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中学学生的特殊性,特别是各类“问题学生”的存在,增加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难度。本文从全面了解学生、真情关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言行引导学生、活动激励学生、有效帮扶学生六个方面,就中职校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帮扶工作阐述了看法。
关键词: 中职校 问题学生 教育帮扶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及其影响
什么样的学生是“问题学生”?孤儿、单亲家庭学生是不是“问题学生”?性格孤僻、思维异常的学生算不算“问题学生”?经济困难、残疾的学生能不能归属“问题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问题,如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家庭优越的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能比较弱。不能把自身存在发展上的不足与遇到暂时困难的学生叫做“问题学生”,所说的“问题学生”是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讲的。所以,本文研究的“问题学生”是指因家庭、性格、思想、心理、学习等原因而影响班级管理的学生,如单亲家庭的学生、无父无母的学生、性格怪异的学生、奇思异想的学生、具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习后进生等。因为这些学生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经历,形成与众不同的动机、思想、心理、性格等,在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中不能正确理解他人、不能正确交往、不能恰当处理共同利益,常常给班级管理带来障碍,影响班级的进步与发展。
二、教育、帮扶“问题学生”的有效措施
(一)全面了解学生
通过观察、谈话、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生的成长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班主任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研究他们的心理、个性特点及形成原因,才能因材施教,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同时,全面了解学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班主任的教育威信,为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帮扶扫除障碍。全面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两个方面,就学生个体而言,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方方面面的情况。如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状况、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包括学业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等;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等;以往表现,包括在家、在校、在社会上的表现;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交友情况、经常涉足的场所等;家庭情况,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是否健全、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等;学生的求学动机及对学校生活的适应状况。就学生群体而言,主要包括班级学生全体、男生群体、女生群体、非正式群体,以及以另外特定标准划分出来的群体类型,如后进生群体、特殊家庭群体、心理问题群体、学业不良群体、品行不良群体等。通过了解学生群体,使班主任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班集体所处的发展层次、班级传统、班风状况、整体师生关系、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和比例等。
(二)真情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于优等学生来说,其身上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缺点,而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其身上肯定也会有亮点和可爱之处。对于“问题学生”身上的亮点,班主任更应该善于发现,深入挖掘,及时肯定,恰当评价,以促使“问题学生”重拾自信,逐渐转化。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深入学生,融入学生,真心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子女或者弟妹。职中学生大多数还未成年,心智不成熟,有的学生第一次离开家门,生活自理能力欠缺。这就需要班主任时刻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通过聊天、座谈、家访,多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各种困惑,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正视学生的学业现状,因材施教,适当提出要求,科学予以指导。班主任还要深刻理解、正确把握“爱”的内涵,要明确教师对学生的爱,既不同于母爱中的溺爱,又不是单纯的情感作用,而是通过理性培养起来的一种普遍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教育之爱。对于“问题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对学生坦诚交流、实话相告,指出危害,提出要求,适时、严肃、妥善处理。这样就会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教育是“严而不苛,爱而不偏”,是一种充满理性精神的教育大爱。
(三)尊重、理解学生
人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问题学生”也具有获得尊重的需要。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育人的过程中应摒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与学生平等交往,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欣赏他们成长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问题学生”不断转化,才能使他们有尊严地成长。只有尊重学生,班主任才能走进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使学生愿意聆听自己的教诲。尊重“问题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光明,产生温暖;促使学生在这种持久的光明与温暖中发生变化。教育、帮扶问题学生时,班主任不应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要说过头话,不能侮辱人格、侵犯人权。对“问题学生”说话要讲究方式,对其评价要客观、公允,对其的批评要裹上“糖衣”,对其表扬要提出适当要求。同时,班主任应允许“问题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在学生的辩解中以坦诚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错误行为的性质、危害,从而找出“病灶”,挖出“病根”,廓清认识,指明方向。
