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傅往往忽视了与徒弟之间的师徒关系的构建,致使出现师傅我行我素指导徒弟,徒弟毫不领情,师生关系恶劣的情况出现。构建技校正向师徒关系的要素包括情感、态度、群体影响、帮助行为等,构建技校正向师徒关系的操作方法包括等。
【关键词】师徒关系 技校背景 要素 操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203-02
作为更加重视专业技能培训,更加注重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的技校,培养的一般为步入社会就可以胜任某种职业的实用型人才,开展积极向上的师徒制教学是大势所趋。目前,经常有师傅抱怨无法顺畅地与徒弟愉快、高效、正常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教学成效不高。如何构建良好的师徒关系?本文将就师徒关系的内涵、构建良好师徒关系的要素、操作方法等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师徒双方的自我发展。
一、师徒关系内涵
因技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更加注重毕业即可真正入职,从事某种专业的职业技能工作,故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界定为职场、学校双背景。技校生有徒弟和学生双重身份。教师也有师傅和老师双重身份。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全面人才。如果教师与学生彼此无法处理好教学过程之中的师徒关系,教师强制性灌输技能知识,学生反感填鸭,之间关系越来越差,教的不想教,学的不愿学,那么只会落入无尽的教学黑洞之中,没有半点成效。所以,师徒关系在技校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以职场背景来对师徒关系作类型的阐述
2.以技校背景来对师徒关系作类型的阐述
依据组织力量是否介入来做分类,本次研究所探讨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属于正式化的师徒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是一定要成立的,每位学生都必须有教师指导其技能学习,且教师的确定,也需要学校的认可,是正规的、严格的、合理的。
依据师徒于组织中的职位关系来做分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归属为直属师徒关系。在技能学习上,教师可算是学生的直属上司。学生的技能等级需要教师的审查,学生必须达到教师的标准,况且,学生是否优秀,也是教师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对学生在技能等级上的权力很大,因此,本研究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歸属为直属师徒关系。
依据师徒的人数来做分类,由于一位教师无论课堂教学或是课后辅导,所指导的学生可能数个,也可能只有一个,所以在此分类标准的归属,需视每位教师与学生的个别情形而定。
3.对不同师徒关系的引导策略
二、构建正向师徒关系的要素
如何构建正向师徒关系呢?主要可通过情感、态度、群体影响、帮助行为四大要素来解决。以下就这四大要素分别加以叙述。
1.情感
情感是师徒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使人们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能让师徒关系变得正向和谐。让徒弟在构建师徒关系中感受到轻松、愉快、有所得,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师傅通常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是师傅要始终以情感为导向,做到积极向上,以让徒弟获得满足为己任。
二是师傅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每一次教学活动,喜欢、欣赏自己的每一个徒弟,为每个徒弟的每次进步感到高兴,无私的关心徒弟,积极关注徒弟。
三是师傅在处理师徒关系的过程中,要做到保持积极情感的稳定和持久。
四是师傅在处理师徒关系过程中,要保证情感适应相处环境,把握时机与徒弟保持适度的共情。师傅应多从徒弟的角度看待徒弟及其存在的问题,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徒弟的喜怒哀乐,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五是师傅还应适时提供职业规划以及心理社会辅导,以期让徒弟也能够有积极向上、愉悦的情感体验。
六是师傅要与徒弟交往频繁,多进行积极主动有效的交流。主动的师傅会积极参与并投入师徒关系中,很关心徒弟的状况,徒弟可以定期或随时和师傅接触。
2.态度
不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后辅导,师傅的教导态度对建立和维护正向的师徒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导态度不仅仅是单纯的方法,也是师傅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针对此要素,本文提出五种解决方法:
一是师傅在教导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的选择,要选取适于当前徒弟可接受的,材料和方式都要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师傅可采取角色扮演法吸引徒弟,改变徒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模式。师傅也可在课堂中多加注重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声音、语音语调的表达,尽可能地吸引徒弟。
二是师傅在徒弟学习的某领域能力强,威信高,徒弟很容易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去。师傅是某一领域学有专精之人,为徒弟请教专业知识领域的对象。师傅应是徒弟认真学习并最常碰面的对象,也是徒弟遇到无法处理问题时,第一个请教的人,会随着生命的不同阶段而改变,但也是徒弟倾诉各种问题的人。次级师父为在任何一领域中
