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研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已成为时代对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而学校教研组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研究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的教学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堂教学;课题研究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员”的教研新理念,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研气氛的形成,到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师生素质的提高,校本教研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研有效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有制度来保障顺利实施,即构建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首先,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组织领导,保證校本教研组织到位,学校要建立强有力的校本教研指导小组,负责教研立项、评估和指导。其次,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实现校本教研工作到位。为了充分利用精神和物质的激励因素,学校可以制定对于教师的优惠政策,并把教育科研成果列入教师考核中,为教师校本教研提供动力保障。
二、发挥骨干示范引领,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坚持教研活动,提高综合能力。在教研的安排上,我校一直坚持每周一次的学科教研活动,分科组进行。在教研的时间上,相应的学科的教研时间教师都是空堂,保证教研活动有序进行。在教研的内容上,我校实施专题式教研,绝无漫无目的,杜绝内容空泛,做到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拓宽教育渠道,引领专业成长。为加强学校教研团队的专业成长过程,我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保障校本教研的高质开展下,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网络研修活动和省、市、县、镇举办的教师培训项目;鼓励教师在校园网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形成“外派学习经常化”。
其中,“外派学习经常化”成为教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高效途径。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带回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克隆课”和“创新课”就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这里的“克隆课”不是传统的“拿来主义”,它是根据班级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师自身特点考虑的“克隆”。
正是这种考虑实际情况,参考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课堂教学,“创新课”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团队发展的载体。这种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且实现了知识、能力、气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种课堂教学给教师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有序开展教研活动,落实课堂教育教学
1.抓好讲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流程的常规管理
我们根据“目标导向—专业引领—指导实施—交流探究—生成细化—总结提升”的流程,构建由“学校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教导(教研室)主任具体抓—教研组长直接抓—学科骨干带头抓”的校本教研网络。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严格按“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延伸”的教研流程运作。授课教师精心准备,听课老师有备而来,共同营造愉悦的教研氛围,一同共享教研的宝贵资源。
2.多元拓展教研平台,拓展教研活动途径
为使教研活动更广泛地渗透于学校活动,使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实现短、平、快,我们积极倡导尝试一种新的教研形式——茶桌教研。上好课,放下书本,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就是我们的即时教研活动。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很具生命力。
四、落实教研考评,做到精细管理
对于常规的落实,我校高度重视,成立了检查考评小组,严格按照量化表考评打分,保证我校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对每月常规检查表现优秀的教师提出表扬,检查不合格的教师提出批评并要求及时改正。我们坚持做到用常规规范教师平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常规指导教师平时的各项工作。
五、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问题教学以崭新面貌进入了新课程,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问题的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具有情景性,信息量大,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伙伴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成就,体验成功,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从本校实际出发,领导率先垂范,强化师德、科研素质,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育教学、教研同步开展,为教育教学科研化形成了良性的格局,使学校在科研中加快发展,努力创办一流学校,全面培养合格人才,为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再创辉煌、再上新高。
参考文献:
杜丽霞.追求有效的校本教研[J].教育,2010(5).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堂教学;课题研究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员”的教研新理念,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研气氛的形成,到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师生素质的提高,校本教研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研有效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有制度来保障顺利实施,即构建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首先,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组织领导,保證校本教研组织到位,学校要建立强有力的校本教研指导小组,负责教研立项、评估和指导。其次,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实现校本教研工作到位。为了充分利用精神和物质的激励因素,学校可以制定对于教师的优惠政策,并把教育科研成果列入教师考核中,为教师校本教研提供动力保障。
二、发挥骨干示范引领,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坚持教研活动,提高综合能力。在教研的安排上,我校一直坚持每周一次的学科教研活动,分科组进行。在教研的时间上,相应的学科的教研时间教师都是空堂,保证教研活动有序进行。在教研的内容上,我校实施专题式教研,绝无漫无目的,杜绝内容空泛,做到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拓宽教育渠道,引领专业成长。为加强学校教研团队的专业成长过程,我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保障校本教研的高质开展下,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网络研修活动和省、市、县、镇举办的教师培训项目;鼓励教师在校园网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形成“外派学习经常化”。
其中,“外派学习经常化”成为教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高效途径。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带回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克隆课”和“创新课”就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这里的“克隆课”不是传统的“拿来主义”,它是根据班级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师自身特点考虑的“克隆”。
正是这种考虑实际情况,参考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课堂教学,“创新课”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团队发展的载体。这种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且实现了知识、能力、气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种课堂教学给教师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有序开展教研活动,落实课堂教育教学
1.抓好讲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流程的常规管理
我们根据“目标导向—专业引领—指导实施—交流探究—生成细化—总结提升”的流程,构建由“学校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教导(教研室)主任具体抓—教研组长直接抓—学科骨干带头抓”的校本教研网络。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严格按“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延伸”的教研流程运作。授课教师精心准备,听课老师有备而来,共同营造愉悦的教研氛围,一同共享教研的宝贵资源。
2.多元拓展教研平台,拓展教研活动途径
为使教研活动更广泛地渗透于学校活动,使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实现短、平、快,我们积极倡导尝试一种新的教研形式——茶桌教研。上好课,放下书本,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就是我们的即时教研活动。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很具生命力。
四、落实教研考评,做到精细管理
对于常规的落实,我校高度重视,成立了检查考评小组,严格按照量化表考评打分,保证我校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对每月常规检查表现优秀的教师提出表扬,检查不合格的教师提出批评并要求及时改正。我们坚持做到用常规规范教师平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常规指导教师平时的各项工作。
五、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问题教学以崭新面貌进入了新课程,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问题的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具有情景性,信息量大,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伙伴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成就,体验成功,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从本校实际出发,领导率先垂范,强化师德、科研素质,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育教学、教研同步开展,为教育教学科研化形成了良性的格局,使学校在科研中加快发展,努力创办一流学校,全面培养合格人才,为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再创辉煌、再上新高。
参考文献:
杜丽霞.追求有效的校本教研[J].教育,2010(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