理干预
对于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脱敏疗法进行心理干预系统,以求获得最快的缓解问题的效果。脱敏疗法,主要是利用肌肉在放松的状态下,去摆脱焦虑、恐怖,遏制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生理反应。脱敏疗法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想象脱敏疗法,另一种是现实脱敏疗法。第一种的想象脱敏,主要是让问题学生在封闭的房间内,通过想象来回忆当时出现焦虑的情景;而现实脱敏,就是再现出现心理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再次亲身感受到这种问题所在。这两种方法见效都比较快,但是一般情况下建议先不要采用。
4.24小时监护式心理干预
对于心理问题急性发作的,可以采取以上三种心理干预的方式。而对于一些慢性心理问题的、但一旦发生了情况又非常危险的学生,应采取24小时监护式的心理干预,以便能够及时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与行为状况。首先,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在采取治疗方案时,应及时向家长说明病情和治疗的有关情况,如果学生家长希望将学生送回家也可以,但需要和家长签订责任协议书。若家长也同意采取24小时监护式心理干预,那么学校务必安排专门的医生、学生干部分不同层次的对问题学生作24小时的监护。对于情况特别严重的,学校还应安排保卫人员进行监护。在监护期间,应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并创造宽松和舒服的环境,让问题学生在环境中逐渐恢复健康的心态。
总体来说,不管是采取以上哪一种的干预方法,都要注意减少问题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要尽量培养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分析问题学生的总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才能很好地实现短期干预。
心理健康,即个人能较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并能够正常地显出个人性格的特征,而且在个人认识、行为、情绪等方面,都能基本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并有较好的个人自控能力。在个人的生活当中,能清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面对外界影响能从容应付,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我们便认为个人的心理是处于健康状态的。
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为几点:应具备较强的校园环境适应力;应能够较为充分地认识自己,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应有比较实际的生活目标;应能大体上保持良好的人格;应能扎实地学习,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经验教训中学习好;应能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等等。
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1.个人发展特点
青年学生在青春期的阶段,身体发育非常迅速,在这个时候,他们往往比较容易产生情绪的动荡,精力旺盛,不善克制,经常会冲动做事,而由于他们还未能对社会对生活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容易陷入迷茫,而短时间内又难以适应,容易产生“郁闷”情绪。在这个时期,青年学生是非常渴望能够找到可以谈心的人,但是他们又不愿意面对着长辈,包括家长、老师,因此,青年学生的烦恼,家长和老师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彼此间感情上的隔阂,也因此,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显得比较难以解决了。
2.学生家庭影响
有关教育人士指出,一些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过度呵护孩子的行为,是当前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方面。当前,独生子女逐步增多,有些家庭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地关怀,或者过度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这个行为在无形中压抑了他们孩子的个性发展,长期如此,当孩子已经到了青年时期,他们的责任感就会降低,抵抗挫折的能力也会变弱,一旦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就容易产生自卑感。也有一些家庭的父母,非但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连自身的品行也没有做好表率作用,给孩子做了反而的教育,从而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的情绪,最终的结果,便是孩子变得道德缺失,自私自利。还有各种各样的家庭背景,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在青年时期的表现。
3.学校环境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甚至在当前的学校教育里,我国的学校都是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下,学校的教育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中学过于追求升学率,职业学校片面强调考试通过率和就业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校里的学生学习和生活内容和方式单一,如果学生未能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或者找到个人的生活喜好,他们就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恐惧、乏味,甚至放弃了学业。如果学校里的老师未能正视学生这些心理情况,甚至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情况,在实际的教育中就可能出现不当的方式和方法,使不少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
4.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延伸,西方文化逐渐走人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包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等,由于青年学生对于文化的东西了解不深,缺乏辨别的能力,遇到个人喜好的东西就疯狂地追逐,疯狂地崇拜,疯狂地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这个时候,如果学校里的老师未能及时地向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利与弊,任由学生自我调整,那学生很容易陷入一种心理怪圈,不认真在学校学习,盲目地将时间、金钱耗费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一旦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就难以自拔,学校、家庭也很难将其立刻挽救过来。
5.个人心理特征影响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青年学生个人心理特征的情况,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由于青年学生的心理会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又受到本身对事情态度的影响,因此,不同性格不同特征的学生,由于成长的经历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许多案例表明,一些学生学习能力差或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低,不一定是智力或能力的问题,而是由于个人心理特征影响最终的表现和结果,例如有些学生自卑,对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就产生了恐惧感,从而影响了正常的表现。
三、心理问题短期干预方案
1.创建宽松、愉快的生活氛围
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个时期,问题学生周边的人的行为和语言,都有可能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如果家长、老师的心理状态也显得焦虑的话,就会加重问题学生的心理危机,这是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的。因此,应加强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积极因素的创建,让问题学生感觉到他周围的环境是美好的,老师和家长对他是无比关爱的,这便能给予学生一种默默的心理援助。然后,再创造机会,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各种活动,让问题学生拥有可以自由交流的对象,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和爱护,在这样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们便能逐渐恢复心理健康的状态。
2.开展团体心理干预
由于学生们都有着许多相似的或者相同的生活经历,这就决定了学生会有着许多相似的或者共同的问题,他们相互之间可以互相分享感想,也可以互相理解。因此,针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可以开展团体心理干预,让若干问题学生同时接受心理干预。
在团体心理干预中,同伴就是最好的治疗师。在学校中,团体干预是一种见效快、易接受的方式。根据问题学生不同的心理情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帮助他们自我思考和解决心理问题。对于心理特别脆弱的学生,教师可给予他们生活上的更多关心和照顾,例如可以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抛开一切的烦恼,体验游戏带给他的欢乐和愉悦,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人对他的关爱,以便逐渐地摆脱心理的阴影。有条件的话,老师还可以带学生出外游玩,例如登山、游江等等,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忘记苦恼,这样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3.脱敏疗法心理干预
对于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脱敏疗法进行心理干预系统,以求获得最快的缓解问题的效果。脱敏疗法,主要是利用肌肉在放松的状态下,去摆脱焦虑、恐怖,遏制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生理反应。脱敏疗法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想象脱敏疗法,另一种是现实脱敏疗法。第一种的想象脱敏,主要是让问题学生在封闭的房间内,通过想象来回忆当时出现焦虑的情景;而现实脱敏,就是再现出现心理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再次亲身感受到这种问题所在。这两种方法见效都比较快,但是一般情况下建议先不要采用。
4.24小时监护式心理干预
对于心理问题急性发作的,可以采取以上三种心理干预的方式。而对于一些慢性心理问题的、但一旦发生了情况又非常危险的学生,应采取24小时监护式的心理干预,以便能够及时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与行为状况。首先,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在采取治疗方案时,应及时向家长说明病情和治疗的有关情况,如果学生家长希望将学生送回家也可以,但需要和家长签订责任协议书。若家长也同意采取24小时监护式心理干预,那么学校务必安排专门的医生、学生干部分不同层次的对问题学生作24小时的监护。对于情况特别严重的,学校还应安排保卫人员进行监护。在监护期间,应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并创造宽松和舒服的环境,让问题学生在环境中逐渐恢复健康的心态。
总体来说,不管是采取以上哪一种的干预方法,都要注意减少问题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要尽量培养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分析问题学生的总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才能很好地实现短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