三是师傅在日常交流中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平等看待徒弟,信任徒弟,无条件接纳徒弟,认真、耐心、不厌其烦的倾听徒弟的表达,让徒弟感受到温暖。
四是师傅应三思而后行,保持通过经验建立的稳定态度。
五是师傅应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严谨性。
3.群体影响
大多时候,师徒关系还是属于群体的状态之下,师傅可采取以下四种方法有效升华群体的影响,从而促进正向师徒关系的建立。
一是师傅可在群体中有效采取竞争奖惩措施,让徒弟们在群体氛围中互相影响。如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正确者,该门学科有加分奖励,有效助长了集体的竞争意识,唤醒了徒弟们之间的竞争,刺激了他们好斗的动物本能,从而提高每个徒弟的学习热情与效率。
二是师傅须在教学过程中小心法不责众的群体失控,小心群体中的徒弟个体失去自我感。如师傅的任务没有挑战性也没有吸引力,个体就会懈怠,参与度不高。 三是師傅可多采取小组化任务挑战,利用群体思维、讨论、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高个体的满足感。
四是师傅要多加强调群体的一致性,如学习的同一种专业技能。
4.帮助行为
要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去付诸行动,我们可以通过行为改变我们自己。帮助行为可有效促进正向师徒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本文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师傅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规范性、标准化准则的约束,如师傅会在课程初期提出学习要求。
二是要求师傅给予计划。如师傅会给徒弟一份固定、应施行之事项表,并依据此份工作项目表来进行。
三是师傅可对操作性技能知识的步骤进行详解,帮助徒弟独立完成任务。
四是师傅要注重比较徒弟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学习者特征进行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
五是师傅要注重为徒弟们之间树立利他主义榜样,引导他们为别人做出具体的帮助行为来促进别人的学习。利他主义在教化积极课堂行为上力量强大。如在课堂中采取“一帮一”的形式。
三、构建正向师徒关系的具体操作方法
有研究者表明,师徒关系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启蒙阶段、培养阶段、分离阶段与重新定义阶段。本研究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应当少了上述的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仅有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
学生读书,有相应的需求,教师与学生互为师徒关系的形成是学习方向的使然,即他们彼此双方的需求是一致的,都对某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期许深入探讨,有所成就。二者师徒关系确立之后,联合起来,有条不紊,积极有序的开展深入学习。学生汲取经验,促进自身成长,将师徒关系推向全新的境地,赋予师徒关系全新的内涵。
师徒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教师培养青年人才,以提高学生队伍素质为目标的管理活动,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教师以鉴定学生培养方案为基础,辅以日常监督,考核评价,支持指导等手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师徒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教与学的过程,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整个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稳步推进,扎实有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师徒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分享经验,形成共同拥有的思维模式和技术能力的过程。
教师阅历资深,经验丰富,站得高,看得远,思的深,始终站在当代尖端科学的前沿阵地上,掌握该领域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直觉,选择紧跟时代脉搏的前瞻性科研课题,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并精心指导学生。教师不仅谦虚宽容,而且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志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做到量才录用,人尽其才。做为教师,身教与言教同等重要。言行一致,做好典范。对待学生,要引导、要因材施教。
对于构建正向的师徒关系,我们提出以下操作方法:(1)师徒双方共同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2)师徒双方彼此的积极情感高投入;(3)鼓励以高技能教师人才作为学习典范;(4)问题为导向与实际操作相结合;(5)积极利用群体师徒制。
1.师徒双方共同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徒弟提出学习需求,师傅根据需求,再结合徒弟本身的学习者特征,共同制定出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师傅应让徒弟了解到,这一份学习计划是针对他们的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是最适合他们的,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是切实有用的,如此,方可有效提升徒弟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2.师徒双方彼此的积极情感高投入
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有效深化彼此的关系,师徒双方彼此高投入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教与学。
