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雁门大道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分析,讨论在忻州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现有技术水平下如何更好的进行道路绿化设计。特别是生态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关键词:道路绿化;雁门大道
Abstract:ByanalysingYan’menRoadgreeninglandscapedesignandcomparingsummergreeningeffectwithwintergreeningeffect,theessaymainlydiscusseshowtobettertheroadgreendesignwiththeclimateconditionsandcurrenttechnologyofXinzhou.Intheessay,thecombinationofecologyandarteffectisgivenmoreatention.
Keywords:Yan’menRoad,greeningdesignofplantcommunities
项目背景:
忻州市为山西省北部的地级市,虽自古为边塞重镇,但是城市发展缓慢,整体规划不够,道路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主,种植树木以柳树、槐树、松树北方常见树种为主,从2008年开始才对城市进行了北扩发展,对原有道路树种进行了翻新和引进,2012年开始城市“七四五一工程”建设,其中七条路最引人关注,只有路修通了其它产业才能跟进发展,其中雁门大道是最宽最长的一条路,绿化面积也最大。增加了白蜡、银杏、山楂等新的树种。绿化形式在当地也是第一次出现。
雁门大道原名城北大街,为东西向,自东向西分别于南北向的云中路、新建路、七一路、幕山路、牧马路相交,在市区与开发区之间,联通全部主要干道,全长4078米,,红线宽70米,绿线宽100米,中央隔离带8米,机动车双向十车道,两侧1.5米宽的机非隔离带和人行道道外侧3.5米的绿化带。道路两边主要以高档小区、商业区为主,最西面与高铁站相接,但西路段两边的大部分地方未开发为空地。
1.设计总体分析
从整体设计上讲雁门大道从种植形式上,艺术形态上,美化程度上都比之前的道路绿化好,不只是一种树种的单一排列种植,植物的造型不再是单一的向上,颜色上不仅限于绿色,花卉的选择上有了新的品种,路口交叉處的绿化带不是单一树种的延续,而是设计了小广场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代感十足。但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在树种的选择上没有很好的考虑成活率;在植物的冠幅设计的美观程度上变化不够丰富,地形竖向上没有变化,地面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堆土起伏;自然群落感觉不明显;在绿化带上落叶树多,常绿树少;花卉种植的人工成本较高。
道路采用一种行道树“国槐”统一整体性强,与两边的小区、商铺呼应形成自然的街景,十字路口四角的小广场给人活动、休息提供方便也形成小的植物环境,中央隔离带空间变化多给开车经过的人在视觉上有不断的新鲜感,缓解视觉疲劳,两边的绿化带层次感强起到了隔风遮阳的作用,树种上引入自然山林树种,本地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使人们有回归田园的感觉。树干的形状和颜色层次感强(红瑞木、高杆金叶榆、山楂),变化中体现美感,花卉的季节性较强,以春季为主(丁香、榆叶梅、碧桃、海棠),夏秋次之(八宝景天、金娃娃萱草),冬季无花。中央隔离带分三段有不同的树种和种植形式变化,形成不同的林缘线,在空间上有疏密的变化,使两边的车辆在行驶互相不影响,即看不到对方,又不感觉封闭。在交叉口处设计种植了低矮的、间隔距离较大的灌木方便观察路口情况。绿化带的种植在空间上呈现阶梯状,平面上看呈现带状和波浪形,几何美感十足。经济性上全路段树种多为耐寒耐旱、抗盐碱地植物,适宜在大风少雨的本地种植,成活率较高,栽植成本低。但树龄较高的乔木银杏价格较高,成活率较低;绿篱种植过冬困难要进行两到三年的补栽才能成行,有部分死亡的现象。
2.对中央隔离带、分隔带、绿化带的分析
2.1中央隔离带
雁门大道的中央隔离带宽6米共分了三个风景段。设计上主要采用人工植物群落景观模拟,以形成整齐、林缘线丰富的带状植物群落组团。既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又突显人工植物群的生态美和艺术美。采用树阵与几何形地被的规则式种植形式,在乔木之间种植灌木树阵与地被,对称种植,形成波浪线的节奏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自然式栽植的人工植物群落的单调性。使得全段在变化中有统一,节奏中有秩序。地被依据构图法则,形成梯形和三角形的种植群。各个景观段落景象不同,风格相似,使得整条道路景观既统一又协调。
2.1.1云中路——七一路、幕山路——牧马路为一种风景段
树种依次是:金叶榆+碧桃+松树+西府海棠、白蜡(地被为八宝景天)+榆叶梅、西府海棠
榆叶梅+松树+红宝石海棠+银杏+红宝石海棠间隔种植金娃娃萱草+松树
种植方式单树种等边三角形栽植多树种兼植地被为草坪和金娃娃萱草
2.1.2七一路——建设路
树种依次是榆叶梅(路口)+西府海棠(地被为八宝景天)+国槐+松树+国槐+西府海棠(地被为八宝景天)+榆叶梅+国槐+银杏+国槐+西府海棠(地被为八宝景天)+松树+榆叶梅(路口)
