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家园教育;幼儿习惯;教育养成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038-01
孩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好习惯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从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对其教育的结果。从某种意义来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就成为了孩子发展的课标。想要培养一个好孩子就必须先培养他的好习惯。好的习惯会使其受益终身。因此,家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家庭教育对提升当代社会的教育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美好,以及推动文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以家庭为中心,培养幼儿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儿童认知的发展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因此,父母应该在前运算阶段逐渐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主动求知探索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带着兴趣对待事物,带着问题去捕捉事物的关键之处,这样一来,他们才会渐渐的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但是,完全依靠他们自己是不够的,此时,父母也需要给予帮助,父母应当有指向性的进行指导与改正,就像给孩子一个无形的翅膀,让他们在父母的指导下,自由的飞翔。父母也要给孩子们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然而,在现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下,父母们总是会忽视一句话:“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要交给孩子自己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知识,重要的是寻求知识与探索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父母直截了当告诉的答案。例如,孩子喜爱问:打雷时,为什么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雷声,这个时候要多去询问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个时候的意义会更大,因为,我们想要培养的是孩子自己寻求与探索知识的好习惯,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明确的答案。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思想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2.以家庭为中心,培养幼儿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陶之行先生被誉为著名的教育家,他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我们观察幼儿园中孩子们的生活活动,还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理解尊重学生,关注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的范畴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实用的生活技能,从而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也会犯一些错误。部分家长会有一些过激行为,比如,训斥或者打骂。这种教育方法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因为害怕责怪而遇事不说,做错事情了也不敢承认,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甚至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等等,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良好的教育是我们能与孩子充分交流,当他们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事的时候,他们能很自然的向我们提出问题。无论这些问题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我们成人逻辑,是否有必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都要细心并且耐心的回答给孩子,无论这问题有没有标准正确的答案,我们都要积极的面对他们所提出来的问题,解释到孩子们满意。每个小孩子都是一面镜子,有时候家长的阅历并不能满足孩子们对世界的所有渴望,孩子们的单纯反而会体现出成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当家长放弃成人姿态和孩子们溝通时,孩子们更愿意和你成为朋友,你们会一起成长。
3.以家庭为中心,培养幼儿开阔的思维与视野
现如今孩子的祖父母辈,传统型的家长占有很大比例。他们认为,孩子不应该经常在外面玩,应该多呆在家里面。以免孩子心野。他们还认为,孩子不能玩手机电脑等游戏,怕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玩欲。当代社会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可以从各个方面获得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应该让其多接触社会,多接触一些新鲜事物。在一定条件允许下,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游玩,让孩子看看世间百态,多接触一些不同生活环境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的去解决,并且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对于社会所呼吁的尊老爱幼,爱护公物花草,不乱扔垃圾等都能得到良好的实践,从而让孩子慢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自己的方法,其实孩子在生活或者学习以及游戏中,只要孩子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或者没有违反正常的行为准则,就不要对孩子有过分的约束,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但是,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那我们就应该找对正确的适合孩子的方法,并且毫不妥协的加以引导及教育,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曾有一个比喻,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如同牵着一只蜗牛散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方法,就能看见孩子的成长与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对家长,对老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与成长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一定要摆好自己的位置,扮演好同行者这个角色,陪伴孩子成长,陪伴孩子走向社会,走向他们自己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周雨婷.家庭教育对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影响研究—以家庭教育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230
[2]廖海群. 基于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幼儿道德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