3.鼓励以高技能教师人才作为学习典范
高、精、专的技能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是很厉害的,将师傅作为徒弟学习的典范,徒弟会有强烈的自豪感,学习的热情也会高涨。
4.问题为导向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傅多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徒弟们感兴趣的问题,给徒弟们时间与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查阅资料,自我实践,解决一个个难题,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
5.积极利用群体师徒制
群体师徒制的主旨为自我规范与长期作战的精神,团队常限制成员之行为。积极利用群体师徒制的力量,引导徒弟们学习榜样,促进学习。
四、结论
构建正向的师徒关系主要有三大功能:人际网络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工具性功能。所谓人际网络功能表现为教师帮助学生在所属的学术领域建立人脉,增进联络机会;社会心理功能表现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社会心理帮助,与学生对教师及研究所学习之满意度有正向关系;工具性功能则表现为教师为学生提供学术或专业相关的帮助,增进学生对学生与教师间关系的满意度。技校师生构建正向的师徒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构建正向的师徒关系通常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师徒双方共同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师徒双方彼此的积极情感高投入,鼓励以高技能教师人才作为学习典范,问题为导向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积极利用群体师徒制。严师出高徒,名师育英才,以人为本,双方理解,构建彼此和谐的师徒关系,有利于技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Chao, G. T., Walz, P. M., & Gardner, P. D. (1992). Formal and informal mentorship: A comparison of mentoring functions and contrast with non-mentored counterparts. Personnel Psychology, 45(3), 1-16.
[2] 高美琴. 师徒间认知差异对知识移转绩效之影响:调节模式的验证. 2002
[3] Pullins, E. B., Fine, L. M., & Warren, W. L. (1996). Identifying peer mentors in the sales force: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4(2), 125-136.
作者简介:刘维超(1983-),女,湖北宜昌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硕士,从事教育技术学与网络教学研究。
【关键词】师徒关系 技校背景 要素 操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203-02
作为更加重视专业技能培训,更加注重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的技校,培养的一般为步入社会就可以胜任某种职业的实用型人才,开展积极向上的师徒制教学是大势所趋。目前,经常有师傅抱怨无法顺畅地与徒弟愉快、高效、正常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教学成效不高。如何构建良好的师徒关系?本文将就师徒关系的内涵、构建良好师徒关系的要素、操作方法等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师徒双方的自我发展。
一、师徒关系内涵
因技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更加注重毕业即可真正入职,从事某种专业的职业技能工作,故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界定为职场、学校双背景。技校生有徒弟和学生双重身份。教师也有师傅和老师双重身份。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全面人才。如果教师与学生彼此无法处理好教学过程之中的师徒关系,教师强制性灌输技能知识,学生反感填鸭,之间关系越来越差,教的不想教,学的不愿学,那么只会落入无尽的教学黑洞之中,没有半点成效。所以,师徒关系在技校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以职场背景来对师徒关系作类型的阐述
2.以技校背景来对师徒关系作类型的阐述
依据组织力量是否介入来做分类,本次研究所探讨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属于正式化的师徒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是一定要成立的,每位学生都必须有教师指导其技能学习,且教师的确定,也需要学校的认可,是正规的、严格的、合理的。
依据师徒于组织中的职位关系来做分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归属为直属师徒关系。在技能学习上,教师可算是学生的直属上司。学生的技能等级需要教师的审查,学生必须达到教师的标准,况且,学生是否优秀,也是教师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对学生在技能等级上的权力很大,因此,本研究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歸属为直属师徒关系。
依据师徒的人数来做分类,由于一位教师无论课堂教学或是课后辅导,所指导的学生可能数个,也可能只有一个,所以在此分类标准的归属,需视每位教师与学生的个别情形而定。
3.对不同师徒关系的引导策略
二、构建正向师徒关系的要素
如何构建正向师徒关系呢?主要可通过情感、态度、群体影响、帮助行为四大要素来解决。以下就这四大要素分别加以叙述。
1.情感