种植方式单树种丛植多树种兼植地被为草坪和八宝景天
2.1.3建设路——幕山路
树种依次是榆叶梅(路口)+松树+白蜡(间隔之间种植火炬松)+金叶榆+红宝石海棠(地被八宝景天)+松树+榆叶梅(路口)
种植方式单树种等边三角形栽植多树种兼植地被为草坪和金娃娃萱草
2.2绿化带
营造复层混交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空间层次感非常强,由外向内依次变矮,从平面上看乔木和高灌木带植,矮灌木呈现波纹状,花坛为半圆型,形式感强,构成元素有线有面。人们走在街道的两边可以观赏到独特的植物配置。
最外端采用高大的银杏和油松间隔列植,挨着是高杆金叶榆、西府海棠间隔列植,接着是丁香,女贞,花坛为金娃娃萱草和八宝景天。
2.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绿离
宽1.5米种植国槐、油松兼植成列,水蜡为绿篱,植物排列方式有些单一,但我个人认为乔木不合理,与绿篱的高低差距太大,构图不协调。应该加植一些灌木这样隔离作用会好一些。
3.路口小广场的设计以及配套设施
雁门大道不同于以前的道路绿化设计还表现在在道路交叉的路口处,四个角上到有70平米的小广场设计,每一个广场都不同,但都有一片开阔的小区域可以供大家跳广场舞,还有设置供人们休息的长椅,这样在附近小区的人们或者在道路行走的人可以休息,以高大的行道树为背景,配以修见过的造型舒展的松树加上大块的黄河滩石,开花结果的山楂,有丛植的,有不同树种双行交错植的,在树下还配了黄光与绿光的射灯在晚上照射在树木上会产生美丽的灯光效果。
4.结语
在雁门大道的植物配植中将本地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共生的植物布局应用的很巧妙,植物的成活率较高,白蜡、灌木应用为主,春季鲜花盛开,新绿初绽,夏季浓郁葱茏,秋季秋叶斑斓,冬季枝桠冬态。在现有道路绿化中,具有代表性,但也存在造景艺术性上的变化少,种植方式单一,人工痕迹明显,自然群落感觉不足,在不断的城市发展中道路绿化逐渐追求自然的感觉,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寻求最科学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忻州城市规划方案,
[2]园林艺术,过元炳,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版(1996年5月)
[3]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陈战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8年4月1日)
作者简介:
武哲,(1983——),女,山西忻州人,本科学历,忻州市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广告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
关键词:道路绿化;雁门大道
Abstract:ByanalysingYan’menRoadgreeninglandscapedesignandcomparingsummergreeningeffectwithwintergreeningeffect,theessaymainlydiscusseshowtobettertheroadgreendesignwiththeclimateconditionsandcurrenttechnologyofXinzhou.Intheessay,thecombinationofecologyandarteffectisgivenmoreatention.
Keywords:Yan’menRoad,greeningdesignofplantcommunities
项目背景:
忻州市为山西省北部的地级市,虽自古为边塞重镇,但是城市发展缓慢,整体规划不够,道路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主,种植树木以柳树、槐树、松树北方常见树种为主,从2008年开始才对城市进行了北扩发展,对原有道路树种进行了翻新和引进,2012年开始城市“七四五一工程”建设,其中七条路最引人关注,只有路修通了其它产业才能跟进发展,其中雁门大道是最宽最长的一条路,绿化面积也最大。增加了白蜡、银杏、山楂等新的树种。绿化形式在当地也是第一次出现。
雁门大道原名城北大街,为东西向,自东向西分别于南北向的云中路、新建路、七一路、幕山路、牧马路相交,在市区与开发区之间,联通全部主要干道,全长4078米,,红线宽70米,绿线宽100米,中央隔离带8米,机动车双向十车道,两侧1.5米宽的机非隔离带和人行道道外侧3.5米的绿化带。道路两边主要以高档小区、商业区为主,最西面与高铁站相接,但西路段两边的大部分地方未开发为空地。
1.设计总体分析
从整体设计上讲雁门大道从种植形式上,艺术形态上,美化程度上都比之前的道路绿化好,不只是一种树种的单一排列种植,植物的造型不再是单一的向上,颜色上不仅限于绿色,花卉的选择上有了新的品种,路口交叉處的绿化带不是单一树种的延续,而是设计了小广场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代感十足。但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在树种的选择上没有很好的考虑成活率;在植物的冠幅设计的美观程度上变化不够丰富,地形竖向上没有变化,地面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堆土起伏;自然群落感觉不明显;在绿化带上落叶树多,常绿树少;花卉种植的人工成本较高。