(四)言行引导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科任教师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其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时刻都对学生有渐染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在与学生接触中,应衣着美观、整洁、大方,言语文明、举止得体。在与学生相遇时,要向学生问好或及时回应学生的问好,在学生面前不吸烟、不酗酒,不胡侃乱拉,上课时不带手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其给学生留下的应该是为师的风范、做人的信用,以及传道授业的水平。班主任应当时刻注意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用符合教师道德的行为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无形熏陶下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五)活动激励学生
“问题学生”有既有的思想观念,受到不良性格与习惯的制约,仅仅依靠教师喋喋不休的说教是很难对他们形成“杀伤力”的。班主任要对学生做好教育帮扶工作,必须转变“老生常谈”的工作思路,应当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以一定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感悟,在活动的锻炼中提升思想境界。如通过各种才艺展示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激发上进;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阳光个性,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精诚团结、相互协作的竞争意识;通过文明学生评选、内务评比、小组学科竞赛等活动,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安全知识竞赛抢答、消防逃生演练、观看安全教育图片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等。总之,只有将对学生的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中,教育的影响作用才可能是深远的、持久的。
(六)有效帮扶学生
教育往往是苍白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许多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思想与心理,是因为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比如有些学生宁愿孤独,也不愿意融入群体,可能他们遭遇到亲人的丢弃与朋友的背叛;有些学生认为地方政府就是纯粹的土匪与无赖,因为地方政府以各种借口低价强征他们赖以生存的两亩薄田;有些学生陷入极度的自卑之中,因为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失败。所以对于“问题学生”,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可能收到多大的成效的,关键主要在于实实在在的帮扶。对于单亲家庭与无父无母的学生,要真心关爱他们,处处给他们以温暖,在他们生日的时候,给他们过一个“生日Party”,用大家温暖的爱意与蜡烛的光芒驱散他们心中家庭带来的寒冷与阴影。对于性格偏激的学生,帮助他们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实践,让他们在社会实践课或教学实践课中真正体验“业务销售的成果”、“社会任务的成效”,让他们意识到不良性格既能导致一件事情的失败,又能让他们的一生始终处于失败之中。对于具有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让他们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以健康、阳光的心情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关键词: 中职校 问题学生 教育帮扶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及其影响
什么样的学生是“问题学生”?孤儿、单亲家庭学生是不是“问题学生”?性格孤僻、思维异常的学生算不算“问题学生”?经济困难、残疾的学生能不能归属“问题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问题,如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家庭优越的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能比较弱。不能把自身存在发展上的不足与遇到暂时困难的学生叫做“问题学生”,所说的“问题学生”是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讲的。所以,本文研究的“问题学生”是指因家庭、性格、思想、心理、学习等原因而影响班级管理的学生,如单亲家庭的学生、无父无母的学生、性格怪异的学生、奇思异想的学生、具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习后进生等。因为这些学生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经历,形成与众不同的动机、思想、心理、性格等,在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中不能正确理解他人、不能正确交往、不能恰当处理共同利益,常常给班级管理带来障碍,影响班级的进步与发展。
二、教育、帮扶“问题学生”的有效措施
(一)全面了解学生
通过观察、谈话、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生的成长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班主任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研究他们的心理、个性特点及形成原因,才能因材施教,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同时,全面了解学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班主任的教育威信,为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帮扶扫除障碍。全面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两个方面,就学生个体而言,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方方面面的情况。如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状况、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包括学业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等;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等;以往表现,包括在家、在校、在社会上的表现;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交友情况、经常涉足的场所等;家庭情况,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是否健全、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等;学生的求学动机及对学校生活的适应状况。就学生群体而言,主要包括班级学生全体、男生群体、女生群体、非正式群体,以及以另外特定标准划分出来的群体类型,如后进生群体、特殊家庭群体、心理问题群体、学业不良群体、品行不良群体等。通过了解学生群体,使班主任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班集体所处的发展层次、班级传统、班风状况、整体师生关系、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和比例等。