情感是师徒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使人们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能让师徒关系变得正向和谐。让徒弟在构建师徒关系中感受到轻松、愉快、有所得,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师傅通常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是师傅要始终以情感为导向,做到积极向上,以让徒弟获得满足为己任。
二是师傅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每一次教学活动,喜欢、欣赏自己的每一个徒弟,为每个徒弟的每次进步感到高兴,无私的关心徒弟,积极关注徒弟。
三是师傅在处理师徒关系的过程中,要做到保持积极情感的稳定和持久。
四是师傅在处理师徒关系过程中,要保证情感适应相处环境,把握时机与徒弟保持适度的共情。师傅应多从徒弟的角度看待徒弟及其存在的问题,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徒弟的喜怒哀乐,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五是师傅还应适时提供职业规划以及心理社会辅导,以期让徒弟也能够有积极向上、愉悦的情感体验。
六是师傅要与徒弟交往频繁,多进行积极主动有效的交流。主动的师傅会积极参与并投入师徒关系中,很关心徒弟的状况,徒弟可以定期或随时和师傅接触。
2.态度
不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后辅导,师傅的教导态度对建立和维护正向的师徒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导态度不仅仅是单纯的方法,也是师傅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针对此要素,本文提出五种解决方法:
一是师傅在教导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的选择,要选取适于当前徒弟可接受的,材料和方式都要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师傅可采取角色扮演法吸引徒弟,改变徒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模式。师傅也可在课堂中多加注重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声音、语音语调的表达,尽可能地吸引徒弟。
二是师傅在徒弟学习的某领域能力强,威信高,徒弟很容易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去。师傅是某一领域学有专精之人,为徒弟请教专业知识领域的对象。师傅应是徒弟认真学习并最常碰面的对象,也是徒弟遇到无法处理问题时,第一个请教的人,会随着生命的不同阶段而改变,但也是徒弟倾诉各种问题的人。次级师父为在任何一领域中
三是师傅在日常交流中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平等看待徒弟,信任徒弟,无条件接纳徒弟,认真、耐心、不厌其烦的倾听徒弟的表达,让徒弟感受到温暖。
四是师傅应三思而后行,保持通过经验建立的稳定态度。
五是师傅应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严谨性。
3.群体影响
大多时候,师徒关系还是属于群体的状态之下,师傅可采取以下四种方法有效升华群体的影响,从而促进正向师徒关系的建立。
一是师傅可在群体中有效采取竞争奖惩措施,让徒弟们在群体氛围中互相影响。如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正确者,该门学科有加分奖励,有效助长了集体的竞争意识,唤醒了徒弟们之间的竞争,刺激了他们好斗的动物本能,从而提高每个徒弟的学习热情与效率。
二是师傅须在教学过程中小心法不责众的群体失控,小心群体中的徒弟个体失去自我感。如师傅的任务没有挑战性也没有吸引力,个体就会懈怠,参与度不高。 三是師傅可多采取小组化任务挑战,利用群体思维、讨论、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高个体的满足感。
四是师傅要多加强调群体的一致性,如学习的同一种专业技能。
4.帮助行为
要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去付诸行动,我们可以通过行为改变我们自己。帮助行为可有效促进正向师徒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本文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师傅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规范性、标准化准则的约束,如师傅会在课程初期提出学习要求。
二是要求师傅给予计划。如师傅会给徒弟一份固定、应施行之事项表,并依据此份工作项目表来进行。
三是师傅可对操作性技能知识的步骤进行详解,帮助徒弟独立完成任务。
四是师傅要注重比较徒弟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学习者特征进行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
五是师傅要注重为徒弟们之间树立利他主义榜样,引导他们为别人做出具体的帮助行为来促进别人的学习。利他主义在教化积极课堂行为上力量强大。如在课堂中采取“一帮一”的形式。
三、构建正向师徒关系的具体操作方法
有研究者表明,师徒关系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启蒙阶段、培养阶段、分离阶段与重新定义阶段。本研究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应当少了上述的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仅有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
学生读书,有相应的需求,教师与学生互为师徒关系的形成是学习方向的使然,即他们彼此双方的需求是一致的,都对某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期许深入探讨,有所成就。二者师徒关系确立之后,联合起来,有条不紊,积极有序的开展深入学习。学生汲取经验,促进自身成长,将师徒关系推向全新的境地,赋予师徒关系全新的内涵。