道路采用一种行道树“国槐”统一整体性强,与两边的小区、商铺呼应形成自然的街景,十字路口四角的小广场给人活动、休息提供方便也形成小的植物环境,中央隔离带空间变化多给开车经过的人在视觉上有不断的新鲜感,缓解视觉疲劳,两边的绿化带层次感强起到了隔风遮阳的作用,树种上引入自然山林树种,本地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使人们有回归田园的感觉。树干的形状和颜色层次感强(红瑞木、高杆金叶榆、山楂),变化中体现美感,花卉的季节性较强,以春季为主(丁香、榆叶梅、碧桃、海棠),夏秋次之(八宝景天、金娃娃萱草),冬季无花。中央隔离带分三段有不同的树种和种植形式变化,形成不同的林缘线,在空间上有疏密的变化,使两边的车辆在行驶互相不影响,即看不到对方,又不感觉封闭。在交叉口处设计种植了低矮的、间隔距离较大的灌木方便观察路口情况。绿化带的种植在空间上呈现阶梯状,平面上看呈现带状和波浪形,几何美感十足。经济性上全路段树种多为耐寒耐旱、抗盐碱地植物,适宜在大风少雨的本地种植,成活率较高,栽植成本低。但树龄较高的乔木银杏价格较高,成活率较低;绿篱种植过冬困难要进行两到三年的补栽才能成行,有部分死亡的现象。
2.对中央隔离带、分隔带、绿化带的分析
2.1中央隔离带
雁门大道的中央隔离带宽6米共分了三个风景段。设计上主要采用人工植物群落景观模拟,以形成整齐、林缘线丰富的带状植物群落组团。既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又突显人工植物群的生态美和艺术美。采用树阵与几何形地被的规则式种植形式,在乔木之间种植灌木树阵与地被,对称种植,形成波浪线的节奏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自然式栽植的人工植物群落的单调性。使得全段在变化中有统一,节奏中有秩序。地被依据构图法则,形成梯形和三角形的种植群。各个景观段落景象不同,风格相似,使得整条道路景观既统一又协调。
2.1.1云中路——七一路、幕山路——牧马路为一种风景段
树种依次是:金叶榆+碧桃+松树+西府海棠、白蜡(地被为八宝景天)+榆叶梅、西府海棠
榆叶梅+松树+红宝石海棠+银杏+红宝石海棠间隔种植金娃娃萱草+松树
种植方式单树种等边三角形栽植多树种兼植地被为草坪和金娃娃萱草
2.1.2七一路——建设路
树种依次是榆叶梅(路口)+西府海棠(地被为八宝景天)+国槐+松树+国槐+西府海棠(地被为八宝景天)+榆叶梅+国槐+银杏+国槐+西府海棠(地被为八宝景天)+松树+榆叶梅(路口)
种植方式单树种丛植多树种兼植地被为草坪和八宝景天
2.1.3建设路——幕山路
树种依次是榆叶梅(路口)+松树+白蜡(间隔之间种植火炬松)+金叶榆+红宝石海棠(地被八宝景天)+松树+榆叶梅(路口)
种植方式单树种等边三角形栽植多树种兼植地被为草坪和金娃娃萱草
2.2绿化带
营造复层混交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空间层次感非常强,由外向内依次变矮,从平面上看乔木和高灌木带植,矮灌木呈现波纹状,花坛为半圆型,形式感强,构成元素有线有面。人们走在街道的两边可以观赏到独特的植物配置。
最外端采用高大的银杏和油松间隔列植,挨着是高杆金叶榆、西府海棠间隔列植,接着是丁香,女贞,花坛为金娃娃萱草和八宝景天。
2.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绿离
宽1.5米种植国槐、油松兼植成列,水蜡为绿篱,植物排列方式有些单一,但我个人认为乔木不合理,与绿篱的高低差距太大,构图不协调。应该加植一些灌木这样隔离作用会好一些。
3.路口小广场的设计以及配套设施
雁门大道不同于以前的道路绿化设计还表现在在道路交叉的路口处,四个角上到有70平米的小广场设计,每一个广场都不同,但都有一片开阔的小区域可以供大家跳广场舞,还有设置供人们休息的长椅,这样在附近小区的人们或者在道路行走的人可以休息,以高大的行道树为背景,配以修见过的造型舒展的松树加上大块的黄河滩石,开花结果的山楂,有丛植的,有不同树种双行交错植的,在树下还配了黄光与绿光的射灯在晚上照射在树木上会产生美丽的灯光效果。
4.结语
在雁门大道的植物配植中将本地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共生的植物布局应用的很巧妙,植物的成活率较高,白蜡、灌木应用为主,春季鲜花盛开,新绿初绽,夏季浓郁葱茏,秋季秋叶斑斓,冬季枝桠冬态。在现有道路绿化中,具有代表性,但也存在造景艺术性上的变化少,种植方式单一,人工痕迹明显,自然群落感觉不足,在不断的城市发展中道路绿化逐渐追求自然的感觉,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寻求最科学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忻州城市规划方案,
[2]园林艺术,过元炳,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版(1996年5月)
[3]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陈战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8年4月1日)
作者简介:
武哲,(1983——),女,山西忻州人,本科学历,忻州市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广告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