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与你若只如初见

来源 :数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已经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在我斑斓的记忆里,感觉自己一直都在与普查兜兜转转。有时候,我常常在想:普查与自己认识了许久,了解了许久……十多年来,我们一直牵手走过,虽有坎坷但温暖一直都在,恰如初见时的美好。从2001年我接触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起,便再也没有把普查放下。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时,我理清了数字间的关系。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时,我读懂了普查里的数字故事。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我有了对普查的感悟。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2011~2012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时,当我再次看到那些“鲜活”的普查数据,仍如初见时悸动不已。
  随普查而悸动的时代
  2013年恰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很早便将经普提上了日程。前不久,一位同事跟我讨论工作时,无意中提到了房山区曾经编印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征文选编》一书。她说:“你知道吗?我被感动了。”其实,她的这份感动我一直都有。随着她的话语,我想到了很多事。回首往昔,温暖如斯,那些温暖的日子里,普查的记忆最为持久,也最为清晰。
  2004年7月,我从房山区张坊镇统计科调到区统计局普查中心工作。在此之前我先后从事过农业、工业、商业、住户、审计等工作。虽然自己在基层学会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会了与村级统计员的交流,但是随着工作角色的调整,我发现工作职能、性质正发生转变,即由乡镇统计工作到接触全区普查工作的转变,负责专业报表到资料整理的转变,汇总统计数据到撰写普查相关材料的转变。面对新工作,我感到的是压力和紧张。压力来自从未接触过文字资料的整理,紧张来自想把工作做得完美。还记得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期,我具体负责整理乡镇普查信息工作,刚开始主要着眼在形式上审核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而对内容的梳理还欠缺,这使得普查信息采用率较低,但自己也找不到问题的原因所在。
  后来,我对北京市经普网站采用的房山区普查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普查信息的采用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在一条“区委常委重视普查工作”的信息中,描述了拱辰街道经普办公室召开村(居)委会、企业负责人以及包村干部会议,区委常委、街道工委书记对经济普查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这条信息标题让读者感觉到了区委领导重视普查工作的力度。又如,“一顿烧烤登记两家个体户”这条信息,它讲述的是城关街道普查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入户登记,由饭店老板带着普查员到隔壁另一家烧烤店登记的经过。这条信息的标题很新颖,将事件的现场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条条鲜活的信息,带给我的启示是:好的信息不仅要有好题材,还要有好标题,无论是在标题的设计上还是内容的编排上,都需要进行提炼和升华。十年四次普查的历练,使我由抓不住信息关键点到能找到信息点,由只会写简单信息到将普查常规性工作写出特色,这个历程是艰辛的,但收获是丰硕的。
  在数据中看懂普查
  如果,只能用三个字来概括普查,您会如何选择呢?“摸家底”,是我给出的答案。例如,人口普查,就是摸清全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家底”,进而了解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地区人口的分布情况,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事实上,“摸家底”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史记》曾有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眼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普查的目的和意义也日渐清晰。
  普查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不妨从人们最为熟悉的人口普查说起。北京市房山区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共动用8402名普查人员,核查建筑物信息23.4万个,核实户口信息资料39万户,扫描普查表42万张,在实现了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同时,查清了房山区人口总量、基本结构、迁移流动、居住条件等状况。同时,为满足各方对人口普查数据的不同需求,房山区普查人还从人口总量、外来人口、人口结构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解读,进一步透视出普查数据结构间的变化和普查数据增减变化。特别是《王张姓氏数一二》这篇人口普查信息,它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人记录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出房山区共有姓氏571个,其中在全区常住人口中姓氏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王、张、李、刘、赵、杨、陈、高、孙、马,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0.3%、9.1%、8.4%、7.3%、3.5%、3.4%、2.9%、1.8%、1.7%和1.5%。在数据中我们发现,房山区人数最多的姓氏即王姓和张姓,在全国排第二位和第三位,其他姓氏例如李姓、刘姓、赵姓、杨姓和陈姓均有涉及。