师徒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教师培养青年人才,以提高学生队伍素质为目标的管理活动,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教师以鉴定学生培养方案为基础,辅以日常监督,考核评价,支持指导等手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师徒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教与学的过程,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整个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稳步推进,扎实有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师徒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分享经验,形成共同拥有的思维模式和技术能力的过程。
教师阅历资深,经验丰富,站得高,看得远,思的深,始终站在当代尖端科学的前沿阵地上,掌握该领域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直觉,选择紧跟时代脉搏的前瞻性科研课题,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并精心指导学生。教师不仅谦虚宽容,而且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志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做到量才录用,人尽其才。做为教师,身教与言教同等重要。言行一致,做好典范。对待学生,要引导、要因材施教。
对于构建正向的师徒关系,我们提出以下操作方法:(1)师徒双方共同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2)师徒双方彼此的积极情感高投入;(3)鼓励以高技能教师人才作为学习典范;(4)问题为导向与实际操作相结合;(5)积极利用群体师徒制。
1.师徒双方共同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徒弟提出学习需求,师傅根据需求,再结合徒弟本身的学习者特征,共同制定出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师傅应让徒弟了解到,这一份学习计划是针对他们的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是最适合他们的,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是切实有用的,如此,方可有效提升徒弟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2.师徒双方彼此的积极情感高投入
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有效深化彼此的关系,师徒双方彼此高投入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教与学。
3.鼓励以高技能教师人才作为学习典范
高、精、专的技能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是很厉害的,将师傅作为徒弟学习的典范,徒弟会有强烈的自豪感,学习的热情也会高涨。
4.问题为导向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傅多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徒弟们感兴趣的问题,给徒弟们时间与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查阅资料,自我实践,解决一个个难题,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
5.积极利用群体师徒制
群体师徒制的主旨为自我规范与长期作战的精神,团队常限制成员之行为。积极利用群体师徒制的力量,引导徒弟们学习榜样,促进学习。
四、结论
构建正向的师徒关系主要有三大功能:人际网络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工具性功能。所谓人际网络功能表现为教师帮助学生在所属的学术领域建立人脉,增进联络机会;社会心理功能表现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社会心理帮助,与学生对教师及研究所学习之满意度有正向关系;工具性功能则表现为教师为学生提供学术或专业相关的帮助,增进学生对学生与教师间关系的满意度。技校师生构建正向的师徒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构建正向的师徒关系通常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师徒双方共同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师徒双方彼此的积极情感高投入,鼓励以高技能教师人才作为学习典范,问题为导向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积极利用群体师徒制。严师出高徒,名师育英才,以人为本,双方理解,构建彼此和谐的师徒关系,有利于技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Chao, G. T., Walz, P. M., & Gardner, P. D. (1992). Formal and informal mentorship: A comparison of mentoring functions and contrast with non-mentored counterparts. Personnel Psychology, 45(3), 1-16.
[2] 高美琴. 师徒间认知差异对知识移转绩效之影响:调节模式的验证. 2002
[3] Pullins, E. B., Fine, L. M., & Warren, W. L. (1996). Identifying peer mentors in the sales force: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4(2), 125-136.
作者简介:刘维超(1983-),女,湖北宜昌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硕士,从事教育技术学与网络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