(二)真情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于优等学生来说,其身上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缺点,而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其身上肯定也会有亮点和可爱之处。对于“问题学生”身上的亮点,班主任更应该善于发现,深入挖掘,及时肯定,恰当评价,以促使“问题学生”重拾自信,逐渐转化。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深入学生,融入学生,真心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子女或者弟妹。职中学生大多数还未成年,心智不成熟,有的学生第一次离开家门,生活自理能力欠缺。这就需要班主任时刻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通过聊天、座谈、家访,多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各种困惑,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正视学生的学业现状,因材施教,适当提出要求,科学予以指导。班主任还要深刻理解、正确把握“爱”的内涵,要明确教师对学生的爱,既不同于母爱中的溺爱,又不是单纯的情感作用,而是通过理性培养起来的一种普遍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教育之爱。对于“问题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对学生坦诚交流、实话相告,指出危害,提出要求,适时、严肃、妥善处理。这样就会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教育是“严而不苛,爱而不偏”,是一种充满理性精神的教育大爱。
(三)尊重、理解学生
人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问题学生”也具有获得尊重的需要。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育人的过程中应摒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与学生平等交往,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欣赏他们成长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问题学生”不断转化,才能使他们有尊严地成长。只有尊重学生,班主任才能走进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使学生愿意聆听自己的教诲。尊重“问题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光明,产生温暖;促使学生在这种持久的光明与温暖中发生变化。教育、帮扶问题学生时,班主任不应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要说过头话,不能侮辱人格、侵犯人权。对“问题学生”说话要讲究方式,对其评价要客观、公允,对其的批评要裹上“糖衣”,对其表扬要提出适当要求。同时,班主任应允许“问题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在学生的辩解中以坦诚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错误行为的性质、危害,从而找出“病灶”,挖出“病根”,廓清认识,指明方向。
(四)言行引导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科任教师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其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时刻都对学生有渐染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在与学生接触中,应衣着美观、整洁、大方,言语文明、举止得体。在与学生相遇时,要向学生问好或及时回应学生的问好,在学生面前不吸烟、不酗酒,不胡侃乱拉,上课时不带手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其给学生留下的应该是为师的风范、做人的信用,以及传道授业的水平。班主任应当时刻注意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用符合教师道德的行为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无形熏陶下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五)活动激励学生
“问题学生”有既有的思想观念,受到不良性格与习惯的制约,仅仅依靠教师喋喋不休的说教是很难对他们形成“杀伤力”的。班主任要对学生做好教育帮扶工作,必须转变“老生常谈”的工作思路,应当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以一定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感悟,在活动的锻炼中提升思想境界。如通过各种才艺展示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激发上进;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阳光个性,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精诚团结、相互协作的竞争意识;通过文明学生评选、内务评比、小组学科竞赛等活动,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安全知识竞赛抢答、消防逃生演练、观看安全教育图片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等。总之,只有将对学生的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中,教育的影响作用才可能是深远的、持久的。
(六)有效帮扶学生
教育往往是苍白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许多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思想与心理,是因为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比如有些学生宁愿孤独,也不愿意融入群体,可能他们遭遇到亲人的丢弃与朋友的背叛;有些学生认为地方政府就是纯粹的土匪与无赖,因为地方政府以各种借口低价强征他们赖以生存的两亩薄田;有些学生陷入极度的自卑之中,因为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失败。所以对于“问题学生”,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可能收到多大的成效的,关键主要在于实实在在的帮扶。对于单亲家庭与无父无母的学生,要真心关爱他们,处处给他们以温暖,在他们生日的时候,给他们过一个“生日Party”,用大家温暖的爱意与蜡烛的光芒驱散他们心中家庭带来的寒冷与阴影。对于性格偏激的学生,帮助他们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实践,让他们在社会实践课或教学实践课中真正体验“业务销售的成果”、“社会任务的成效”,让他们意识到不良性格既能导致一件事情的失败,又能让他们的一生始终处于失败之中。对于具有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让他们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以健康、阳光的心情面对生活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