  普查依然进行时
  我爱统计,更爱普查。因为,普查承载着普查人最深沉的感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普查人的灵魂中。
  “11293、1833、29686”,也许当你看到这些数字时,会不知所云。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些数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房山区普查人的心中。其中,“11293”是房山区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全区从事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个数;“1833”是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个数,“29686”是个体经营户数。
  还记得,在房山区经济普查办公室编印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征文选编》这本书里,共收集了国家经普网站、北京市经普网站采用的55篇征文稿件,反映了全区84名普查人员的心声,一种属于普查人的心声:在凛冽的冬天,到十渡镇经普办填报普查表的企业财务人员,虽然没能赶上返家的客车,一句“没事,我可以住在单位,虽然长时间歇业,冬天也没有暖气,听说可能还漏水,但为了经济普查这一夜我能熬过来”却是那样的暖意融融;那些清晨就穿梭在集贸市场的普查员,天刚刚亮就要去采集数据,原来数据的采集竟然如此辛苦;曾经有位断指老人,为确保普查表质量,骑着一辆旧二八自行车穿梭于河北镇经普办公室与村委会之间,询问不明白的指标如何填报;多少个普查员为了确保调查对象一个都不能少,多次往返调查对象家中进行入户登记;还有那亲历过算盘时期、计算器时期以及计算机无纸化办公的普查老兵,克服各种困难,奋力确保普查指标填报的准确度……正是他们,撑起了房山区普查工作的一片蓝天。
  时至今日,每当我回想起入户登记前普查员的宣誓、热烈的培训会讨论现场、绘制密密麻麻的普查区图、起早贪黑登记的普查员、审核填满指标的普查表、事后质量抽查出现错误的懊恼和无差错的欣喜、库房里码到屋顶的普查表箱等阶段性工作场景时,总是感慨万千。每当遇到困难时,总是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每当来到普查表审核现场时,总是叮嘱仔细、仔细、再仔细,力争每张普查表都无差错;每当普查总结表彰时,心中总是涌出说不出的激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继续在“苦辣”中实践与尝试,在“酸甜”中进步和成长,坚守与普查的缘分,普查依然进行时……
其他文献
艾平  我们总是活在一些极致的情绪里,非常自我,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太阳升起的瞬间,对于昨天来说,就已是永远。  那一天半夜才到家里,不想开灯,点上了一盏蜡烛,房间有台老式的唱片机,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张老旧的唱片,蓝调的音乐优雅地倾泻在房间角落里,像时光在诉说着美好和温情,暖暖的如情人吟唱的情话。  黑暗的房间里面,一盏蜡烛的光芒,一首重复歌曲的静谧,时间竟如同满灌阳光洒满地板,一缕清风迎面扑来,斑驳
8.道德哲学一本高水平的最新伦理学入门书是J.L.麦基(Mackie)著《伦理学:虚构正确与错误》(Ethics:Inventing Right and Wrong)。霍斯波斯的《人的行为》(Human Conduct)是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从事任何事业的人都是需要的,而对于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实践的各级领导者来说,就显得更为迫切。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确保普查数据的质量,确保普查结果的准确,培训是我们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不得不面对的考题之一。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受培训方法单调,缺乏互动性、计划性,内容与实际契合性较弱等因素所限,培训工作的成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提供相关方面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训组织两到位  经济普查培训不同于统计年定报培训,从数量上看,它需要面对的企业是平时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以大兴区黄
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我国的道德规范体系虽然不甚完善,但毕竟已经初具规模。然而,现有的道德水平与我们时代所要求的道德目标却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已有的道德准则
2013年3月1日,看似很平常,但它在我的人生中是个特殊的日子。20年前,1993年3月1日,是我由北京市昌平县大东流乡政府调到昌平县南邵乡政府统计科上班的第一天。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了,虽自认为年轻,但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20年间,是数字伴随着我工作和生活,借此我也强烈地感受到南邵镇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了,那就让我们一起用数字见证吧!  家乡新貌初显现  打开泛黄的1992年《
康有为的体育思想,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倡三育并重的主张,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开辟了先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康有为体育思想分前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春华秋实。秋天的魅力是吃,从农村过来的中年人,都应该有这个记忆。仰望一树繁花,眼里喜悦,心里也期盼了。看见绿蛋儿桃,忍不住要摘一个,咬一口就吐,知道什么是苦了。常在柿
忘记在哪本书上读到的了,说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气味。你去旅游,如果带上灵敏度高、能辨识多种气味的鼻子,就能在看风景之外,多上一重享受,或者折磨。芥川龙之介的散文《大川