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的培养首先应表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挥其主要作用,也必然地摆到了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面前,可谓是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然而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却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表现在:
  (1)语文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是高分低能的。
  (2)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的学习,培养出的学生视野非常狭窄,或许他们会把某一篇文章倒背如流,但却不知某个著名的科学家是研究什么的。
  (3)重视学生的平衡发展而忽视其个性能力的培养。家长和教师都要求学生平衡发展,不准他们偏科,因为偏科就会考不上好的学校。这样的话那些本来有些特长的学生的个性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更不要谈创造与发明了。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它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教育的糟粕部分,着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鉴于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活文字,驰骋想象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运用背景语言,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时空。
  所谓四维时空,即是指思维能够顺向、逆向、纵向、横向及立体向多方面展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乐于发现,并尝试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出一个“标准答案”来框住学生,一味满足于师云亦云、师教生背、师做生袭,捆住学生手脚,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使其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启蒙性问题情景,进行扩散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人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往往借助于一定问题的刺激。对于启疑性问题的情景设置,应是学生思维达不到课文中隐含的疑点时,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进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善于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标新立异,进行发散性思维。
  (三)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语文实践中去创造性解决课本中乃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选择性。
  学以致用,方显其本。正如《新大纲》所要求的: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借助于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照搬别人的结果,而是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自我选择,提出自己的思路,新的见解,以至不同于教师,不同于书本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均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均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即对他人来讲未必是新的,而对自己来说却是从所未有的新思维、新认识。这就足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切忌求全责备,贪大求多。
  三、展开联想,彰显个性,把握主题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在教学《药》时,为了领悟小说主题,在理出明暗线的双线结构后,提问为什么要以华老栓买“药”为明线,夏瑜就义为暗线?学生回答:为了更突出革命者的悲哀。这一看法不无道理,但更准确的应该是明写老栓买药突出了群众的愚昧,而且让人看到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革命者的悲哀,从而达到作者“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写作意图。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每个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可设立创新之星,创新能手,创新小组等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备考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复习,更要注重一些应试技巧的培养。考场作文的阅卷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考生作文要想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固然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同时也需要一些考场应试技巧的“点缀”。下面笔者就考场作文的应试技巧谈谈几点认识,以供参考。  一、卷面要整洁美观  考场作文,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阅卷过程中,首先映入阅卷者眼帘的是作文的书写、卷面、布局。若字
期刊
一直以来,语文学科就是一门既难学又易学的学科。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话用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实在再恰当不过,语文学习有难易乎?用心学,则难者亦易矣,不用心学,则易者亦难矣。那么为何说它是一门难而易学的学科呢?就现在的语文教学目标和考查内容来说,“易”就“易”在任何正常人都可以听课学习,“难”就“难”在学习语文需要持久刻苦地用心学习。只要能用心学习,敢于吃苦
期刊
现代汉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量词。按照汉语的习惯,各种量词只能用在数词、代词、少数几个形容词和方位名词的后面,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是个地地道道的“配角”。但是这个配角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若选用得当,往往显示出其隐含的特殊的修饰功能。这里的修饰,通俗地讲,是人们在说话和写作时,对言语的各种同义形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具体选择和安排。  量词的修饰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展示一种内在的感情 
期刊
2012年,广西普通高中进入课改阶段。新课程新形式的到来,对教师的要求提高,而在新形式、新要求中,最难办的科目当属高中语文。因为高中语文内容量相当大,而我们老师想在这短短的两个半学期完成这样多的教学任务,并且要让学生学到东西,就得想点办法去帮助学生。根据我从教七年以来的经验,我觉得制作教具就是一种“以巧取胜”的方式。下面我仅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进行分析。  《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期刊
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在语文试卷中,它占有至少6分甚至8分的分值。即使在高考中,背诵默写也占有6分的分值。按道理同学应该很重视。然而,从历年来对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它的得分率只有50%左右。难道是同学们真的记忆力差背不出来吗?其实我们翻翻同学们的默写纸就会发现,不是同学们不会背,背是会背了,可就是有些字写错了。有些同学背的很流畅,可
期刊
一、句子成分分析技能  句子成分分析在高中语文中应用很广泛。但对句子成分分析,老师也往往拿不出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这些情形致使高中学生句子成分分析能力缺失。  分析汉语句子成分结构,可以发现,所有主谓结构的句子,其他成分都可以没有或可以被省略掉,唯一必须有的成分是谓语中心;谓语中心前承主语,后接宾语,前带状语,后附补语,在句子成分结构中处于前后关联的地位;谓语中心只由动词和形容词这两类词充当,从词
期刊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一、拨动学生心弦,用心品尝生活百味  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学生。”了解一个学生的外在特点容易,但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却
期刊
近些年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我省高考会考中一直以稳定的姿态存在,全国其它地方的高考卷中也有涉及到对这种文本阅读的考查,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类文本以它们强大的魅力吸引着学生,而本身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就相当小的实用类文本,即使在课堂上出现,也大多会受到学生的排斥。从实用性角度来说,实用类文本在平常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却更高,更有实用价值。因而从应考和实用性角度看来,我们都不能忽视这类文本的
期刊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五育并重”的观点,已经在教育界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而语文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课,被视为纯艺术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的集中反映,堪称美的最高形态之一。如何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需要对此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去探索美,发现美  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
期刊
众所周知,新课标下集体备课日益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个人备课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难点,更好地设计教案。因此,在笔者执教的农村中学,也在大力提倡集体备课。可是,集体备课无论在组织形式、备课内容,还是在备课效果上,都有很多弊端。很多教师对集体备课积极性不高,流于形式,这与学校的要求相去甚远,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很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